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出汗异常警惕糖尿病

出汗异常警惕糖尿病

一、出汗异常警惕糖尿病:

皮肤多汗常见,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而多汗,有时甚至大汗淋漓。血糖代谢率增高也是多汗原因之一。所以,当临床碰到诊断不明、皮肤多汗时,不要忘记查查尿糖、血糖和相关项目,力求早期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专家通过对比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活检取得的皮肤组织显示,糖尿病患者负责汗腺调节的去神经支配以及腺周神经存在损伤,同时,汗腺支配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

排汗异常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糖友的生活质量。在治疗上首先要着眼于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理想是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血糖乃至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是不容忽视的。

二、案例:

超市管理员余阿姨今年44,爱出汗,稍稍活动一下就满身大汗。尽管同事们开玩笑说她爱出汗可以在工作表现上占便宜,但她为此烦恼得很。后来去医院做了一个检查,最终确诊患有糖尿病。

专家解读:

糖尿病患者有出汗的特点,就是头面部和躯干大汗淋漓,但四肢不出汗。多汗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其次,血糖代谢率增高也是糖尿病患者多汗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多汗是糖尿病患者临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汗液增多一般表现为对称性,以手掌、足底、腋窝、鼻尖、前额等处最明显。患者出汗多时,首先应该注意是局部的还是全身性的,还要看汗液的颜色和气味,再看是否合并有其它疾病以及伴随的症状。

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多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钙总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考虑是一种病态了。但糖尿病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糖尿病患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三、出汗异常除了排除糖尿病外,还需要警惕以下病症:

佝偻病

多汗是佝偻病的症状之一。让孩子多晒太阳,科学补钙和维生素D等,是治疗佝偻病的根本。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也有多汗现象,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多汗。

甲亢

一般来说,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代谢加快,周围血流量增加,必然会促进机体的散热,出现多汗症状。

因此,出现多汗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

如何警惕糖尿病的发生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营养、适量的体力活动、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人们经常会产生误区的是饮食和营养的摄入,要么认为营养越多越好,要么以为吃得少就可以使血糖增加不明显。其实这两种态度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糖尿病患者或健康人,每日摄入的营养都应以满足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和热量为标准。

有些生活中的“美味佳肴”往往并非对健康有益,因此不宜多食。当然也不必要餐餐“粗茶淡饭”,丧失享受生活的乐趣。每个人都应计算并了解自己每日所需的营养成分和定量。

一个人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身高(cm)-105=体重(kg),然后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每天活动量计算所需总热量。一般轻体力劳动者按30-35kcal/kg体重计算、中度体力劳动者按35-40kcal/kg体重;重体力劳动者按40kcal/kg以上计算。

三大营养成分提供的热量比例按碳水化合物(主食)50%;脂肪(食用油)30%;蛋白质(瘦肉、鱼、虾、蛋)20%比例。此外保证每日进行一定量的体力活动,使得体重达到并保持在标准体重的上下5%。对于已经患糖尿病且已经开始药物治疗者,更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调整。

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 皮肤干痒

别以为皮肤瘙痒就是皮肤有毛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中也有皮肤小信号。如皮肤又干燥又发痒,脖子腋下皮肤都发黑,要警惕糖尿病的发生。专家指出,这类皮肤问题与血糖低下身体脱水有关。

夜尿多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因血糖过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质性利尿。

此外,因为血糖升高,机体水分严重缺乏,病人会觉得口渴,并一直喝水,也会造成多尿。

老年糖尿病患者起夜多是很正常的,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体内肾功能造成了影响,要警惕糖尿病肾病。

因此,糖友出现夜尿多,要警惕是否肾脏出现了并发症。

警惕糖尿病黄昏现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基础胰岛素分泌在体内主要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都具有拮抗胰岛素降血糖、促进内源性葡萄糖生成的作用。正常人的机体内基础胰岛素分泌可以随着这些拮抗激素的升高而增多,即在凌晨与下午各有1个胰岛素基础分泌的高峰,而在半夜与上午就分泌较少,这样非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血糖水平总是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3.6-5.9mm01/L)。

而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消失,会在凌晨与下午有两个很难控制的高血糖期,这分别称为“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即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黎明现象”,在傍晚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黄昏现象”。 “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注重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饮食,将午餐分两次吃,血糖可能得到控制。

