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发展历程 学前期心理活动
儿童的心理发展历程 学前期心理活动
这个时期的儿童由于相应的神经中枢连续发育,小儿的感知觉、运动觉、平衡觉均得到发展,使幼儿能够做出各种稳定而又协调的动作,但多以无意注意占优势,虽然有意注意得到了发展,但不稳定,容易转移。这个时期的儿童的想象非常丰富,语言能力也会熟练掌握,并且可以向语书面进行过度。
为什么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情况?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他的心理是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的。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的不断扩大、改善和充实的过程,就是人的认识能力、智慧品质和个性特征日益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婴儿从出生之日起,其整个成长过程,都受个体自身的 遗传 因素、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及自己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家们多年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订了各种测量儿童体格发育、语言、智力和性格发展等等的常模和量表。家长们如果运用这些测量工具,对儿童进行测查,并将测量的结果与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常模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自己的孩子身心发展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孩子某方面的发展比较迟缓,可以有的放失地帮助孩子克服不足之处;如果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属于正常发展状态,则可按常规进行教养;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超常表现,可以按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特殊教育措施,以加速孩子智慧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发展特点有哪些
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分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图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所以新生入学之初,首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注意力的培养,促进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讲,一堂课45分钟都要求他们保持高度的集中,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当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单调乏味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强制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应当通过新颖、生动、活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巧妙地结合,延长学生的注意保持时间,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2、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记忆活动有无目的性,可以将记忆划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能够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称作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就是无意记忆。
儿童的心理问题指的是哪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的含义是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不仅应研究如何保护和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必须研究其心理卫生问题,开展心理卫生服务,以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些儿童由于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发生了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卫生问题是指儿童的心理发育偏离了该年龄阶段的正常心理发育特征,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相比,在性格、情绪、行为、注意力等方面有一项或几项异常,但还不是精神性疾病。儿童期时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以及由于功能发育迟缓而造成的各种心理障碍。
上述心理卫生问题可以阻碍儿童正常心理发育(包括语言、情绪、行为、性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影响学习与生活,同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若不及时干预,往往可导致成年时期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病。导致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因素有疾病、不良的社会环境以及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态度等。如果机体受到体内、外种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以及培养教育失误或恶劣环境的作用,使大脑功能发生紊乱,心理活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自我调节,使认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意志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和判断以及不能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这种具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心理,就是异常心理。比较轻的如焦虑、抑郁、注意力涣散等;重者如精神病人的各种症状。偏离常态程度轻微者称之为心理障碍;偏离程度稍重者则称之为心理疾病。据报告,在发达国家的3-15岁儿童中,有持久性心理障碍的约5-15%。
我国儿童中的各种行为、情绪问题的发生率也很高,约占儿童的10%左右。这些儿童虽然照常在校、托儿所学习,但常常是成绩不好或品行不佳,或成绩、品行均差的双差生。在这些儿童中以后发展为人格障碍,青少年犯罪的比例较其它儿童高,学业、工作成绩也较其它儿童为低。
什么是中老年心理学
中老年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在西方,最早较系统地阐述中老年的心理问题的是霍尔,他在《衰老》一书中,以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思想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反对把老化仅仅看作是人退回早期阶段的一种返归,强调在中老年人中老化过程的显著的个别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中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率迅速增加,对心理活动中老年化的实验研究及其他研究急剧增多。据报道,在1951~1980年的30年间发表的7篇有关中老年心理研究的综述,共引用了247种杂志,1571篇论文。而1983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于1975~1981年仅六年间就查阅到4057篇有关成年发展和中老年心理的文献。
中老年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史
在中国心理学界也有只重视儿童发展而忽视成年与中老年心理的倾向。只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毕生发展心理学观点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以后,中老年心理学才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中国,有关中老年心理学和养生学的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调摄情志以益寿延年方面就有不少造述。
又如唐代孙思邀的《千金翼方》中载:“论曰: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食饮无妙、寝处不安……”生动地论述了人在年老过程中的记忆、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性格、情绪状态等的一系列变化。
近代中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比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侧重于记忆的老化研究。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显而易见,容易被人发现;而后者比较隐蔽,且心理障碍往往发生在身体健康者身上,因此也就极容易被忽视。现实为做中老年工作的同志提出一个当务之急的课题:学点中老年心理学。
宝宝翻身需注意哪些事项
翻身是宝宝的第一个移动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宝宝自出生之后一直是仰卧的,只能看到上面的世界,当他趴着抬起头的时候,他能看到完全不同的另一幅新鲜画面。他能够用同大人一样的视线看这个世界,这样会让宝宝更积极地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有利于他各方面能力的发育发展。
当宝宝生长到四个月的时候,按照宝宝生理以及心理发育的成熟度来说,已可以轻松地主动翻身。翻身的发展历程先从俯卧翻为仰卧,再由仰卧翻回到俯卧。有时候宝宝翻到一半就侧卧着不动了,这是在告诉你他已经累了,需要有人去帮帮他。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遗传因素就是指从自己父母的遗传基因中获得的生物特征。它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是,一方面,通过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儿童出生时,就通过遗传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了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以及每个人特有的高级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其不同的差别,我们在产房里就可以观察到,如有的婴儿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婴儿脚乱动,大声啼哭,等等。
遗传虽然如此重要,但并不是决定一切。因为遗传只是提供了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要使可能性变成现实,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没有这后一条件,再好的遗传基础也是没有用的。况且,遗传素质对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它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完全相等。据心理学家研究,遗传素质在感知觉和气质方面有较大的影响。而在个性品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遗传素质影响就比较小。从年龄阶段来说,一般年龄越小,遗传素质的影响相对比较大,年龄越大,它们影响就小。家长了解和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发扬遗传素质中的优势,促使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
现代病威胁孩子
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迅速变迁,对社会结构、家庭功能特别是个人心理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目前心理疾病已经跃居世界十大疾病排位的首位。而儿童是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更加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紧张因素。这些原本在成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现代病”也“辐射”给了儿童,因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据最新统计,我国的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而三分之一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
从生理上的角度看,儿童这些怪毛病与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环境、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等因素有关。如孩子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发育的自然历程被人为破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孕期病毒感染、早产、难产等都会造成儿童的神经系统无法健全发展,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得当也是致病的原因。俗话说,“问题儿童的身后是问题父母”,此话虽然有失偏颇却有一定的道理。在广东省儿童健康心理指导中心,前来咨询的家长中明显暴露出错误教养观和教养方式的个案约占40%。广东省科学育儿基地副主任刘兰妮指出,时下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认为,“训斥打骂都是疼,不管多严总是爱”。缺乏与孩子游戏、沟通的艺术,不尊重孩子,过分包办或是期望值太高,这些都构成了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关注并切实保障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可目前在国内健全的矫治干预体系还没有形成。最大的瓶颈是心理学专家人才的奇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我国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学工作者,其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不足2%。
另外,专业医疗机构捉襟见肘,寥寥无几的医疗机构使医生对日渐增多的小病人应接不暇,也相应地增加了就诊难度。据静进介绍,广东省正规的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和医疗机构极少,广州市中山三院设立的“儿童行为发育中心门诊”,很多病人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挂号才有希望看上病,开诊两年来也只有2000多名患儿得到收治。
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心理疾病要以预防为主,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治,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大量的社会宣教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并进行一些初期保健性的特殊训练。而遗憾的是,据悉全国只有北京、杭州等极少数的大城市做了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