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椎针刺注意事项 大椎穴常用配伍疗法

大椎针刺注意事项 大椎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门,列缺,支正,合谷,外关,风池,针刺泻法,散寒解表,治疗风寒外袭之感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哮喘等。

2.配尺泽,鱼际,曲池,内庭,合谷,针刺泻法,解表清热,治疗风热外袭之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肺炎喘嗽等。

3.配合谷,肺俞,针刺补法,益气姑表,治疗表卫不固之感冒,自汗。

4.本穴清热泻火,解毒祛暑。配曲池,商阳,内庭,关冲,商阳,关冲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热病邪入气分;配曲池,曲泽,井穴,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热邪蒙蔽心包之神昏谵语;配水沟,百会,十宣,曲池,委中,委中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中暑;配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治疗湿热蕴结肝胆之阳黄;配外关,合谷,内庭,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湿热呕吐;配合谷,太冲,阳陵泉,井穴,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小儿高热惊风。

5.配劳宫,水沟,大钟,本神,太冲,鸠尾,丰隆,筋缩,针刺泻法,熄风化痰,定惊宁神,治疗风痰阻窍,痰热扰心之癫狂,痫证,项强肢搐等。

6.配后溪或间使,针刺泻法,宣阳解表,祛邪止疟,治疗正疟;配内庭或合谷,针刺泻法,疏表清热,祛邪止疟,治疗热疟;配太溪或复溜,针刺补法,扶阳祛邪止疟,治疗寒疟;配合谷,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健中,扶正止疟,治疗劳疟;配曲泽,委中放血,针刺泻法,清心解热,镇痉止疟,治疗脑型疟疾。

7.本穴振奋一身之阳气,鼓动,调动全身之气血,具有强壮补虚培元穴性。配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针刺补法,治疗五劳七伤;配肾俞,太溪,涌泉,肺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骨蒸潮热;配合谷,足三里,脾俞,针刺补法,治疗放疗或化疗引起的虚损。

8.配风池,天柱,大杼,肩髃,肩外俞,列缺,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湿,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筋脉拘急之痉病,颈项痛,肩背痛等。

按摩大椎的作用与好处 大椎穴常用配伍

1,配风门,烈缺,支正,合谷,外关,风池,起散寒解表功效,治疗风寒外袭之感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哮喘等症。

2,配尺泽,鱼际,曲池,内庭,合谷,以解表清热,治疗风热外袭之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肺炎喘嗽等症。

针刺液门穴怎么操作

液门针刺方向

简易取法:第4.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凹陷中。

操作方法:俯掌开指或自然握拳取穴。

进针深度:直刺,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为该经荥穴。

作用:疏少阳气机,解三焦邪热,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疾病:

1.上焦风热,少阳火邪上攻之耳鸣,耳聋,耳痛,目赤,喉痹,头痛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3.咽喉肿痛,上牙痛,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热病汗不出,疟疾寒热。

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太冲,中渚,合谷,睛明,侠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上焦风热之热病,目赤,头痛等。

2.配翳风,听会,中渚,听宫,耳门,侠溪,针刺泻法,清泄少阳,治疗少阳火盛之耳鸣,耳聋。

3.配少商,关冲,侠溪,鱼际,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火之咽喉肿痛。

4.配陶道,大椎,后溪,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解少阳,祛邪截疟,治疗邪郁少阳之疟疾。

5.配中渚,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大椎针刺注意事项 大椎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稍低头,背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进针方向:从被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背下方及肩部放射。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阳白,睛明,太阳,瞳子髎,足临泣,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上攻之迎风流泪,目翳,头面疼痛等。

2.配承泣,睛明,太阳,内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痒等。

3.配丰隆,太白,太冲,针刺泻法,涤痰通络,疏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风痰阻络之目翳,眼睑瞤动,目眩等。

4.配鱼腰, 太阳,合谷,地仓,颊车,迎香,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眼睑瞤动等。

