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的形态
蓟的形态
整体
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7毫米。茎直立,30(100)-80(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茎枝有条棱,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稠密绒毛及多细胞节毛。
基都有白色丝状毛。基部叶有柄,花时不凋落,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30厘米,表面绿色,疏生长毛,背面脉上有长毛,边缘羽状分裂,裂片5—6对,长椭圆形,裂片边缘有刺;中部叶长椭圆形,基部无柄,抱茎,边缘羽状深裂,有刺,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总苞长3.5—2厘米,宽3—4厘米,外面有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线状披针形。外层较内层的短,顶端渐尖,有短刺,最内层较长,无刺;花紫色或玫瑰色,花冠管纤细,裂片长短不一。瘦果长椭圆形,冠毛羽状,较花冠略短,暗灰色。花期6—8月。折断蓟的叶子会有白色的乳状液体流出。蓟具有惊人的修复能力,折断它的茎秆,在断面上会直接萌生新芽。
本种常易与飞廉Carduus crispus L.混淆,其主要区别点是:本种茎、枝上没有有刺的翼状附属物。
叶
基生叶较大,全形卵形、长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20厘米,宽2.5-8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基部渐狭成短或长翼柄,柄翼边缘有针刺及刺齿;侧裂片6-12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下及向下的侧裂片渐小,全部侧裂片排列稀疏或紧密,卵状披针形、半椭圆形、斜三角形、长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宽狭变化极大,或宽达3厘米,或狭至0.5厘米,边缘有稀疏大小不等小锯齿,或锯齿较大而使整个叶片呈现较为明显的二回状分裂状态,齿顶针刺长可达6毫米,短可至2毫米,齿缘针刺小而密或几无针刺;顶裂片披针形或长三角形。自基部向上的叶渐小,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但无柄,基部扩大半抱茎。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两面沿脉有稀疏的多细胞长或短节毛或几无毛。
花
头状花序直立,少有下垂的,少数生茎端而花序极短,不呈明显的花序式排列,少有头状花序单生茎端的。总苞钟状,直径3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卵状三角形至长三角形,长0.8-1.3厘米,宽3-3.5毫米,顶端长渐尖,有长1-2毫米的针刺;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2-3毫米,顶端渐尖呈软针刺状。全部苞片外面有微糙毛并沿中肋有粘腺。
果
瘦果压扁,偏斜楔状倒披针状,长4毫米,宽2.5毫米,顶端斜截形。小花红色或紫色,长2.1厘米,檐部长1.2厘米,不等5浅裂,细管部长9毫米。冠毛浅褐色,多层,基部联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达2厘米,内层向顶端纺锤状扩大或渐细。花果期4-11月。
青青菜经期可以吃吗
相信很多人对刺儿菜并不熟悉,刺儿菜的又一个名字又叫小蓟草,这种菜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既能食用又具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但是食用刺儿菜也要分情况,处于经期的女性朋友就最好不要食用,因为这种菜具有止血功效。
众所周知,女性朋友在处于月经期间在饮食上会有很多注意,不能吃生冷食品、不能吃辛辣刺激食品、不能剧烈运动、不能用凉水洗头、不能用凉水冲凉、更加不能在经期同房否则对男女双方都不好。为什么说女性在经期不宜食用刺儿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刺儿菜的功效有哪些?
刺儿菜,属菊科多年生草本。中国各地都有,常见于田埂、地头、沟旁、湿地,为到处野生的小草。苏颂说:"小蓟处处有,俗名(青刺蓟),2一3寸对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基础蓟叶羽状深裂,边缘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红,色同小蓟。大蓟、小蓟为同科不同属植物,性能相近,都作药用。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蓟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小蓟知识介绍: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小蓟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者忌服。
小蓟食疗作用:
小蓟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肝经;入血敛涩,降而微升;
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小蓟做法指导:
1. 小蓟忌犯铁器。
2. 凡上而吐咯衄血,下而便血崩漏皆可应用,临床常与大蓟、山栀、侧柏叶、茜草等配伍,以增凉血止血之功。
3. 临床单用鲜品捣敷即可收效,若与其他清热解毒,活血破瘀药相配,则疗效更佳。
小蓟补充信息:
炮制:小蓟:拣净杂质,去根,水洗润透,切段,晒干。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小蓟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薤的形态
