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脱水的对机体的影响
高渗性脱水的对机体的影响
⑴因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渴感障碍者除外),促使患者找水喝。
⑵除尿崩症患者外,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释放增多,从而使肾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
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中的水向细胞外转移,以上三点都能使细胞外液得到水分补充,使渗透压倾向于回降。
可见,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因细胞外液可能从几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时明显,发生休克者也较少。
⑷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故尿中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水重吸收增多而增高;在晚期和重症病例,可因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而致尿钠含量减少。
⑸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细胞脱水时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包括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导致死亡,脑体积因脱水而显着缩小时,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
⑹脱水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受到影响,因而可以发生脱水热。
喝水的注意事项
1、盐水
很多人认为喝淡盐水有益于身体健康,于是早晨起床后就喝淡盐水,这种认识确是错误的。喝淡盐水有利于健康是不假,这对于出汗后补充水分是有必要的,可是对于早晨起床后喝的第一杯水来说非但无益,还是一个危害健康的错误做法。
生理学研究认为,人在睡眠中未饮一滴水,然而呼吸、排汗、泌尿却在进行中,这些生理活动要消耗损失许多水分。早晨起床时,血液已成浓缩状态,此时如果饮一定量的白开水可以很快使血液得到稀释,纠正夜间的高渗性脱水。再喝盐开水反而会加重高渗性脱水哦,令人备加口干。而且,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期,喝盐开水会使血压升高,危害健康哦。
2、久置的开水
开水放置久了以后,其中含氮的有机物会不断被分解成亚硝酸盐。特别是存放过久的开水,难免会有细菌的污染,此时含氮有机物分解就会加速,亚硝酸盐的生成也就更多。饮用这样的水后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就会影响血液的运氧功能。所以,在暖瓶里储存多日的开水和多次煮沸的残留水,还有放在炉灶上沸腾很久的水,其成分都已经发生变化,所以不能饮用。应该喝一次性烧开,不超过24小时的水。
3、不注重清洗饮水机
有了饮水机的存在,的确方便了很多。但是有人却忽略了清洗饮水机的重要性。饮水机看似让人喝上好品质的水,实则“二次污染”很严重。据了解桶装饮水机内的冷热水胆3个月不洗就会大量繁殖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4、吃咸不马上补水
吃太咸不但会导致高血压,也会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等。因此吃了咸的食物后应该立即补水,尤其不要以饮料代替。
高渗性脱水是怎么回事
一、病因
摄入水量不足(35%):
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危重病人给水不足,鼻饲高渗饮食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1、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病人或极度衰弱的病人等。
2、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病人也会丧失渴感。
3、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
以上情况下,又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水丧失过多(35%):
未及时补充,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胸腹手术时内脏长时间暴露、糖尿病昏迷等。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
1、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由于此种失水发生在肾单位的最远端,在此部分前钠离子已大部分被重吸收,因此病人每天可排出10~15L的稀释尿而其中只含几个mmol的钠。
2、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 mmol /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其他因素(15%):
人体的差异等问题。
水中毒和脱水的区别 什么是脱水
所谓的脱水就是指人体体液的容量明显减少了。
一般体液丢失量超过了体重的2%以上时,就会出些脱水症状;
脱水的时候除了有水的丢失外,还会伴有钠离子的丢失,水和钠离子的丢失比例不同,脱水的情况也不同,因而脱水可以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三种类型。
高渗性脱水的治疗措施
去除病因,使病人不再失液。补充已丧失的液体,可静脉输注5%葡萄糖或低渗盐水溶液。估计补充已丧失液体量有两种方法:a.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按体重百分比的丧失来估计。例如中度缺水的缺水量为体重的4%~6%,补液量约为2.5L~3.0L。b.根据测得的血Na+浓度来计算。
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mmol)-血钠正常值(mmol)]×体重(kg)×4。
例如,体重60kg 男性病人血钠浓度为152mmol/L,则补水量=(152-142)×60×4=2.4L。当日先给补水量的一半,即1.2L,另一半在次日补给,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
补液时需注意,虽血Na+升高,但因缺水,使血液浓缩,实际上,体内总钠量还是减少的,在补水同时应适当补钠,以纠正缺钠。如同时有缺钾纠正时,应在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以免引起血钾过高。经过补液治疗后,酸中毒仍未得到纠正时可补给碳酸氢钠溶液。
脱水的机理
不论何种类型脱水它们首先都有脱水,即都存在有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细胞外液约占正常成入体重的20%细胞内液则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占体重的5%)和组织间液(占体重的15%)二部分。正常情况下不同个体之间体液量的差别相当大此主要决定于年龄、性别和肥胖程度。血浆组织间液及细胞内液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是不断交换的。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隔着一层毛细血管壁除蛋白以外的物质都可以自由通透,所以毛细血管两边的液体平衡主要靠胶体渗透压和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即毛细血管内的血压来维持。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分隔细胞膜对水和一些小分子溶质(如尿素)可以通透,蛋白质等胶体不能通过,电解质如钠钾等虽然可以出入细胞,但它要受钠泵(细胞膜响不大,血压一般不低高渗性脱水的病因如果继续存在,脱水继续加重达到中等程度脱水(体重减少4%以上)时,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是调节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容量的重要激素。高渗性脱水进一步发展血容量不能维持,血压下降临床上出现循环衰竭的症征。脱水严重时,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体温调节受影响,因而体温升高,临床称之为脱水热由于细胞内的水转移到细胞外液,因此造成细胞脱水临床上较明显出现脑细胞脱水,及其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此外,由于细胞脱水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分解代谢加强而氧化不全结合代谢产物自肾排出减少,可出现氮质血症。高渗性脱水时血清钠浓度必然增高 二渗性脱水
机体有脱水而失钠大于失水。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将反射性抑制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因而低渗性脱水的早期尿量并不减少,且尿相对密度降低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液,所以细胞外液的水分还向细胞内转移,使细胞内液不仅不减少有时还可以略微增加,而细胞外液则明显减少,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患者脱水的体表症征出现得早且明显,循环衰竭的症征出现得早且明显。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以及晚期循环发生衰竭,肾血流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量减少,尿中氯化钠含量明显降低,并出现氮质血症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J液均为低渗,故无口渴症状晚期还可因脑细胞水肿,发生水中毒,而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三等渗性脱水
