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辅食添加的误区和禁忌
关于辅食添加的误区和禁忌
1.辅食可以代替母乳。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作为母乳之外的食物,它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再好的食物也达不到母乳的营养配比,更没有母乳所含的免疫成分。至少在婴儿6个月之前,都应该是以母乳为主要的食物,之后再慢慢减少母乳的食用量直至断奶。建议在一岁左右再给宝宝断奶,过早断奶不利于正常的生长发育。
2.过多的加入食用糖。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许多食材本身就含有糖分,如果再添加食用糖,会让宝宝的味觉对糖不敏感,形成偏食的坏习惯。这样一来宝宝可能会比较反感没有加糖的辅食,长此发展不但容易引起儿童肥胖症,还会出现蛀牙的现象。
3.鱼、虾和海鲜类不宜过早食用。鱼类和海鲜类有可能富集了大量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宝宝的肾脏无法及时解毒,且虾和海鲜类容易引起宝宝过敏,未满周岁前最好也不要食用。
4.草酸不易被人体吸收,还会影响钙质的摄入,草酸含量较高的蔬菜不建议过早宝宝食用,如:菠菜、韭菜、苋菜等等。
5.蛋清不能给未过周岁的宝宝食用。蛋清中蛋白分子较小,容易直接渗透到血液中,引起身体的排异反映,造成宝宝过敏。还有一些水果宝宝吃了后也容易过敏,如:菠萝、芒果等等,同样不建议过早的给宝宝接触。
6.尽量避免白开水之外的饮品。矿泉水、饮料中的添加成分比较多,孩子的肠胃没有发育成熟,还无法代谢这样物质,反而会加重脏器的负担,最好选择白开水。
四个月宝宝辅食添加误区
可能很多妈妈听说过,添加辅食首选是蛋黄,其实应该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应该是含铁米粉。米粉引起宝宝过敏可能性较低,而且比蛋黄容易消化,妈妈们要注意了。下面一起了解四个月宝宝辅食添加三大误区,以下错误妈妈们可别再犯哦。
误区一:辅食首选蛋黄
蛋黄营养高,可以给宝宝补充蛋白质和锌,但刚开始添加辅食时,最好先给宝宝吃含铁米粉。米粉相对于蛋黄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引起宝宝过敏,而且含铁的米粉也能满足宝宝快速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
误区二:给宝宝加盐和调味品
在四个月宝宝辅食中不适合添加调味品,他们不需要那么多盐,而且在辅食中过早添加盐会加重宝宝肾脏负担。妈妈别在宝宝辅食中加入盐、酱油、香油等调味品哦。
误区三:两顿奶之间添加辅食
如果在两顿奶之间加辅食,宝宝可能并不太饿,此时喂吃辅食,不利于宝宝消化。吃奶之前如果宝宝饿了,可以先喂他吃两勺米粉,然后相应的把奶量减到三四毫升,这就算是一顿饭了。
宝宝第一次辅食的注意事项
1、注意时间
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要注意什么吗?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辅食的添加时间,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并不是越早越好哦,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的最佳时间是在6个月左右,所以家长们需要注意不宜过早给进行第一次辅食的喂养。
2、辅食的选择
由于是第一次给宝宝添加辅食所以家长们对于辅食的选择也要十分注意,为不影响到宝宝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建议家长们首次辅食最好是选择米糊比较好,切记不宜添加一些易过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宝宝健康。
3、不宜过量
宝宝第一次辅食还需要注意不宜过量添加辅食哦,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一般来说就添加2-3勺就可以,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宝宝开始接触辅食,宝宝辅食添加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所以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一定要注意不能过量。
4、禁止强迫
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家长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家长们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保持耐心禁止强迫宝宝吃辅食,很多宝宝第一次接触辅食都会出现不爱吃的情况,这都是很正常所以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家长们还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强行喂养。
婴儿辅食添加三大误区
不重视泥糊状食品的添加
在宝宝4-6个月时,单纯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添加泥糊状食物作为“辅食”。然而,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到 8-9个月时还没有建立喂泥糊状食品的习惯。不及时进食泥糊状食物,不但无法使宝宝得到全面的营养,而且由于4-6个月是婴儿促进咀嚼功能和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迟添加泥糊状辅食会使婴儿缺乏咀嚼的适应刺激,使咀嚼功能发育延缓或咀嚼功能低下,引起喂养困难,从而易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不良、操作智商偏低的现象。
给4-6个月的婴儿添加泥糊状食品,首选是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同时要保证泥糊状食品的质量,逐渐添加不同颜色、不同味道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如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肝泥、肉泥等来刺激宝宝的味觉,同时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血红素铁的摄入过少