5.配迎香,针刺泻法透刺,通络止痛,治疗胆道痹阻之蛔厥。

养生保健 感冒或咳嗽

大椎穴是治疗肺系疾病的特效穴,尤其适用于各种各种证型感冒。普通感冒可在大椎穴拔罐治疗,留罐15-20分钟,发热明显者可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放血2-3滴后再行拔罐,体虚者可单用艾灸在大椎穴灸20-30分钟。

涌泉针刺深度 涌泉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水沟,十宣,丰隆,太冲,针刺泻法,十宣点刺出血,平肝熄风,豁痰开窍,治疗风痰阻窍之中风昏迷。

2.配水沟,大椎,曲泽,委中,百会,针刺泻法,曲泽,委中点刺出血,泄热苏厥,治疗热毒蒙心之昏厥,暑厥等。

3.配前顶,印堂,神门,针刺泻法,镇惊熄风,治疗惊恐小儿惊风。

4.配风池,百会,太冲,针刺泻法,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5.配大陵,合谷,中脘,丰隆,针刺泻法,豁痰开窍,清热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6.配神门,大陵,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清心安神,治疗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等。

7.配鱼际,廉泉,太溪,照海,针刺补泻兼施,滋阴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阴虚火旺之咳嗽,咽喉肿痛,喑哑,失音等。

8.配中极,关元,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泻兼施,温肾利水,治疗肾气不足之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

9.配脾俞,中脘,足三里,针刺补法,灸涌泉,温肾健脾,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

10.配百会,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针刺补法,益气补血,治疗气血虚弱之头晕,眼花等。

11.配关元,太冲,公孙,针刺泻法,平肝降逆,治疗肝热奔豚气。

12.配少府,太溪,昆仑,照海,针刺补法,补肾通络,治疗肾虚之足跟痛,手足心热,足趾麻木等。

针刺少商有什么作用 少商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井穴点刺出血,宣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明目,如配廉泉,合谷,翳风,曲池,外关,治疗外感风热之乳蛾,喉喑,喉痹;配睛明,攒竹,合谷,太阳,治疗风热目痛;配少关,商阳,关冲,治疗温热毒邪壅滞之痄腮。

2.配廉泉,尺泽,内庭,翳风,解溪,针刺泻法,清泻肺胃之热,利咽止痛,治疗肺胃热盛之乳蛾,喉痹等。

3.配风池,迎香,大椎,合谷,针刺泻法或大椎点刺出血,清热泻肺,利鼻止衄,治疗肺经蕴热之鼻衄,鼻渊等。

4.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井穴,十宣点刺出血,苏厥开窍,泄热宁神,祛风止痉,如配水沟,十宣,合谷,太冲,丰隆,劳宫,治疗中风闭证及厥证属实者;配大椎,合谷,内关,中脘,足三里,治疗中暑呕吐;配水沟,大椎,曲泽,内关,神门,十宣,合谷,治疗热病神昏;配大椎,合谷,太冲,阳陵泉,治疗风热小儿惊风。

5.配水沟,劳宫,丰隆,大钟,针刺泻法,清热泻火,化痰宁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6.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少商点刺出血,宣肺清热,止咳平喘,如配肺俞,风门,列缺,合谷,治疗风寒感冒,咳嗽;配合谷,曲池,尺泽,大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

7.配膻中,孔最,大椎,丰隆,合谷,补复溜,养阴润肺,清利咽喉,治疗阴虚肺燥之喉喑。

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连根去除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来祛风止痒,常用的拔罐疗法有以下三种,具体治疗请在专门的医师下指导治疗,不要自己在家尝试,以免发生意外。

1.取神阙穴,施以单纯罐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 留罐5—10分钟。起罐后再拔,连续3次为治疗1次,以局部皮肤瘀血为佳,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一5天。若属于体质虚寒,或遇冷、冬季发作者,可于每次拔罐前用艾条温和灸神阙穴10~15分钟。

2.取大椎穴及背部脊椎两侧膀胱经循行部位的组穴,施以走罐,至皮肤起丹痧,然后点刺大椎穴,放血数滴,每I一2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4~6天。

