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的原因 对自己要求过高
孩子不自信的原因 对自己要求过高
有的孩子由于盲目地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过于完美而陷入了自卑的泥潭。而这种过高的要求,往往是来自父母不合理的期望。过犹不及,在没有达到预期之后,也会导致不自信。
让孩子自信有助宣泄坏情绪
家长与孩子对调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而你自己扮演弱小无能的角色。哪怕每周只有半小时,也要腾出这段“专门时间”,让孩子做做主。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有足够的自信,来向你表露他们的想法。你不但做到了很好的倾听,而且在玩耍大笑中,有效地帮孩子解压。
比如孩子想和爸爸玩打针游戏(最近他刚挨过一针)。爸爸就要一反平日的矜持,样子可笑地佯装逃跑,或滑稽地叫喊:“不!不要!求求你!”孩子肯定会大笑,然后追着你一定要打到为止。等他心满意足地打到了,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无形中自信心也更强了,也许今后再打针的时候都不会再哭了。
相反,总有家长在游戏中也扮演着强者,孩子给你“打针”,你却非常冷静地说:“一点不疼,没什么害怕的。”想借此让孩子也坚强起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家长也明白,打针哪有不疼的,这样等于在欺骗孩子。倒不如“演”出他的真实感受,让他产生共鸣。
也许有家长会问:游戏中让孩子做主,怎么把握这个度呢?度小了达不到效果,度大了又变成了放纵。杨开说,只要在孩子安全的范围内,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在游戏中家长能放松地扮演弱小角色,让孩子扮演强者,孩子很可能会一边起劲地玩,一边放声大笑,他们的所有坏情绪也会随之被抛到九霄云外。
毁掉孩子自信心的10大杀手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父母行为轻浮
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美国一所孤儿院组织了一批高校的女大学生定期来孤儿院给孤儿们以持续一定时间的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的爱抚。结果,孤儿们每次被爱抚后都表现得较为温和。原因就是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很多家长找各种藉口不听孩子说话。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爸妈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想说的话,他们不肯听!”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4.破坏性批评孩子
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今天孩子没有认真做完作业。你对他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爱学习!你就是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你在直接攻击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认真,你一句话他就变成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了!孩子的头脑中留下这样的信息:“妈妈说我是个不认真、没毅力、不爱学习的孩子。”这些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评价将存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负面的心锚。而另一方面,他会想“我都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只玩了一会……”他会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评根本没有起到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你孩子还有救。因为这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就好像人在打架时急了眼,不管是扫帚还是刀子,拿来就用。我们的孩子的反应也是同样道理,他不管你说的道理对错,随时准备还击。
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反正你认定我是个撒谎的孩子,那我就撒谎!”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怨天尤人:“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难道这样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恶言恶语不用多一次就够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伤害了!
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将导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无情地扼杀。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请检索一个你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类似行为:
对自己的婴儿生气时,尖声叫嚷,咒骂。
高声训斥年幼的孩子:“闭嘴!让你说话了吗?”“再不听话把你扔在这儿,看谁来管你!”
用言语威吓十几岁的孩子:“如果不听话就再也不要回家来!”“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女儿)!”
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破口大骂:“如果你不老实呆着,我就扒了你的皮!”
甚至有些家长采取让孩子当众跪着,公开羞辱孩子以期使孩子变好。
试想,有没有一个成年人能够忍受另一个成年人近乎凌辱的对待?而孩子的弱小决定他们除了服从以外别无选择。而成年人却不断以爱的名义在固执的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强行约束孩子、伤害孩子。全然不顾成年人的规则和孩子世界的规则是不同的,不顾孩子的行为背后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们亲手培植了孩子的无礼和傲慢,然后再向全世界埋怨:“这个孩子他怎么能这样……”
在不被尊重的孩子的感觉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很多看起来张狂自负的孩子,内心却并非看起来那么对自己满意,他的行为表现只是在以对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别人。
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
所以,大家在教育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6.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7.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
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和优秀的孩子比较会激起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其实不然。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
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8.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
很多家长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要知道,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到现在,还有家长固执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相信体罚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孩子因为在物质上要依赖成年人,所以他无法与成年人对抗,但这决不意味孩子就会依从成年人的意志。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
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9.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10.有条件的爱
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
有太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是把对孩子的爱跟孩子的行为连在一起。在生活中,这是太常见的场景:
“你这学期当上三好学生,我就给你买衣服!”
“考了前五名,我就带你去旅游。”
“好好写作业,我就买好吃的给你!”
