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肠炎如何鉴别诊断
假膜性肠炎如何鉴别诊断
临床上诊断假膜性肠炎,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区别。
1.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后 肠扭转或套叠造成肠管缺血、缺氧,在血循环改善后,由于毒素吸收出现高热及腹泻,有时需和假膜性肠炎鉴别。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后出现的腹泻来自于肠道积存的内容物,腹泻的次数和量少于假膜性肠炎而且不会越来越多,内容物中所含的有形成分也多于假膜性肠炎,尽管可以有短暂的全身中毒症状但总的趋势呈逐渐缓解。大便不会出现典型的水样,更不可能有假膜,细菌涂片或培养不以球菌为主,也无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往往有长期腹泻史,严重者每天可有十多次水样便,少数急性起病者发病急骤,可有全身严重的毒血症状,广泛的结肠病变可有中毒性巨结肠表现,直至发生肠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以结肠、直肠为主,缺少假膜性肠炎的致病原因,有反复发作的趋势,粪便检查没有假膜和相关病原体,黏膜所见为多发性溃疡及息肉,X线检查和结肠镜检有助于作出诊断。
3.克罗恩病(克隆病) 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急性发病者有回肠充血水肿、肠系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发热、腹痛、肿块及穿孔。克罗恩病的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呈间歇样发作,腹泻不严重,大便常为不成形稀便无假膜形成,与使用抗生素药物无关。最后确诊需要钡餐和钡灌肠、结肠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4.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与肠黏膜缺血损伤、细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男性高于女性,病变以小肠为主,肠黏膜阶段性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可伴肠系膜及所属淋巴结炎症。可有急性腹绞痛、腹泻、便血和毒血症,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发病1~2天内出现全身衰竭、寒战、发热、白细胞升高与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等毒血症表现。轻型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只出现腹泻和仅含有少量血性水样便时不易和假膜性肠炎鉴别。
贲门癌所带来的危害必须要引起重视
常见的贲门癌的危害主要是:
术后早期因迷走神经切断后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在病人开始进食后常发生腹泻,个别腹泻严重的病人多也可以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假膜性肠炎是贲门癌的危害,发病后病人常有高热、腹痛及严重腹泻,稀水样便常呈混浊黄绿色,其中漂浮有片状假膜。
由于严重腹泻常很快导致病人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中毒性休克。对假膜性肠炎的治疗,应立即停止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改用对葡萄球菌作用良好的药物。充分由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病人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由胃肠道给予止痛止泻药物,同时给予激素治疗。
希望专家对贲门癌的危害的介绍,能让大家更加警惕贲门癌的治疗。以上就是贲门癌专家介绍的关于贲门癌的危害的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向我们的在线专家进行咨询。生活中,对于贲门癌的危害,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使用盐酸克林霉素的注意事项
1.患者对林可霉素过敏时有可能对克林霉素也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服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有增高。
3.下列情况应慎用:(1)肠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别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肠炎。(2)肝功能减退。(3)肾功能严重减退。(4)为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用克林霉素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的疗程,至少为10日。
5.用药期间须密切注意大便次数,如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可能,须及时停药并作适当处理。6.处理克林霉素所致的假膜性肠炎,轻症单独停药可望有效,中等至重症患者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经上述处理,病情无明显好转时,则应给甲硝唑口服250~500mg,一日3次。如复发时可再用甲硝唑口服,仍无效时可改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口服,成人一日0.5~2.0g,分3~4次服用。
7.肾功能减退患者(除重度减退者外),本品用量一般无需减少。患者有严重肾功能和(或)肝功能减退,采用本品时需作血清药物浓度监测。8.本品偶可引起对本品不敏感的微生物过度增生,特别是真菌,所以应用时需注意二重感染的发生。
假膜性肠炎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血常规
可见电解质紊乱,常有低钾,低钠及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要低于3%,白细胞计数可高达20×109/L以上,且以中性细胞为主。
粪便常规
粪常规检查仅有白细胞,肉眼血便少见。将粪便涂片镜检,若发现革兰阳性杆菌及其芽孢将对临床判断很有帮助,随后可进行分阶段细菌培养,检查有无大量革兰阳性菌。
细菌学检查
90%的病例在发病时粪便中可培养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送检时为了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必须采取至少多于容器容量的新鲜粪便,连同容器置于加盖密封的广口瓶内,于20min内速送检验,取CCFA专用培养基(由环丝氨酸,噻吩甲氧头孢霉素,果糖和蛋白质琼脂组成) 接种,在厌氧条件下有选择性的分离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若菌落呈扁平,边缘不规则,粗糙状,革兰染色为阳性杆菌即可作出诊断。
细胞毒素的毒性实验
稀释的大便或细菌培养滤液,对组织培养细胞(HELA)有特异性的细胞病理效应,这种效应可被污泥梭状芽孢杆菌的抗毒素中和,从而证实难辨芽孢杆菌为产毒菌株。
毒素A的检测
可以用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乳胶凝集实验,单克隆抗体方法等检查毒素A。
(二)内镜检查
