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漏芦的形态

漏芦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厘米。根状茎粗厚。根直伸,直径1-3厘米。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径0.5-1厘米,被褐色残存的叶柄。

漏芦

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倒披针形,长10-24厘米,宽4-9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有长叶柄,叶柄长6-20厘米。侧裂片5-12对,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锯齿稍大而使叶呈现二回羽状分裂状态,或边缘少锯齿或无锯齿,中部侧裂片稍大,向上或向下的侧裂片渐小,最下部的侧裂片小耳状,顶裂片长椭圆形或几匙形,边缘有锯齿。中上部茎叶渐小,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无柄或有短柄。全部叶质地柔软,两面灰白色,被稠密的或稀疏的蛛丝毛及多细胞糙毛和黄色小腺点。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棉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花序梗粗壮,裸露或有少数钻形小叶。

总苞半球形,大直径3.5-6厘米。总苞片约9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不包括顶端膜质附属长三角形,长4毫米,宽2毫米;中层不包括顶端膜质附属物椭圆形至披针形;内层及最内层不包括顶端附属物披针形,长约2.5厘米,宽约5毫米。全部苞片顶端有膜质附属物,附属物宽卵形或几圆形,长达1厘米,宽达1.5厘米,浅褐色。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冠紫红色,长3.1厘米,细管部长1.5厘米,花冠裂片长8毫米。瘦果3-4棱,楔状,长4毫米,宽2.5毫米,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细尖齿,侧生着生面。冠毛褐色,多层,不等长,向内层渐长,长达1.8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糙毛状。花果期4-9月。

芦笋的形态

形态特征

初生根:种子萌发时形成,纤细,寿

命仅几个月。

贮藏根:(肉质根)由地下茎节上发生的条状根,直径4~6mm,寿命长,起着运输及贮藏养分的作用

吸收根:贮藏根上发生的纤细根,每年更新。

根的发育与分布:

发育次序:初生根—肉质根—吸收根

分布:芦笋是深根性植物。大部分根群分布于1~2m内,最长可达3m,根的侧向分布半径90~120cm,最大可达1.5~1.9m,吸收能力极强。

芦笋根系特征:芦笋茎分地下茎和地上茎,各有不同的功能。芦笋为须根系,由肉质贮藏根和须状吸收根组成。肉质贮藏根由地下根状茎节发生,多数分布在距地表30厘米的土层内,寿命长,只要不损伤生长点,每年可以不断向前延伸,一般可达2米左右,起固定植株和贮藏茎叶同化养分的作用。

肉质贮藏根上发生须状吸收根。须状吸收根寿命短,在高温、干旱、土壤返盐或酸碱不适及水分过多、空气不足等不良条件下,随时都会发生萎缩。芦笋根群发达,在土壤中横向伸展可达3米左右,纵深2米左右。但大部分根群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耕作层里。

芦笋的嫩茎为产品器官,嫩茎产生的数量及质量取决于鳞芽的数量及发育的状况。而鳞芽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地下茎的发育状态,鳞芽发育生长,嫩茎形成,依赖于肉质根中积累的养分。但肉质根贮藏养分的多寡取决于上年地上部枝叶生长的时间及繁茂程度。由此可见,芦笋栽培的关键在于培育繁茂的植株,创造良好的土壤及营养条件,促进根群良好的生长,积累丰富的养料,保证鳞芽健壮生长。

芦笋的茎分为地下根状茎、鳞芽和地上茎三部分。地下根状茎是短缩的变态茎,多水平生长。当分枝密集后,新生分枝向上生长,使根盘上升。肉质贮藏根着生在根状茎上。根状茎有许多节,节上的芽被鳞片包着,故称鳞芽。根状茎的先端鳞芽多聚生,形成鳞芽群,鳞芽萌发形成鳞茎产品器官或地上植株。地上茎是肉质茎,其嫩茎就是产品。

芦笋的粗细,因植株的年龄、品种、性别、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条件等而异。一般幼龄或老龄株的茎较成年的细,雄株较雌株细。高温、肥水不足、植株衰弱。不培土抽生的茎较细。地上茎的高度一般在1.5~2米之间,高的可达2米以上。雌株多比雄株高大,但发生茎数少,产量低。雄株矮些,但发生茎数多,产量高。

