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尿异常警惕什么病

尿尿异常警惕什么病

前列腺增生

症状:尿频、尿急,经常憋不住尿;排尿等待或排尿不畅,排完后还滴不尽;夜尿次数增加,一晚上超3~4次;以前尿线粗,射程远,现在明显变细。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好发的疾病。”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梁坚教授称,前列腺增生的一些老年男性非常痛苦,他们根本忍不住尿,不敢坐车、不敢上街、不敢出去旅游,就是怕尿急的时候找不到厕所。如果出现上述的症状,可到泌尿外科就诊,要确诊一般需要做一个B超,40~60元,再加上一个十几元的肛门指诊。

据梁坚教授介绍,前列腺增生要根据症状和检查来确定治疗方案,症状轻、没有影响正常生活的,可不必治疗,半年复查一次,当症状加重并对生活有一定影响时则需要药物治疗。专家表示,前列腺增生吃药就如同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坚持。如果病情严重,药物控制不好,或者患者不想吃药,可选择手术治疗。目前微创和激光两种手术方法比较常用,但后者治疗费用相对高,更适合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体质较弱者。

专家称,尿线变细、尿频是前列腺增生的早期信号,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更要警惕。一般来说,夜尿次数的多少往往与前列腺增生的程度成正比。原来不起夜的老人出现夜间1到2次的排尿,常常反映早期梗阻的来临,而从每夜2次发展至每夜4~5次甚至更多,说明病变加重。

前列腺癌

症状:有上述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同时合并有血尿、膀胱结石或前列腺体积大,有硬结的,要警惕增生恶变的可能。

梁坚教授称,这时只要抽血查一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就能及早发现和排查前列腺癌症。检查的费用为180元。当检查结果显示数值在4mg以下,表示正常。但前列腺体积大,有硬结的患者,要注意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通过定期的检查,能帮助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早发现早治疗能大大提高生存率。

前列腺炎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后滴白;会阴部、腰底部疼痛;全身乏力,容易疲劳等全身症状。

“前列腺炎症在中青年男性中多见。”梁坚教授称,要检查确诊需要查前列腺液并结合症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升高10个单位以上表示患有炎症,如果是三个“+”,则表示炎症较重。一些男性患上前列腺炎后有不少困扰,怕影响生育、性生活或治不好,导致恶变。“其实,前列腺炎就好比是泌尿系统的感冒,感冒可以治好,如果不注意还会再得,前列腺炎也一样。”专家称,前列腺炎很少造成不育,除非是淋病性前列腺炎,也极少发生癌变。

不过,前列腺炎确实会影响性生活,部分患者的性欲会变差,有些人还可能出现早泄、射精疼痛。如果是淋病性前列腺炎对女性会有影响,性生活最好戴上避孕套,如果非淋病性前列腺炎则在性生活中对女性影响不大。淋病性前列腺炎反复不愈,还有些则表现为尿道口充血发红,有分泌物。

出汗异常警惕糖尿病

一、出汗异常警惕糖尿病:

皮肤多汗常见,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而多汗,有时甚至大汗淋漓。血糖代谢率增高也是多汗原因之一。所以,当临床碰到诊断不明、皮肤多汗时,不要忘记查查尿糖、血糖和相关项目,力求早期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专家通过对比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活检取得的皮肤组织显示,糖尿病患者负责汗腺调节的去神经支配以及腺周神经存在损伤,同时,汗腺支配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

排汗异常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糖友的生活质量。在治疗上首先要着眼于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理想是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血糖乃至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是不容忽视的。

二、案例:

超市管理员余阿姨今年44,爱出汗,稍稍活动一下就满身大汗。尽管同事们开玩笑说她爱出汗可以在工作表现上占便宜,但她为此烦恼得很。后来去医院做了一个检查,最终确诊患有糖尿病。

专家解读:

糖尿病患者有出汗的特点,就是头面部和躯干大汗淋漓,但四肢不出汗。多汗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其次,血糖代谢率增高也是糖尿病患者多汗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多汗是糖尿病患者临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汗液增多一般表现为对称性,以手掌、足底、腋窝、鼻尖、前额等处最明显。患者出汗多时,首先应该注意是局部的还是全身性的,还要看汗液的颜色和气味,再看是否合并有其它疾病以及伴随的症状。

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多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钙总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考虑是一种病态了。但糖尿病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糖尿病患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三、出汗异常除了排除糖尿病外,还需要警惕以下病症:

佝偻病

多汗是佝偻病的症状之一。让孩子多晒太阳,科学补钙和维生素D等,是治疗佝偻病的根本。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也有多汗现象,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多汗。

甲亢

一般来说,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代谢加快,周围血流量增加,必然会促进机体的散热,出现多汗症状。

因此,出现多汗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

如何警惕糖尿病患者脑病

1、糖尿病人平时康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及血溢情况,争取使糖尿病早期微血管演变就得到纠正,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离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2、应下决心戒烟、戒酒。此外,肥脖病的长期高胰岛家血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进食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含量的食品,并适当运动,努力减肥。

3、在糖尿病治疗中需防止出现低血糖,因为反复低血糖或糖代谢低下,可成为脑血管病再次发作的重要原因。固此,一般主张将血糖控制于接近 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4、糖尿病脑病预防注意预防感染。

多尿要警惕糖尿病

1.正常情况下,排尿是在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而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两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2.患者此时应先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可以在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及肌肉收缩药物,以免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训练逼尿肌功能,养成按时饮水及排尿的习惯。如果有严重尿潴留,可考虑手术治疗,以防长期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疾病。

小便异常是什么情况 尿液颜色改变

1、尿液没有颜色:大量饮水可使尿液颜色变淡甚至是无色,但是如果是没有大量饮水的情况下,出现尿液无色,则徐璈警惕糖尿病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可能。

2、尿液呈酱油色:如果尿液呈棕褐色,如同酱油,要警惕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3、尿液呈茶色:如果尿液呈茶色,要警惕急性发热或者上吐下泻的疾病,这是因为水分大量随着汗液或者粪便排出,尿液因为浓缩而使得尿色素比例增大,这样尿液就会变黄而出现茶色,如果小便黄的像浓茶,就要警惕肝病。

4、尿液呈红色

5、如果尿液出现红色、血尿,很可能是泌尿系统及邻近器官出现了疾病,还可能是全身疾病所致。

6、如果是食入了色素后也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发生改变,属于正常现象。

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引起尿毒症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微量白蛋白尿,因此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微量白蛋白尿经过若干年可发展成明显蛋白尿,而此时患者可见尿泡沫增多。遗憾的是,一旦临床明显蛋白尿形成,有一半患者约在5年里就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如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则肾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一定要定期检查小便和肾功能。糖尿病患者明确诊断后,不仅要重视血糖的控制,而且要定期检测小便和肾功能,不要以为血糖控制好了就万事大吉,许多人虽然血糖控制不错,但仍有可能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肾脏损害。

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因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后,更容易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加重肾脏的损害。患者应在家里备有血压计,天天多次测量血压,血压控制不良往往是加速肾脏功能恶化的重要诱因。

要积极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由于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没有症状,所以要定期随访检查,一般近3个月检测一次,如病人有浮肿、高血压或视力减退,则更应重视肾脏功能的定期检查。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是非常容易控制的,而控制好微量白蛋白尿,可以显着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要戒烟。临床研究表明,吸烟不仅对心血管不利,而且可促进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故糖尿病患者应下决心戒烟。

糖尿病患者应注重合理营养。营养治疗是控制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性措施。然而临床上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原则把握不好,要么不重视,要么过于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在老年人当中相当普遍,低蛋白血症可加速肾功能的减退。

早期发现有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优先考虑腹透而非血透。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条件较差,如果选择血透,透析效果相对不太理想。但是,如果本身有腹腔黏连、腹部做过手术、皮肤出现感染、慢阻肺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腹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警惕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1. 高血糖:可导致脑乳酸水平增高,使局部糖代谢降低,离子代谢紊乱和血脑屏障功能改变。

