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的预防方法
恙虫病的预防方法
1.消灭传染源主要是灭鼠,应发动群众,采用各种灭鼠器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灭鼠。
2.切断传播途径铲除杂草,改造环境,消灭恙螨孳生地是最根本措施,流行区野外作业时,应铲除或焚烧住地周围50米以内的杂草,然后喷洒1~2%敌敌畏,亦可用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1‰溶液以20~25ml/m2计算渍洒地面。
3. 个人防护避免在溪边草地上坐卧,在杂草灌丛上晾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工作活动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涂擦5%的邻苯二甲酸二甲脂(即避蚊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苯甲酸苄酯或硫化钾溶液;以防恙螨幼虫叮咬,回营区后及时沐浴,更衣,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可立即用针挑去,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4.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有效疫苗,进入重疫区的人员,可服强力霉素0.1~0.2g或氯霉素1g,隔日1次,连用4周。
恙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一、焦痂和溃疡
为本病特征之一,见于65%~98%患者。
幼虫叮咬处先出现红色丘疹,成水疱后破裂,中央坏死结褐色或黑色痂,称为焦痂。
焦痂圆形或椭圆形,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成小溃疡;大小不一。
直径1~15mm,平均约5mm,边缘略耸起,底部为淡红色肉芽组织。
一般无痛痒感,偶继发化脓。多数只有一个焦痂,但也有多至2~3个及10个以上者。
幼虫好侵袭人体潮湿、气味较浓的部位,故焦痂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外生殖器、肛门等处。
但头、颈、胸、乳、四肥、腹、臀、背、眼睑、足趾等部位也可发现。
二、淋巴结肿大
绝大部分有之。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核桃或蚕豆大小,压痛而可移动,不化脓,消失较慢。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轻度肿大。
三、皮疹
为斑疹或斑丘疹,暗红色,加压即退,少数呈出血性;大小不一,一般约3~5mm,以胸、背和腹部较多,向四肢发展。
面部很少,手掌脚底无疹。少数于第7~8病日在上腭和颊部出现小红色内疹。
皮疹的发生率在各次流行中也有较大差异,自30%~100%不等,可能与不同株、病情轻重、就诊早晚等因素有关。
皮疹于第2~8病日出现,平均为第5~6病日,一般持续3~7天后渐次隐退。
恙虫病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保持大便畅通,尿量为2000ml/d左右。
2.病原治疗可酌情选用下列抗菌药物治疗:
(1) 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ery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克拉霉素(克拉红霉素)等,对恙虫病有良好疗效。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1.2g/d,儿童25~30mg/(kg·d),每天分3次或4次服用,或分2次或3次静脉滴注。罗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300mg/d,儿童体重12~23kg者,100mg/d,24~40kg者,200mg/d,分2次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阿奇霉素,成人剂量为0.25g,1次/d,口服,首次剂量可加倍。克拉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500mg,2次/d,口服,退热后可改为每次口服 250mg。患者多于用药后24h之内快速退热,疗程均为8~10天。明显肝功能损害者不宜应用大环内酯类。
(2)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 (tetracycline)、多西环素(doxycycline)、米诺环素(minocycline)等,对恙虫病亦有良好疗效。四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kg·d),分4次口服。多西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g/d,儿童4mg/(kg·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米诺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g/d,儿童4mg/(kg·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疗程均为8~10 天。8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四环素类。
