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枣的生物学特性
脆枣的生物学特性
20年生植株干高12米,干周0,52米, 树高7一9.5米,枝展5.2一6.4米。枣头发枝力中等,当年 结实率较强。进入结果期早,较丰产, 20年生单株产鲜枣 35一40公斤。在永济产地4月上旬发芽,5月中下旬开花, 6月上旬达盛花期,9月中旬果实成熟, 10月下旬落叶。
紫茉莉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在略有荫蔽处生长更好,不耐寒。不择土壤,但以肥沃、深厚的夹沙土或油沙土为好。用种子繁殖。在果熟期分批采集2~3次后,到最后一次割下果枝,打出种子,晒干或阴干备用。春季3~4月播种,开1.3m宽的畦,按行、株距各33cm挖窝,每窝播种子7~8粒,每1hm2用种子15kg。也可育苗移栽。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苗出齐后进行,并行匀苗、补苗,每窝留苗3~4株,第2次在夏初进行,第3次在夏末进行,每次中耕后,要追施人畜粪水。病虫害防治 蚜虫为害。
白玉菇的生物学特性
一菇体形态
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少散生。菌盖幼时半球形,深褐色,后渐平展,色泽变淡,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茶褐色;盖面平滑,有2~3圈斑纹;盖缘平或微下弯,稍波状;菌盖直径1.5~2.0厘米;菌肉白色,质韧而脆,致密。
菌褶白色至浅黄色,弯生,有时略直生,密,不等长,离生。菌柄中生,圆柱形,长3~12厘米,幼时下部明显膨大,白色至灰白色,粗O.5~3.5厘米,上细下粗,充分生长时上下粗细几乎相同,多数稍弯曲,有黄褐色条纹,中实,老熟时内部松软。担孢子无色,平滑,球形,孢子印白色。分生孢子白色,培养条件不适宜时出现在气生菌丝末端。
二菌丝特征
白玉菇菌丝生长旺盛,发菌较快,黑褐色品系抗杂菌能力强,白色品系抗病虫害能力较弱。成熟的老菌丝能够分泌黄色液滴,形成菌皮。斜面培养基上菌丝浓白色,气生菌丝旺盛,爬壁能力强,老熟后呈浅土灰色。培养条件适宜,菌丝7~10天长满试管斜面;条件不适宜时,不易形成子实体。
三发育过程
白玉菇是典型的异宗结合食用菌,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为单核菌丝,可亲合的单核菌丝融合,原生质交配形成双核菌丝,适宜条件下双核菌丝扭结形成原基,进而发育成成熟子实体。根据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可人为地将其分为转色期、菇蕾期、显白期、成盖期、伸展期和成熟期。
⒈转色期 白玉菇菌丝体长满培养容器达生理成熟后才具有结实能力,此时容器中的菌块由纯白色转为灰色。子实体分化前,先在培养料表面出现一薄层瓦灰色或土灰色短绒,因此称转色期。适宜条件下此期历时3~4天。
⒉菇蕾期 培养料面转色后3~4天,短绒层菌丝开始扭结形成疣状凸起,进而发育成瓦灰色针头状菇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3天,长至0.5~1厘米时便进入显白期。
⒊显白期 随着菇蕾的生长,在其尖端出现一个小白点,逐渐长大成直径1~3毫米的圆形白色平面,此为初生菌盖。这个阶段称为显白期。
⒋成盖期 初生菌盖经2~3天的生长发育,白色平面开始凸起,颜色开始转深。3~4天后形成完整的菌盖,此时菌盖直径3~5毫米,深赭红色,边缘常密布小水珠,盖顶端开始出现网状斑纹,菌柄开始伸长、增粗。
⒌伸展期 子实体菌盖形成后,生长速度加快,菌盖迅速平展、加厚,盖色变浅,菌柄迅速伸长、加粗。
包菜的生物学特性
植物学特征
甘蓝为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30cm以内土层中。茎短缩,又分内、外短缩茎,外短缩茎着生莲痤叶,内短缩茎着生球叶。甘蓝的叶片包括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痤叶和球叶,叶片深绿至绿色,叶面光滑,叶肉肥厚,叶面有粉状蜡质,有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因而甘蓝比大白菜的较强的抗旱能力。花为总状花序,异花授粉,甘蓝所有的变种和品种之间相互杂交。果实为长角果,种子圆球形,红褐或黑褐色,千粒重4g左右。