2.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3.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后,临床恢复及预后较差,早期复发率高。

4. 脂类代谢异常:糖尿病常伴有脂类代谢异常,表现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促进血管硬化。

5. 高凝状态:高血糖可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纤溶活性下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这些改变影响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栓形成。

6.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心脏病变:心内血栓的形成和心律失常不仅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而且发生脑卒中后死亡率增高。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和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但态度应该更积极,措施应该更得力。必须及早发现并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以延缓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效降低血压,调整血脂,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溶栓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如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30%。一旦发生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时,应立即采取溶栓、扩容等急症处理措施,尽量减轻脑卒中带来的危害。

总感觉尿不尽要警惕糖尿病

有些人排尿时老是感觉尿不尽,刚上完厕所过一会儿又想去,但是经过多方诊治,效果并不好,这时就要警惕了,有可能是糖尿病在“捣乱”。

有些人患了糖尿病后,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而首先表现为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等症状,殊不知排尿不尽也是其中症状之一。

糖尿病患者,可因神经病变造成膀胱的收缩功能出现问题,使膀胱中的尿液潴留不能完全排出,因此病人有尿不尽的感觉。由于残余尿的存在,病人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当出现排尿障碍时,要警惕是否患有糖尿病,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出现排尿障碍往往提示高血糖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已经出现了神经损伤的慢性并发症。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当出现尿不尽症状时,在排除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后,应及时去医院查血糖。

尿频尿急需警惕糖尿病

冯世良委员说,很多人在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症状后,往往误认为自己得的是普通的尿道炎,会自行服用一些消炎药,或者打吊瓶进行抗炎治疗。但是在服药后症状暂时缓解了,隔一段时间又会复发或打吊瓶后反而病情更重了。

其实,这些不当的治疗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致使菌群失调,加重症状,在去医院检查时除了做尿常规检查,还应该做彩超检查、血糖检查,找准病根。

冯世良委员说,患上糖尿病后很容易发生膀胱炎、尿路感染。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高,通过排尿的方式排出了一些尿液,而尿液当中的糖高于正常人很多倍。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地方,温度略高于体温,加上有糖,从而形成很好的营养基,特别有利于细菌的滋生。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腹膨胀、尿急尿频、小便淋漓不尽、排尿时间延长、尿线无力、排尿与中断交替出现,又叫“糖尿病性膀胱病”。

对于这种情况,冯世良委员建议,不妨采取三种治疗方法。其一,增加饮水,从而增加排尿次数。其二,用一些泌尿系统排泄的药物来杀菌。其三,尿液pH值呈酸性,要通过碱化尿液来改变大肠杆菌的生长环境,让其死亡,常用的是苏打片,或苏打粉,用温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警惕糖尿病黄昏现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基础胰岛素分泌在体内主要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都具有拮抗胰岛素降血糖、促进内源性葡萄糖生成的作用。正常人的机体内基础胰岛素分泌可以随着这些拮抗激素的升高而增多,即在凌晨与下午各有1个胰岛素基础分泌的高峰,而在半夜与上午就分泌较少,这样非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血糖水平总是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3.6-5.9mm01/L)。

而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消失,会在凌晨与下午有两个很难控制的高血糖期,这分别称为“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即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黎明现象”,在傍晚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黄昏现象”。 “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注重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饮食,将午餐分两次吃,血糖可能得到控制。

2 午餐后2小时运动30-60分钟,每分钟步行100步为一个运动单元,可消耗热量80-100卡,降低血糖1.0-2.0mmol/L。

3 将胰岛素应用改为早餐前用短效,中午用诺和灵30R,晚饭前用短效或口服降糖药,对控制“黄昏现象”有利。

4 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黄昏现象”较多,最好使用胰岛素泵。

5 早晚餐前用磺脲类降糖药,早餐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

6 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午餐前用赛庚定4-12毫克,该药为一种抗组织胺药,有抑制生长激素作用,3-7天见效。必舒胃(哌仓西平)是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作用,50-100毫克早餐前服用。

