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孩子暴怒
如何遏制孩子暴怒
暴怒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本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使家长狼狈不堪,许多家长感到很棘手。
暴怒发作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但频频发作的原因往往在于家长身上。如果孩子的欲望要求不合理,家长不予满足是正当的。如果孩子因此暴怒发作,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时的隔离,冷落他一些时间。孤独隔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惩罚,他将有时间冷却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这时家长决不要中途让步,去迁就孩子的暴怒发作,更不要在成人中形成两派,一派坚持惩罚,一派主张怀柔,当着孩子争论起来。如果家长企图采用溺爱和迁就的办法换取孩子中止暴怒发作,那么其后果是强化了暴怒发作,以后孩子必将屡试不爽。
对于容易暴怒发作的孩子,平时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体育游戏或其他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并为他们树立讲道理、讲礼貌的榜样供他们学习。每次发作平息后,要严肃地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孩子在哪一次能克制自己没有发作,应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最后,提及一点,家长不要自己经常暴怒发作,摔盆砸碗。
怎样让孩子学会控制愤怒
愤怒总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不管是看到别人发火还是自己感觉气愤都会不舒服。而看到自己孩子生气则更加令我们难以忍受。为了缓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父母通常要求孩子"别哭"或者说"没什么好哭的"之类的话。正是这些时候,孩子心中开始种下了不良的宣泄愤怒的种子。
这些要求孩子"别哭"的家长是在传授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而他们父母又可能是受到自己父母同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还可往上追溯。事实上让你的孩子"别哭"本身是对孩子的一种冷暴力,孩子可能以后仍然需要人帮助解决抑郁、成瘾以及其他心理问题。但是当我们让孩子和我们自己都学会良性的发怒方式,就能阻断这种恶性循环。
要了解强行压制情绪为什么不健康,你可以可以把情绪想象成是身体上的伤口。当你切到自己的手指,你的身体会立即反应,收缩血管,释放白细胞。为了让受伤的手指复原,你得让身体的自然机制进行工作。与身体一样,心理也知道如何治愈情绪创伤。要让心灵痊愈,你也需要让自己经历一段修复过程。如果你不经历这一过程,当生活中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这些旧情绪又会重新出现,带来痛苦。如果你不学会怎么检查自己的情绪,读取其中的信息然后再发泄掉,这些情绪就会像永不闭合的伤口一样永远存在。
当我们发觉自己的愤怒太强烈,无法自我修复并发泄出来时,那时我们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模板。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他/她的父母表达愤怒,那父母实际上就在教育孩子也决不能表达愤怒。或者,如果有家长总是以大声、有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又或是父母之间存在暴力行为,那么他们的孩子往往会觉得发怒十分可怕。
要让孩子形成良性的愤怒情绪,你自己应该率先实践。在生气时尝试正念法让自己觉得更舒服。对愤怒的抗拒往往只会加剧我们的怒气。一旦你能更好地体验愤怒并且以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没有消极抵抗或者大发雷霆--那么你就为你的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愤怒的榜样。
有些孩子处理愤怒情绪时会创造一个"虚假自我":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如果长大后,你还用这种方式应对愤怒的话,结果将会是毁灭性的。因为在虚假自我中,你会把自己真正的情绪剥离开来。当你永远无法坦率地表达愤怒情绪时,隐藏在心中的"真你"就不得不处理那些被压抑的情绪。那些建立了虚假自我的人往往表现出消极抵抗的状态,并且显得比较肤浅,因为他们将所有能拓宽深度和塑造品格的情绪都隐藏起来了。
阻止孩子表达愤怒也会导致孩子产生羞耻感。当你觉得自己做了错事,你会感到内疚,而当你相信自己有错时,你会感到羞耻。孩子还不能把个人情绪与自我形象分割开来,因此当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却被告知这"没什么好哭的",他们会认定自己是坏孩子。
那么我们怎么能防止孩子建立虚假自我或是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呢?我们应该在抚养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大胆表达情绪的环境。当你自己能适应自己的愤怒情绪时,你就能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愤怒是一种有益的情绪。当你的孩子表达愤怒时,帮助他们检查愤怒的原因。为什么他们对此感到愤怒?该原因是怎么让他们生气的?然后,你再告诉他们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它们的产生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控制情绪的表达。
父母让孩子压制愤怒情绪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长大成人后因为这些被压抑的情绪而爆发。害怕自己愤怒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倾听愤怒所要传递的信息。与其告诉我们的孩子愤怒是不对的,"幸福的家庭"从不会发火,或者怒火最终将导致暴力与恐惧,不如教育我们的孩子愤怒没有错。愤怒是自然的,是普通的,并且我们能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它、表现它。