生长发育
在正常情况下,北方以秋作甘蓝采种,第一年形成叶球,完成营养生长,经过冬季低温完成春化,第二年春通过长日照完成光周期而开花结实。它的生长过程所经过的各个生长时期和大白菜基本相同。但各生长时期所需日数较长,发芽期需8 ——10天;幼苗期需25——30天;莲座期,早熟品种需20——25天,中、晚熟品种需30——35天;结球期,早熟品种需20——25天,中、晚熟品种需30——50天。
甘蓝是冬性较强的作物,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要求幼苗长到一定大小以后才能接受低温感应,在0——12°C下,经50——90天可完成春化。关于光周期,尖头型和平头型品种要求不很严格,圆珠笔头型品种则较严格的要求长日照。进入生殖生长时期后,一般经历抽薹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开花期需30——40天,结果期需40——50天。
甘蓝在未结球以前,如遇低温条件,或在幼苗期就满足了它的春化要求,栽植后一旦遇到长日照条件,就可能出现“未熟抽薹”现象,叶球形成受阻生成减产。近几年来,春甘蓝采用改良阳畦或塑料温室育苗,既避免了低温,又大大缩短了育苗期,对防止未熟抽薹,保证早熟丰产有良好效果。
猪苓生物学特性
猪苓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地温5-25℃条件下均生长。西北产区地温在17-19℃时生长良好,10℃时萌发,22℃时子实体开放;华北产区平均地温达9.5℃时萌发,12℃左右时新苓生长膨大,14℃左右时新苓萌发多,个体增长快。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腐殖质土、砂壤土,为宜。猪苓的生活史分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子实体四个阶段。
担孢子是子实体产生的有性孢子(长卵状椭圆形,一端有尖,无色,平滑,7-10×3-4毫米),萌发后形成初生菌丝体,初生菌丝体质配后产生双核的次生菌丝,诸多次生菌丝紧密缠结成菌核。菌核主要是储存养分,耐高、低温和干旱。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能够长时间保持休眠状态,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即可在菌丝体的任何部分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一般在3月下旬,表土层5厘米处温度达到8-9℃时,菌核开始生药用长,菌核体上萌发出许多白色毛点,随着气温的升高,毛点不断长大变厚,形成肥嫩有光泽的白色菌核,逐渐向地表生长。8、9月地温达12-20℃时,菌核生长进入旺盛期,体积、重量迅速增加。
菌核色泽从基部到中间由白变黄。此时如遇连阴雨天,空气湿度增高,部分菌核生长出子实体,开放散出孢子。随着地温下降,子实体很快枯烂。10月以后,当地温降至8-9℃时,猪苓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翌年春又萌发分生新的菌核。如此年得继生,群体合聚形成一窝。土壤肥沃,营养丰富,菌核大而多,分叉少,俗称"猪屎苓";土质瘠薄,养料不足,结苓小,分叉多,俗称"鸡屎苓"。在外界环境条件极端不利时,猪苓将停止生长,菌核老化,色泽变为深黑色,核体出现大小孔眼,直至腐烂。
尖椒的生物学特性
灌木或亚灌木;分枝稍之字形曲折。叶柄短缩,叶片卵形,长3-7厘米,中部之下较宽,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中脉在背面隆起,侧脉每边约4条。花在每个开花节上通常双生,有时三至数朵。花萼边缘近截形;花冠绿白色。果梗及果直立生,向顶端渐增粗;果实纺锤状,长7-1.4厘米,绿色变红色,味极辣。
芡实米的生物学特性
芡实性喜温暖,需充足光照。早春种子在水中发芽生长,长出粗短根茎,其上生多数须根分布于污泥中,茎不明显,抽出长叶柄。初生叶沉水,后生叶片大,浮于水面,以便充分吸收阳光。抽出花葶,部分伸出水面,7-8月开花,9-10月结果,种子成熟后,植株枯死,果实腐烂,种子落入水底,沉于污泥中,翌春再度发芽、生长发育。 (常用中药材)
菊苣的生物学特性
1、温度:
菊苣属半耐寒性植物,地上部能耐短期的-2--1℃的低温,而直根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在北京地区冬季用土埋住肉质根稍加覆盖,只要不被霜雪直接接触根皮,即能安全越冬。植株生长的温度以17~20℃为最适,超过20℃时,同化机能减弱,超过30℃以上,则所累计的同化物质几乎都为呼吸所消耗。但是,处于幼苗期的植株却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生长适温为20~25℃,此阶段如遇高温0℃以上,会出现提早抽薹的现象。促成栽培软化菊苣时期,适温15~20℃,以18℃最佳。温度过高芽球生长快,形成的芽球松散,不紧实,温度过低则迟迟不能形成芽球,但不影响芽球的品质。
2、水分:菊苣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湿润的环境。播种后如土壤水分不足,会延迟发芽出苗时间。但在苗期,为了促进根系的发育,需适当控制水分,做到田间见湿见干,植株发棵后,直根开始膨大,应保证水分的供给。
3、光照: 植株营养生长期需充足的光照,肉质根才能长得充实。促成(软化)栽培时则需要黑暗的条件。
4、土壤: 宜选择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种植。菊苣对土壤的酸碱性适应力较强,但过酸的土壤不利于其 生长。
滑子蘑的生物学特性
营养
滑子蘑与一般木腐菌相似,其碳氮营养是以木屑、棉籽壳、秸秆、麦麸、米糠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的农副产品作为营养来源。滑子蘑能分泌多种胞内酶和胞外酶,以分解和利用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此外,矿物元素及维生素在滑子蘑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物质在上述农副产品中一般都含有,所以在人工栽培时,培养料中可以不必再加入。
温度
滑子蘑是低温型食用菌,出菇温度一般在5-20℃之间,但不同的品系之间子实体发生的上限温度有明显差异,据此,又把滑子蘑分成早熟、中熟与晚熟型。要根据各地气候条件,选用适宜品种。一般的说,早、中、晚熟品种出菇的上限温度分别为18℃、15℃、12℃左右,而它们的出菇下限温度差别不大,一般为5-7℃左右。滑子蘑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
水分与湿度
水分不仅是菌体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滑子蘑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一般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空气相对湿度85%-95%。
空气
滑子蘑是好气性菌类,菌丝和子实体呼吸都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在人工栽培时要经常注意通风换气。
光照
栽培滑子蘑不需要直射光,但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菌丝在黑暗条件下虽能正常生长,但光线在菌丝生理成熟时有诱导出菇的作用。此外,培养料的酸碱度以pH值6-7为宜。
鲽的生物学特性
鲽科鱼类一般生活于泥沙底质的浅海底层,有些栖于较深水
层。如产于北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的瓦鲽,在深达1628米处也曾有发现。夜间摄食,
白天一般活动不多。冬季远离沿岸,在较深的海域越冬;待翌年春、夏季又游向沿岸
进行生殖和索饵活动。仔鱼初期两眼在体两侧,营漂浮生活。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变
态,左侧眼渐移往右侧,一俟变态完毕,即转营底栖生活。鲽科鱼类主要摄食鱼类、
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在所摄食的鱼类中有
虎鱼类、幼鲱、胡瓜鱼、鳀、玉筋鱼、鳕等。
鲽一般在 2~8月集群游向近海进行生殖。雄鱼4~5龄,雌鱼6~7龄成熟。有的
种类性成熟期迟。分布于日本海、黄海、渤海的高眼鲽,每年春、夏季临近时集群
自越冬场游向近海,并于4~7月水温10~18℃时产卵。怀卵量在体长300~350毫米