7 根据血糖情况,晚餐前的胰岛素可提前1-2小时注射。

8 中午睡眠不好也可引起“黄昏现象”,应注意调整,或加服安定药消除精神紧张。

但注意,这些知识可以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规律。但是精准治疗一定要在专业诊断下实施治疗。

尿频尿急需警惕糖尿病

其实,这些不当的治疗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致使菌群失调,加重症状,在去医院检查时除了做尿常规检查,还应该做彩超检查、血糖检查,找准病根。

患上糖尿病后很容易发生膀胱炎、尿路感染。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高,通过排尿的方式排出了一些尿液,而尿液当中的糖高于正常人很多倍。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地方,温度略高于体温,加上有糖,从而形成很好的营养基,特别有利于细菌的滋生。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腹膨胀、尿急尿频、小便淋漓不尽、排尿时间延长、尿线无力、排尿与中断交替出现,又叫“糖尿病性膀胱病”。

对于这种情况,冯世良委员建议,不妨采取三种治疗方法。其一,增加饮水,从而增加排尿次数。其二,用一些泌尿系统排泄的药物来杀菌。其三,尿液pH值呈酸性,要通过碱化尿液来改变大肠杆菌的生长环境,让其死亡,常用的是苏打片,或苏打粉,用温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警惕尿路感染

一、泌尿系统疾病病因复杂,病种多:男性泌尿感染是指男性生殖系统(尿道、前列腺、附睾、输精管、精囊、睾丸等)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男性生殖感染性疾病大多是由于外部细菌的入侵感染引起的,常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有淋球菌、结核杆菌、病毒、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滴虫及其他非特异性致病菌,其中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最为常见。

二、泌尿系统疾病发病初期治疗不彻底:发生泌尿道感染后治疗不彻底,细菌未能完全杀灭便停药,残留的病菌还潜伏在那里,一旦遇到劳累或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残留潜伏的细菌又再滋生繁殖,这是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的另一种原因。泌尿系统感染者同时患有先天性畸形、梗阻、结石等,也是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

三、盲目治疗,破坏内环境:由于泌尿感染疾病危害大,因此人们普遍存有一些恐慌心理,有的则过多考虑隐私保护,使治疗上一直存在种种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传统观念作怪,不到正规医院治疗,增大了尔后治疗的困难;不进医院,盲目购药自行治疗,迷信特效药、高价药;急于求成,想打“速决战”。结果盲目乱用抗生素,更造成了细菌耐药,破坏内环境,开始的选择方法不对,可能会造成将来的治疗“身经百战”。

糖尿病需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双腿酸软无力,脚部、腿部以及面部出现浮肿,糖尿病需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了。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太明显,当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很可能有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很很麻烦。

不过,糖尿病肾病早期因为肾小球已发生病变,所以,可以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来进行监测,这让其及早发现变为可能。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便说明其肾脏功能正在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水肿,其原因是肾病的持续发展,尿中丢失了大量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如果病情已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做透析治疗。因此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以便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可以说,肾病是最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一长串的数据都可以说明,肾病并发症是吃掉糖尿病患者的“猛虎”。调查发现,如无良好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6年内有25%发展到肾功能衰竭阶段,而50%的患者在10年内、75%的患者在15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从出现蛋白尿到患者死于尿毒症的平均时间为10年。

从发病机理上看,当出现全身血管受损后,肾脏血管因较为细小,肾脏便成为首先“损害”的器官。血管受损引起肾小球硬化,人就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肾功能衰竭,甚至最后发展为尿毒症。在欧美,糖尿病肾病是尿毒症患者首要致病原因,占透析患者的50%以上。我国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因素包括肾脏病理改变、糖尿病控制情况,高血糖、高血压和饮食高蛋白等。另外,吸烟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专家认为,只要能针对这些因素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以有一个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糖尿病需警惕糖尿病肾病的详细介绍,提醒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需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孕期尿频需警惕病理性尿频

在你意识到自己怀孕之前,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自己的小便次数增加,开始尿频了。事实上,孕妇尿频是怀孕早期中最常见的一种迹象。在孕期,孕妇尿频分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性尿频,一是病理性尿频。