大多时候愤怒会导致我们失去理智,所以总会极力的去避免愤怒的发生。但其实,愤怒并不是错误的,如果遇事只会一味的忍耐,久而久之也是会导致心理问题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关于愤怒的问题。
喜欢咬指甲是什么原因 焦虑无助
生活环境改变,焦虑无助的时候,比如刚开始上幼儿园,不适应环境,孩子会通过咬指甲来缓解紧张感。
受到压迫,攻击欲望被抑制的时候,比如经常被家暴,孩子很愤怒,潜意识深处想反抗,但是由于没有反抗能力,会主动毁掉自己的武器——指甲,表达“没有反抗能力”的愤怒与无助。
坏脾气与中风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古老的说法:脾气暴躁的人容易因卒中——中风旧称——暴毙。根据美国研究人员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性情更加温和的人比较,容易激动的人患中风的风险比他们高出一倍。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古老的说法:脾气暴躁的人容易因卒中——中风旧称——暴毙。
安阿伯密芝根大学医学院的苏姗·埃弗森医生说,她对2110个以50岁开外为主的中年人所做的研究发现,动不动就发火的人,患中风的可能性是能够息怒的人的两倍。
她否定诸如血压、吸烟和体质指数等风险因素是差异的理由。
她说:“这些人动辄冒火,这表现在他们对人的敌意较深上。他们在工作上更加紧张,对工作的要求也更高。”
这份在美国心脏学会奥兰多会议上提出的报告,是将大发雷霆和中风的风险增加挂钩的第一份研究结果文件。
研究人员在问卷中问参加调查的对象,他们多久恼火一次和他们是如何表露自己的气恼。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57%患中风。
苏姗·埃弗森说:“这份报告的含义并不是让人们抑制怒气,人们应该做的只是设法控制愤怒,切勿怒不可遏,要查明生气起因。”
苏姗·埃弗森说,避免恼怒根源也许有帮助。她劝人:“如果你很容易因塞车而动怒,那就避免交通拥挤时刻,即使那意味着必须改变工作时间表也在所不惜。”
孩子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妈妈有绝招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不能“以暴制暴”
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长没有满足他的欲望时大声哭闹、在地上打滚,或撕扯自己的头发、衣服,或抱着成人的腿部赖着不走。这些行为称为暴怒发作。暴怒发作中的孩子往往不听劝阻、除非成人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会僵持下去。
孩子出现问题通常与家庭有关,心理学认为,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暴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夫妻之间常因家庭琐事闹矛盾,轻者吵闹,重者打架;二是父母私心严重,不尊敬老人等,孩子受此熏陶,便会形成心胸狭窄的不良性格;三是父母教育观念封建愚昧或因父母一方性情暴躁、独断专横,孩子受到影响。
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妈妈对他发脾气毫无办法”以后他会变本加厉地在母亲面前发脾气。
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
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家长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1、训导并非惩罚
小孩犯错、淘气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可能出于幼稚、嫉妒、恐慌、疲劳、压力或者挫折感而犯错。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玩,一起看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灵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当地训导方式。预料孩子可能出现的淘气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害怕孩子在超市发脾气,在出门前,我们最好先和他说明我们的购物计划以及我们所期望的孩子的表现。
2、冷处理很重要
别以为小孩子只顾着发脾气,他其实也在偷偷地观察你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你一定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别理他,要让孩子明白,你已经看穿了他的把戏,这一套不管用了。为了让冷处理有效果,一定要事先做好老一辈的思想工作,千万别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另外,爸妈们要提醒自己,别被孩子的坏脾气传染,如果孩子不听你的劝,告诉自己人在气头上都是这样的,给他一点冷却的时间吧。
3、食物调整性格
孩子的食物不仅决定了他们的体重,还决定了他们的感觉和行为良好的程度。对于这类孩子,父母要格外留意他们是否缺乏了富含钙镁的食物。由于钙有助于神经刺激的传导,缺乏钙,令孩子的神经无法松弛下来,造成精神紧张,脾气暴躁。同样,缺乏镁会干扰神经活动传导,引发暴躁和紧张。父母在膳食中可增加牛奶、豆制品、海带、小鱼干、泥鳅、香蕉、苹果与坚果和深色绿叶蔬菜。
4、转移注意力
很多小孩子都喜欢无理取闹,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得到某些奖励,起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小孩子不喜欢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时候,他就故意捣乱或吵闹;有些小孩子不让父母离开,爸爸妈妈急着去上班,他就是不让等。对待年龄比较小的小孩子,书上说的要讲道理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小孩子比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态度强硬地逼他就范,也会搞得大人和小孩都非常生气。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既让他有新鲜的感觉,又不会违背父母的原则。
