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的康复训练有哪些
脑瘫儿的康复训练有哪些
首先要注意头的控制,脑瘫患者康复的时候要注意对头的控制,具体的方法要对患者进行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一般饭后训练半小时左右。
其次要注意动作训练,脑瘫儿康复的训练方法也要通过动作来进行。这种方法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
然后是语言的训练,语言训练也是脑瘫康复的常规训练方式,一般来说,要从较容易的音开始教起,训练者的口形要大,音量要大,要带有表情和动作。
怎么预防婴儿脑瘫
用于脑瘫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无论是自己在家教孩子的功能恢复,或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更专业的脑瘫康复训练。脑瘫康复训练对于患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康复过程。
那么脑瘫康复训练都有哪些做法呢?其实对于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各个患儿不同的症状做决定的。有的患儿手掌无法正常伸握,无法提东西。那么就要专门对治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多种训练来训练患儿的手掌伸握,以及训练患儿如何提东西。那么我们来介绍几种康复训练的方法。
1。第一种康复训练是将患儿取仰卧位,训练者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两臂上举过头,然后将两臂左右交叉,从而带动患儿身体向两边侧转身。患儿取仰卧位,训练者握其两脚踝部,向左翻时,右腿曲向左侧扭动,并同时逗引其头向左侧旋转,这样身体的重心就随着头,腿的带动翻过来,这样很好得训练了的转移重心,上下肢得以协调。
2。第二种是对与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要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怎么预防婴儿脑瘫
3。第三种是要训练患儿模仿能力,与之谈话。技巧是语言训练的声音要准确,音量要大、语调要有高低、速度要放慢、要带有表情和动作,要使患儿感兴趣。要有耐心,使患儿感到亲切、无恐惧害怕等心理。当脑瘫患儿有进步时,一定给以鼓励和奖赏。怎么预防婴儿脑瘫
脑瘫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儿长期的锻炼来培养需要正常使用的生活技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未来自我生活能力,减少家里的生活负担。
脑瘫儿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1、脑瘫儿头部训练,脑瘫儿的头经常是偏向一侧,家长护理不论是躺、抱、坐或站立时,应经常注意使其头部位于正中线,尤其是躺卧时头部两侧垫沙袋或柔软的物体支撑。若有后抑或前倾,家长在孩子身后用两手自头顶垂直按压,有利于正常模式的形成。
2、脑瘫儿睡姿训练:脑瘫儿躺在床上玩或睡眠时,应采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痉挛性肌张力的缓解,还有利于肢体的对称,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此外,面前放置玩具及悬挂一些彩色鲜艳汽球和铃铛,便于抓握玩具,有利于发展上肢功能,还受到颜色及声音的刺激。
3、脑瘫儿坐姿矫正:不良的坐姿极易造成脊柱畸形。为了使痉挛型病儿保持在平面上坐位时骼关节屈曲90度,背部充分伸展,家长可跪病儿身后,用腹部顶住其腰部,将双上肢从其腋下穿过,阻止肩胛内收,同时用双手分开孩子的双腿,并按压膝关节使其下肢伸直。手足徐动型病儿坐位时,髂关节过度屈曲,下肢伸展分开,头部后抑,上肢上举,身体重心偏后,很易后倒。家长可将病儿双腿并拢屈曲,再用双手握住其双肩关节旋内活动,使孩子双手放到胸前做支撑或抓握玩具。
4、脑瘫儿手功能训练:家长应经常让病儿手抓住物体,继而抓捏和玩耍。这些训练有利于手的功能发育,同时也促进智力发展。进一步开展精细动作的训练,就是眼—手协调协动作。经常有目的地做一些精确度较高的动作,如搭积木,让孩子在竖直方向叠小方块、拾豆豆等。还可以指导他们做结绳、系鞋带和扣钮等,为将来生活自理打基础。
5、培养脑瘫儿生活自理:有些脑瘫儿因为从小未有锻炼机会,将使孩子残留肢体功能丧失,甚为惋惜。故一定从小训练孩子多种多样的生活技能,他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最好是手把手的反复教练,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及潜在能力。脑瘫儿只有经过训练,具备了自己进食、穿脱衣服,自理大小便等方面的能力,再经过就业的培训,达到能从事简单劳动和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的健康在父母的手中,要特别注意脑瘫儿早期康复训练,确保患儿的进一步康复,让您的家庭多一份欢笑。
呵护脑瘫儿别过度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学习过程,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能让孩子做到“知、行、意”的合一,他们就会更加有效地掌握必需的生活和学习技能,缩短康复周期。
知,就是知道和明白,让孩子知晓每一项康复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多数脑瘫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健全孩子要低,他们对康复游戏、课程或训练项目的内容和要求不一定能很快、很准确地理解。因此,制订康复训练项目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在做康复训练之前,要给孩子做简单明确的解说和示范。
行,就是行动,包括孩子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活动。因为脑瘫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所以运动功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把孩子的运动功能改善作为康复训练最主要和最终的目标。行动不但是孩子肢体的运动,还包括孩子的语言、心理、感觉等各个方面的活动。日常生活中,脑瘫孩子“行”还需要注意“三个过度”的问题,即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帮助、过度保护,孩子对家长的过度依赖。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个过度”是当前影响脑瘫孩子回归社会的最主要障碍。
意,即心愿和想法,就是脑瘫孩子的欲望和动机。多年来,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孩子的运动功能上面,而忽略了孩子本人的“意”。现在看来,这个“意”才是孩子康复的原动力所在。如何让孩子产生“意”,是考验我们康复治疗师工作经验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试想,如果孩子没有要动起来的欲望和动机,我们为他做的一切都将徒劳无功。只有脑瘫孩子有了“意”,他们的“行”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所以,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家长和治疗师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诱发和调动孩子的“意”。比如,如何设计康复训练游戏和课程,孩子才会更有兴趣;如何布置周围环境,孩子才能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孩子才能够不厌其烦地主动参与等。
脑瘫儿康复训练
1.保持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了,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2.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3.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4.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5.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脑瘫康复训练
