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疳积的症状

疳积的症状

常见证型有:①乳食壅滞型疳积。证见精神烦躁,夜寐不安 ,纳呆,腹胀形瘦,腹痛,磨牙,毛发稀疏,手足心热,大便泄秽,小便混浊,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积导滞,方用保和丸、消乳丸等。②脾虚失荣型疳积。证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发稀,厌食,腹大青筋、大便完谷不化,小便如米泔,舌淡苔腻,脉濡。治宜益气理脾,方用肥儿丸等。③气血两亏型疳积。证见精神萎靡,睡时露睛,食欲不振,便秘或泄泻完谷不化,面色?白,形瘦羸弱,四肢不温,啼哭无力,口唇干燥,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方用人参养荣汤等。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

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对于疳证的“疳”的两种解释:其一为“疳”就是“甘”,这是因为本病起先多是由于过食甘而致。这是从某个侧面,对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疳”有“干”的含义,这是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等临床表现。

宝宝疳积有什么症状 疳症晚期症状

多表现为身体极度消瘦,甚至皮包骨头,呈老人貌,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无泪。或者可表现有肢体浮肿,或有紫癜、鼻衄、齿衄等症状表现。

疳积的病因

乳食不节,伤及脾胃

乳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及成积滞。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

脾胃虚寒薄弱

脾胃虚寒薄弱,则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赢瘦,气液虚衰,发育障碍。乳食不节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临床上多互相兼杂为病。

其他

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虫症也常为本病的原因。疳积:中医指小儿面黄肌瘦,腹部膨大的病,多由饮食,没有节制或腹内有寄生虫引起。

五谷虫的注意事项 消疳积

五谷虫还具有消疳积、治疗小儿疳胀的作用。对于小儿食欲不振、善食饥渴、肚腹膨隆甚至青筋暴起、毛发稀疏、夜卧不宁等疳积症状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起到健脾消食的效果。

小儿推拿疳积手法 宝宝疳积推拿处方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常用推拿法:掐四横纹,揉板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

饮食伤脾者加清补脾胃,清大肠,分推腹阴阳,揉中脘。

体虚脾弱者加补脾胃,推上三关,揉中脘,揉脾胃俞。

宝宝疳积推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推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推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推拿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开胃,消食导致,通畅腑气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宝宝疳积症状。

宝宝疳积推拿处方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常用推拿法:掐四横纹,揉板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

饮食伤脾者加清补脾胃,清大肠,分推腹阴阳,揉中脘。

体虚脾弱者加补脾胃,推上三关,揉中脘,揉脾胃俞。

宝宝疳积推拿方解

揉板门,摩腹,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消食导致,疏调肠胃积滞;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益胃,消食和中;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补益气血,增进饮食;捏脊能健脾和胃,消积除疳。

软下疳症状

1、原发性的皮损:原发性的皮损是因为微生物入侵部位而导致的炎性的小丘疹,周围会围绕有红晕,1-2天会后迅速发展为小脓疱。

2、生殖器出现溃疡:在软下疳的症状出现后,一般患者会在2~5天内发展成生殖器的溃疡,一般来说脓疱破裂就形成潜在性的溃疡,形状大多数是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基底触之较软,易出血。一半男性患者的溃疡为单发,女性常为多发;

3、有异味:由于软下疳的症状会出现生殖器溃疡,而溃疡的部位常常会覆盖有灰黄色的脓性分泌物以及坏死的组织,从而会发出异味;

4、卫星状溃疡:由于软下疳不仅仅只通过性接触传播,还可通过自身接种传播,因而,患者常可因自身接种而在原发皮损周围出现成簇的卫星状溃疡;

5、疼痛:软下疳是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大部分患者会发生急性疼痛性腹股沟淋巴结炎,所以疼痛也是软下疳的一个典型症状;

6、淋巴结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腹股沟淋巴结炎,单侧或双侧,有压痛。表面皮肤红肿。肿大的淋巴结可化脓破溃,从而流出奶油样粘调的脓液。女性淋巴结炎的患者还是比较少见的。

小孩疳积如何艾灸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

艾灸处方:章门,四缝,膏肓。

取穴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在肝经上,又是脾经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

四横为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艾灸方法:

1.艾炷灸:取章门,膏肓,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隔物灸即可。

注:将三棱针消毒后点刺四横穴,出黄稠粘液为佳。

怎么治疳散治小儿疳积

治疳散治小儿疳积的配方及用法:蟾蜍1只,鸡肝1叶,朱砂0.1克,鲜荷叶1张,白糖、醋少 量。先将蟾蜍去内脏、剥皮,再将鸡肝划开后放人朱砂,一同放人蟾蜍腹 内,用荷叶包好,将其焙干至焦香,立即将糖醋喷在表面,使其酥脆,分3 次吃完。一般服6 ~ 14天。

疳积脾虚的症状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宝宝疳积推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推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推拿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开胃,消食导致,通畅腑气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宝宝疳积症状。

疳积是怎么得的 先天性因素

由先天因素导致的疳积一般多见于早产儿,因早产儿身体机能低下,先天不足,其摄入食物及消化食物的能力弱,而出生后生长发育比较快,因此很容易造成营养匮乏的情况,若不及时调理可形成疳积症状。