“如果这次考试不及格,你就不用回来了!”
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因为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成年以后他无法和别人建立稳定的情爱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婚姻的不幸。他将在环境中被别人鄙视,最后沦落成小市民式的势利小人,终生在社会底层徘徊。
所以,请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大人们,不要滥施你们权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大全
1.孩子也需要休息
成人们遭遇压力的时候会和朋友一起喝杯酒,出去旅行一下,或是做做喜欢的事情,以此来消解压力。孩子也是一样的,在学业进行得不顺利,和朋友吵架或被老师责骂的时候,他们也会承受压力。此时孩子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休息。当孩子感到疲倦的时候,不要催促孩子,而是要让他们充分的休息,使他们有再次充电的时间。
2.让孩子珍爱自己
不珍爱自己的孩子就没有自信心,自然也就无法拥有幸福的生活。如果要让孩子懂得珍爱自己,就必须让他们了解自己是多么可爱和重要的人。此外,直接地表达出父母深爱着孩子的感情也是个不错的方法。能够感受到自己正被他人所爱的孩子也就能够珍爱自己。
3.让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但如果强迫孩子去做那些他们不擅长的事情,孩子就会承受压力,接着他们会自责能力不足。这种事情若是反复发生的话,孩子就无法珍爱自己了。首先要让孩子去做那些他们所擅长的事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时所获得的自信会成为基础,支持他们在做不擅长领域的课题时获得更理想的成绩。
4.让孩子送给礼物给自己
不少人能够赠送给别人许多礼物,却从未送给过自己礼物。但是自己送礼物给自己的时候,人就会产生生活的富足感,也能增加活力。这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相同的,孩子能够送给自己礼物,就证明了孩子认为自己是可爱和重要的人。当然这里所说的礼物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休息和称赞等精神层面上的礼物。
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离不开父母,所以父母在孩子教育的过程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只要孩子得到正面的指导和教育,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面成长,那么对他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的养成,还有今后的人生都起最关键的作用。
孩子自信心不足怎么办
行为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姿态对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包括自信。
可以从日常的身体姿势,说话的音量入手,让孩子大声说话,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同时注重身体形态,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坐姿也要挺拔。一个身体充满活力的人,自然会有自信。
多给予肯定自信是培育出来的,正如人的优点是发现,并且放大的。
要多用鼓励,积极的话与孩子交流,给孩子正能量,孩子才能茁壮的成长。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积极思维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发现事物好的一面,学会感恩。父母的无条件接受与鼓励,是孩子树立自信的重要条件。
教给他们应对的方法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缺乏解决的方法。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果他们确实是无能无力,自然会不自信,这个时候,不要一味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告诉孩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为什么这样解决,方法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可以通过心理模拟,问答的方式让孩子来练习。有了方法,就有了底气,自信也就有了。
合理的要求他们不要给予孩子过高的要求,同时也不能要求过低。最好的要求是,孩子通过自己努力刚好能达到的。这种要求,一是能拓展孩子的能力,二是能够使孩子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后解决问题,也有自信了。
树立正确的认识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时,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个体。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你自己都不完美,怎么能要求孩子完美呢?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同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将这个优点放大,记住,如果你不培育这个优点,那么这个优点就会消失。
孩子自信了也就变积极了
如果你问一个老人或者一个女人的年龄,对方并不正面回答,而是让你猜,那么,这个人的实际年龄一定是比看上去的大,他一定是显得年轻,他说出年龄时,你一定会惊叹!他内心里其实就在等着你的这声惊叹,因为在之前无数次类似的情形中,他已经获得过无数这样的惊叹,从中享受到无数的满足和喜悦。
他对结果是胸有成竹的,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将自己置于被人评说的境地。越是心虚的人,越是怕被人猜,更不会去引导这个话题,“回避”是他们最常用的法宝。
自信才会表现积极。
自卑会影响一个人在公众面前的态度,影响他和群体的关系。孩子对有些活动表现出冷漠,不愿参与,不一定是因为不感兴趣,而是因为自卑,是一种自我保护,怕表现不好而逃避参与,就以“我不感兴趣”作为借口,其潜台词可能是“我不是没有能力做好,我只是不想做而已”。
某些人嘲笑一切,是为了使自己处于某种心理优势,而之所以需要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优越,是因为实际上缺乏优势,所以对陷入劣势有深深的忧虑和恐惧。不自信的人是难于和蔼宽容的,喜欢给别人治病的人,自己就是病人。有些孩子与环境冲突很大,难于与人相处,其根源也在于自卑。
所以,要让孩子有参与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鼓励。要让孩子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赞美。但只有语言上的鼓动和赞美是不行的,说再多“你真棒”,如果他感觉不到自己确实很棒,也没有用。只有自己确确实实很棒,才会有真正的自信。这就需要家长去发现孩子,还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取得进步,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成功中建立自信,最终从一个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愤世嫉俗者,变为一个豁达宽容的人。
孩子自卑的原因
1、经常数落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
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喜欢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正比。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负面的语言是一种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
2、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