时为28.9万粒,在体长350~400毫米时为71.4万粒。卵呈球形,浮性,卵径约0.85~
1.08毫米;卵膜薄而透明。无油球。受精卵在水温11.3~14.8℃时约83~113小时孵
出仔鱼,在水温16.4~19.0℃时约57~66小时孵出;刚孵出的仔鱼全长2.47毫米。
庸鲽从10月到翌年3月上旬、 水温3~9℃时,在近海100~300米深处产卵,怀卵量
为130~350万粒。卵大(卵径2.94~3.85毫米),膜薄,无色,无油球,在水温
6℃时要16天才能孵出。刚孵出的仔鱼全长6.5~8.5毫米,长到70毫米左右时完成
变态并渐沉入海底生活。
莴苣的生物学特性
莴苣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公元 5 世纪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南方各地。莴苣茎叶都可作为青菜食用。茎用莴苣又叫莴笋,其肉质鲜嫩,可以生吃、凉拌、炒食、腌制。莴苣中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尤其含有较多烟酸,对糖尿病患者有治疗效果。莴苣中还含有一定微量元素锌、铁等,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病的发生。
莴苣种子发芽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在 4℃以上就可以顺利发芽,如果温度在 15—20℃之间,莴苣种子只需要 3—4 天时间就能够发芽,如果气温超过 30℃,莴苣种子则不会发芽。莴苣苗期最适合温度为 12—20℃,如果白天温度超过 24℃,夜晚温度也在 19℃以上,很容易导致莴苣未熟抽薹。
CA125的生物学特性
CA125是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免疫小鼠并与骨髓瘤细胞杂交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取名为OC125)所能识别的抗原,是一种位于染色体19p13.2区域,并含有5797个碱基对的跨膜糖蛋白,属于IgG1。由于其氨基酸序列具有一些黏蛋白分子的特性,故将其命名为CA125(基因为MUC16),而且通过转染技术已经证实MUC16就是CA125。CA125相对分子质量为20万~100万,为高分子糖蛋白,外形呈环行结构,含24%的糖类,是一种类似黏蛋白的糖蛋白复合物,属于IgG。健康成人CA125的浓度小于35U/mL。
豆角的生物学特性
豆角的生长发育,从播种至豆荚成熟,可分为四个时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荚期。各个时期生长发育的特性及对田间管理的要求如下:
1、种子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至第一对真叶展开的过程。子叶刚出土时,植株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株主要靠贮藏在种子内的养分在发芽时分解后加以使用,第一对真叶展开后植株才可进行光合作用。豆角的第一对真叶是单叶对生,其后真叶为互生三小复叶。温度在25-30℃和适当的湿度下,播种3-4天便可发芽,14-25℃则需要7-10天才可发芽。种子发芽所需要吸收的水分,一般不超过种子量的50%,此时水分过多容易引起烂种,因此在露地种植上,播种期应当避开连绵阴雨和低温天气,同时要严格控制土壤的水分,并要为种子萌芽出土提供一个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2、幼苗期
从第一对真叶展开至具有7-8张复叶为幼苗期。豆角幼苗在第2-3张真叶展开时便开始发生花序轴原始体,其次着生花原始体,进入生殖生长。幼苗期一般15-20天,春季气温在15℃以下的低温和阴雨天气,豆角较容易出现幼苗根腐病而死苗。夏季高温多雨天气,又容易发生猝倒病。因此,幼苗期遇到不良气候要注意防治根腐病和猝倒病。
3、抽蔓期
从7-8片复叶至植株现蕾为抽蔓期,一般约10-15天。这个时期主蔓迅速伸长,基部开始在第一对真叶及主蔓第2-3节腋处抽出侧蔓,根瘤也开始形成。抽蔓期需要较高温度和良好的日照,在此条件下,茎蔓较粗壮,侧蔓发生也较快;如温度过低或过高,阴天多,则茎蔓生长较弱。抽蔓期土壤湿度大,则不利于根的发育和根瘤的形成。
4、开花结英期