疳积的预防

1、营养丰富合理搭配

1~3岁的小儿,牙齿已经长齐,活动量也大大增加。所以要给孩子供给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食物。比如,每天至少要让孩子喝两杯牛奶或豆浆。每天的食品要多样,选择细、软、烂的食物。

4~6岁的孩子,一般都是和成人一起进餐。这时候,由于孩子生长发育迅速,所以不要忽略了孩子的营养问题。

学龄儿童要吃好早餐,质量要高,如牛奶、鸡蛋、肉类,都要在早餐时给孩子多吃一些。

22、饮食习惯从小养成

吃零食,不是好的饮食习惯。但是,几乎85%以上的城市孩子,都有吃零食的毛病。孩子们经常吃的零食,都是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巧克力、奶糖、咖啡豆、果冻、虾条等。吃甜食太多,会使胃酸分泌增加,肠运动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33、冷饮冷食伤害脾胃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冷饮、冷食。有的孩子一年四季冷饮不断。岂不知久食冷饮,危害极大。寒凉食品最伤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等证。在医院里,经常见到的小儿腹痛,有相当多是由于吃冷饮造成的。喜欢冷食冷饮的孩子,许多人患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间久了,就日见消瘦,造成发育障碍。

相关推荐

如何有效治疗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的临床表现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如果小朋友常出现烦躁不宁、咬牙嚼指、揉眉捋眼的现象,可能是小儿疳积的表现。小儿疳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有明显的脾胃症状。 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类病症。 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由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治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之主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治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艾灸方法: 1.温和灸:

小儿推拿治疗营养不良 小儿疳积(营养不良)常见症状

小儿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腹大坚硬,青筋暴露,不欲饮食,大便臭秽(长期消化不良),小便混浊。

疳积按摩治疗

1.运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做直线推动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还可治疗腹泻。 2.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可治疗宝宝呕吐、腹胀。 3.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揉此处,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可治疗宝宝腹胀、食欲不振。 4.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推动按摩此处,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可治疗身热烦躁

肠胃积滞症状有哪些

1.不思乳食,脘腹胀痛,呕吐物酸臭,大便易稀,味臭如败卵。 2.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3.有伤乳、伤食史。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腻生冷不消化食物,皆可损伤脾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乳食停滞,积而不消,乃成积滞。病后体虚,脾胃虚弱,也可导致乳食不化,夹滞成疾。 4.积滞与伤食、疳证关系密切。伤于乳食,日久不消,可变成积,积久不化,郁而生热,耗伤津液可转化成疳,故有“积为疳

疳积药膳改善

扁豆佛手饮 [配方]胡黄连、广木香、焦甘草各2克,六曲、焦白术各9 克,青皮、陈皮各4克,炒扁豆9克,佛手3克,白糖40克。 [制作] 1.将以上药物放人锅内,加水6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 火煎熬25分钟,倒出煎液,再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用纱 布过滤除去药渣,合并煎液,在药液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食法]每日1次。 [功效]健脾胃。用于小儿疳积。 砂仁槟榔粥 [配方]砂仁2克,槟榔Q克,川朴、枳实、焦六曲、青皮、 陈皮、壳芽各3克,莪术、乌药各2克,粳米100克。 [制作] 1.将以上药物

小儿疳积的预防

1、母乳喂养少患疳积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它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营养,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母乳中还有许多抗病的免疫物质。所以,国内外的营养专家,都提倡婴儿在4个月以前,要单纯用母乳喂养,不需要再添加其他辅食。 2、辅食过早有害无益 过早地给婴儿添加辅食,一方面,孩子吸乳房少了,妈妈的乳汁就分泌减少。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孩子贫血。此外,如果食物或饮水受到污染,还会造成孩子腹泻。世界上,每年有500万儿童因为腹泻而死亡,也造成了大批儿童营养不良。 3、增添辅食循序渐进 孩子断奶后,应当及时地增添辅食。

小儿疳积吃什么好

原料:白萝卜1个,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白萝卜、粳米分别洗净。白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加米同煮。如果不爱吃萝卜,可以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早、晚代粥食。经常食用。 功效:开胸顺气,健胃。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疳积腹胀。 原料:大麦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大麦米浸泡轧碎,加适量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红糖适量即可。每日2次服食。 功效:益气调中,消积进食。适用于小儿疳症、脾胃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 原料:去芯莲籽、糯米各100克,白糖50克。 做法:将莲籽加水

疳积是如何引起的

1、乳食不节,伤及脾胃 乳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及成积滞。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 2、脾胃虚寒薄弱 脾胃虚寒薄弱,则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赢瘦,气液虚衰,发育障碍。 乳食不节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临床上多互相兼杂为病。 3、其他 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虫症也常为本病的原因。 疳积:中医指小儿面黄肌瘦,腹部膨大的病,多由饮食,没有节制或腹内有寄生虫引起。

小儿疳积推拿改善

中医推拿治疗 1.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消导积滞,补益气血。 2. 手法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 3. 方义: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运内八卦——健脾开胃,助运和中。其中运内八卦理气和中,与补脾经相配,一补一消,一守一行,既补益脾胃之气,又调理中焦气机,使全方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可保证中焦气机畅通。推四横纹,摩腹——理气消积,和中散聚。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补虚,其中捏脊取其调理脾胃,强壮身体,补益气血之功,本法为治疳积专用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