2 午餐后2小时运动30-60分钟,每分钟步行100步为一个运动单元,可消耗热量80-100卡,降低血糖1.0-2.0mmol/L。

3 将胰岛素应用改为早餐前用短效,中午用诺和灵30R,晚饭前用短效或口服降糖药,对控制“黄昏现象”有利。

4 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黄昏现象”较多,最好使用胰岛素泵。

5 早晚餐前用磺脲类降糖药,早餐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

6 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午餐前用赛庚定4-12毫克,该药为一种抗组织胺药,有抑制生长激素作用,3-7天见效。必舒胃(哌仓西平)是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作用,50-100毫克早餐前服用。

7 根据血糖情况,晚餐前的胰岛素可提前1-2小时注射。

8 中午睡眠不好也可引起“黄昏现象”,应注意调整,或加服安定药消除精神紧张。

但注意,这些知识可以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规律。但是精准治疗一定要在专业诊断下实施治疗。

手指麻木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如果经常感觉到手指发麻,并且伴有酸痛的症状,需要警惕糖尿病,一般情况下,手指麻木通常是糖尿病周围神经出现病变的重要表现。

警惕糖尿病的危害

血糖控制不好会有很多合并症,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可以发展到全身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由表及里如糖尿病肾病、病足、心脏、脑梗、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眼部病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危及生命。

因此,患者只要控制好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威胁不大,但是如果发生了并发症,患者就要多加警惕。急性并发症(糖尿病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器官,影响患者的生活,对患者的生命有很大的威胁。

患者要积极控制好血糖,选择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以避免并发症对患者的损害。患者可选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细胞移植术是如今较为先进的治疗糖尿病的技术。

头面部爱出汗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出汗的特点,就是头面部和躯干大汗淋漓,但四肢不出汗。多汗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其次,血糖代谢率增高也是糖尿病患者多汗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多汗是糖尿病患者临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汗液增多一般表现为对称性,以手掌、足底、腋窝、鼻尖、前额等处最明显。患者出汗多时,首先应该注意是局部的还是全身性的,还要看汗液的颜色和气味,再看是否合并有其它疾病以及伴随的症状。

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多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钙总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考虑是一种病态了。但糖尿病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糖尿病患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引起尿毒症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微量白蛋白尿,因此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微量白蛋白尿经过若干年可发展成明显蛋白尿,而此时患者可见尿泡沫增多。遗憾的是,一旦临床明显蛋白尿形成,有一半患者约在5年里就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如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则肾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一定要定期检查小便和肾功能。糖尿病患者明确诊断后,不仅要重视血糖的控制,而且要定期检测小便和肾功能,不要以为血糖控制好了就万事大吉,许多人虽然血糖控制不错,但仍有可能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肾脏损害。

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因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后,更容易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加重肾脏的损害。患者应在家里备有血压计,天天多次测量血压,血压控制不良往往是加速肾脏功能恶化的重要诱因。

要积极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由于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没有症状,所以要定期随访检查,一般近3个月检测一次,如病人有浮肿、高血压或视力减退,则更应重视肾脏功能的定期检查。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是非常容易控制的,而控制好微量白蛋白尿,可以显着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要戒烟。临床研究表明,吸烟不仅对心血管不利,而且可促进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故糖尿病患者应下决心戒烟。

糖尿病患者应注重合理营养。营养治疗是控制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性措施。然而临床上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原则把握不好,要么不重视,要么过于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在老年人当中相当普遍,低蛋白血症可加速肾功能的减退。

早期发现有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优先考虑腹透而非血透。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条件较差,如果选择血透,透析效果相对不太理想。但是,如果本身有腹腔黏连、腹部做过手术、皮肤出现感染、慢阻肺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腹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怎么都吃不胖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会以为跟胖人有关,其实瘦人也同样会得糖尿病。医学上总结糖尿病人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多食、多饮、多尿、消瘦。

所以,如果有些人吃得多喝得多还不胖,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也应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进行排除。

相关推荐

高血糖爱出汗警惕

1,很多高血糖的患者都会出现爱出汗的情况,有的患者走不多远、稍微活动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尤其是盛夏炎热季节的时候,出汗都是比别人多很多的,患者一旦出现这些异常出汗现象的时候,就要警惕起来,因为会有可能是由于血糖过高导致神经并发症发生造成的这些症状,血糖长期异常升高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内的代谢,还会使蛋白变性,促使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而且还会容易造成功能受损,对全身各个器官都会有一定的损害,所以患者一定要重视起高血糖这种疾病,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和控制,只有高血糖被控制住了,才能避免对身体造成更多

