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糖尿病的10个可能迹象
警惕糖尿病的10个可能迹象
1、阳痿:
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阳痿率可高达40-60%。所以平常性功能正常的男性,如果一旦出现了阳痿,有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2、排尿困难:
男女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有排尿困难症状,除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3、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人。
4、分娩巨婴:
孕妇分娩出体重4000克以上的巨大婴儿,并有多次自然流产或死胎的病史。
5、周围神经:
表现为肩部、手足麻木,身体有灼热感或蚁走感,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炎:
6、间歇性跛行:
走路常感下肢疼痛难忍,不能继续行走,有时有手掌挛缩现象。
7、菱形舌炎:
舌体中央的舌乳头萎缩,表现为局部无舌苔覆盖的菱形缺损区。
8、低血糖:
病人出现多汗,尤其是局部出汗多,饥饿、头昏、心慌、易激动并反复发作。
9、糖尿:
排出的尿液有大量的泡沫,且长时间难以消失。如将尿液洒于地面,干后发白,并可引来蚁蝇。
10、眼疾:
患者视力减退,视觉模糊,或出现白内障、青光眼,但发展很快。
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 皮肤干痒
别以为皮肤瘙痒就是皮肤有毛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中也有皮肤小信号。如皮肤又干燥又发痒,脖子腋下皮肤都发黑,要警惕糖尿病的发生。专家指出,这类皮肤问题与血糖低下身体脱水有关。
糖尿病的十个典型症状
中老年人若出现以下小症状,应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视力下降:当出现眼睛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等现象时,要立即进行检查,以防糖尿病的发生。
皮肤瘙痒: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常常让人难以入睡。
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现象。
口腔疾病:糖尿病引起口腔疾病的表现主要有:①口干口渴,口腔烧灼感;②皮肤黏膜可出现淤点、淤斑、水肿;③不易治愈或经常复发的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出血及牙痛等。
尿路感染: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①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②尽管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为21.7%。
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其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最为多见。
体重下降:中年人的身体日渐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发现体重下降很快,应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就感到疲惫不堪、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应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肥胖的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吗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而在2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岛素抵抗似乎没有那么明显。但这类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长,体内胰岛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体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变瘦,就是转成1型了,这是不对的。1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免疫和遗传,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遗传背景下由不良方式引发的,所以,二者并不会互相转化。
出现4个迹象警惕子宫内膜癌
现代生活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也大大的不一样了。在以前如果一个人患上癌症的话,癌症在许多人眼里就是“死神”的代表,因而才没有了没有被癌症病死,而被自己吓死的说法。其实,现在如果及时确诊,及时治疗,许多癌症也是可以治愈的。关键在于要早发现,早治疗。子宫内膜癌就是这样一种癌症。
然而,许多病患者在一听到患癌的消息后,一下子就丧失了信心,以为自己已无生的可能,心灰意冷。等到晚期之后才又重燃生的渴望,然而,此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机会。
医生表示,在确诊子宫内膜癌之后,一般会建议通过手术切除子宫、输卵管和卵巢,以及骨盆淋巴结(pelvic lymph nodes)。初期癌症病患也可做微创手术。术后,医生将综合考虑病患的癌症类型及患癌阶段做放疗或化疗,或两者兼施。但是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初期病患只需做手术。
据报道,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癌症中心做过一项十年(1998-2008)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超过90%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存活至少5年。
医生常说,防重于治。因此,不能等癌症发生了之后再来追悔,而是应该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如何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迹象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目前仍无证实有效的检查方法确诊早期子宫内膜癌。不过,有许多指标能预示病患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在初期阶段确诊是否患癌。常见迹象包括:
1)绝经后出血,这指的是距离最后一次来月经超过一年后,任何形式的出血。这是典型的危险迹象,须由妇科医生做检查,以排除罹患子宫内膜癌或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的可能性。
2)月经不规律或过多,任何不规律或大量出血(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特别是药物无法控制出血量时,都应到妇科诊所检查。对出现不规律出血症状的女性而言,至关重要的是确认是否因肿瘤而导致出血。
3)子宫颈抹片检查结果异常,虽然子宫颈抹片主要是用于检查子宫颈疾病,但特定检查结果异常则可能是因为子宫内膜出现癌变。多达半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颈抹片检查结果出现异常。
4)长期月经不规律,一年内周期少于4次的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增加。无论年龄,都应转介给妇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
结语:我们要知道虽然现在的生活发展很快,我们的医疗技术也进步很多了,很多疾病都能够治疗好。但是目前仍没有效措施预防子宫内膜癌。不过,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风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女性要学会规避这些高危因素,同时符合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出现任何异常出血情况提高警惕,尽早求医。