孕期生理性尿频:

由子宫压迫引起,表现为孕期小便次数增多,但是没有尿急、尿痛等现象,这种尿频属于正常的孕期现象,无需治疗,也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

(1)小便次数增多,白天解尿超过7次,晚上解尿超过2次,且解尿的间隔在2个小时以内。

(2)小便时没有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现象。

(3)尿色正常,不浑浊,没有血尿现象。

(4)一般在分娩几天后消失。

主要原因:

(1)妇女的子宫位于骨盆腔的中央,其前方为膀胱,后方为直肠,子宫体可随膀胱和直肠的充盈程度不同而改变位置。正常情况下膀胱贮尿400毫升时才有尿意,约4小时排尿1次。

(2)妊娠早期,子宫体增大但又未升入腹腔,在盆腔中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将膀胱向上推移,刺激膀胱,引起尿频。

(3)妊娠晚期,胎儿降至骨盆腔,压迫膀胱,使膀胱容积减少,贮尿量明显减少,排尿次数增多,约1~2小时排尿1次。这种尿频现象,属于正常情况,不必顾虑。

孕期病理性尿频:

由一些泌尿系统疾病引起,表现为孕期小便次数增多,而且伴有尿急、尿痛等现象,对于这类尿频现象,孕妈咪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否则将可能引起早产。

具体表现:

(1)小便次数增加,白天解尿超过7次,晚上解尿超过2次以上,且解尿间隔在2个小时以内。

(2)伴有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现象,总觉得尿不干净。

(3)尿液浑浊,甚至出现血尿。

(4)出现多渴、多饮、多尿“三多症状”。

主要原因:

(1)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

(2)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3)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4)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5)妊娠糖尿病,伴有出现多渴、多饮、多尿“三多症状”。

相关推荐

去除早泻因很关键

1、早泄什么意思 神经系统变 肌肉痿缩、重症肌无力长期不愈的情况下,也可以引起早泄的发,除此之外,诸如帕金森氏、脊髓肿瘤、周围神经炎等都可以导致早泄的发,要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警惕。在确诊这种疾之后,患者要做到及时正规的治疗,以避免引起早泄的发。 2、早泄什么意思 内分泌系统变 脑垂体损伤、或者是糖尿等疾都可以导致早泄的发,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足够的警惕以及重视,除此之外,也建议在平时的生活中,适当的进行自我调理以及保健。 3、早泄什么意思 泌尿生殖系统变 要有所警惕的是,一些男

孕期尿频尿急尿痛警惕泌尿系感染

尿路感染是原体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损伤,根据原体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等。女性由于尿道短、尿道口距肛门近等生理原因,相对男性来说比较容易患尿路感染,而妊娠期的妇女,又是更加容易患上这些泌尿系统疾,这主要也是跟孕妇在特殊时期的生理结构有关。 首先,由于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孕激素,使输尿管、肾盂、肾盏及膀胱的肌层增生、肥厚,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弱,使膀胱对张力的敏感性减弱而发生过度充盈,排尿不完全,残余尿增多,严重的甚至可发生膀胱输尿管逆流,为细

早泄具体因有哪些

可以引起早泄的原因,一般就是分为器质性变方面的因素,以及非器质性因素,非器质性因素最是常见,主要就是指长期的精神紧张,或者是心理压力大等,这是早泄的最常见因素,要有所警惕。 1、早泄什么意思 神经系统变 肌肉痿缩、重症肌无力长期不愈的情况下,也可以引起早泄的发,除此之外,诸如帕金森氏、脊髓肿瘤、周围神经炎等都可以导致早泄的发,要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警惕。在确诊这种疾之后,患者要做到及时正规的治疗,以避免引起早泄的发。 2、早泄什么意思 内分泌系统变 脑垂体损伤、或者是糖尿等疾都可

