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计数的医学检查
淋巴细胞计数的医学检查
5.1 检查名称
淋巴细胞计数
5.2 分类
临床血液检查 > 白细胞
5.3 化验取材
血液
5.4 淋巴细胞计数的测定原理
用淋巴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并将白细胞胞质染淡红色。稀释后滴入计数盘中,计一定范围内淋巴细胞数,即可直接求得每升血液中淋巴细胞数。
5.5 试剂
下述瑞氏-姬姆萨复合试剂或快速染液可任选一种。
(1)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甲液:取瑞氏染粉1g,姬姆萨染粉0.3g,置干燥清洁研钵中,另备甲醇(不含水或丙酮)500ml分数次加少量甲醇研磨,分次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摇匀3min,经1周后即可应用。乙液(磷酸缓冲液)(pH值6.8~7.0):磷酸二氢钾(无水)0.3g,磷酸氢二钠(无水)0.2g,加适量水溶解,校正pH值,加水至1L,可加入0.01%TritonX-100改善染色性。
(2)快速染液甲液:取磷酸二氢钾6.64g,磷酸氢二钠2.56g,水溶性伊红4g(或伊红B2.5g)加水1L,酚40ml。乙液:亚甲蓝4g,高锰酸钾2.4g,水1L,煮沸,冷后备用。
5.6 操作方法
(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空隙,可分清头、体、尾的薄血片。血膜长度不少于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约1cm。血膜干后染色。
(2)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平置血片于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轻轻吹气使染液与缓冲液混和,5~10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
(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4)镜检:选择血膜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已基本不相重叠之处用油镜检查,检查应上下左右有一定方向,并顾及血膜长径两侧边缘,否则影响各类细胞的检出率。计数100~2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分类,并求出百分率。
感冒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毒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感冒怎么检查
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毒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淋巴细胞计数(LY)介绍
淋巴细胞计数(LY)介绍: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淋巴细胞计数(LY)正常值:
淋巴细胞0.2~0.4(20%~40%)。
淋巴细胞计数(LY)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
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
感冒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毒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诊断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行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脑膜脑炎的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脑脊液检查、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脑电图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9/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
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感冒的检查
1、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毒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检查
血液检查
因多为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常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需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或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但上感一般不需要做这些检查,此类检查只适合研究时使用。
结节性红斑的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在初期,伴有高热、扁桃体炎或咽炎时,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明显增高。2/3的患者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亦可为阳性。有人测定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增高。2.免疫学检查在伴有结核时,结核菌素试验可阳性。3.X线检查原发病为肺结核时,常可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文献报道发生在16~30岁的青年女性,有结节性红斑,X线显示有双肺门淋巴结肿大者,称为Buner综合征,并认为该类患者肺门淋巴结肿大,实际上是全身性结节性红斑的一种表现。4.病理检查主要病理改变发生于皮下脂肪小叶间隔。在早期急性炎症反应阶段,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少量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少量红细胞外渗。随着病情发展,中性粒细胞很快消失,而代之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在脂肪小叶间隔中,可出现巨细胞和肉芽肿改变。血管和脂肪小叶损伤不明显。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检查
1、视诊扁桃体。
2、血液学检查
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总数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高。病毒感染初期未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分类增高明显。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急性扁桃体炎症时可见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分类显著增高,血涂片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沉可加快。
小儿感冒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近年来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做出早期诊断。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链球菌引起者于感染2~3周后ASO滴度可增高。
病毒性脑膜炎的检查方法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9/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
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检查
检查
1、视诊扁桃体。
2、血液学检查
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总数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高。病毒感染初期未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分类增高明显。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急性扁桃体炎症时可见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分类显著增高,血涂片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沉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