5、找个有威信的人来镇场
孩子平常最容易跟谁找茬?肯定是那个疼他最多的人。在小孩子的心里,像妈妈、奶奶这些经常照顾自己的人都是软柿子,就算发脾气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所以肆无忌惮。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求助于那些权威人物,比如爷爷、爸爸,常常一两句话一说,小孩子就乖乖听话了。
6、培养孩子做事的灵活性
当孩子玩玩具、吃饭或穿衣服时都不要只“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模样,要从小尽量使其“多样化”,任其有挑选的余地。特别是当一种东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应及时引导孩子转移到别的东西、食品、玩具上去,这种调节能力越好,其灵活性也就越好。当孩子的兴趣增加了,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也灵活了,他发脾气的习惯也就会随之减轻。
7、同情并给与鼓励
小孩子的心理非常简单和单纯,但是也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打击。比如,有些小孩子很用心地在拼拼图,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者是很努力地搭积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时候,突然塌了。此时,小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能干,就会情绪低落,甚至大哭大闹。此时,父母应该告诉他,其他小朋友也可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让宝宝觉得“这件事情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就能够缓解小孩子心理的压力和自责情绪。父母同情的表达可以拉近与小孩之间的距离,而拉近距离之后的劝慰效果会更佳。
8、提供选择的机会
如果孩子行为良好,提供选择的机会将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例如,让他自己决定穿兰色还是黑色短裤,多给他机会让他尝试自己作出决定并被家长认可的快乐。尤其是当你在特定场合下需要孩子的配合的时候,这点最为重要。例如,当你吩咐孩子准备洗澡时,清楚告诉他:“你有5分钟的时候来看收拾玩具,然后过来洗澡。”
9、保持冷静地教导
小孩子在公众场所闹别扭是最令父母尴尬的情形,但是大人这时必须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不要大声喝斥他。小孩子闹情绪、发脾气,有时是带点试探性质的,大人表现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过分。此时,父母应该先深呼吸,由一数到十,平静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跟他说话,这也是给他一个调整情绪的时间。小孩子一般见到父母如此冷静,就可能觉得无趣而收敛了。如果他仍然无法冷静,就告诉他“我们现在要走”,然后抱走他,等到了无人的场所,就试试让他哭够了自己安静下来吧!
10、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冷静地守在他的身边,轻轻抚慰,或者给他倒杯水,等着他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帮助孩子理顺自己的感受,“你觉得哪里难受?”“你希望妈妈做些什么?”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这也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用语言来调节情绪的方法。小孩都爱听故事,讲一个爱发脾气的小动物如何不受大家欢迎的故事吧,让孩子理解,原来乱发脾气还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此外,家长也需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经常对别人乱发脾气。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无论好坏,都可以在家长身上看到影子。一个乱发脾气的孩子,家中一般都能找到一个“榜样”。当然,孩子学习的“榜样”不一定是父母,也有可能是长期跟孩子生活的祖辈或者照顾孩子的保姆。
作为家庭成员,无论是谁,都要在家里以身作则,不要动不动就乱发一通脾气。我们不乱发脾气,虽然不能确保孩子就一定不会这样做,但只要我们用态度和行动坚定地给孩子做好榜样,学会克制自己和调节情绪,孩子的问题起码不会变得更糟。
胃疼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头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气郁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阴亏耗,则病程每多缠绵;如久痛入络,络脉损伤,则见吐血,便血等症。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伤,食滞中焦,气机不利而产生胃脘疼痛。或因寒凉伤中,胃阳被遏,正邪交争,而胃痛乃作。
青春期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青春期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
青春期孩子脾气暴躁有时无可避免,但是很多家长采取的方式无非就是以暴制暴,此种方法不理智,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叛逆是孩子普遍的问题,家长要审视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的暴躁情绪也会渐渐改变。
