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汤有什么误区
喝汤有什么误区
误区一、蔬菜营养丰富 汤中加蔬菜越早越好
搭配肉类一起熬汤的蔬菜比如白萝卜等,虽然其水溶性维生素可以有一部分溶解到汤中,但因为加热时间长,大部分已经被破坏掉。所以,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免维生素C被破坏。
误区二、汤的精华在汤 纯喝汤就好
一般人认为汤经过炖煮后,营养精华都在汤内,所以喝汤就好!其实,不管是煮鸡汤、牛肉汤、鱼汤等,就算是熬煮数小时,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仅喝汤不吃肉很可惜。
误区三、用餐最后才喝汤
西餐的出菜顺序是先喝汤,再用主菜及副餐,中国菜则是把汤放在用餐最后。由于此时多已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并且汤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汤比最后喝汤,健康且有减重效果。
误区四、喝汤要喝滚烫的汤
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摄氏60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爱喝热汤会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建议等汤稍凉再喝汤,较健康。
误区五、爱喝汤 一餐可喝好几碗
如果汤的种类是高热量、高盐份、高普林,则不能多饮,尤其是患有痛风、肾脏病及高血压的人,应避开喝这些汤。一般人吃饭时可缓慢少量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原则。
误区六、用汤泡饭吃
用汤泡饭,由于米饭泡软易吞,往往懒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负担,长期下来将引发胃病。所以,吃汤泡饭是不利健康的。
误区七、晚餐喝汤是三餐最佳时刻
营养师解析:汤的营养价值较高,若是晚餐爱喝汤,距离睡觉时间近,非常容易导致发胖。午餐时喝汤,吸收的热量最少。因此,为了防止发胖,不妨选择中午喝汤,而晚餐则不宜喝太多的汤。中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新陈代谢。
误区八:喝骨头汤能补钙
“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但事实并非如 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误区九:人人都能喝浓汤
并非人人都能喝这些美味的老火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误区十:煲汤越久 营养越好
广东人有煲“老火汤”的习惯,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所以,“老火汤”往往一煲就几个小时。其实,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还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因此,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两小时以内为宜。
误区十一:喝汤速度快
如果延长吃饭的时间,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产生已经吃饱的感觉。喝汤也是如此,慢速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时。而快速喝汤,等你意识到饱了,可能摄入的食物已经超过了所需要的量。
误区十二、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喝绿豆汤有哪些误区
但以下几类人不适合饮用:
1、属于寒凉体质的人
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适宜太频密饮用绿豆汤,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2、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
因为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这类人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3、正在服用各类药物的人
绿豆的解毒作用源于绿豆蛋白等成分与有机磷、重金属结合成沉淀物。然而,这些解毒成分也会分解药效,影响治疗。
支招:
要避免绿豆吃得过于寒凉,不一定要喝绿豆汤,可以选择另一种吃法,也就是吃绿豆粥。做法是将米、绿豆分别淘洗干净,同下锅加水煮成粥。同时,如果要单独用绿豆煮甜水饮用,必须煮烂绿豆才不至于吃得太凉,因为绿豆刚刚煮得开花时吃了最凉。
炎热夏天常叫人出汗不止,体内缺乏水分最容易引起上火。中医揭示,饮食去火是人们常用的夏天去火方法,可往往有会犯以下这些去火饮食错误。错了吧!夏天去火你犯了4大饮食错误。
错一:多吃水果能“灭火”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有益健康,但对于去火,有些水果则可能“火上浇油”。以桃子为例,“桃养人”的说法古已有之,但需因人而异。庄乾竹表示,桃子具有通便的作用,但桃子性温,对于实热体质者因上火引起的便秘、舌苔黄、口干、咽喉疼痛等症状,不但不能去火,还可能加重病情。此外,橘子、荔枝、桂圆、石榴、椰子、杨梅等都属于温性水果,经常上火的人最好少吃。
专家表现为多汗的气虚体质者应以参茶代替凉茶;女性生理期喝凉茶极易导致气血受寒而凝滞,引发痛经、月经不调等;新产妇喝凉茶不仅不利于机体脏腑功能恢复,还会伤及脾胃;而流清鼻涕、怕冷等风寒感冒患者也不宜喝凉茶。此外,睡前和空腹时最好不喝凉茶。
错二:绿豆汤、菊花茶当水喝
夏日炎炎,不少主妇会熬一大锅绿豆汤或沏上一壶菊花茶给家人当水喝。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对于手足凉、腹胀腹泻等体质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多饮用,可选择熬绿豆粥这种稍温和的吃法。菊花茶也不宜天天喝,虚寒体质的人若长期大量饮用菊花茶,会使体质越来越虚寒,免疫力降低。
错三:人人都能喝凉茶
凉茶虽然成分不一,但主要是由金银花、菊花、黄岑、荷叶、藿香等组成,属寒性。中医专家提醒,在湿热的南方,喝凉茶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祛湿的功效;但对于平时体质较差或怕冷、脾胃虚寒等寒性体质的人来讲,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状况,导致胃疼、腹痛,甚至腹泻。
错四:吃“苦”就能去火
