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8大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8大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8大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嗜好吸烟的居多

吸咽是高血压、冠心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精神紧张和A型性格吸烟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4倍。

(2)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的居多

脾气暴躁,办事总爱瞻前顾后、反复思虑又难以下定决心以及过于焦虑、从事脑力劳动和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压。此类人群如患高血压,药物治疗疗效往往欠佳。

(3)饮食喜盐过咸的居多

北方人易患高血压,其原因之一,与饮食过咸有关。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吃得过咸会导致机体钠盐过多,血管阻力增加,心血管负担加大,促使血压升高。

(4)长期过量饮酒的居多

近年来证实,长期大量饮酒,尤其贪杯易醉者,常常合并高血压、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

(5)血糖血脂升高的居多

糖尿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30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则患脑中风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4倍;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正比。

(6)超重和肥胖的居多

肥胖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压,而且也易导致冠心病、胆囊炎、关节炎等诸多全身性疾病。肥胖者多数嗜睡、胃口好,易形成恶性循环。减轻体重的有效方法是有规律地参加运动,适当控制饮食。

(7)生活懒散少运动的居多

晚间不睡,早晨不起或通宵达旦无节制娱乐的人,易患高血压。

(8)中老年人发病的居多

人到中老年易患高血压,其中45%父母有高血压病史;父母无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机率为3%。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相关性心血管病占绝大多数。全国每年有150万人因高血压引起脑中风。

预防高血压多吃这些食物

1、猕猴桃

要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水果,首选猕猴桃不可,也被称为“奇异果”。猕猴桃味酸、甘、性寒,全果或汁都可以清热利水、散瘀活血、抗炎消肿、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对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以及动脉硬化患者,常吃猕猴桃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2、苹果

苹果被誉为“果王”,其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果胶、无机盐、苹果酸、枸楷酸、鞣酸和纤维素。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苹果中富含丰富的钾盐,它能够与体内的钠盐结合,让后者排除体外,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苹果还具有防止血液中胆固醇的增加,减少血液中的含糖量等作用。高血压患者吃苹果,是好处多多。

3、紫薯

研究发现,每天吃两次紫薯可以降低血压,其效果与吃燕麦一样好,且不会导致身体发胖,适合体重超标的高血压患者。

4、香蕉

香蕉能为人体提供降低血压的钾离子,而能升压和损伤血管的钠离子含量很低。尿钾上升、血压下降,特别是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钾对血压的影响比钠离子更大,限钠增钾,对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溢血有明显针对性。

5、桔子

桔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拘椽酸及葡萄糖等10余种营养素。对慢性肝炎引起的高血压,多吃蜜桔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饭后常吃一只桔子,可以增进食欲,消除高血压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

6、海藻

研究发现,常吃海藻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预防心脏病。因为海藻中含有有助降压的关键成分生物活性肽,其作用类似于常见降压药。海藻类食物主要包括:裙带菜、海带和紫菜等。

老年人血脂咋看呢

目前,能反映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血脂指标主要就是四项,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最为重要。它的理想水平是低于3.12,如果超过4.14就可以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3.12—4.14为临界水平)。

坏胆固醇会带来血管内小米粥一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聚集,使血管变得狭窄,血流不足,导致冠心病等疾病。更危险的是,有些斑块还相当不稳定,一旦破裂就会短时间堵塞血管,导致心梗或中风,对健康危害很大。

随着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增高,坏胆固醇的达标值要相应降低。血脂分层有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四个程度。极高危人群分两类:一类是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另一类是曾有急性冠脉综合症发作,这些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他汀类等降脂药,尽量将坏胆固醇控制在2.07以下。

患有冠心病、中风、糖尿病、慢性肾病中任何一种疾病的患者都属于高危人群,还包括得了高血压同时存在下列危险因素中的3个的患者,即男性年龄≥45岁、女性≥55岁、肥胖、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HDL-C等。他们的坏胆固醇必须控制在2.59以下。而高血压伴有至少1个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属于中危人群,其目标值为3.37。低危人群,是指只存在1—2个上述危险因素的人,他们的坏胆固醇水平低于4.14即可。

癌症的高危人群是哪些

癌症的高危人群是哪些?癌症是现在很多人都很关注的,医学上所谓的癌症“高危人群”,事实上是一个流行病学概念,主要是指那些具有某种内在因素、容易发生恶性肿瘤的高度危险的人群,以及长期受某种致癌环境威胁的人群。对于癌症的高危人群也是都想知道的,下面就介绍一下癌症的高危人群。