夜尿多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因血糖过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质性利尿。
此外,因为血糖升高,机体水分严重缺乏,病人会觉得口渴,并一直喝水,也会造成多尿。
老年糖尿病患者起夜多是很正常的,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体内肾功能造成了影响,要警惕糖尿病肾病。
因此,糖友出现夜尿多,要警惕是否肾脏出现了并发症。
怎么都吃不胖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会以为跟胖人有关,其实瘦人也同样会得糖尿病。医学上总结糖尿病人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多食、多饮、多尿、消瘦。
所以,如果有些人吃得多喝得多还不胖,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也应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进行排除。
手指麻木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如果经常感觉到手指发麻,并且伴有酸痛的症状,需要警惕糖尿病,一般情况下,手指麻木通常是糖尿病周围神经出现病变的重要表现。
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引起尿毒症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微量白蛋白尿,因此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微量白蛋白尿经过若干年可发展成明显蛋白尿,而此时患者可见尿泡沫增多。遗憾的是,一旦临床明显蛋白尿形成,有一半患者约在5年里就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如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则肾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一定要定期检查小便和肾功能。糖尿病患者明确诊断后,不仅要重视血糖的控制,而且要定期检测小便和肾功能,不要以为血糖控制好了就万事大吉,许多人虽然血糖控制不错,但仍有可能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肾脏损害。
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因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后,更容易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加重肾脏的损害。患者应在家里备有血压计,天天多次测量血压,血压控制不良往往是加速肾脏功能恶化的重要诱因。
要积极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由于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没有症状,所以要定期随访检查,一般近3个月检测一次,如病人有浮肿、高血压或视力减退,则更应重视肾脏功能的定期检查。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是非常容易控制的,而控制好微量白蛋白尿,可以显着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要戒烟。临床研究表明,吸烟不仅对心血管不利,而且可促进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故糖尿病患者应下决心戒烟。
糖尿病患者应注重合理营养。营养治疗是控制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性措施。然而临床上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原则把握不好,要么不重视,要么过于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在老年人当中相当普遍,低蛋白血症可加速肾功能的减退。
早期发现有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优先考虑腹透而非血透。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条件较差,如果选择血透,透析效果相对不太理想。但是,如果本身有腹腔黏连、腹部做过手术、皮肤出现感染、慢阻肺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腹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腿痛腿麻警惕糖尿病
老人腿痛要留神糖尿病:
人到老年,体质越来越弱,身体各个方面的毛病也越来越多,腿痛在老年人中更是普遍。很多老年人往往认为腿痛是关节和骨头的问题,很少考虑其他疾病引起腿痛的可能,而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种。
其实,手足麻、皮肤痒就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一些线索。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病人有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手足皮肤麻木、虫爬、蚁走、灼热、触电样感觉,后期可呈手套型或短袜型感觉丧失,拿东西不稳,特别是做精细动作不灵活。严重者有腕下垂和足下垂,行走困难,四肢肌肉可萎缩,膝、踝反射迟钝或消失。因此,发现有不明原因的肢端麻木时,应怀疑患了糖尿病。
手脚瘙痒谨防糖尿病!案例:
半年前,60岁的吴女士感觉双下肢麻木、疼痛、有袜套感,且双腿变得硬邦邦的。吴女士怀疑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到医院治疗几个月腿痛依旧,后被建议到内分泌代谢科才查明病因,原来是糖尿病引发的腿痛。专家解释,吴女士之所以会腿痛无力,是由于糖尿病造成下 肢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使下肢血流量减少,特别在活动时,由于肌肉、骨骼耗氧量增加,但下肢血管内的血流量严重不足,就会导致缺血、缺氧愈演愈烈,从而出现下肢疼痛。
专家介绍,糖尿病引起腿痛通常是病史较长的患者,这类患者还会伴有很多其他并发症,例如视物模糊、头晕乏力等。糖尿病引起的腿痛不可轻视,如果得不到及时正规治疗,极易引起糖尿病足、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需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双腿酸软无力,脚部、腿部以及面部出现浮肿,糖尿病需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了。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太明显,当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很可能有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很很麻烦。
不过,糖尿病肾病早期因为肾小球已发生病变,所以,可以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来进行监测,这让其及早发现变为可能。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便说明其肾脏功能正在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水肿,其原因是肾病的持续发展,尿中丢失了大量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如果病情已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做透析治疗。因此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以便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可以说,肾病是最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一长串的数据都可以说明,肾病并发症是吃掉糖尿病患者的“猛虎”。调查发现,如无良好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6年内有25%发展到肾功能衰竭阶段,而50%的患者在10年内、75%的患者在15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从出现蛋白尿到患者死于尿毒症的平均时间为10年。