脑瘫的治疗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脑瘫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家长也要学会并参与部分常用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3、坐起训练
将他双腿分开坐在你的膝上,活动你的膝,使他轻轻向一边倾斜,鼓励他稳住自己。或向下压住他的髋部帮助他坐起,将他倾向另一边。从后方握住其髋部,轻轻将他推向一边,让他把握自己,向不同方向转身坐。将他向另一边倾斜,向一边侧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
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应注意以下事项: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幼儿脑瘫如何做康复训练
脑瘫主要引起的是中枢神经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要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训练方法,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可以选用这几种方法:①运动疗法;②作业疗法;③语言疗法;④物理疗法;⑤使用矫形疗法;⑥启智疗法;⑦心理和行为干预疗法;⑧传统疗法。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①争取患儿的合作,最好结合游戏进行训练;
②训练的形式要多样性;
③诱导患儿几种注意力,防止强制训练;
④每一次训练的时间不要太长;
⑤多鼓励和表扬,让患儿有成就感。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运动有哪些
1、康复训练要趁早
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婴幼儿是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越早发现,脑瘫进行康复训练,就可以尽早纠正脑瘫儿异常的姿势,培养孩子正确的运动姿势。一岁以前是脑瘫儿最佳的治疗阶段,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2、促进和抑制双管齐下
康复训练在抑制患儿异常运动姿势的同时,还要同时促进患儿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儿产生正确运动,同时对一些异常或不良姿势加以抑制,就可以使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所提高。
3、保持正确和对称
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协调全身肌力,也有利于保持对称和促使运动功能正常发育。
4、加强调节和平衡力
运动功能的训练需要锻炼调节和平衡的能力,这是正常运动的基础。
5、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努力与坚持。有了医生正确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训练效果。
6、训练与游戏相结合
小儿喜欢游戏,没有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能将训练和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患儿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康复训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
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
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
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目前常见的脑瘫患者一般能活多久
目前常见的脑瘫患者一般能活多久?
脑瘫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属于致残性疾病,只要没有发生其他一些合并症的话,95%的患儿都和正常人的寿命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生活质量相对正常人比较差了些,不过仍有5%左右的患者病情较严重且不及时治疗才导致生命的终结。其实不然,脑瘫一些不良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脑瘫患儿只要积极地治疗,坚持锻炼身体,进行康复训练,家长积极帮助改善病情,脑瘫孩子的生活质量完全可以得到改善且生命方可得以延续。绝大多数脑瘫儿只要发现及时,通过正当手段及时治疗是可以实现正常化的,但正是因为家长对疾病缺乏认知,导致我国脑瘫儿的致残率达到了47%,甚至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生死亡。
患儿家长的3大认识误区
1、认为可以自愈:有些家长道听途说脑瘫自己可以好,于是观望。但脑瘫患儿大脑病变虽是非进行性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的姿势如不早期纠正,会逐渐地加重痉挛,功能的丧失也会越来越多,与同龄正常儿的差距越来越大,运动及语言等多种障碍对儿童生活的影响会变得明显。
2、经常挂错科室:正因为部分家长的无知,在择医方面往往也会走误区,通常会挂儿科、康复科、神经内科甚至是骨科,通过多方周折无果之后,只能是耽误孩子的病情,加重了后期治疗难度,同时还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殊不知国内有小儿脑瘫专科医院(北京国医脑瘫医院)。
3、抵触手术治疗:家长爱子心切,难以接受手术的方法,往往会采用药物、康复训练的手段治疗,盲目夸大康复训练的疗效,待长期康复训练无效时才接受手术,但孩子的病情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脑瘫儿寿命多长
如果孩子是属于脑瘫儿的话,那么在治疗的时候就必须要及时,先给孩子采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然后在每个月还需要给孩子做理疗,让孩子的疾病慢慢的康复,有些脑瘫儿恢复得好的话效果也是不错的。
2如果积极的给孩子做治疗,然后配合医生给孩子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治疗,那么脑瘫儿的成活时间也是跟正常人差不多的,不过花费的费用是很高的,如果有这个经济条件的话,就要及时给孩子做治疗。
3针对孩子的脑瘫疾病做治疗的时候也要避免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并且也要给孩子做康复训练治疗,同时也要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还有脑部发育能力,如果恢复效果不好的话,那么生命也是很危险的。
特殊幼教:脑瘫儿童的心理康复
脑瘫儿童是儿童残疾的一种,发生率较高,脑瘫儿童大多伴有轻微的智力残疾,影响他们的认知水平,有的甚至更严重,特别是那些肢体残疾,伴有轻度的智力障碍的儿童,他们往往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但是脑瘫儿童又具有正常儿童共性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他们需要玩耍,需要游戏,需要运动,但是他们身体有残疾,这些需求又得不到满足,而脑瘫的家长会感到没有面子,又觉得对不起这些孩子,所以一味宠,生活上尽量满足他们,甚至把这些孩子封闭在家里,生活圈子很小,长期以往慢慢这些脑瘫孩子的心理就会形成孤僻、固执、发脾气,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的性格,进入幼儿园后产生攻击性行为,拒绝老师,有的还伴有依赖家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拒绝老师、同伴的倾向明显,哭闹不止,没有情感的交流,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对脑瘫儿童心理的康复是非常必要。