鳞茎数枚聚生,狭卵状,粗(0.5-)1-1.5(-2)厘米;鳞茎外皮白色或带红色,膜质,不破裂。叶2-5枚,具3-5棱的圆柱状,中空,近与花葶等长,粗1-3毫米。花葶侧生,圆柱状,高20-40厘米,下部被叶鞘;总苞2裂,比伞形花序短;伞形花序近半球状,较松散;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1-4倍,基部具小苞片;花淡紫色至暗紫色;花被片宽椭圆形至近圆形,顶端钝圆,长4-6毫米,宽3-4毫米,内轮的稍长;花丝等长,约为花被片长的1.5倍,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外轮的无齿,锥形;子房倒卵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为10-11月。
刺儿菜的基本介绍
刺儿菜,原名小蓟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中国各地都有,常见于田埂、地头、沟旁、湿地,为到处野生的小草。苏颂说:"小蓟处处有,俗名(青刺蓟),2一3寸对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基础蓟叶羽状深裂,边缘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红,色同小蓟。大蓟、小蓟为同科不同属植物,性能相近,都作药用。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莲的形态
睡莲的叶呈圆形或近圆形,或卵圆形,而有些品种呈披针形或箭形;叶全缘,但热带睡莲的叶缘呈波纹状;叶正面绿色,光亮,背面紫红色,某些品种的页面有暗褐色斑点或斑驳色;叶脉明显或不太明显。而热带睡莲中少数品种的叶片在大缺裂顶端处与叶柄着生点之间,长出小植株,称之“胎生”。[3]
睡莲的花朵由萼片、花瓣、雌雄蕊、花柱、心皮、花柄等器官所组成。花单生,为两性。其萼片4~5枚,呈绿色或紫红色,或绿中带黑点,形状有披针形、窄卵形,或者矩圆形。花蕾呈长桃形、桃形;花瓣通常有卵形、宽卵形、矩圆形、长圆形、倒卵形、宽披针形等,瓣端稍尖,或略钝。花色有红、粉红、蓝、紫、白等。花瓣有单瓣、多瓣、重瓣。因而花瓣的大小、形状、颜色均因品种而异。从此构成了绚丽的花态。子房上位至周位,花开前雄蕊裹住心皮上方,成熟后则张开成镰刀状;萼片、花瓣、雄蕊在花托与子房壁的上方呈螺旋排列。心皮则成环状排列包埋于花托之内且呈合生状态,上部花柱分离、柱头丝状、以乳状突出物为中心,呈漏斗状,成熟时分泌出柱头物,而柱头物主要含葡萄糖、果糖及氨基酸,以吸引昆虫授粉。[3]
睡莲的果实呈卵形至半球形,在水中成熟,不整齐开裂;种子小,椭圆形或球形;[4] 多数具假种皮。[3] [5]
睡莲是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直立或匍匐。叶二型,浮水叶浮生于水面,圆形、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深裂成马蹄形或心脏形,叶缘波状全缘或有齿;沉水叶薄膜质,柔弱。花单生,花有大小与颜色之分,浮水或挺水开花;萼片4 枚,花瓣、雄蕊多。果实为浆果绵质,在水中成熟,不规律开裂;种子坚硬深绿或黑褐色为胶质包裹,有假种皮。品种不同其形态特征不同。[4]
白睡莲(N. lous):原产埃及尼罗河,花径20~25cm,大花型,挺水开放。花色白,花瓣20~25 枚,长卵形,端部圆钝。萼片绿色,脉纹明显。花梗、叶梗绿色有柔毛。叶径42~40 cm,叶面绿色,叶背微红,叶缘波状有锯齿。雄蕊淡黄色,70~100 个。蓝睡莲(N. caeruloa):原产北非、埃及、墨西哥。花径15~20 cm,大花型,挺水开放。花瓣16~20枚,花开呈星状。花梗、叶梗淡红棕色。叶径32~30cm,叶面绿色,叶背暗红紫色,有紫色小斑块,叶缘略微波状,叶基深裂。雄蕊80~100 个。[4]
黄睡莲(N. mexicana):原产北美洲南部墨西哥、美国佛罗里达州。花径10~14 cm,中花型,花开浮水或稍出水面。花色鲜黄,花瓣24~30 枚,卵状椭圆形。幼叶叶面密集紫斑,成叶绿色,叶背密集深紫色斑点,叶缘全缘,叶基浅裂。雄蕊鲜黄色,60~90 个。[4]
红睡莲(N. rubra):原产印度、孟加拉一带,花径20 cm 左右,大花型,挺水开放。花色桃红,花瓣20~25 枚,长卵形,萼片紫红色,脉纹明显。花梗、叶梗暗紫色。叶径42~40 cm,幼叶叶面紫红,成叶绿色,叶背有柔毛,叶缘波状,有锯齿,叶基深裂。雄蕊黄色,70~100 个,人工授粉可结实。[4]
印度蓝睡莲(N. stellata):又称星形睡莲或延药睡莲,原产印度及东南亚,国内分布于云南南部、海南岛。花径15~18 cm,大花型,挺水开放,花开呈星状,有香气。花瓣15~18 枚,顶端尖锐,深蓝色,中下部淡蓝色,萼片背面有墨紫色斑点。花梗、叶梗绿色。叶径34~32 cm,叶面绿色有紫斑,叶背有深紫色斑点,叶缘全缘。雄蕊70~100 个,花丝扁平,端部淡蓝色,结实能力极强。[4]
虾的形态
虾是甲壳亚门十足目游泳亚目动物,有近2000个品种,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须钩鼻,背弓呈节状,尾部有硬鳞脚多善于跳跃。许多种为重要食物。大小从数米到几毫米,平均4~8厘米。体型大者称为大虾。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鲜,人们喜食。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虾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为甲壳所覆盖。虾的口在头胸部的底部。头胸部有2 对触角,负责嗅觉、触觉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颚组成的咀嚼器。头胸部还有3对颚足,帮助把持食物,有5对步足,主要用来捕食及爬行。腹部有5对游泳肢及一对粗短的尾肢。尾肢与腹部最后一节合为尾扇,能控制虾的游泳方向。虾的运动器官很不发达 , 平时只能缓慢地爬行在海底 , 利用身体腹部的屈 伸动作 , 也能作短距
离的游动 。
肾的形态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所成角度为30度左右。