家长由于自己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会比较高。这样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学会在无意中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形成给自己定高标准的习惯。但是,孩子一旦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则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能力不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
3、把孩子放入横向或纵向比较中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看到孩子的成绩,便说:“你看,隔壁的某某这次考了92分,你怎么才81分”?尤其是在亲友前面和大众场合下,“比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另一种是纵向比较,家长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因。家长要找原因多分析,多关注孩子的心灵,解开孩子身上的“死结”,而不是一味地比较和批评。
4、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多
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孩子毕竟要融于社会,适应集体。所以,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必躬亲,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脚,因为不会,所以继续仰仗大人的帮助,变成生活的低能儿。
家长多鼓励孩子或许更加自信
琳琳家长的来信:
女儿琳琳今年4岁,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已经上了一个月课,通过上课视频的观看,她都很积极,很大胆地回答问题及配合老师,跟老师互动。可是,在开学礼上,老师让孩子们排成一排唱歌表演,也跟平时上课一样让每一个小朋友拿自己的作品上台向所有人介绍。
平时这个环节孩子是很积极的,但当天不知为为什就是不愿意上去,老师怎么哄都不行,最后要我陪着上去,她还是不愿意说话。晚上回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不想读给那些人听。
后来我说她这次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是因为没有大胆地介绍作品。我问她下次能不能做到,她说可以。我感觉孩子还是不够自信,看到这么多陌生人就不敢出声。
琳琳妈妈就很困惑,如果遇见这样的情况,家长该如何处理呢?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编辑支招: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成为“人上人”、社会精英。但是,不少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敢表现自己。
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
而琳琳妈妈在孩子退缩的时候并没有及时给予鼓励,也可能是导致琳琳不敢尝试的原因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的鼓励,忘记对孩子的鼓励,导致孩子的不自信。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小编今天介绍以下几方面,看是否适合你家的宝贝吧。
第一,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
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像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成这件事情。
所以,家长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地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进步了,从而产生自信心。
第二,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如果孩子不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他就永远不会走路;如果你不给孩子足够的信心,他就永远不会有高飞的念头。所以,家长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多点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例如,你可以给他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摆碗、盛饭、到信箱拿报纸等,他做到了就对孩子多加表扬。有时也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等,会做了更要大为表扬,为孩子树立自信心。
另外,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性。须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
第三,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
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证明他的失败。
总之,家长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和思想,是会导致孩子缺乏信心的。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限制,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使孩子无所适从,结果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所以,父母不采取“干涉式”教育,因为,这样孩子担心自己的独立行为会影响父母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会惹父母不高兴,父母会因此用打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就形成遇事时第一时间认为自己没有信心解决。
第四、培养孩子的专长
每个孩子天赋是各异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通常的孩子在智力和能力上难辨优劣,但孩子进入小学后,衡量标准就集中在学习分数上,这就使擅长学习的孩子常受表扬,而学习稍差的孩子常受批评,由于学习成绩不如意而产生自卑,丧失了自信,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家长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专长,顺势加以引导及培养,促进他们在某方面具备其他孩子所不及的专长。这样,即便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不佳,也不致因此而灰心丧气,反倒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奋发努力,或许还能干出一定的成就来。培养孩子的专长,孩子就有了一种竞争优势,具有了上进的动力,孩子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
给孩子自信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
怎样让你的孩子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要想打好基石,就要从小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父母要了解并给予孩子每个阶段最需要的,从而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价值,建立自信。
将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
儿童的自信来源于他人接受他(她)是怎样的人。儿童需要感觉到无论他(她)是否能满足父母的期望,都会得到父母的接受。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许是有条件的,孩子会尝试取悦自己的父母,去满足父母的期盼,去回应父母的需要,这些行为则会耽误孩子真实的自我、人格、能力和需要的发展。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需要特别关注的点也不同。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界定,分析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最需要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