总是觉得口渴是什么情况

第一,身体电解质失衡了 因为出汗多、体力耗损过大、发烧或失血、腹泻或呕吐等导致体内大量水分流失。体内水分流失多,就容易出现口渴现象。但仅仅喝白开水并不能解决口渴问题,因为身体在流失水分的同时也流失了大量的电解质,此时生理盐水更好一点。 同时,失血后不能大量喝水,否则会降低血液运输氧气功能,导致身体组织供氧不足。 第二,糖尿病 糖尿病人由于血糖过高,血液经过肾的时候,肾需要将多余的血糖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导致尿液中含糖量多,同时排尿又排出大量水分。 所以才会出现口渴、口干、多尿、多喝水现象。而由于血糖不能被

这样出汗警惕肝病

低血糖症(内分泌科):肝脏本身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只有肝脏损害面积超过70%~80%时,才会出现明显的低血糖,表现为头晕、乏力、出虚汗等症状。 红细胞增多症:长期肝硬化(消化内科)或慢性肝病的患者,无其他原因出现红细胞增多,可能是肝癌的早期信号,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肝脏的癌细胞分裂时,产生很多的红细胞生成素,导致红细胞生成过度旺盛。但是,肝癌患者红细胞增多的同时,白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等却没有升高。因此,红细胞数越多,表明肝癌细胞分裂越旺盛。临床表现为面红、多血质体貌等。 高脂血症:肝硬化(消化内科)和

更年期女性要警惕糖尿病

一、更年期女性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更年期妇女容易患糖尿病,这是由更年期糖代谢特点所决定的。胰岛素的分泌与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之间相互联系,妇女体内激素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糖耐量降低,使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使糖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状态,发生糖尿病。 目前,国际公认的女性更年期年龄是41岁~60岁,这一时期的女性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改变,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并由此带来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潮热多汗、水肿、腰酸腿软,甚至情

小便异常是什么情况 尿液颜色改变

1、尿液没有颜色:大量饮水可使尿液颜色变淡甚至是无色,但是如果是没有大量饮水的情况下,出现尿液无色,则徐璈警惕糖尿病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可能。 2、尿液呈酱油色:如果尿液呈棕褐色,如同酱油,要警惕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3、尿液呈茶色:如果尿液呈茶色,要警惕急性发热或者上吐下泻的疾病,这是因为水分大量随着汗液或者粪便排出,尿液因为浓缩而使得尿色素比例增大,这样尿液就会变黄而出现茶色,如果小便黄的像浓茶,就要警惕肝病。 4、尿液呈红色 5、如果尿液出现红色、血尿,很可能是泌尿系统及邻近器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胖好还是瘦好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2型糖尿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也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

警惕糖尿病的10个可能迹象

1、阳痿: 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阳痿率可高达40-60%。所以平常性功能正常的男性,如果一旦出现了阳痿,有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2、排尿困难: 男女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有排尿困难症状,除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3、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人。 4、分娩巨婴: 孕妇分娩出体重4000克以上的巨大婴儿,并有多次自然流产或死胎的病史。 5、周围神经: 表现为肩部、手足麻木,身体有灼热感或蚁走感,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炎: 6、间歇性跛行: 走路常感下肢疼痛难忍,不能继续行走,有时有手掌挛缩现

尿频尿急需警惕糖尿病

冯世良委员说,很多人在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症状后,往往误认为自己得的是普通的尿道炎,会自行服用一些消炎药,或者打吊瓶进行抗炎治疗。但是在服药后症状暂时缓解了,隔一段时间又会复发或打吊瓶后反而病情更重了。 其实,这些不当的治疗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致使菌群失调,加重症状,在去医院检查时除了做尿常规检查,还应该做彩超检查、血糖检查,找准病根。 冯世良委员说,患上糖尿病后很容易发生膀胱炎、尿路感染。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高,通过排尿的方式排出了一些尿液,而尿液当中的糖高于正常人很多倍。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地方

阴唇溃烂的表现

1.皮肤、黏膜破溃、缺损,周围充血、水肿、溃疡底部可呈灰白色有渗液。 2.局部可有痒、痛、烧灼感。 3.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 4.可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或身体其他部分的疾病表现。 5.外阴溃疡常与性病有关。反复发作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轻),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