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引起。在婴幼儿体内,铁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血红素铁,它来自于含动物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和鱼等,这些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在吸收过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响;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它来自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
在宝宝喂养中,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吃鱼、虾(虾的铁含量较低),觉得肉类不易烹调,宝宝嚼不动,不易消化;认为肝脏是解毒器官,其中有很多“毒物”而很少给宝宝吃,以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同时也会减少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率高),母乳不足时应食用配方奶粉。4个月后要添加有强化的营养米粉外,在6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肝泥、肉泥以增加血红素铁。另外也要同时补充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最好在饭后立即吃,促进铁吸收,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食物的种类过于单调
许多家长不重视宝宝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烹调方法,给宝宝的食物种类过于单调,如每天给宝宝吃青菜、鱼和蛋黄;有的家长每天将菜粉、鱼粉和肝粉拌在米粉中,使宝宝不能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质地,久而久之,宝宝不仅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也不愿意接受新食物,甚至会引起厌食和偏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有通过进食多种食物才能得到全面营养。妈妈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多些花样,养成宝宝吃各种食物的习惯。
一般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至少应该吃到10种以上的食物,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种,可以将许多种类的食物合在一起吃,如“炒五丁”:将土豆、胡萝卜、豌豆、香菇、猪肉都切成小丁再炒。又如罗宋汤,可以放洋葱、卷心菜、土豆、胡萝卜、番茄再加牛肉等。这些菜食物种类多,颜色鲜亮、营养成分全面,值得推荐。
辅食添加有哪些禁忌
忌添加时间过早。刚离开母体的婴儿,消化器官很娇嫩,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许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时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功能。如果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婴儿消化功能的负担,消化不了的辅食不是滞留在腹中"发酵",造成腹胀、便秘、厌食,就是增加肠蠕动,使宝宝便便量多、次数增加,最后导致腹泻。
世卫组织建议,婴儿从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摄入辅食。
忌添加时间过晚。有些家长怕孩子消化不了,对添加辅食过于谨慎。孩子早已过了6个月,还只是吃母乳或奶粉。殊不知孩子已长大,对营养、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奶粉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合理添加辅食了。同时,孩子的消化器官功能已逐渐健全,味觉器官也发育了,已具备添加辅食的条件。另外,此时孩子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耗殆尽,而自身的抵抗力正需要通过增加营养来产生,此时若不及时添加辅食,孩子不仅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还会因缺乏抵抗力而导致疾病。因此,世卫组织建议婴儿从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摄入补充辅食。
忌辅食过多。宝宝虽能添加辅食了,但消化器官毕竟还很柔嫩,不能操之过急,应视其消化功能的情况逐渐添加。如果任意添加,同样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或肥胖。让孩子随心所欲,要吃什么给什么,想吃多少给多少,又会造成营养不平衡,并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所以辅食添加过多、过滥同样也是不合适的。
忌辅食过细。一些父母给宝宝吃的自制辅食过于精细,使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不利于其牙齿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齿的排列,食物未经咀嚼也不会产生味觉,既勾不起孩子的食欲,也不利于味觉的发育,面颊发育同样受影响。这样长期下去,宝宝的生长当然不会理想,还会影响大脑智力的发育。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
误区1:多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喝下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2: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者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3: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
