老年人用药须注意六大原则
老年人用药须注意六大原则
■用药个体化原则
由于老年人衰老的程度不同,患病史和药物治疗史不同,治疗的原则也有所差异,应当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适合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例如:激素类药物可的松,必须在肝脏代谢为氢化可的松才能发挥疗效,所以患有肝脏疾病的老人不应使用可的松,而应当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
■优先治疗原则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为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当突发急症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的原则。例如患有感冒发烧或急性胃肠炎时,应优先治疗这些急症,暂停使用降血脂或软化血管等药物;又如突发心脑血管急症时,暂停慢性胃炎或前列腺肥大的治疗。
■用药简单原则
老年人用药要少而精,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一般应控制在四种以内,减少合并使用类型、作用、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适合使用长效制剂,以减少用药次数。药物治疗要适可而止,不必苛求痊愈,例如:偶发室性早搏患者,控制在2-3次/分钟以内即可。
■用药减量原则
由于药物在老年人体内过程的改变,使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降低、安全范围缩小;所以除使用抗生素外,用药剂量一般要减少,特别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60岁至80岁的老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4/5,80岁以上的老人应为成年人的1/2,部分特殊药品例如强心苷类药品,仅为成年人的1/4-1/2。
■饮食调节原则
多数老年人体内蛋白质比例降低,加之疾病、消瘦、贫血等原因均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应当重视食物的营养选择与搭配。例如:控制饮酒以避免老年人减少B族维生素的摄入,老年性糖尿病人注意调节饮食以保证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人文关怀原则
关怀老年人,特别是关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至关重要。例如:老年人容易漏服药,可以准备21个小瓶,并标注清楚一周七天早、中、晚的时间,将一周需用的药物预先分放好,便于老人服用,也可建立服用药品的日程表或备忘卡。还应向老年人广泛宣传必要的用药小常识,例如:服药最好用白开水,肠溶片和缓释片不可掰碎了服等。
老人用药应遵循五个原则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p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a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5.暂停用药原则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老年人秋季用药原则
秋季是各种疾病频发的季节,也是老年朋友养病安生的重要季节。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慎重,日常用药应坚持“四不要”原则:
一、不要自行用药。有人以为“久病自成医”,凭感觉自行增减药量或种类,这容易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应先就医,遵医嘱用药。
二、不要多头用药。老年人通常同时服用治疗各种慢性病的药物,在就医时告诉医生正在治疗的疾病和已在服用的药物,减少重复用药,降低药物毒副反应。
三、不要长时间、大剂量用药。老年人肾脏的排泄功能降低,肝脏对药物代谢速度减慢,长时间、大剂量用药,容易引起蓄积中毒和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成瘾性。用药时间宜短、剂量应小。
四、不要剧烈用药。老年人气虚体弱,对于剧烈的药物如有些特效药,会抗不住而发生虚脱、休克等危险。因此,老年人用药,应以药性温和为主,适宜用中药调养,西药急救。
老人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
1.不宜任意滥用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
2.不宜种类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就越大。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1次不超过3~4种。
3.不宜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实际上,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为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4.不宜时间过长
老人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及时停药或减量,尤其是对于毒性大的药物,更应按“衰其大半而止”原则,掌握好用药时间。
5.不宜生搬硬套
有的老年人看别人用某种药治好某种病便仿效之,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病症差异。
6.不宜乱用秘方、偏方、验方
未经验证的秘方、偏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中毒,添病加害。
老年人用药切记五原则
1.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证,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即便符合用药适应证,但如果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小于1,也不应给予药物治疗。2.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老年人同时使用5种以下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同时使用6~10种药品,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同时使用11~15种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因此,凡是疗效不确切、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种类。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老年人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3.大部分药物用量低于成人剂量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人使用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用药剂量的医学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大剂量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药都要小剂量服用。对于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用药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从小剂量(成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用药的最佳剂量。对于首次使用需要加大剂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确保药物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用药的剂量可以按照成人用药剂量的下限来定。
4.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发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效也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老年患者可以根据这些,选择最合适的服药时间。
举例来说,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清晨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服用长效钙拮抗剂。
5.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暂停用药在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知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这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继续用药受益。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1)剂量适当
老年人肝肾功能多有不同程度减退,或合并有多器官严重疾病,对药物耐受量低,用药要因人而异,治疗慢性病时一般要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对于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先从成人剂量的1/10或1/5开始,然后密切观察,以后视情况调整。
(2)种类要少
严格掌握指征,用药少而精,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在用药时,要注意联合应用药物时的相互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毒副反应,一种用药起效时尽量不联合用药,尽可能将用药控制在5种以下。
(3)最佳时间:不同的药物,均有各自的最佳吸收和作用时间,按规律给药,可以事半功倍。洋地黄、胰岛素,在凌晨4—6点给药,其效果明显,皮质激素在上午6-8时给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有些铁剂、抗生素、抗肿瘤药,对胃肠道刺激较大,饭后服用可以减轻胃肠不适。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止痛药、降糖药、利胆药等药物,则要在饭前服用才能收到良好疗效。
(4)遵从医嘱