苦味食物中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舒张血管的作用,不少人觉得只要上火了,就可以吃些苦瓜、野菜,喝苦丁茶等苦味食物来下火。实际上,这些苦味食物多适合泻肝胆、胃肠之火,如果有喉咙疼痛、口臭、眼睛发红等症状,可以适当吃点“苦”;而对于口舌生疮等心火症状则不适用。另外,吃“苦”也要适度,过多食用或食用苦味过重的食物,可能会损伤脾胃,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因此,你是不是也会犯以上这些夏天去火饮食错误?错了吧!夏天去火你犯了4大饮食错误。想要尽快去火,就该避免饮食去火错误
喝汤也有误区
喝汤不吃“渣”——有人做过检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吃起来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渣”一起吃下去。
爱喝“独味汤”——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喝太烫的汤——有百害而无一利,喝50℃以下的汤更适宜。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发现,喜喝烫食者食道癌高发。
饭后才喝汤——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腺的搅拌混合。
汤水泡米饭——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日久天长,还会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汤与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嚼烂,就与汤一道进了胃里,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便会导致胃病。
喝汤的四大误区
1、只喝汤不吃“渣”
据数据显示,一般堡煮了6个小时的肉类中所分解出来的蛋白质含量仅为所有蛋白质的6%,还有85%以上的营养物仍然留在肉中,一般情况下,经过煮过的食物中除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外,还有这很多的肽类、氨基酸,这些物质相对来说对健康更有利。
2、爱喝滚烫的汤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喜欢喝刚从锅中取出的汤,实际上这样的高温会造成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等部位受到严重损害。加上人体会有自行修复的能力,因此长期喝高温的汤慧出现消化道黏膜恶变的情况。
3、爱喝“独味汤”
一般情况下,每种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都是不全面的,因为在煲汤的时候要尽量多添加一些其他的食物,如矿物质、维生素等,这样的做法可以使营养更加丰富,并且味道也更鲜美。
4、汤水泡米饭
有的时候我们饮食上的坏习惯也会给胃肠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正常在消化食物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的咀嚼,这样可以在唾液分泌较多的情况下,利于食物的消化。而汤泡饭是在食物还没有在口腔内咀嚼完全的情况下,就进入到胃部,并且胃酸也会使胃液消化变淡,因此长时间这样使用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出现胃病问题。
护腰有误区
误区一:腰腿疼不算病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93%以上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经历。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几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系统。有些腰腿疼的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也随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有些人因此会认为腰腿疼不算病。事实上,腰间盘突出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病不仅可以引起腰腿疼,而且会引起下肢麻木、冰冷、无力、严重的甚至导致瘫痪和大小便失禁,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误区二:腰腿疼治不好
腰间盘突出正的特点是容易复发,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者,修复过程较长。因此有些患者认为腰间盘突出正治疗不好。其实腰间盘突出正治疗总体效果是非常好的,并且优良率约为95%左右。
误区三:迷信某一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方法。后者又有牵引、按摩、内外用药、经皮切吸、胶原酶溶解等方法。应该说哪一种发放也能治好一部分病人,但是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包治聊所有的病人,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某种治疗方法是禁忌的。因此在针对资料的时候,不能够迷信一种方法,也不能主观地抵制某一种方法。
误区四:对手术的误解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来缓解或者治愈,当然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所以不能够满目的手术,并且也同样不能拒绝手术,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适应症非常严格,而手术并非腰间盘突出正治疗的首选。但也不能以为手术无用而坚决反对,一味的保守治疗。因此要辩证对待手术和保守问题的态度,既不能轻易手术也不能以为保守。
喝汤常见的误区 误区三:习惯汤泡饭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是为了利于食物的吞咽,更重要的是让唾液将食物湿润,唾液是通过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的消化酶,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对健康非常有益,汤泡饭由于已将饭泡软,易吞咽,不能使食物很好的被唾液消化,加重了胃的负担,长期如此易造成胃部不适。
喝汤也有误区
饭前喝汤有很多好处,但有人认为喝汤是个人的习惯,似乎没有什么学问,其实,喝汤也有不少误区,让我们一一道来:
喝汤不吃“渣”——有人做过检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 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吃起来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渣”一起吃下去。