地下茎的发育及特点:地下茎发生于根与茎的连接处,在土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年生长3~5cm),成为极其短缩的变态茎。节间极短,各节有鳞片状的变态叶和芽。地下茎先端的芽密集成群,称为鳞芽群。这些鳞芽会萌发成地上茎,是产量构成的基本因素。

地上茎的形成:由种子萌芽或鳞芽发育产生。鳞芽萌生地上茎,在幼嫩时采收即得到产品器官芦笋,任其自然生长即成为高大的地上部植株。主茎和分枝中均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漏芦的营养价值 漏芦的营养成分

漏芦含β-蜕皮甾酮等脱皮甾酮类化合物、挥发油/脂溶性成分、卡多帕亭、异卡多帕亭、漏芦甾酮、甘草苷等成分。

芦笋的形态

初生根:种子萌发时形成,纤细,寿命仅几个月。

贮藏根:(肉质根)由地下茎节上发生的条状根,直径4~6mm,寿命长,起着运输及贮藏养分的作用

吸收根:贮藏根上发生的纤细根,每年更新。

根的发育与分布:

发育次序:初生根—肉质根—吸收根

分布:芦笋是深根性植物。大部分根群分布于1~2m内,最长可达3m,根的侧向分布半径90~120cm,最大可达1.5~1.9m,吸收能力极强。

芦笋根系特征:芦笋茎分地下茎和地上茎,各有不同的功能。芦笋为须根系,由肉质贮藏根和须状吸收根组成。肉质贮藏根由地下根状茎节发生,多数分布在距地表30厘米的土层内,寿命长,只要不损伤生长点,每年可以不断向前延伸,一般可达2米左右,起固定植株和贮藏茎叶同化养分的作用。

肉质贮藏根上发生须状吸收根。须状吸收根寿命短,在高温、干旱、土壤返盐或酸碱不适及水分过多、空气不足等不良条件下,随时都会发生萎缩。芦笋根群发达,在土壤中横向伸展可达3米左右,纵深2米左右。但大部分根群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耕作层里。

芦笋的嫩茎为产品器官,嫩茎产生的数量及质量取决于鳞芽的数量及发育的状况。而鳞芽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地下茎的发育状态,鳞芽发育生长,嫩茎形成,依赖于肉质根中积累的养分。但肉质根贮藏养分的多寡取决于上年地上部枝叶生长的时间及繁茂程度。由此可见,芦笋栽培的关键在于培育繁茂的植株,创造良好的土壤及营养条件,促进根群良好的生长,积累丰富的养料,保证鳞芽健壮生长。

芦笋的茎分为地下根状茎、鳞芽和地上茎三部分。地下根状茎是短缩的变态茎,多水平生长。当分枝密集后,新生分枝向上生长,使根盘上升。肉质贮藏根着生在根状茎上。根状茎有许多节,节上的芽被鳞片包着,故称鳞芽。根状茎的先端鳞芽多聚生,形成鳞芽群,鳞芽萌发形成鳞茎产品器官或地上植株。地上茎是肉质茎,其嫩茎就是产品。

芦笋的粗细,因植株的年龄、品种、性别、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条件等而异。一般幼龄或老龄株的茎较成年的细,雄株较雌株细。高温、肥水不足、植株衰弱。不培土抽生的茎较细。地上茎的高度一般在1.5~2米之间,高的可达2米以上。雌株多比雄株高大,但发生茎数少,产量低。雄株矮些,但发生茎数多,产量高。

地下茎的发育及特点:地下茎发生于根与茎的连接处,在土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年生长3~5cm),成为极其短缩的变态茎。节间极短,各节有鳞片状的变态叶和芽。地下茎先端的芽密集成群,称为鳞芽群。这些鳞芽会萌发成地上茎,是产量构成的基本因素。

地上茎的形成:由种子萌芽或鳞芽发育产生。鳞芽萌生地上茎,在幼嫩时采收即得到产品器官芦笋,任其自然生长即成为高大的地上部植株。主茎和分枝中均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芦笋的叶分真叶和拟叶两种。真叶是一种退化了的叶片,着生在地上茎的节上,呈三角形薄膜状的鳞片。拟叶是一种变态枝,簇生,针状。