0岁—1岁:孩子需要培养信任
场景回放:在姗姗3个月时,妈妈开始在家里处理工作的事情。有时姗姗醒来,或是尿了或是饿了,大哭起来,妈妈却正忙着回客户的邮件或正和同事打电话交代工作的事情,不能及时满足姗姗的需求。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姗姗情绪越来越急躁,特别爱哭。
分析: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儿童需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存在一种强烈的不信任这个世界的倾向。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婴儿足够的保护,对婴儿照顾周到,那么婴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并且充满爱意。这样,孩子便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会建立对自我的肯定,这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及时发现姗姗的需求,做不到周到细致的照顾她。孩子从妈妈那里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很难建立对妈妈的信任,这对姗姗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响。
建议:多给孩子关怀,避免产生不信任
经常拥抱亲吻孩子,不要把孩子总放在婴儿床/车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母爱与孩子长大后的情绪发展密切相关。母亲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能偶减轻孩子的烦恼,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生,培养应对技能,对他们长大成人后大有帮助。
经常对孩子微笑,不要忽视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对孩子微笑和轻声言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对方喜爱自己,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并能够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
关注儿童的生理需求、情绪变化,不要认为孩子在无理哭闹: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关注的,被他人爱护的,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也有益于幼儿与母亲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2~3岁:孩子需要自由和独立的机会
场景回放:闻闻2岁多了,每次出门妈妈都要抱着她,担心她摔倒,怕她乱摸东西,把手弄脏。小区里有个小沙坑,小朋友都喜欢在里面玩沙子,虽然闻闻也想去,但妈妈坚持不让闻闻过去玩儿……
分析: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称为自主对羞怯的阶段。该阶段孩子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果父母能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就能体验到自己的的能力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形成自主,自信的人格特点,反之,则产生羞怯、敏感等。
妈妈处处限制闻闻,闻闻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也就没有体验自己能力的机会,不但会削弱闻闻的自主性,还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这对闻闻信心的建立是不利的。
建议:大胆让孩子自己活动,避免产生羞怯、胆小
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先演示如何做一些事情,并且,最好采用边说边做的方式。比如,如何穿衣服,扣扣子等,并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除此之外,洗手、洗脸、玩具归位等也都可以让孩子做。
用心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要一味否定:此阶段的孩子尤其喜欢亲自尝试做一些事情,如看到新奇的东西要摸一摸,或者摔一摔看看东西的内部构造,父母首先对孩子的目的进行询问,了解孩子的动机、想法,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给孩子自由决定的空间,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行为:父母要注意多给予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的颜色、玩具的种类等;给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尽量减少家庭环境中的危险设备,同时教育孩子如何回避危险。
宽容孩子的错误,不要苛求完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孩子不小心所造成破坏后,他(她)自己也会非常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家长应该宽容孩子,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这种做法以后需要改正。批评和指责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再遇到相似的事情,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的习惯;或者是因为怕失误而不敢做事,发展出懦弱、不自信的性格。
4~5岁:孩子需要成人的支持和鼓励
场景回放:5岁的小西,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爱问问题。妈妈对他很耐心,不管什么问题,都会耐心解答,不知道答案的,就和小西一起查资料,甚至和小西一起动手做实验寻求答案。在老师的眼里,小西是一个动手能力强,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自信满满的。
分析: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好奇心、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是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妈妈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小西问题,并和小西一起探索寻求答案,这对发展不仅能发展小西的判断力,还能形成大胆创造的精神,增强自信。
建议:鼓励支持孩子的活动和建议,避免产生怀疑、内疚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问题,妈妈要耐心解答,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上网寻找答案,切不可简单粗暴,打击孩子探索的积极性。
重视孩子的学习成果,给予孩子展示自己的空间
父母可以在家中开辟一块空间,专门展示儿童的学习成果,让孩子知道自己受重视,有能力做到想做的事。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内容,比如数字、古诗、歌曲、舞蹈等,孩子表现出的记忆能力很强,会不断受到大人的肯定和夸赞,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是他(她)前进路上的“小红花”,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也表明家长在陪伴着孩子。