从发病机理上看,当出现全身血管受损后,肾脏血管因较为细小,肾脏便成为首先“损害”的器官。血管受损引起肾小球硬化,人就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肾功能衰竭,甚至最后发展为尿毒症。在欧美,糖尿病肾病是尿毒症患者首要致病原因,占透析患者的50%以上。我国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因素包括肾脏病理改变、糖尿病控制情况,高血糖、高血压和饮食高蛋白等。另外,吸烟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专家认为,只要能针对这些因素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以有一个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糖尿病需警惕糖尿病肾病的详细介绍,提醒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需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警惕糖尿病黄昏现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基础胰岛素分泌在体内主要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都具有拮抗胰岛素降血糖、促进内源性葡萄糖生成的作用。正常人的机体内基础胰岛素分泌可以随着这些拮抗激素的升高而增多,即在凌晨与下午各有1个胰岛素基础分泌的高峰,而在半夜与上午就分泌较少,这样非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血糖水平总是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3.6-5.9mm01/L)。
而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消失,会在凌晨与下午有两个很难控制的高血糖期,这分别称为“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即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黎明现象”,在傍晚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黄昏现象”。 “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注重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饮食,将午餐分两次吃,血糖可能得到控制。
2 午餐后2小时运动30-60分钟,每分钟步行100步为一个运动单元,可消耗热量80-100卡,降低血糖1.0-2.0mmol/L。
3 将胰岛素应用改为早餐前用短效,中午用诺和灵30R,晚饭前用短效或口服降糖药,对控制“黄昏现象”有利。
4 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黄昏现象”较多,最好使用胰岛素泵。
5 早晚餐前用磺脲类降糖药,早餐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
6 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午餐前用赛庚定4-12毫克,该药为一种抗组织胺药,有抑制生长激素作用,3-7天见效。必舒胃(哌仓西平)是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作用,50-100毫克早餐前服用。
7 根据血糖情况,晚餐前的胰岛素可提前1-2小时注射。
8 中午睡眠不好也可引起“黄昏现象”,应注意调整,或加服安定药消除精神紧张。
但注意,这些知识可以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规律。但是精准治疗一定要在专业诊断下实施治疗。
女性老是想小便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如果出现了尿频、同时尿量增多,并伴有口渴多音、消瘦的症状,就要警惕糖尿病的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出汗异常警惕糖尿病
一、出汗异常警惕糖尿病:
皮肤多汗常见,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而多汗,有时甚至大汗淋漓。血糖代谢率增高也是多汗原因之一。所以,当临床碰到诊断不明、皮肤多汗时,不要忘记查查尿糖、血糖和相关项目,力求早期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专家通过对比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活检取得的皮肤组织显示,糖尿病患者负责汗腺调节的去神经支配以及腺周神经存在损伤,同时,汗腺支配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
排汗异常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糖友的生活质量。在治疗上首先要着眼于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理想是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血糖乃至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是不容忽视的。
二、案例:
超市管理员余阿姨今年44,爱出汗,稍稍活动一下就满身大汗。尽管同事们开玩笑说她爱出汗可以在工作表现上占便宜,但她为此烦恼得很。后来去医院做了一个检查,最终确诊患有糖尿病。
专家解读:
糖尿病患者有出汗的特点,就是头面部和躯干大汗淋漓,但四肢不出汗。多汗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其次,血糖代谢率增高也是糖尿病患者多汗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多汗是糖尿病患者临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汗液增多一般表现为对称性,以手掌、足底、腋窝、鼻尖、前额等处最明显。患者出汗多时,首先应该注意是局部的还是全身性的,还要看汗液的颜色和气味,再看是否合并有其它疾病以及伴随的症状。
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多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钙总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考虑是一种病态了。但糖尿病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糖尿病患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三、出汗异常除了排除糖尿病外,还需要警惕以下病症:
佝偻病
多汗是佝偻病的症状之一。让孩子多晒太阳,科学补钙和维生素D等,是治疗佝偻病的根本。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也有多汗现象,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多汗。
甲亢
一般来说,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代谢加快,周围血流量增加,必然会促进机体的散热,出现多汗症状。
因此,出现多汗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喉咙干燥
糖尿病的三大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多饮,而多饮主要与口干舌燥有关。如果长期口干舌燥,且排尿频繁,则需警惕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