(3)氯霉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对恙虫病有良好疗效。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kg·d)。每日剂量可作静脉滴注或分4次口服,患者多于用药后24h之内快速退热,退热后剂量减半,继续用 7~10天,以免复发。因氯霉素有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性,故不宜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药物。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氯霉素。
被锥蝽虫咬了怎么办 锥蝽虫在我国正悬赏找虫找人
2018年7月5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广州疾控i健康)发文,呼吁广州居民一起“找虫、找人”,找到锥蝽(英文triatomine,读音zhuīchūn),找到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文章还说到:当地疾控部门将以每只8元的悬赏金,向捕虫者提供奖励。
可见相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锥蝽以及锥蝽叮咬所致的锥虫病相关重视。
羌虫病如何防治
1、控制传染源:鼠类是病原体的主要携带者,应发动群众,采用各种灭鼠器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灭鼠。
2、 消灭传播媒介:恙虫是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指导病人及家属出院后做好预防工作。注意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定时喷洒灭虫剂,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季节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晾晒衣被,劳动后及时洗澡。铲除杂草、改造环境、消灭恙螨孳生地是最根本措施。流行区野外作业时,应铲除或焚烧住地周围50米以内的杂草,然后喷洒1~2%敌敌畏,亦可用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1‰溶液以20~25ml/m2计算渍洒地面。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涂擦5%的邻苯二甲酸二甲脂(即避蚊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苯甲酸苄酯或硫化钾溶液;以防恙螨幼虫叮咬。回营区后及时沐浴、更衣、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可立即用针挑去,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3、加强防护意识:目前尚无恙虫病疫苗。进入重疫区的人员,可服强力霉素0.1~0.2g或氯霉素1g,隔日1次,连用4周。
夏季远离羌虫病侵袭
首先,避免在草丛或灌木中坐卧休息或晾晒衣被;如进入草丛、湖岸等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
此外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裤脚、领口或袖口上喷涂含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驱避剂进行防护。
如驱蚊灵、蚊不叮等;最后要勤换衣洗澡,重点擦洗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柔软部位,可减少被恙螨叮咬的机会。
夏季预防恙虫病,勿在草地坐卧,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应扎紧袖口、裤管口,衬衣扎入裤腰内,减少恙螨的附着或叮咬;
夏秋季到公园游玩时记得擦上驱蚊药,尽量不要进入草丛,不要随意坐卧草地或接触农作物,勿扑毒飞蛾。
为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尽量避免与户外虫体或病原体接触,有效避免虫害带来的疾病。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1)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3招皮肤防护全搞定
清明节连续假期将届,许多民众大多会携眷上山扫墓,不过,医师提醒,由于春夏之际正值野外恙虫肆虐时期,一旦被恙虫叮咬后,病状大部分是发烧、肌肉痠痛、咳嗽,往往被民众误以为是感冒,忽略就医,有可能造成死亡,千万不要漠视。
台北市万芳医院家医科主任谢瀛华医师指出,恙虫病归属于第4类法定传染病,因此,对于怀疑个案须以疑似病例通报辖区卫生局,抽血送至疾病管制署合约实验室,透过聚合酶連锁反应作病原体检测,或间接萤光抗体法测其抗体,以确定诊断,必要时亦会做2次採血检验。
4月恙虫欲动7月达最高峰
依据疾管署历年疫情资料显示,台湾全年皆有恙虫病病例发生,每年4至5月病例开始快速增加,7月时到达最高峰。若以地理分布来看,全国各县市均有病例分布,其中以台东县、金门县、澎湖县、花莲县為历年病例数较多的县市。
恙虫病又称丛林型斑疹伤寒,是经由带有立克次体之恙螨叮咬而感染,恙螨幼虫会停留于草丛中,伺机攀附到经过之动物或人类身上,被叮咬的部位会形成焦痂,潜伏期通常為9至12天,伴随有发烧、头痛、出汗、结膜充血和淋巴腺发炎肿大等症状。
死亡率达6成隐藏在草丛
谢瀛华医师强调,民众在扫墓祭祖,容易接触到恙螨孳生的草丛环境,增加感染风险,临床观察,若感染约发烧1周后,在躯干会出现红色斑状丘疹,并扩散至四肢,于数天后消失。若未经适当治疗,致死率可高达60%。
特别是恙螨常在隐密处的柔软皮肤叮咬,如鼠蹊部、阴部、会阴部、腋下、头发与肚脐附近,因此,出现疑似恙虫病症状,应尽速就医并告知医师相关活动史,或有无出入草丛等暴露史,以提供医师临床诊断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