给予孩子自主学习的材料平台:给孩子提供多种知识材料,让孩子自主选择,不仅能够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还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使得孩子能够有机会和他人交流,这对于培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也非常重要。
孩子不自信的原因 能力不足
孩子同大人一样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一些先天或后天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在能力较强者面前往往感到自愧不如,他们会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如别人而产生挫折感。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家长正确的教育。
孩子自信心的提高和家长的正确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要摆正态度不能强制性的要求孩子,很多父母以为用自己的权威可以让孩子服从自己,这是不行的。孩子虽然可能因为怕被父母责怪只能选择服从,但是给孩子的内心只能带来让孩子失去自信心,觉得自己不行,要是行为什么爸妈还这样强制的要求自己呢,长久以来就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可以把教育观念摆正,在想引导孩子做事的时候调整一下态度,俯下身来和孩子讲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能怎样。孩子明白啦原由自然会更努力的去做,也许做得更好,对孩子自信心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多与孩子交流。
在生活中家长们多关注一下孩子,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减少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家长要时常的与孩子进行一下交谈,了解一下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知道孩子在家里或是在学校里都有这什么样的想法,对身边得人和同学都有怎样的看法。看看孩子在与人接触的时候存在什么样的态度,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和看法有弊端的时候,家长这样就可以给予及时的纠正,不要让孩子的思想误区影响孩子与身边人的关系,让孩子失去与人相处的信心。把孩子的思想误区纠正过来,孩子换个思想看待事物,内心就会透亮起来,更加喜欢与人之间的接触,更有信心与他人相处好的。
3、适度的表扬批评。
在孩子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好或者是开始成绩什么的不理想的时候应该适度的表扬和批评,不能只在做好的时候表扬孩子,做不好就批评。这样会使孩子低落的,影响下次做事或者是考试时的自信心。孩子表现好啦也不要过度的表扬,这样会使孩子自傲的。应该在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度的表扬,一方面表扬这次的成绩,另一方面要鼓励下次要做还,要让孩子知道只有继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表现不好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批评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没做好,下次要继续努力。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做事。
4、让孩子接受到真实的锻炼。
如果家长在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的时候阻止孩子的行为,孩子不听,如果不是太严重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下这样做了会是怎样,孩子感觉到真的做的时候就会自己记住教训下次注意。比如孩子约好同学明天一早出去玩,可孩子晚上非要看很晚的动画片,你阻止孩子说不早点睡明天会起不来没办法和同学去啦,孩子不听到明天真的起晚的时候,孩子自己会知道自己真的错啦,爸妈的教诲是对的,在下次做事的时候孩子就会考虑在做,让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也会充满信心。
5、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在生活中,家长们要经常的为自己的孩子多创造点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比如孩子想在家里面种点花草,可是需要精心的照顾,孩子粗心大意可能会种不活,这时家长们可以再这个期间督促和帮助孩子浇水,施肥,松土等把花草种好,直到开花结果。这样孩子看到啦自己努力地成果的时候就会非常的开心,更有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6、失败时及时鼓励。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孩子在学业上遭受失败,遇到挫折时,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学习兴趣低落,或者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或者产生自负抗拒心理,认为自己不被理解,反而更顽强地表现自己。
学校、家长、社会通力合作,从各个方面去发掘孩子的长处并给予展示的机会和肯定,创造条件让孩子都能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体会到自己能够主导一些事情并且得到成功的满足。自信心的建立,不是靠口头上的表扬和赏识,而是要靠孩子亲自参与和体验并且获得成就感。这份体验是多角度的、多层次的,而不是仅仅集中在某一点上去评价,这也是孩子们总能找到自信的原因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一般是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培养出来的,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经常受到别人的喜爱和肯定,那么孩子就会坚信自己是个优秀的人。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内,孩子经常被否定,身边的小朋友也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的话,孩子心里就会种下自卑的种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身上没有值得别人喜欢的优点。所以父母要注意,不要总觉得孩子小,就不注重孩子的外表,否则很可能导致孩子交不到朋友,心灵受到打击蒙上阴影。
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宝妈还要注意丰盈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只有当孩子拥有一个多彩的内心世界时,才不会轻易被别人影响,而是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除此之外,内心丰盈的孩子对待生活也会更加积极乐观,即使面对不利的情况,也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而这一点十分重要。
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因为一个经常自我否定的孩子,必定是不自信的。所以想让孩子自信起来,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先让孩子完全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然后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最后再让孩子弄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这样可以扬长避短,让孩子拥有成就感,从而变得自信。
受到过分保护的孩子必定是不自信的,即使看起来充满自信,也终究会像纸老虎一样,一戳就破。因为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内心屏障十分脆弱,很容易被外界影响,核心自信薄弱肯定不行。
自信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十分重要,所以宝妈一定不能忽视,争取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