及时进行内镜检查不仅能早期明确诊断,还能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一般认为即使伪膜性肠炎急性期也应行结肠镜检查,但应注意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组织变脆,易造成出血或穿孔,检查应特别小心。伪膜性肠炎内镜下表现不一。轻者可仅见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呈”非特异性肠炎“表现;稍重者可见粘膜散在浅表糜烂,伪膜呈斑点样分布,周边充血;严重病例伪膜呈斑片状或地图状,伪膜不易脱落,部分脱落区可见溃疡形成。伪膜性病变主要累及左侧结肠或全结肠,少数累及回盲部。
(三)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无特殊发现,可显示肠麻痹或肠曲扩张,可见液平面,由于结肠水肿,可出现拇指样印迹,偶而可出现自发性巨结肠,钡剂X线,在早期或轻型患者无特殊改变,晚期和重病者,可见结肠蠕动增快,粘膜增厚,肠曲痉挛,扭曲,粘膜溃疡等,钡剂灌肠常可使病情加重,故一般不主张施行。
超声诊断
超声能发现局部肠壁假膜,黏膜及黏膜下水肿导致的重度增厚,肠腔变窄或消失,仔细探查可于右下腹发现似肠结核或肿瘤的假肾征,条件好的超声诊断仪还能更准确地分辨病变相关的层次,除此之外,超声诊断能发现疾病伴发的腹水等。
CT诊断
CT的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偶可发现低衰减的增厚的肠壁。
急性肠炎要做哪些专业的检查
急性肠炎的症状表现,专家介绍主要有:
1、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2、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3、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4、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临床上用于诊断结肠炎的标准是哪些呢?详解:
一、诊断:腹泻、粘液脓血便,大便检查无病原体,与有关疾病仔细鉴别后,可作出初步诊断,诊断有困难时,可作X线和结肠镜检查。
二、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病杆菌。
2、慢性阿米巴痢疾: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有散在性溃疡,溃疡较深,溃疡间的结肠粘膜多正常;粪便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抗阿米巴治疗有效。就问健康
3、局限性肠炎:病变主要侵犯回肠末端,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里急后重少见,大便无粘液脓血,腹部肿块,瘘管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病灶较多见,粘膜活组织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4、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多数直肠癌于直肠指检时能触到肿块;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但要注意结肠癌与结肠炎并存
专家提醒,结肠炎患者由于腹泻便血、长期摄食过少和吸收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铁、叶酸缺乏或贫血、应给予适量补充,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由于结肠炎的治疗疗程长,极易复发,难易根治。因此结肠炎患者除了积极药物治疗结肠炎外,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慢性肠炎鉴别
(1)辨病缓急:
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证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泄泻,腰膝怕冷,是命门火衰,脾肾同病,治疗则脾肾同治。
(2)辨病重:
一般泄泻,若脾胃不败,饮食如常,多属轻证,预后良好。若泄泻不能食,形体消瘦,泄下无度;或久泻滑脱不禁,致津伤液竭,则每有亡阴、亡阳之变,多属重证。《中藏经》说:“病洞泄不下食,脉急则死。”可见能食与不能食,对于权衡泄泻的轻重有重要意义。
(3)辨寒虚:
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属虚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畏寒胀冷,顽固不化,手足欠温,多属寒症。
(4)辨兼挟症:
泻而兼有恶寒自汗、发热头痛、脉浮者,为挟风;泄泻发生在炎夏酷暑季节,症见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为挟暑;泄泻而兼脘腹痞闷,嗳腐酸臭,为挟伤食。
假膜性肠炎如何预防
1.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进行抗生素控制计划,防止滥用,对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尤应从严掌握。
2.氯林可霉素为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脆弱类杆菌的药物,但对上述细菌感染时,除非其他药物无效或没有条件应用外,一般不宜使用氯林可霉素和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也易并发伪膜性肠炎,临床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3.临床工作者,要严重观察使用抗生素的并发症,及早识别和确诊,以免延误治疗,患者出现腹泻,应及时停药进行粪便检查,必要时重复乙状结肠镜检查,尤其对临床疑为伪膜性结肠炎患者或肠道大手术后有不能解释的发热患者。
4.Bartlet认为,拟采用氯林可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的患者,可口服方古霉素,以防止伪膜性肠炎的发生。
5.住院患者没有腹泻时,不推荐常规筛查艰难梭菌。无症状携带者不该治疗。
6.CDI患者可采取最小限度接触隔离措施,直至腹泻缓解。
7.已知或疑似CDI时,患者应该住单间,或和已证实CDI者同室。
8.进入已知或疑似CDI患者房间的医务人员或探视者,应该采取手卫生措施、隔离屏障(包括手套、隔离衣)。
9.应该使用一次性可销毁的物品来预防CDI传播。CDI患者房间内的非一次性物品应该专属于该房间,CDI患者接触过的设备应彻底消毒。
10.环境表面消毒,推荐使用美国环保署登记的能够杀灭艰难梭菌芽孢的消毒剂、或含500p.p.m氯的清洁剂,在可能污染区域使用。
11.尚无益生菌预防CDI的充分证据。
结肠炎鉴别诊断
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在轻型病例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重型病例有轻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白细胞
计数在活动期可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严重或病情持续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2)X线钡剂灌肠检查:所见x线征主要有:1,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2,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一般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3)结肠镜检查:该检查是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应作全结肠及回肠末段检查,直接观察肠粘膜变化,取活组织检查,并确定病变范围。
4)粪便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肉眼观常有粘液脓血,显微镜检见红细胞和脓细胞。粪便病原学检查的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