花、果实、种子

芦笋雌雄异株,虫媒花,花小,钟形,萼片及花瓣各6枚。花每1-4朵腋生,绿黄色;花梗长8-12(-14)毫米,关节位于上部或近中部;雄花:花被长5-6毫米;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较小,花被长约3毫米。浆果直径7-8毫米,熟时红色,有2-3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9-10月。[1]

性别

芦笋为雌雄异株,株性比≈1。雌雄株在性状上有较大差异

雄株:植株矮,分枝多,开花早,发生茎多,幼茎单重小,但产量高

雌株:植株高大,分枝稀,开花迟,发生茎很少,幼茎粗大,总产量略低

生产上以培养雄株为多

1)产量较高

2)采收年限较长

西葫芦的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有棱沟,有短刚毛和半透明的糙毛。

西葫芦(19张)

叶柄粗壮,被短刚毛,长6-9厘米;叶片质硬

西葫芦叶 ,挺立,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锐齿,基部心形,弯缺半圆形,深0.5-1厘米,宽3-4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颜色较浅,叶脉在背面稍凸起,两面均有糙毛。

卷须稍粗壮,具柔毛,分多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梗粗壮,有棱角,长3-6厘米,被黄褐色短刚毛;花萼筒有明显5角,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

西葫芦花 ;花冠黄色,常向基部渐狭呈钟状,长5厘米,径3厘米,分裂至近中部,裂片直立或稍扩展,顶端锐尖;雄蕊3,花丝长15毫米,花药靠合,长10毫米。雌花单生,子房卵形,1室。

果梗粗壮,有明显的棱沟,果蒂变粗或稍扩大,

西葫芦果 但不成喇叭状。果实形状因品种而异;种子多数,卵形,白色,长约20毫米,边缘拱起而钝。[2]

芦荟的形态

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

茎较短。

叶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

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先端稍外弯;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

芦根的形态

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芦根的植物形态

芦根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漏芦的形态

1.祁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cm。根状茎粗厚,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上部密被残存叶柄。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有条纹,具白色绵毛或短毛。基生叶有长柄,叶柄长6-20cm,被厚绵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为椭圆形,长12-25cm,贡5-10cm,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或深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及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约5cm;总苞宽钟状,基部凹;总苞片多层,具干膜质附片,外层短,卵形,中层附片宽,成掌状分裂,内层披针形,先端尖锐;花冠淡紫色,长约2.5cm,下部条形,上部稍扩张成圆筒形,先端5裂;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头2裂,紫色。瘦果,倒圆锥形,长5-6mm,棕褐色,具四棱;冠毛刚毛状,具羽产太短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2.禹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上部密生白绵毛,下部疏生蛛丝状毛。叶二回羽状分裂或深裂,上面疏生蛛丝状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绵毛,边缘短刺;基生叶有长柄,叶生矩圆状倒卵形,长约20cm;上部叶渐小,长椭圆形至卵形,长10-20cm,基部抱茎。复头状花序,集合成圆球形,直径约4cm;头状花序长近2cm,外总苞片刚毛状,基部联合;内总苞片外层的匙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篦状睫毛;内层的狭鞭形至矩圆形,先端尖锐,中部以上有睫毛;花冠筒状,裂片5,条形,淡蓝色,筒部白色;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倒钟形,被茸毛,柱头2裂。瘦果,圆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冠毛长约1mm,下部连合花期7-9月,果期10月。

芦笋的形态

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根粗2-3毫米。茎平滑,上部在后期常俯垂,分枝较柔弱。叶状枝每3-6枚成簇,近扁的圆柱形,略有钝稜,纤细,常稍弧曲,长5-30毫米,粗0.3-0.5毫米;鳞片状叶基部有刺状短距或近无距。花每1-4朵腋生,绿黄色;花梗长8-12(-14)毫米,关节位于上部或近中部;雄花:花被长5-6毫米;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较小,花被长约3毫米。浆果直径7-8毫米,熟时红色,有2-3颗种子。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漏芦的禁忌人群