有的老年人认为宝宝两到三个月就可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单一到多种,3、由粗到细,4、由软到硬。
辅食添加有哪些禁忌
忌添加时间过早。刚离开母体的婴儿,消化器官很娇嫩,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许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时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功能。如果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婴儿消化功能的负担,消化不了的辅食不是滞留在腹中“发酵”,造成腹胀、便秘、厌食,就是增加肠蠕动,使宝宝便便量多、次数增加,最后导致腹泻。
世卫组织建议,婴儿从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摄入辅食。
忌添加时间过晚。有些家长怕孩子消化不了,对添加辅食过于谨慎。孩子早已过了6个月,还只是吃母乳或奶粉。殊不知孩子已长大,对营养、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奶粉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合理添加辅食了。同时,孩子的消化器官功能已逐渐健全,味觉器官也发育了,已具备添加辅食的条件。另外,此时孩子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耗殆尽,而自身的抵抗力正需要通过增加营养来产生,此时若不及时添加辅食,孩子不仅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还会因缺乏抵抗力而导致疾病。因此,世卫组织建议婴儿从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摄入补充辅食。
这些辅食添加误区会伤害宝宝
误区1:尽早给宝宝添加辅食好
有些妈妈认识到辅食的重要性,认为越早添加辅食越好,以防宝宝营养不良。于是宝宝刚两三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
殊不知,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宝宝肠胃的负担,因为宝宝的肠胃发育不完善,且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很多消化酶尚未形成,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能力。这样宝宝消化不了的辅食就会滞留在肠胃中发酵,造成宝宝腹胀、便秘、积食等,也可能因肠胃蠕动增加,使宝宝大便量和次数增加,从而导致腹泻。
只有宝宝开始对食物感兴趣了,一直盯着大人吃饭,抓着食物就想往嘴里送,或者每天喝大约1000毫升奶仍旧显得有些饿的样子,才意味着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添加辅食前,要确保宝宝近段时间没有肠胃异常,若有腹泻、便秘等情况,就要先缓一缓再添加辅食。
误区2:第一次添辅食要喂蛋黄
很多妈妈第一次给宝宝添加辅食就选择蛋黄,认为蛋黄营养全面,又含有丰富的铁是不错的选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蛋黄属于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宝宝肠胃脆弱,摄入蛋黄很难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肠胃负担。所以,建议妈妈最好在8个月以后给宝宝添加蛋黄,1岁以后添加全蛋。
婴儿辅食添加禁忌
一、添加辅食有四忌
营养不良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一岁以下的婴儿发病率尤高。除了先天因素(如早产、双胎、大体重、先天畸形等)外。绝大部分营养不良是因后天的喂养有问题,尤其是辅食添加不合理所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过早
刚离开母体的婴儿,消化器官很娇嫩,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许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时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功能。如果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婴儿消化功能的负担,消化不了的辅食不是滞留在腹中“发酵”,造成腹胀、便秘、厌食,就是增加肠蠕动,使大使量和次数增加,最后导致腹泻。因此,出生四个月以内的婴儿忌过早添加辅食。
2、过晚
有些父母怕孩子消化不了,对添加辅食过于谨慎。孩子早已过了四个月。还只是吃母乳或牛奶、奶粉。殊不知孩子已长大,对营养、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合理添加辅食了。同时,孩子的消化器官功能已逐渐健全,味觉器官也发育了,已具备添加辅食的条件。另外,此时孩子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耗殆尽,而自身的抵抗力正需要通过增加营养来产生,此时若不及时添加辅食,孩子不仅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还会因缺乏抵抗力而导致疾病。因此,对出生四个月以后的孩子要开始适当添加辅食。
3、过滥
孩子虽能添加辅食了,但消化器官毕竟还很柔嫩不能操之过急,应视其消化功能的情况逐渐添加。如果任意添加,同样会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或肥胖。让孩子随心所欲,要吃什么给什么,想多少给多少。又会造成营养不平衡,并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见添加辅食过滥同样也是不合适的。
4、过细
有些父母过于谨慎,给孩子吃的自制辅食或市售的婴儿营养食品都很精细,使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不利于其牙齿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齿的排列食物未经咀嚼也不会产生味觉既勾不起孩子的食欲。也不利于味觉的发育,面颊发育同样受影响。这样,孩子只能吃粥和面条,不会吃饭菜,制作稍有疏忽,就会恶心呕吐,于是干脆不吃或者吃了也要吐渣。长期下去,孩子的生长当然不会理想,还会影响大脑智力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