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轻瘫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胃轻瘫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1.胃排空功能测定 胃排空功能的检查方法很多,目前认为应首选放射性核素胃排空试验。对于任何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应常规进行核素标记的固体和液体胃排空试验。该试验对确诊有重要价值,亦是观察促动力药物疗效的重要客观评价手段。插管法和X线钡餐或不透X线标记物的检查方法由于有较多缺陷,已较少应用。阻抗技术能测定胃液体排空,将来可能广泛采用。超声测量胃排空由于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仅作为研究手段。
2.胃内测压 只有胃排空试验异常时才进行该项检查。胃轻瘫患者胃内测压可显示胃运动异常,以餐后胃窦部运动低下为最常见。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患者,近端胃静压测量可见基础张力低下。
3.胃电图 体表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胃基本电节律是每分钟3次的慢波电位,决定着胃肌收缩的频率和传导方向,一旦慢波电位消失,胃的动作电位及胃的收缩即不能发生。已经发现各种类型的胃轻瘫均可发生胃电节律异常,如胃动过速、胃动过缓和胃电节律紊乱。这些异常能导致胃排空延迟,一些促动力性药物能使其恢复正常。
胃动力差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胃肠道功能不好 简介: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
2.胃肠道胀气 胃肠道胀气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常表现为嗳气、腹胀腹痛和矢气(放屁)。
3.胃肠气胀 胃肠气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不通畅或梗阻,胃肠道的气体不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面积聚于胃肠道内称胃肠气胀。胃肠气胀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如肠道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使胃肠道气胀为功能性气胀。幽门梗阻、肠梗阻引起者多为器质性气胀。常和便秘同时存在。
胃食管反流病因
一、原发性胃食管反流
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关闭不全,是原发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原因。通过对有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均证明有胃食管反流。
还有一部分胃食道反流患者是追查不到反流的原因的,而这个时候就称之为原发性的食管下括肌关闭不全所导致的。
此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可能与老年人结缔组织松弛、隔食管裂孔部位的"弹簧夹"作用减弱、食管下扩约肌(LES)的内在功能衰退有关。
二、继发性胃食管反流
任何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的因素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分述如下
1、食管裂孔疝
2、先天性畸形
(1)先天性食管下段锦膜柱状上皮化生食管就膜上皮是由鳞状上皮所组成,在其间出现非鳞状上皮区称柱状上皮化,这种先天性食管激膜的柱状上度化仅发生于食管下段激膜,不伴有相关联的或并发其他解剖异常。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常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2)食管到我们的腹部过于的短小,也是会产生胃食道反流的情况出现的,而正常的胃食道的长度是三到四公分,如果此段过于的短的话就容易发生反流情况。
3、胃轻瘫
胃轻瘫可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胃手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药物。
但通常原因不清,属特发性胃轻瘫。胃轻瘫者胃排空延迟或有胃内容物储留,同时胃轻瘫患者还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及食管下段肌肉轻瘫,使食管下括约肌抗反流功能降低,食管清除率下降,造成胃食管反流。
4、食管炎
反流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由其他原因造成的食管炎,又可使食管原发性蠕动压、食管下括约肌压下降,食管清除率降低31起胃食管反流加重食管炎。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鉴别诊断
1.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反流亚型与其鉴别困难,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具有典型或不典型反流症状,内镜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炎症改变,24h食管pH监测有酸反应,无内镜下食管炎表现的患者属于反流样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不易确定,但两者在治疗上是相同的。
2.消化性溃疡 具有溃疡样症状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幽门管溃疡,幽门前区溃疡,糜烂性胃窦炎。在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亚型前必须进行内镜检查以排除以上器质性病变。