肾(kidney)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新鲜肾呈红褐色,质柔软,表面光滑。肾的大小因人而异,男性的肾略大于女性。可分为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和上、下两端。肾的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盂、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合称肾蒂。由肾门凹向肾内,有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肾窦由肾实质围成,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肾小盏、肾大盏、神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肾外缘为凸面,内缘为凹面,凹面中部为肾门,所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均由此进入肾脏,肾盂则由此走出肾外。肾静脉在前,动脉居中,肾盂在后;若以上下论则肾动脉在上,静脉在下。
如何挑选刺儿菜
刺儿菜,原名小蓟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中国各地都有,常见于田埂、地头、沟旁、湿地,为到处野生的小草。苏颂说:"小蓟处处有,俗名(青刺蓟),2一3寸对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基础蓟叶羽状深裂,边缘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红,色同小蓟。大蓟、小蓟为同科不同属植物,性能相近,都作药用。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刺儿菜的选购
选颜色鲜艳叶片完整者
大蓟和小蓟有什么区别
大蓟和小蓟的区别是大蓟草茎粗,髓部松,叶有刺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大蓟茎段较粗状,,约4~12 mm ,有髓部,叶缘刺较硬,长达5 mm,触之刺手.; 而小蓟茎细小,直径2~5 mm,断面中空,,叶缘针刺较软,长1~2 mm,触之不刺手。
同时大蓟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而小蓟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全缘或微齿裂。
大蓟与小蓟都有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临床上,大蓟偏于散瘀消肿力,小蓟偏于治疗血淋、尿血等。
螺的形态
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蛳壳封闭。
大蓟叶小蓟叶的区别
1、名称区别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河南称刺角牙等。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
2、根区别
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
3、茎区别
大蓟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
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
4、叶区别
大蓟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
小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
5、花区别
大蓟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中医临床认为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区别,不应混用。
菜蓟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茎粗壮,直立,有条棱,上部有分枝护全部茎枝被稠密的蛛丝毛或毛变稀疏。
叶大形,基生叶莲座状;下部茎叶全形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约1米,宽约50厘米,二回羽状全裂,下部渐窄,有长叶柄;中部及上部茎叶渐小,无柄或沿茎稍下延,最上部及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长椭圆形或线形,长达5厘米。全部叶质地薄,草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稀疏的绒毛,二回裂片顶端或叶顶端无长硬针刺。
头状花序极大,生分枝顶端,植株含多数头状花序。总苞多层,几无毛,覆瓦状排列,硬革质,中外层苞片顶端渐尖,但不形成长硬针刺,内层苞片顶端有附片,附片硬膜质,圆形、卵形、三角形或尾状,顶端有小尖头伸出。小花紫红色,花冠长4.5厘米,细管部长2.8厘米,檐部长1.7厘米,花冠裂片长9毫米。
瘦果长椭圆形,4棱,顶端截形,无果缘。冠毛白色,多层,长3.6厘米;冠毛刚毛羽毛状,向顶端渐细,基部联合成环,整体脱落。花期7月。
菜蓟的介绍
菜蓟(Cynara scolymus L.)是菊科,菜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米。茎粗壮,直立,上部有分枝,叶大形,基生叶莲座状;下部茎叶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约1米,二回羽状全裂,有长叶柄;全部叶质地薄,草质,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头状花序极大,总苞多层,无毛,覆瓦状排列,附片硬膜质,圆形、卵形、三角形或尾状,小花紫红色,花冠裂片长9毫米。瘦果长椭圆形,无果缘。冠毛白色,7月开花结果。
原产地中海地区,西欧地区有栽培,作蔬菜用,食其肉质花托和总苞片基部的肉质部分。1949年前北平农学院有引种栽培。
菜蓟主要食用部分为花苞的肥嫩苞片及肉质花托,可煮、炒、炸、生食或掺入面食等,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亦属上乘。其内含有菜蓟素、天门冬酰胺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物质,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名贵保健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皇”,经常食用具有保护肝肾、增强肝脏排毒、促进消化、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