一、老年人群

二、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

三、遗传因素造成的高危人群

四、 治疗后的肿瘤病人

五、有癌前病变的病人

高血压高危人群标准是什么

1、男性>55岁,女性>65岁。

2、超重或肥胖(BMI≥24kg/m2)和/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1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 ; 2级亲属: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4、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连续吸烟≥6个月。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1每周饮酒≥4次)。

6、长期膳食高盐(食盐量≥10克/日)。

7、缺乏体力活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

8、血脂异常。

9、糖调节异常。

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4、降压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种类: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老人预防高血压少吃六种食物

高血压是老人比较常见的疾病,老人要如何预防高血压呢?老人预防高血压要怎么饮食?高血压是心脏病的最大致病因素,饮食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血压是否平稳。小编给大家总结了高血压高危人群饮食应该注意的“6少3多”,值得借鉴。

1.少吃饼干。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中老年妇女患高血压风险。饼干和羊角面包之类的食品含有一定反式脂肪。另外,如果食品标签上出现氢化油成分,则说明该食品或多或少含有反式脂肪。因此,建议选择全谷面包。

2.少喝咖啡。多项研究显示,喝咖啡与血压上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相对咖啡而言,绿茶或花茶更适合高血压高危人群饮用。

3.少吃匹萨饼。熏肉匹萨饼和奶酪匹萨饼是美国人饮食中钠的主要来源。调味酱、面包皮、奶酪以及添加在匹萨饼上的香肠和火腿都含有很多盐。

4.少喝碳酸饮料。常喝软饮料、冰茶和水果混合饮料等含糖饮料会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另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是低热量汽水饮料同样会增加高血压危险。

5.少吃加工肉食。低盐饮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大多数引发高血压的钠其实来自包装食品或加工食品。含盐较多的加工肉食包括:咸肉、香肠、肉酱面、热狗等。高血压高危人群最好选择低盐或无盐肉食,如新鲜鸡胸肉、瘦牛肉、鱼虾等。

6.少饮酒。大多数专家认为,高血压者酗酒绝对会要命。韩国近期一项研究发现,酗酒会导致成人高血压死亡率翻倍。专家建议,高血压病人应避免饮酒,尤其不宜多饮烈性酒。

怎样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高危人群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易患人群如下,这些人群的孕期保健尤其重要,一定要定期按医生的要求产检,以保证母儿平安。

小于20岁的年轻初产妇及高龄初产妇。②体型矮胖者,尤其体重指数大于24的人群。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其发病率较高,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双胎、羊水过多及葡萄胎的孕妇,发病率亦较高。营养不良,特别是伴有严重贫血者。冬季与初春寒冷季节和气压升高的条件下,易于发病。有家族史,如孕妇的母亲有妊高征病史者,孕妇发病的可能性较高。

怎样的人容易得高血压 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家族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如果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2.吃盐重的人:吃盐过多的人因为高钠摄入,会使血压升高。

3.吃得太油腻的人:食用动物脂肪过多的人,比食用植物油、鱼油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4.体重超标的人: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直观地来说,体重超标的人因为体内脂肪堆积,外周血管压力增大,从而直接导致血压升高。

5.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的人:吸烟会使心率加快,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饮酒量与血压的升高也呈正比关系。

6.长期精神紧张的人:从事的工作需要长期高度集中注意力、长期高度精神紧张、或者长期受噪音刺激的人更易患高血压。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叫易发人群,是指那些容易患糖尿病,但目前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人群。这些人群因血糖正常,对今后容易患糖尿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些人最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让自已不得糖尿病。

一、年龄

一般指40岁以上人群,但由于目前糖尿病发病年轻化,30岁以上的人,如果没有防范意识,也容易得糖尿病。因此,必须加强运动,并保护合理膳食。

二、其它高危人群

(一)家中有人得过糖尿病即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占50%。家中有人得了糖尿病,其它人得的几率会加大。

(二)肥胖症

肥胖的人脂肪细胞变大,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相对变少或不敏感,易引起糖尿病。

(三)代谢综合征人群

这类人群包括:糖尿病或糖代谢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全身型或腹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微量蛋白尿及高尿酸血症等。