九类孕妇要警惕糖尿

由于症状轻微,孕妇自身不易识别,因此具有下述妊娠期糖尿高危因素的孕妇应警惕的可能性: 1.身体过胖者。若怀孕前体重指数在24以上(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的平方),应提高警惕。 2.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 3.家族中有糖尿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患者时,本人孕期患糖尿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4.孕期的尿常规检查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 5.孕期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或称霉菌性阴道炎)。 6.以前怀孕时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胎

经常腹痛要警惕糖尿

大多数人得了糖尿都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在糖尿的早期,少数人可能没有以上症状或者很轻,而首先以并发症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当糖尿伴发酮症酸中毒时可出现腹痛,可为全腹部疼痛、上腹痛、脐周痛,呈纯痛、绞痛或隐痛,少数人伴有呕吐、腹泻或便秘。 糖尿往往可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胃肠受植物神经支配,植物神经紊乱会继发胃肠道激素调节失衡,引起胃排空延迟,于是食物滞留于胃内而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医学上将由糖尿引起的腹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叫糖尿性胃轻瘫,在糖尿人中患率高

如何警惕糖尿的发生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营养、适量的体力活动、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人们经常会产生误区的是饮食和营养的摄入,要么认为营养越多越好,要么以为吃得少就可以使血糖增加不明显。其实这两种态度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糖尿患者或健康人,每日摄入的营养都应以满足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和热量为标准。 有些生活中的“美味佳肴”往往并非对健康有益,因此不宜多食。当然也不必要餐餐“粗茶淡饭”,丧失享受生活的乐趣。每个人都应计算并了解自己每日所需的营养成分和定量。 一个人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身高(cm)-105=

突发糖尿警惕胰腺癌

突发糖尿可能和胰腺癌有关?胰腺癌的症状之一是糖尿,如果口渴、多尿等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上腹部隐痛等,要警惕胰腺癌。 临床中,40%的胰腺癌人在确诊时伴有糖尿。早期胰腺癌出现一些类似糖尿的症状,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胰腺组织,因此出现高血糖和尿糖。 由于延误诊断,胰腺癌患者常常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胰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有上腹痛或背部疼痛、消瘦、有胰腺癌家族史;有突发糖尿或者不典型糖尿患者。建议40岁以上初发的糖尿

警惕跑到脚上去的糖尿

什么是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由于动脉粥样斑块及其内部出血或斑块破裂,导致形成继发性血栓而逐渐产生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肢体缺血等临床表现。此多见于老年人,糖尿患者发生本者比无糖尿者高11倍,且发年龄更早,更容易影响较小口径和较远侧部位的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表现 第1期 患者可表现为双下肢、双足麻木,发凉,下肢酸胀感,尤以小腿明显。 第2期 双下肢贮备血流不足,剧烈活动时不能维持足够的血流量,患者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如行走一

晚上尿多警惕前列腺增生

晚上尿多警惕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多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因为对前列腺增生的症状等不了解,而在疾发生时灭好似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男科专家指出,晚上尿多警惕前列腺增生。 晚上尿多是怎么回事呢?男科医院专家指出,男性晚上尿多见于前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由于前列腺增生发缓慢,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患者常常不能确切的记起发时间。因此,男人一旦出现夜尿多的情况,就去到相关正规医院进行明确的诊断,以免耽误前列腺增生治疗的最佳时间。 晚上尿多警惕前列腺增生 晚上尿多警惕前列腺增生

女人夜尿多警惕这4种

1.是否发生了泌尿系统炎症 比如如尿道炎。我们常说男性如果得了前列腺炎,会发生尿频尿急现象。其实女性更容易发生尿道炎,且容易复发。出现后会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现象。 2.警惕糖尿 糖尿一般没有特别症状,当发生“三多一少”即多尿、多吃、多喝水,但体重下降,说明血糖已经非常高了,产生了“利尿”作用。 如果是糖尿患者,突然出现夜尿多,警惕是糖尿并发症或糖尿加重了。 3.尿结石 如果女性膀胱内有结石,也会导致膀胱受到压迫、容量小,出现夜尿多、尿量少,产生强烈的尿意。 4.警惕肿瘤 如膀胱内发生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