老年人在选用治疗或保健药品时,要从远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最好、疗效最高、副作用最小、价格最低的角度出发,明智地选择最佳地治疗措施。坚持循证用药,不要凭经验和看广告用药,也不可道听途说,随便换药。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治疗用药时间较长,个体化用药治疗非常重要,切不可擅自停用或更换,停药换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防副作用
药物大多有一定的副作用,老年人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本身的年龄、病情及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慎重选用药物。要向医生详细问清药物名称、特性、药效、用法、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自克保健水平。服药后有不适要及时告知家人和医生,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就诊。
(6)家人监护
像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药物、抗高血压药物、抗糖尿病药、利尿药、抗凝药、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利尿药、抗凝药、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抗生素、催眠药等,它们的治疗剂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记忆力差的老年人,家人要特别关心他们的用药情况,防止漏服、重服等现象的发生。
(7)综合防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70%以上的老年病为心身疾病,即由于心理失衡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精神心理自我调适平衡功能也逐渐弱化,容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对许多老年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家庭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热情关照、细心呵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早期患者,只需适当加强运动,调理膳食结构,限制钠盐和饮食热量,注意减肥,调整好精神情绪,戒烟限酒及规范生活方式等,不用或少用药物,也可达到治疗目标。
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对老人所患疾病分析轻重缓急,权衡利弊关系,能不用药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许多疾病可以通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改善来治愈。如高脂血症患者,首先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而不是马上服药。
对于诊断明确、必须用药的老人,选用的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的药物,即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而且剂量要小,种类少,最好不超过3-4种,有相同作用或相同副作用的药物避免合用。常见的副作用例如:
1. 镇定药、抗抑郁药、血管扩张药、降压药和利尿药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反应;
2. 利血平可引起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抑郁,甚至因此而自杀,大剂量可引起震颤麻痹。含有利血平的复方制剂包括:复方降压片、复方降压平(北京降压0号)、降压灵等。
3. 青霉素由肾小管分泌排泄,老年人分泌功能衰退,排泄减慢,易出现中枢神经的毒性反应,可诱发癫痫及昏迷;
4. 铁制剂 可因胃酸分泌减少致吸收量不足,疗效差。宜同服稀盐酸、维生素C或增加剂量;
5. 吩噻嗪类 永久性震颤性麻痹在老年人发生率较高,尽可能避免长期应用。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降压灵等复方制剂均含少量噻嗪类。
变异性心绞痛可以治好吗
心绞痛的原因 变异性心绞痛可以治好吗?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患者常见的症状是发作性胸痛。胸痛持续时间3-5分钟,即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症状可得到缓解。那么中老年人的心绞痛在治疗用药时有什么原则呢?
用药原则一:分型治疗
对于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这类药物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肌的血氧供应恢复平衡。而对于自发型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心肌血氧供应减少所引起的,治疗时应首选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硝酸酯类药物与钙拮抗剂,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硝苯吡啶等。混合型心绞痛病人劳力型与自发型心绞痛兼而有之,可将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心绞痛的症状用药原则二:剂量个体化
目前治疗心绞痛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用药剂量偏小和千篇一律。其实,抗心绞痛药物的剂量范围较宽,病人的个体差异也较大,因此用药时宜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至达到最佳疗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止。
用药原则三:合理用药
心绞痛治疗时要考虑其是否伴有合并症,如伴有房颤、心动过速,可选用心得安,如伴有心动过缓,可选用消心痛、硝苯吡啶等,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可选用硝酸甘油等。
用药原则四:注意服药时间
心绞痛患者一般习惯于早饭后服药,这种做法应予纠正。心绞痛的高发时间多在晨起时或洗濑时,此时冠状动脉的张力比下午高,因而易引起血管收缩,使心股供血量降低,因此,心绞痛病人应在起床前服药,以免发生不测。
子女必看 老年人用药忌四项
第一,忌忘少而小的原则。用药的所谓“少”字,即不宜或忌同时用药太多;治病用药应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非联合应用不可,一般用药为3~4种,不宜或忌超过这个数字。但是,有一些老年患者认为,用药种类越多越好。殊不知,相同类型或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混在一起应用,更易产生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不利。所谓“小”是指必须用的药,只要有效剂量即可。并非剂量越大越好,超过一定的剂量(安全量)不但疗效下降,而且不良反应会急剧增加。
第二,忌忘从小递增的原则。冬季老年人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小剂量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老年人用药的有效剂量是成年人的1/2~3/4。如能在用药前先查肝、肾功能更好,这样用药更加让人放心。
第三,忌忘简单方便的原则。因为老年人记忆力差,常忘记服药甚至服错药,所以治疗方案应力求简单。如睡前一次,晨起一次,尽量不要间歇服药;各种药物要标记清楚,药瓶要容易打开;家属要帮助老人细心检查、核对药物存量与消耗量是否相符,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第四,忌忘避免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应尽量避免使用老年人特别敏感的药物,如用于安眠镇静的巴比妥类、利尿剂中的双氢克尿噻以及链霉素等。
老人用药最需警惕的六大禁忌
老人用药最需警惕的六大禁忌
跟着“经验”走
一些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往往凭着自己长期吃药的“老经验”,每当病情复发时,便自己去药店买药来吃。即使到医院也是不顾自身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点名要药,有时甚至责备医生给开的药“不管用”。在疾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用药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病情复发时,最好是请医生检查后,根据处方用药。
跟着广告走
有些老年人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往往“慕名”用药。而医药广告多宣传药品的疗效,对于副作用和禁忌症则很少提,如果老人忽视了这些,用药时难保不出现问题。
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
一些老年人同时患多种疾病,他们为了使病好得快一点,往往要求医生开药时面面俱到,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而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使用,有时不但不会增加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因药物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有的还会因为违反配伍禁忌而出现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
崇拜“贵重药”
有些老年人常把药物的价格和货物的价格相提并论,容易受“一分价格一分货”心态的误导。认为价格贵的药物疗效一定比价格低廉的药物“力量”大,见效快。实际上,药物的效果是不以价格而定的。无论价格高低,对症下药才是好药。
滋补药吃不坏身体
不少老年人以为滋补药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但是如果所患的疾病并非“虚症”,滥用补药反而会违背祖国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用药原则。如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反而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鼻血不止,无异于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