帕金森病的预防治疗

1、对有帕金森病家族史及有关基因携带者,有毒化学物品接触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须密切监护随访,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重视自我防护。

2、加大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有害气体、污水、污物的排放,对有害作业人员应加强劳动防护。

3、改善广大农村及城镇的饮水设施,保护水资源,减少河水、库水、塘水及井水的污染,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4、老年人慎用吩噻嗪类、利血平类及丁酰苯类药物。

5、重视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等)的防治,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帕金森病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父母患有高血压者

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同一个家庭中出现多个高血压患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遗传基因存在。

2.摄入食盐较多者

食盐摄入量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这是因为高钠可使血压升高,低钠有助于降低血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摄入动物脂肪较多者

动物脂肪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是有害的,因此摄食动物脂肪多的人比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

4.长期饮酒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多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

5.精神紧张者

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长期精神紧张和长期经受噪声等不良刺激的人易患高血压。如果这部分人同时缺乏体育锻炼,如司机、售票员、会计等更易患高血压。

6.吸烟、肥胖者

高血压病患者常有头晕、头痛、心慌、失眠等症状,但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往往并不呈正比。因此,无论有无症状,人到中年,尤其是上述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均应定期检测血压。测量3次非同日血压,如果收缩压均≥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血压病对防止和延缓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8大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嗜好吸烟的居多

吸咽是高血压、冠心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精神紧张和A型性格吸烟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4倍。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的居多

脾气暴躁,办事总爱瞻前顾后、反复思虑又难以下定决心以及过于焦虑、从事脑力劳动和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压。此类人群如患高血压,药物治疗疗效往往欠佳。

(3)饮食喜盐过咸的居多

北方人易患高血压,其原因之一,与饮食过咸有关。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吃得过咸会导致机体钠盐过多,血管阻力增加,心血管负担加大,促使血压升高。

(4)长期过量饮酒的居多

近年来证实,长期大量饮酒,尤其贪杯易醉者,常常合并高血压、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

(5)血糖血脂升高的居多

糖尿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30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则患脑中风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4倍;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正比。

(6)超重和肥胖的居多

肥胖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压,而且也易导致冠心病、胆囊炎、关节炎等诸多全身性疾病。肥胖者多数嗜睡、胃口好,易形成恶性循环。减轻体重的有效方法是有规律地参加运动,适当控制饮食。

(7)生活懒散少运动的居多

晚间不睡,早晨不起或通宵达旦无节制娱乐的人,易患高血压。

(8)中老年人发病的居多

人到中老年易患高血压,其中45%父母有高血压病史;父母无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机率为3%。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相关性心血管病占绝大多数。全国每年有150万人因高血压引起脑中风。

老人预防高血压少吃六种食物

1.少吃饼干。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中老年妇女患高血压风险。饼干和羊角面包之类的食品含有一定反式脂肪。另外,如果食品标签上出现氢化油成分,则说明该食品或多或少含有反式脂肪。因此,建议选择全谷面包。

2.少喝咖啡。多项研究显示,喝咖啡与血压上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相对咖啡而言,绿茶或花茶更适合高血压高危人群饮用。

3.少吃匹萨饼。熏肉匹萨饼和奶酪匹萨饼是美国人饮食中钠的主要来源。调味酱、面包皮、奶酪以及添加在匹萨饼上的香肠和火腿都含有很多盐。

4.少喝碳酸饮料。常喝软饮料、冰茶和水果混合饮料等含糖饮料会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另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是低热量汽水饮料同样会增加高血压危险。

5.少吃加工肉食。低盐饮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大多数引发高血压的钠其实来自包装食品或加工食品。含盐较多的加工肉食包括:咸肉、香肠、肉酱面、热狗等。高血压高危人群最好选择低盐或无盐肉食,如新鲜鸡胸肉、瘦牛肉、鱼虾等。

6.少饮酒。大多数专家认为,高血压者酗酒绝对会要命。韩国近期一项研究发现,酗酒会导致成人高血压死亡率翻倍。专家建议,高血压病人应避免饮酒,尤其不宜多饮烈性酒。

相关推荐

骨关节炎分几种 继发性骨关节炎

由损伤、炎症、遗传及代谢、内分泌等疾病所引起。可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反复使关节劳损的人群患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如铸造工人、矿工和公共汽车司机等。但进行长跑锻炼的人却不患本病的高危人群。肥胖造成骨关节炎的主要因素,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要点