机体有脱水水和钢是按正常体液的比例丢失,或高渗性脱水补充了一定量的水。由于是等渗性脱水没有渗透压因素的影响,但由于细胞外液容量的不足,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亦可刺激容量感受器,引起ADH和醛固酮释放增多,使肾对水销的重吸收增加,有利于细胞外液容量的维持。一般情况下血容量减少达到10%就可以引起ADH释放的增多。临床患者表现尿量减少,尿钠也减少在临床实际中等渗性脱水最为多见。等渗性脱水如果不经处理,可因皮肤蒸发肺呼出水等水分的丢失,使等渗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小如果只补充了水而未补充钠盐,则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若脱水进一步发展,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减少,除了出现体表的脱水症征以外还可发生血压下降,休克甚至肾衰竭等。
根据体重的减轻(失水量)及临床表现,将脱水分为三度:
l.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2%-3%或体重减轻5%仅有一般的神经功能症状,如头痛、头晕无力,皮肤弹性稍有降低。高渗性脱水有口渴。
2.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3%-6%或体重减轻5%-10%脱水的体表症征已经明显,并开始出现循环功能不全的症征。
3.重症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前述症征加重,甚至出现休克、昏迷。
高渗性脱水的病因
1.摄水量不足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危重患者给水不足,鼻饲高渗饮食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1)不能或不会饮水 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患者或极度衰弱的患者等;
(2)渴感障碍 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患者也会丧失渴感;
(3)水源断绝 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
2.水丧失过多,未及时补充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胸腹手术时内脏长时间暴露、糖尿病昏迷等。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
(1)单纯失水 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乙醇脱氢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
(2)失水多于失钠 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mmol/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身体脱水是什么意思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婴幼儿腹泻导致脱水性质如何区分
脱水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特征。在脱水时,水和电解质均有丢失,但不同病因引起的脱水,其水和电解质 (主要是钠)的丢失比例可不同,因而导致体液渗透压有不同的改变。根据脱水时渗透压的不同,临床将脱水分为等渗性(混合性)脱水、低渗性(缺钠性)脱水和高渗性(缺水性)脱水,其中以等渗性脱水最为常见,其次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最为少见。钠是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所以常用血清钠来判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1)等渗性脱水:水与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在130~150mmol/l之间(300~345mg%)。各种病因所致的脱水,其失水和失钠的比例可不同,若其比例相差不大时,通过肾脏调节,可使体液维持在等渗状态,故等渗性脱水较多见。这类脱水主要丢失细胞外液,临床上表现为一般性的脱水症状:如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力减低,前囟及眼窝凹陷,粘膜干燥,心音低钝,唾液和眼泪减少,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与休克。
(2)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相对多于水的丢水,血钠低于130mmol/l(300mg%)。这类脱水由于腹泻较重,病程较长,粪质钠常丢失极多;又因腹泻期间饮水偏多,输液时单纯用葡萄糖溶液,而给钠溶液较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过低,一部分水进入细胞内,血容量明显减少。低渗性脱水多见于吐泻日久不止的营养不良患儿,在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脱水症状较其他两种脱水严重。因口渴不明显,而循环血量却明显减少,故更易发生休克。因脑神经细胞水肿,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或惊厥。
(3)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相对比电解质丢失多,血钠超过150mmol/l(345mg%)。这类脱水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细胞内液一部分水转移到细胞外,主要表现为细胞内脱水。如腹泻初起,有发热,喝水少,病后进食未减者,容易引起高渗性脱水。滥用含钠溶液治疗,如口服或注射含钠溶液较多(如单纯用生理盐水补液),也可造成高渗性脱水。在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其脱水体征比其他两种脱水为轻,循环障碍的症状也最轻,但严重脱水时亦可发生休克。由于高渗和细胞内脱水,可使粘膜和皮肤干燥,出现烦渴、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严重高渗可使神经细胞脱水、脑实质皱缩、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扩张甚至破裂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亦可发生脑血栓。
人身体缺水 要怎样调理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脱水的原因
脱水的种类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高渗性脱水的病因
1.摄水量不足
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危重患者给水不足,鼻饲高渗饮食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1)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患者或极度衰弱的患者等;
(2)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患者也会丧失渴感;
(3)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
2.水丧失过多,未及时补充
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胸腹手术时内脏长时间暴露、糖尿病昏迷等。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
(1)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乙醇脱氢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
(2)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mmol/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什么是水中毒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的特点是机体失水比失钠多,血清中钠离子的浓度高于150mmol/L,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伴有细胞内、外液容量减少。主要见于:
呕吐、腹泻而由胃肠道丢失大量的低钠性消化液;
皮肤因为大量出汗而排出过多含钠离子量少的水分;
肾因为大量使用甘露醇、高渗葡萄糖等脱水机而导致渗透性利尿,排出的水分多余排出的钠离子;
在水源断绝、不能饮水或者不会饮水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会感到明显的口渴;
尿量减少;
体温升高;
嗜睡、抽搐、昏迷;
颅内出血。
小儿消化不良会引发什么疾病
常造成清瘦和营养缺乏而至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性疾病频繁的腹泻也会导致脱水,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
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根据其伴有的血钠或渗透压的变化,脱水又分为低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高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等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