1、漏芦苦寒泄降,容易耗伤正气,因此气虚、疮疡平塌者不宜使用。

2、漏芦有漏芦苦寒泄降、通络活血的作用,因此孕妇不宜使用。

3、婴幼儿慎服。婴幼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芦荟的形态

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茎较短。

叶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

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先端稍外弯;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

相关推荐

禹州漏芦的营养价值 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禹州漏芦所含漏芦蜕皮甾醇,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活血通乳。主疮疖肿毒;乳痈;肋腺炎;淋马结结核;痔瘘;疥癣痒疹;目赤肿痛;痢疾;蛔早腹痛;风湿痹痛;闪腰岔气;跌打损伤;产后乳汁不下。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①《本经》: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②《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③陶弘景:疗诸瘘疥。 ④《药性论t》: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⑤《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⑥《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

下奶的中药 漏芦

漏芦味苦,性寒,归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等功效,主治乳痈肿痛,乳汁不通。一般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可用于乳汁不下。

漏芦可以对抗哪些癌症

漏芦:抗肝癌,乳腺癌、胃癌、增加免疫功能。 中药漏芦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干燥根。祁州漏芦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禹州漏芦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经。 漏芦功效: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通筋脉。 漏芦主治:用于疮痈肿痛,乳痈,乳汁不通。 中药漏芦作用: 1.调节免疫功能 2.降血脂作用 3.抗炎作用 4.抗氧化功能 5.抗粥样动脉硬化作用 应用(仅供参考): 1.中药漏芦清热解毒,善消痈肿。用于疮痈肿痛,常与

党参和人参的区别

1:人参来自五加科,党参来自桔梗科, 因此,植物体和药用部位的形态各异、药用功效亦不同. 2:虽然人参和党参均来自药用植物的根和根茎,但人参的根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芦头)相对较长,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须根上常有不明显(园参)或明显(山参)的细小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一个主根一般只有一个根茎. 党参根长圆柱形,少分枝或中部以下面分枝,顶端有一膨大的根头,根头有多数突起的茎痕及芽痕,集成球状(习称"狮子头"). 3: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

鲆的形态

鲆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头的左侧,最大体长1M左右。口前位,下颌多少突出。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有眼的一侧暗灰色或具斑块,无眼的一侧白色。 广布于热带和温带海洋,中国沿海均有分布。鲆类在中国南海属种最多,北方较少。常见的又牙鲆、大菱鲆、花鲆(Tephrinectes sinensis)、斑鲆(Pseudorhombus arsius)和桂皮斑鲆(P.cinnamomeus)等。

肾的形态

肾脏为成对的蚕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所成角度为30度左右。 肾为暗红色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肾表面光滑,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 1.肾门hius renalis 是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结构出入的部位。 2.肾蒂renal pedicle 出入肾门所有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肾蒂。右侧

蓟的形态

整体 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7毫米。茎直立,30(100)-80(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茎枝有条棱,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稠密绒毛及多细胞节毛。 基都有白色丝状毛。基部叶有柄,花时不凋落,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30厘米,表面绿色,疏生长毛,背面脉上有长毛,边缘羽状分裂,裂片5—6对,长椭圆形,裂片边缘有刺;中部叶长椭圆形,基部无柄,抱茎,边缘羽状深裂,有刺,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总苞长3.5—2厘米,宽3—4厘米,外面有蛛丝状毛,

静脉炎严不严重呢

近年来,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机率也有明显的增高趋势,尤其是以老人为主,对于静脉炎这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总会好的,所以平时可能会忽略,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而且静脉炎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千万不要觉得静脉炎是小病。 静脉渗漏性静脉炎,简称渗漏性静脉炎,中医属“黄鳅痛”,“脉痹”范畴。渗漏性静脉炎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疼痛。西医临床通常采用热敷、冷敷及硫酸镁湿敷等方法对静脉渗漏性静脉炎进行治疗,在疗效不佳时,中医建议采用芦荟外敷。 芦荟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医学证实芦荟内含有

虾的形态

虾是甲壳亚门十足目游泳亚目动物,有近2000个品种,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须钩鼻,背弓呈节状,尾部有硬鳞脚多善于跳跃。许多种为重要食物。大小从数米到几毫米,平均4~8厘米。体型大者称为大虾。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鲜,人们喜食。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虾以鳃呼吸,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