开花结荚期从植株现蕾至豆莱采收结束,一般为5.0-60天。现蕾至开花,一般5-7天,开花到商品豆荚采收一般约8-13天,商品豆荚至豆荚生理成熟还需4-10天。豆角在井花结荚期,一方面抽出花序开花结荚,另一方面继续茎叶的生长,发展根系和形成根瘤。由于生长量大,生长迅速,因此在开花结荚期一定要满足植株的养分需要,如开花结荚期田间管理不当,往往出现蔓叶生长不良,影响开花结荚,或蔓叶生长茂盛,延迟抽出花序、少抽出花序或引起落花落荚。开花结荚期如果营养生长过于旺盛,就会抑制生殖生长或田间水分过多或干旱,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太弱以及病虫害等,这些都是引起落花落荚的重要原因。开花结荚期,植株需要大量的营养,且豆角的根用瘤菌又远不及其它豆科植物发达,因此必须供给一定数量的氮肥;但也不能偏施氮肥,如施用氮肥过多,容易出现植株徒长,延迟开花结荚甚至引起落花落荚,因此应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并且开花结荚期应当适当增加磷钾的比例。
番茄的生物学特征特性
番茄根系发达,育苗移栽后主要根群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土层中,横向伸展二米左右。茎蔓性或半蔓性,基部木质化,易生不定根。高60厘米~120厘米,一般行支架栽培。单叶深裂,呈7~9个奇数裂片。花黄色,一般每一花序有5~7朵花,呈总状或复总状花序,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在4%以下。
浆果的果皮及胎座是食用部位。果实的颜色有红、黄、粉红等色。种子黄褐色,扁卵形,具灰白色茸毛,千粒重3克左右,发芽年限4~5年。
番茄开花结果可分为有限生长和无限生长两类: 有限生长类型也称矮蓬种或自封顶类型,主茎6~7张叶片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隔1~2张叶片着生一个花序,主茎着生3~4个花序后,顶芽形成花序,不再继续向上生长,侧枝也同样方式自行封顶。这一类型植株较矮,生长期短,开花结果集中,适于早熟栽培,如北京早红等品种。
无限生长类型也称高蓬种,主茎8~13张叶片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隔3~4张叶片着生一个花序,主茎能不断往上生长,侧枝也同样不断往上生长。这一类型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生长期长,开花结果迟,多数属于中、晚熟品种,如强力米寿等品种。
番茄喜温,怕冷,不耐高温,遇霜冻即死。种子发芽以 25 C~30 C最为适宜。生长期间白天以20 C~26 C、夜间以15 C~17 C最好。35 C以上茎叶生长细小,花器发育异常,授粉不良,并引起落花落果。5C时停止生长,1C~2C时有冻害。
番茄属短日照蔬菜,但经人工长期栽培品种对光照要求已经不严,只要温度适宜,四季均可栽培。较强的光照有利于番茄生长。番茄以果实为产品器官,要求有较多的磷、钾肥料。前期茎叶生长要求有较多的氮肥,在果实膨大期要求较多的磷、钾肥料,对钾的需要量特别大。番茄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含量约为1:1:2。番茄叶面积大,耗水多,土壤湿度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90%,空气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病害。
卷心菜的生物学特性
植物学特征
甘蓝为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30cm以内土层中。茎短缩,又分内、外短缩茎,外短缩茎着生莲痤叶,内短缩茎着生球叶。甘蓝的叶片包括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痤叶和球叶,叶片深绿至绿色,叶面光滑,叶肉肥厚,叶面有粉状蜡质,有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因而甘蓝比大白菜的较强的抗旱能力。花为总状花序,异花授粉,甘蓝所有的变种和品种之间相互杂交。果实为长角果,种子圆球形,红褐或黑褐色,千粒重4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