学前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正处于在脑功能迅速发展,各项心智机能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但脑瘫儿童由于身心障碍的影响,对物质及人际关系或环境的自发性反应都有迅速较好的倾向,且很容易受到阻碍发展的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脑瘫儿童心理发展畸形一旦形成,将对社会、家庭极其个人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脑瘫儿童心理康复非常重要。
一、了解脑瘫儿童的心理需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智力正常的孩子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肢体残缺或智力低下的孩子呢,就未必了。而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就要爱那些肢体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满足其合理的要求,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要知道那些孩子,就象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而脑瘫孩子特别需要这些心理需求,要给他们鼓励、赏识,让他们在心灵舒展中成长,对这些孩子是多么重要。
二、每月召开家长会,不断提供国内、国外的康复信息。
拓宽家长眼界,树立康复信心,家长相互交流,平衡家长心态,正确对待脑瘫孩子的教育态度。例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较好,心态也比较平稳,特别是有的家长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加以变化、发展,逐步摸索出一套康复训练方法。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教育方法,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随机学习,提高训练效果。
三、通过家园联系册,家园教育方法统一,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也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及对父母的态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教育措施。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妥,教育方法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有的家长非常宠爱孩子一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养成孩子的自私心理。教师及时能和家长沟通教育方法,调整家长心态。
四、教师及时观察孩子心理状况,调整教育措施。例如:我班在和普通班融合时,脑瘫孩子因不便走路,但流露出一种渴望玩的心情,这时老师就要及时满足,让普通班的孩子和他一起玩,让他学会交往技巧。还有一次,在做升旗时,某某孩子流露出羡慕的心情,老师及时观察到,也满足他的愿望。这样能平衡孩子的心态,提高幼儿康复训练的自觉性。
五、探索心理康复、肢体康复与智力康复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前脑瘫儿童受社会上一些偏见、歧视及他们自身特点的影响,大多数都形成了孤僻、胆小的性格,有的还伴有行动不便依赖家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拒绝老师、同伴的倾向明显,哭闹不止,无法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更谈不上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一)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指通过师生日常的接触及各种教育训练活动,减少或消除脑瘫儿童的心理障碍,调整与人的关系,恢复和形成学前脑瘫儿童正常的心态和人格。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成功的体验,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体验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他们因能力而造成的失误从不批评,对他们遇到的任何困难都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教师用比父母更多的爱逐渐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使他们能接纳他人,愿意与他人交往和游戏,也愿意接受教师施与的康复训练措施。也为他们融入社会群体打下了基础。
(二)肢体康复
肢体康复则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对肢体残疾部位加强功能的锻炼,尽可能发挥其机体的潜能,提高和恢复残疾部位的功能,逐步达到生理上的自理自立。随着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逐渐减少他们对家人的依赖,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促进了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智力康复
智力康复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区角活动及个训让脑瘫孩子参加各类游戏、活动,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的引发下,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的习惯、生活习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随着肢体康复渐渐好转,以及知识的积累和各种技能的掌握、教师和家人以及周围人鼓励和表扬,是脑瘫儿童得到了以前没有的微笑和鼓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卑感渐渐消失,“我能行”的自信心逐渐地建立,逐渐建立起正常的心理和心态,激发他们要学习知识的欲望以及要去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参加集体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自己的努力和意志以及好学的精神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得到智力的康复。
所以智力的康复和肢体康复以及心理康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教师要把握好之间的关系。
六、开展融合活动让脑瘫孩子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由于肢体的残缺引起行动的不便,也有的家长怕被人看不起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封闭在家里,生活圈子很小,长期以往慢慢这些脑瘫孩子的心理就会形成孤僻、固执、发脾气,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性格,所以幼儿园就要尽可能开展一些融合活动让脑瘫孩子我与正常孩子交往,让他们一起游戏,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慢慢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理,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七、做好脑瘫孩子的安置工作
由于社会上还存在偏见,特别是一些智力轻度低下的孩子,经过训练孩子的能力有了提高,可以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老师有责任与各方面联系,做好合理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