爱喝“独味汤”——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喝太烫的汤——有百害而无一利,喝50℃以下的汤更适宜。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发现,喜喝烫食者食道癌高发。
饭后才喝汤——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腺的搅拌混合。
汤水泡米饭——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日久天长,还会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汤与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嚼烂,就与汤一道进了胃里,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便会导致胃病。
孕妈的这些错误观念你有吗
误区一、产前检查做了也没用
现在很多妹子在有喜之外,都被家庭保护起来,也不用上班了,家务活儿也不用做了,天天就在家歇着,然后有人做饭,有人洗碗,这样的日子真是太轻闲了,但是孕期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不要忽视这些小问题,如果你不重视的话,那么可能会惹上大麻烦,所以平时的一些常规检查还是要做的,到时间去医院了就乖乖去医院,检查各方面没问题,家里人也就放心了,做检查的目的就是要早点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尽量把问题最小化,所以不要认为做这些检查没有用,是非常有用。
误区二:怀孕不能吃药
有的妹子有喜之后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感冒、发烧之类的疾病,很多孕妈都忍着不吃药,一直扛着,这也不好,事实上有病的话该吃药得吃药,但是吃药前要问问医生,医生说可以吃什么药你就吃什么药,如果硬扛的话,可能会惹上大问题,所以还是及早治疗的好。
误区三、初乳喝不得
有的孕妈生完娃后觉得初乳喝不得,就不让小宝宝吸,挤出来之后就直接倒掉了,事实上初乳的营养价值不低,而且里面有免疫抗体,小宝宝喝了抵抗力会大增,所以挤出来的初乳还是不要浪费,给宝宝喝了吧。
误区四:产后不要着风
不少人认为生娃后不能见风,即使是天气很热的夏天或是很冷的冬天也是关着大门,锁着窗户,里里外外包的很厚实才行,这种做法不可取,空气流通很重要,另外生娃后穿的太厚更容易生病。
误区五:越晚下床越好
许多人认为生娃后需要养身体,所以能躺着就不要坐着,其实老是躺着也不好,休息够了,可以适当的下床稍微活动一下。
误区六:产妇要忌口
许多孕妇生完娃之后以为可以敞开肚皮吃吃吃了,结果被告知这也不能吃那也吃不得,其实产后需要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所以吃的花样还是多点比较好,如果每天只吃一两种食物不仅营养不够,也没有奶水给小宝宝吃。
误区七:多喝汤,汤比肉有营养
生完娃后,身体如果要恢复就得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平时都是喝汤的时候居多,今天鸡汤,明天排骨汤,大后天猪蹄汤,有的妹子是光喝汤不吃肉,认为营养全在汤里面了,其实不是的,不光要喝汤,肉也要吃,肉里面的营养也不低,所以喝汤的同时多吃点肉。
喝汤营养又开胃5个误区要避免
喝汤误区1:煲汤越久,营养越好
广东人有煲“老火汤”的习惯,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所以,“老火汤”往往一煲就几个小时。其实,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还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因此,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两小时以内为宜。
喝汤误区2:喝骨头汤能补钙
“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喝汤误区3:吃肉不如喝汤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其实,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
煲两个小时以上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
喝汤误区4:人人都能喝浓汤
“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并非人人都能喝这些美味的老火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喝汤误区5:饭后喝汤
很多人都是饭后喝汤。这其实是不对的。“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吃饭前先喝汤,可以缓解饥饿感,反射性地兴奋饱食中枢,抑制摄食中枢,至少可以抑制1/3的食欲,防止进食过量。此外。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饭前先喝少量汤,好似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先使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促使消化液分泌,为吃正餐做好准备。
饭后喝汤不但在已经吃饱的基础上摄入了更多的热量,容易使人肥胖,还会冲淡胃肠道的消化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饭前喝汤有益健康,也不是说喝得越多越好,也要掌握喝汤的量。一般中餐前可以喝一碗,而晚餐前最好以半碗汤为宜。喝汤时间以饭前缓慢少量喝汤为佳,切忌“狂饮”。
喝汤误区6:吃汤泡饭
一些消化不好的人喜欢吃汤泡饭。觉得汤泡饭既有营养又容易下咽。实际上,由于汤泡饭饱含水分,松软易吞咽。人们往往懒于咀嚼。而咀嚼的过程不但对锻炼我们的牙齿很有好处。还是一个预消化的过程。通过咀嚼,唾液会不断地产生,把食物湿润,并借助唾液中的消化酶。帮助消化吸收及解毒。对健康十分有益。未经唾液的消化过程就把食物快速吞咽下去。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更容易导致胃病的发作。汤泡饭快速进入胃里不仅使人“食不知昧”,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使吃进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所以,不宜常吃汤泡饭。有胃病的病人更不能多吃汤泡饭。
汤不可泡饭来吃,也不可认为人人都喝得浓汤,知晓喝汤的误区有助于饮食更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