(1)健康教育: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2)控制高危因素:针对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以及有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当然,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可以控制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处理方法包括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

生活中如何预防特发性震颤

1、特发性震颤预防还要改善广大农村及城镇的饮水设施,保护水资源,减少河水、库水、塘水及井水的污染,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2、重视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等)的防治,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特发性震颤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对有特发性震颤家族史及有关基因携带者,有毒化学物品接触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须密切监护随访,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重视自我防护。 4、特发性震颤的预防应该加大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有害气体、污水、污物的排放,对有

老年人血脂咋看呢

在血脂的化验单上,总胆固醇(CHO)参考范围往往

​轻度认知障碍者老年痴呆高危人群

轻度认知障碍者老年痴呆高危人群。在早期痴呆诊断之前,约有20%左右的老人记忆力下降,但这些老人日常生活正常,无其他方面异常表现.他们中平均每年有15%的人会发展为早期痴呆。所以,轻度认知障碍者老年性痴呆的高危人群介于正常和痴呆病人之间的过渡状态,这一时期治疗的最佳阶段。 专家说,预防老年痴呆或推迟它的发病时间,首先要控制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这些疾病能促进脑老化。其次多用脑,晚上睡觉前不要久看电视,避免光线刺激。三适当锻炼,多散步。四心理要平衡,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预防老年性痴呆,另

目前三类人群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第一类白领族。 紧张的工作、巨大的压力和无序的生活规律,极易造成白领阶层人士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疲劳。调查显示,约有75%的高级知识分子和85%以上的企业管理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慢性疲劳状态。 第二类40岁以上人群。 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变得明朗化。临床观察发现,18岁至40岁之间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身心机能轻度失调呈缓慢上升趋势。40岁以后,潜在疾病状态的比例陡然攀高,55岁前后有明显症状的越来越多。 第三类部分慢性病患者。 有些慢性病患者经过治疗,病症暂时得到缓解,但绝非完全达到健康状态。

牙周炎的高危人群哪些

第一类:压力、悲伤不良刺激。有位女士说,一天她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起来,牙疼得厉害。自此落下病根,以后一加班,一感到压力大,牙就会疼。科学家发现,牙周炎与压力、悲伤、焦虑等心理问题存在密切联系。 原因,人们在受到较大压力的时候,会释放出一种皮质醇激素,这种激素水平的升高,会增加牙龈和腭骨受到细菌毒素破坏的速度,引起牙周炎,或加重病情。 也就说,牙周炎症状也人体对于长期精神压力的一种应激反应。强迫症、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心理因素,都精神压力的一种情绪反应,都与牙周炎关系密切。 第二类:

糖尿病遗传

对糖尿病患者家族史的调查表明,糖尿病病人子女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家属高4至10倍。双亲之一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发病风险率40%;双亲均为2 型糖尿病患者,子女发病风险率可达70%。多数2型糖尿病家系调查中见到家系传递中存在明显的母系效应。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亲,母亲方患者较父亲方患者多见,一般1倍左右。可见,遗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因素。值得指出的,糖尿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很重要。遗传提供了糖尿病发病的易感性;只有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患者,才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春季频频打哈欠或脑卒中先兆

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少人受到“春困”的困扰,经常哈欠连天。平常人出现春困的现象也许不用在意,但中老年人,尤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春季经常打哈欠、倦意浓浓就要引起注意了。 专家表示,因为频频打哈欠有可能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不可掉以轻心。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由于血管壁弹性降低,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当大脑缺血缺氧时,人就会哈欠连连,因为打哈欠能使脑细胞的供血供氧能力得到暂时的改善。 据临床统计,70%~8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

何为中风高发期

魏江磊教授日前对我国华北和华东3个省市6000个病例进行跟踪研究,根据20种高危症状描绘的中风先兆性别、年龄特征图谱显示:55岁~65岁为中风高发期,男性中风先兆头号因素连续两周以上便秘,而女性则连续两周以上烦躁易怒、情绪紧张。 魏江磊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中风前会出现眩晕、单手指麻木、短暂性言语蹇涩等先兆,少部分人会有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正的情况。而且具体症状男女有别,在20多个高危因素中,连续两周焦虑烦躁的50多岁女性、连续两周便秘的60多岁男性需警惕自己成为中风高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