青春期孩子发脾气最不可取是教育太多就是向孩子屈服,满足他的要求,面对孩子乱发脾气,家长要保持冷静,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迁就,可以先对孩子采取冷淡手段,事后与孩子一起分析他发脾气的原因,细心的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从错误行为中吸取教训。
青春期孩子脾气暴躁,父母对其采取的态度很关键,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过于强硬,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能迅速而果断的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或者让孩子发泄,去自我克制,平息,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乱发脾气的习惯会渐渐改善,因为他会意识到,这样乱发脾气是不能得到任何东西的。
根据孩子年龄,性别,智力以及心理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其独特需要来照顾和教育孩子,避免过度爱护和管教,这样会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性格,要让孩子培养自立能力,尊重孩子,家长做知道,孩子自己完成事情,培养良好素质。
孩子脾气暴躁经常乱发脾气,家长要审视自己是不是对于孩子的关爱太过缺少,是不是自己忙于工作,已经很少与孩子有情感上的交流,甚至不知道孩子近期发生过什么事情,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可帮助孩子改善脾气暴躁。
耳鸣针灸的位置图片 耳鸣病因病机
耳为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腑皆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的与耳部有关,所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疾病都可引起耳部听觉的异常。耳鸣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成,外因每为风邪侵袭,壅遏清窍,亦有因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者。
儿童肥胖症病的行为治疗是怎样的
行为治疗即通过改正错误的日常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等以达到降低或控制体重的目的,为了利于孩子的执行,家长或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列出矫正目标和矫正的具体内容等。比如禁止孩子暴饮暴食,鼓励其细嚼慢咽,限制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鼓励其多进行户外活动,限制孩子日常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种类及数量,睡前不吃零食等。
如何来控制孩子的愤怒?
1.了解情况,表示理解
当发现孩子生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问清楚原因。有时孩子表达不清,需要成人的提示来回想自己生气的理由,如:“你是不是不舒服?”或“是不是和小朋友吵架了?”
问明情况后,家长对孩子给出的合理理由应表示理解和尊重,如:“我知道你受到了伤害,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但应该拒绝那些任何人都无法相信的借口。在采取约束性措施之前,先让孩子离开令他生气的环境,并与孩子进行平和冷静的交谈,这样能防止孩子愤怒情绪的继续累积和扩散,还能帮他保全“面子”。
2.露出笑脸,给予拥抱
温和的笑脸往往能使孩子的盛怒降温,减少敌对情绪。家长在了解孩子发怒的原因后,最好缓和一下气氛,给孩子一个轻松温和的笑脸,这样有利于随后进行冷静的讨论,使情况好转。
有时侯,家长只需要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就足以使孩子转怒为喜。走近正在生气的孩子,给他一个亲吻或拥抱,都可以起到镇静作用。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喜欢让大人和他一起玩,所以,如果孩子正在发脾气,要把玩具摔坏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很喜欢这个玩具,从而阻止他的行为。当孩子正为一大堆家庭作业而烦恼时,家长及时走过去帮助他,用口头或身体语言对他进行鼓励,也可以避免他大发脾气。
3.合理表达,树立榜样
就算是有合理原因的愤怒,也要建议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允许他用语言大声讲出来,但不能用动作来泄愤,要绝对禁止孩子在发怒时打人或摔东西;应鼓励孩子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用委屈和抱怨的消极态度。如孩子告状说:“小明抢走了我的玩具。”你可以说:“去告诉他,玩具是你的,你想要回来,如果他不听,你会找父母帮忙。”
父母还应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从你身上学会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愤怒。当你生气时,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掩饰,你可以大声地把你的不满说出来:“我不希望有人乱动我的东西。”千万不能控制不住地大发雷霆。
4.释放愤怒,转移注意
孩子的情绪往往瞬息万变,将注意力适时地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可以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当孩子生气时,应建议他去做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来释放情绪,转移注意力。例如,出去散散步,在喧闹的音乐声中随便跳跳舞,或者跳绳,从而改变血液流动方向;洗个澡,把愤怒“洗掉”;用双手挤压泥土、撕废纸,或拥抱一下自己;到户外或者是自己的房间大叫;拍打枕头或者扔球玩;等等。
愤怒让人感到压抑、困惑和疲惫,但既然是无法避免的,就不妨通过积极的约束和消解方法,教会孩子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