3.取大椎、风池、风门、曲池、血海穴。采用单纯罐法,留罐10分钟,每天1次。风团局部水肿者,加拔阴陵泉和三阴交穴。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温通诸阳,解表发汗

大椎为督脉的腧穴,督脉为诸阳经之海,阳者主卫主表,凡风寒之邪外束肌表,而现头痛、恶寒、发热之表证,可针刺大椎穴,起到振奋阳气,疏风散寒,解肌发汗,驱邪外出的作用,为治疗伤风感冒之有效穴。

2、温经活络,通阳散瘀

大椎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穴,而督脉统督一身之阳,阳主表,凡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发为痹阻,形成疼痛麻木之风寒湿痹诸症,刺激大椎穴可通经络、和气血、散瘀滞、止疼痛等,对于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及督脉疾病如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腰背疼痛等症也有一定疗效。

3、回阳固脱,散寒救逆

凡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肢冷脉伏等阳虚欲脱的症候,以及寒邪中于肌表,阳气被寒邪所遏,不能外达,而呈现四肢厥逆,寒战鼓慄,脉微细或伏,皆可温灸大椎穴,以收回阳通脉、散寒救逆之功。

4、清热开窍,镇惊安神

大椎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主通一身之阳气,可治邪客于表,致三阳经气闭遏之发热,以及热极生风,惊悸不安等症。小儿为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气血未盛,神气未充,肌肤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极易发热,热极生风,而致惊风抽搐。

5、增强卫气,驱邪截疟

大椎穴为诸阳之所会,性善向上向外,泻之能宣通阳气,祛邪达表,而介通阳截疟之功,可治疗各种疟疾,根据不同证型的疟疾配用相关穴位运用,是治疗疟疾之效验穴,常用配伍为大椎配陶道、间使、后溪治疗疟疾。另外在《肘后歌》有:“疟疾寒热真可畏,须知虚实可用意;间使宜透支沟中,大椎七壮合圣治。”的说法论证。

6、固卫安营,清热敛汗

凡肺气虚,卫阳不固,表虚易感风寒,而致发热、咳嗽、倦怠、午后潮热、夜出盗汗之患者,刺激大椎有益气固表、济阴安营、清热敛汗之效;另在《玉龙歌》有:“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的说法,可见此穴强壮身体,扶正祛邪,清热敛汗的作用。

病毒性肺炎的5种常见疗法

一、理疗

紫外线胸背部病灶区照射可减轻疼痛,加强药物吸收。恢复期用超短波病灶区对置法,可加速炎变得吸收消散。

二、刺血疗法

1、高热者急刺大椎、十宣放血,伴神昏加入人中、涌泉。

2、取大椎、十宣、尺泽、委中、十二井穴,常规消毒后用三菱针点刺放血,出血须在10ml~15ml左右,用于本病退热。

三、拔罐疗法

取病灶体表部位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15min。用于病毒性肺炎恢复期病灶长期不吸收者。

四、雾化吸入疗法

用鱼腥草注射液、复方黄芩注射液、蒲黄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或复方大青叶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

五、熨法

常用方:白芥子、香附子、莱菔子、葶苈子各30g,盐150g,姜适量。混合炒热,装入柔软布袋内,外熨背部,每日2次,每次15min。

血海的针刺方法 血海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止血,善清血分之热。配气海,三阴交,水泉,针刺泻法,治疗血热崩漏;配合谷,足三里,委中,阿是穴,针刺泻法,治疗热入血分,郁于肌肤之丹毒;配关元,地机,行间,针刺泻法,治疗郁热月经过多。

2.配气海,太冲,三阴交,中极,地机,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活血,通瘀调经,治疗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3.配风池,风门,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凉血,治疗风热客表之风疹。

4.配风门,膈俞,脾俞,气海,足三里,针泻风门,余穴均用补法,益气养血祛风,治疗血虚生风之瘾疹。

5.本穴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配曲池,委中,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湿热痒疹;配陶道,曲池,脾俞,阴陵泉,神门,针刺泻法,治疗湿疹;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行间,太溪,针刺泻法,治疗小便淋涩。