3.胃轻瘫 许多全身性的或消化道疾病均可引起胃排空功能的障碍,造成胃轻瘫。较常见的原因有糖尿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在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运动障碍亚型时,应仔细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胃轻瘫。
糖尿病恶化的症状 腹胀腹泻
医学上将这种症状,称为胃轻瘫(胃的正向蠕动减少,医学上称胃轻瘫)、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并且这些症状改善较困难,往往长期存在,逐渐加重。这是由于长期血糖过高,导致胃肠道植物神经已被损害。
哪些药是属于胃动力药
1、胃氧氯普胺。如胃复安、灭吐灵、呕感平、扑息吐。此为第一代胃动力药,临床应用历史最久,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近40年,疗效确切。但讨厌的是长期使用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即表现有肌震颤、下肢肌肉抽搐、斜颈等,也可有头晕、嗜睡、泌乳等不良反应。其它还有便秘、腹泻、皮疹、溢乳、男性乳房发育等,但较少见,停药即消失。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老年人应慎用。 2、多潘立酮(吗丁林、胃得灵、哌双咪酮):为第二代胃动力药。我国于1997年投产,现已成为国内最主要的胃动力药,作用较强。本品易吸收,口服、肌注、静脉滴注或直肠给药均可。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恶心呕吐等。但对术后或由于麻醉或化疗引起的呕吐无效。孕妇及1岁以下婴儿慎用。副作用有口干、腹泻、皮疹。 3、西沙比利(普瑞博思、西沙普雷特):是80年代推出的第三代胃动力药。可促进全胃肠道包括食管到肛门括约肌的动力。在临床上比以往的胃动力药应用更广泛。对胃食管返流、胃轻瘫综合征,非溃疡消化不良,特发性便秘等均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多见腹泻、肠鸣等消化道反应,减量或停药后消失。但有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报道,应引起重视。 4、莫沙必利:是新型的第三代胃动力药,主要用于治疗食管返流疾病,慢性胃炎及手术后使用。能增强胃肠运动,但不影响胃酸分泌。无锥体外系和反应和腹泻等副作用、耐受性好是它的优势。 5、盐酸依托必利:是新型其它胃动力药,由日本比陆制药研制开发,1995年在日本上市。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其特点是全胃肠道促动力作用,无锥体处系副作和,剂型为分散片,可明显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但该药尚未进入我国医院中使用。 以上几类胃肠动力药各有千秋,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胃石症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呕吐咖啡样物、上腹部包块、口臭、食欲不振
胃石症易发生在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胃轻瘫综合征患者,可能与这部分病人胃运动功能紊乱有关。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为急性,超过6个月为慢性,以急性者多见。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山楂等 1~2小时即出现症状,半数以上病人有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一般呕吐量不多,可有咖啡色或血性物,而大量呕血少见。由于胃石对局部黏膜造成的刺激和损伤,常并发胃溃疡、胃黏膜糜烂、幽门梗阻、肠梗阻,偶有穿孔及腹膜炎。
体查时大约有30%的病例于上腹部可触及移动性包块,一般无明显压痛。
胃轻瘫综合征引发什么疾病
1、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糖尿病患者常存在整个胃肠道运动异常。
2、手术后胃轻瘫胃手术后常伴有胃轻瘫。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5%~10%,迷走神经切断加幽门成形术后28%~40%胃固体排空迟缓。迷走神经干切断术使胃底舒张功能、胃窦收缩及协调的幽门舒张功能均降低。导致胃的液体排空加快,固体排空延迟。但高选择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仅能延长固体排空的滞后期,而对总的胃排空无影响。
3、神经性厌食约80%的神经性厌食患者有胃固体排空延迟,但液体排空正常。胃排空延迟伴有胃窦运动节律紊乱,胃底张力低下,餐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降压素浓度降低,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但是,与神经性厌食患者有同等程度体重减轻而无精神症状者,并无显著排空延迟。
4、累及胃平滑肌的疾病这类疾病除了可以引起其他系统脏器病变以外,还常有弥漫性胃肠道平滑肌受累,引起累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尽管食管受累较为常见,胃平滑肌亦可受累而引起胃轻瘫。
反酸烧心病因
1.食管动力异常: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贲门及胃切除术后、神经一胍疾病和弥漫性食管痉挛等。
2.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等。
3.食管解剖异常:食管憩室等。
4.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等。
5.上消化道炎症: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炎、急慢性胃炎以及十二指肠炎等。
6.胃排空障碍:胃轻瘫综合征与幽门梗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