虐童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儿童遭受暴力后父母如何与宝宝沟通
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至少,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现出过分强烈的被害者情绪,如无法控制的痛苦、愤怒、仇恨等。
因为你们的情绪会直接传染给孩子,有时,父母的焦虑、恐惧、愤怒会带给孩子二次伤害。
如果孩子在遭遇暴力伤害后表现出来各种情绪和躯体症状,父母科学的陪伴和支持就特别重要。
如果宝宝表达了自己的害怕,可以抱着宝宝告诉他/她:如果爸爸妈妈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会害怕,现在我们陪着你,保护你。
当宝宝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温柔地告诉宝宝:妈妈会陪着你,别担心,我们都爱你。
短时间内尽量回避宝宝不喜欢的人和环境,允许怕黑的宝贝随时随地在柔和光线中活动。
给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有助于减缓心理上的影响。
如果孩子已经能明确表达对施暴者的恐惧和愤怒,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直面这个事件,并且明确地告诉宝宝,施暴者的行为是错误的,爸爸妈妈也很生气,现在警察叔叔已经把施暴者带走了,他们不能再伤害你了,妈妈和爸爸以后会保护好你,你会很安全宝贝不用害怕。
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转移注意力克制暴躁易怒脾气
如果是脾气暴躁易怒的话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克制。比如让自己尽力避免无谓的纠纷,远离让你脾气变得暴躁易怒的人或事;还可以让自己找一些能够放松的事情做,比如听歌、散步;还可以给自己找理由、找台阶来帮助恢复平静等等。
遏制乙肝歧视
在关于乙肝治疗和传染方面的调查数据当中,不太清楚乙肝是否可以治愈的人占20.4%; 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会感染病毒的占30.3%;7.4%的人认为是不跟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才能切断乙肝传播。专家认为,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大部分群众对乙肝预防和治疗存在着大量误区。目前我国对于乙肝治疗信息的传播管理十分混乱,医疗机构通过电台、报章杂志、网络等进行不科学宣传的情况十分严重,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其家人对信息的接收没有足够的甄别能力。再者,关于乙肝的社会公益宣传非常少,大众对于乙肝的预防治疗缺乏正确认识,由此而来的不当观念便形成歧视。
从健康群体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保护个人健康隐私的反应可以看出歧视的严重性。当被调查者发现身边的朋友、同事隐瞒自己是乙肝患者的事实时,16.2%的人会选择告诉身边的人注意一点;8.4%的人则要看跟乙肝患者的交情而定;而觉得这种隐瞒事实的行为太自私,让人感到很气愤的占了 12.7%;更有1.8%的人会立刻把这件事广而告之,让大家都躲着他。
将患者信息告知他人是一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而对患者保护个人健康隐私感到气愤甚至广而告之的行为更是一种无知举动。非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认识到,乙肝患者保护个人健康信息是完全合理的行为,患者并无责任和义务向任何人交代个人健康隐私;更应该认识到侵犯他人隐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种不当情绪最终也就形成对乙肝患者群体的歧视,令乙肝患者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调查数据表明,接近三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逃避正常社交活动,这主要源于患者有着自身可能成为传染源的罪疚感。无论是乙肝患者抑或其他病患者,都和正常人一样应该享有完整的公民权利和享受生活的权利。在专家们与许多其他国家地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朋友交流的过程当中发现,美国、印尼、香港等许多国家地区都不存在社交活动回避的情况。
对于乙肝歧视现状的认识,患者和非患者投票所得数据有明显的差别。99%乙肝病毒携带者认为歧视在我国普遍存在,而超过五成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则认为歧视情况并不存在。专家分析认为,乙肝歧视隐藏在冰山之下,每一位携带者受到歧视的时候宁可沉默,都不愿意倾诉和发出声音,于是除了携带者本身,别人就不知道歧视的存在。而现实当中,也只有真正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才切身感受到歧视的存在,非携带者对乙肝歧视的普遍性认知不足,正是因为其不会承受切肤之痛所致。凡此种种,无不反映出大众对乙肝疾病认知的缺乏,乃至对乙肝歧视认知的缺乏。
政策法规之痛
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受教育、劳动就业、婚检三个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通过入学和入职体检发现自己感染乙肝病毒的,占总投票数的50.5%;通过“常规体检”和“婚检”发现的各占23.7%、3.6%;而“从小就知道自己感染”或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各占总投票人数的14.5%和7.7%。
超过五成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通过入职入学体检的形式获知患病情况的,而强制婚检的取消是从2003年开始执行的,因此可以确定通过强制体检这一形式获知乙肝病情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五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