6.配气海,关元,三阴交叫,针补气海,关元,余穴用平补平泻法,健脾摄血,治疗气虚崩漏。

7.配膈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补法,健脾益气,统血调经,治疗脾虚紫斑,月经过多,甚或崩漏。

8.配犊鼻,阴陵泉,阳陵泉,阴谷,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治疗膝关节疼痛,小腿内侧痛等。

相关推荐

按摩五穴位有效退烧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

灵台的准确位置功效 灵台穴常用配伍

1.配尺泽,肺俞,曲池,大椎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外感咳嗽。 2.配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针刺泻法,清肺化痰,肃肺平喘,治疗痰热壅肺之气喘,痰多。 3.配合谷,委中,商阳,曲池,阳陵泉,商阳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疗热毒壅滞之疔疮,风疹。 4.配大椎,风门,肩井,肩中俞,天宗,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治疗风湿阻络之脊背强痛。 5.配阳陵泉,期门,行间,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治疗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痛,胁肋胀满,疼痛等。

可提高免疫力的刮痧拔罐八大穴位

一、头部 百会穴(只能刮痧,用刮痧手法的点法、按法、颤法) 注:科学实验证实,百会穴对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艾灸‘百会’能使家兔的血清总补体含量、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液白细胞总数等指标明显提高。 二、颈椎 大椎穴(刮痧拔罐均可,手法主要用刮法和留罐) 注:科学实验证实,刺激大椎穴对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针刺大椎等穴,可提高补体效价,单针大椎穴可使白细胞增加。艾灸或电针大椎、足三里等穴,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大白鼠的‘大椎’等穴,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亦增强,吞噬能力最高可达56.8%。 三、胸部

针刺大肠俞的注意事项 大肠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上巨虚,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大肠湿热之肠鸣,泄泻,痢疾等。 2.配长强,承山,曲池,阴陵泉,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下注之脱肛,痔疾。 3.配合谷,内庭,天枢,支沟,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泻火通便,治疗燥热内结便秘。 4.配中脘,梁门,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泻法,消食导滞,治食滞肠胃之腹痛,泄泻。 5.配脾俞,位于,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针刺补法,补气养血,益气通便,治疗气虚便秘。 6.配关元,针刺补法,关元加灸,培元固脱,涩肠止泻,治疗阳气不足之大便失禁。 7.配次髎

中医点穴治痤疮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渗透在不同的科室。大家可能只知道美容业去痘去痤疮,却不知道其实中医治疗痤疮的历史要比现代美容业早很多。或是说其实美容这一科,自古中医中就有。用中医方法治疗痤疮,不但效果好,而且是对症施治,可以除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医是如何用针炙治疗痤疮的。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此病病程缠绵,一般药物难以控制。 痤疮其发病原因有很多,中医认为多数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肺胃郁热,上蒸颜面而致,其证多属实证。且与患者心情有关,如果长期精神不舒,热毒之邪乘虚而入

可以提高免疫力的穴位

一、头部 百会穴(刮痧) 百会穴对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也可艾灸‘百会’ 二、颈椎 大椎穴 刺激大椎穴对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针刺大椎等穴,可提高补体效价, 三、胸部 整个胸部 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具有内分泌功能。胸腺培养各种T细胞,它在细胞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胸腺能产生激素样物质,如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等。 四、腹部 中脘(刮痧拔罐均可) 艾灸中脘穴可提高机体免疫防卫功能, 五、背部 肾俞(刮痧拔罐均可) 六、下肢部 三阴交(刮痧拔罐均可) 足部反射区刮痧按摩提高免疫力,用刮痧按摩板按摩足部反射

针刺大椎有什么作用 大椎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8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成人发烧头晕按什么穴位

1、成人发烧头晕按摩大椎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成人发烧头晕按摩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3、成人发烧头晕按摩外关穴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

针刺带脉怎么操作正确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 作用主治 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起于泻下,环形腰间一周,络胞而过,具有约束诸经之功,可固摄本经经气,起到调节止带,疏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为治疗带下之要穴。常用于治疗经带病,腹痛,腰

几个常用的穴位治疗发烧

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大椎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