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 患结肠息肉者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 患结肠息肉者

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其本身就是癌前病变,有接近80%的大肠癌是经过腺瘤性息肉转变来的。为此要求有肠息肉的患者一是要及时切除息肉,二是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造成结肠癌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首先,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结肠癌的元凶之一:

结肠癌发病与高脂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高脂肪饮食,尤其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饮食,食后使肠内的胆酸、胆固醇量增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此两者的代谢产物可能为大肠癌的致病物质。

其次,致癌物质也会形成结肠癌:

亚硝胺类化合物,可能是结肠癌的致病因素之一。钼是硝酸还原酶作用中不可缺少的成份,当土壤中钼含量减少或缺乏时,会使植物中的硝酸盐积聚,硝酸盐是形成亚硝胺的前身。原发性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症也能成为本病的致病因素。

饮食调节:日常生活饮食中不要吃腌制、熏烤类食物,这类食物富含大量的致癌物质。

然后,肠息肉不及时治疗也会形成结肠癌:

据统计,结肠癌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者高出无结肠息肉者约5倍。结肠息肉主要为管状腺瘤与乳头状腺瘤(亦称绒毛状腺瘤)。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肠腺瘤可癌变,特别是后者的癌变率可达40%∼50%,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癌变发生率更高。

最后,长期慢性肠炎也是造成结肠癌的基本原因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大肠癌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5∼10倍,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以及克隆病发生大肠癌者比同年龄对照人群高。据认为,在炎症增生的过程中,常可形成炎性息肉,进而发生癌变,但所需时间较长,比结肠息肉的大肠癌发生率为低。造成结肠癌的基本原因有哪些?女性生殖系癌经放射治疗后,常造成放射性直肠结肠炎,少数可发生癌变。慢性血吸虫病,因肠壁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可能引起肠黏膜慢性溃疡、上皮增生、炎性息肉形成,进而造成癌变。

大肠癌是哪些常见的原因导致的

大肠癌常常给身体造成很多不便,该疾病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程度是相当大的,而且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到生命的安危。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大肠癌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肠癌的病因。

1. 饮食因素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促癌物质,因此可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2. 遗传因素在大肠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几种基因以及遗传病给结肠癌造成很大的危害:家庭性息肉病、TURCOT综合征、GARDNER综合征、少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神经纤维瘤病。

3. 息肉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者高出无结肠息肉者约5倍。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癌变发生率更高,多数大肠癌是在息肉的基础上发生的,在正常人群中,息肉发生搴为5%~10%,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息肉发生率为10%,直肠息肉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4. 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的大肠癌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5~10倍,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以及克罗恩病发生大肠癌者比同年龄对照人群高。由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可致肠黏膜渗出、水肿,反复的破坏及修复过程可致纤维组织增生,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上皮细胞间变,形成多发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肿,进而发生癌变。

了解了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之后,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好大肠癌的预防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我我们远离疾病。为了不让我们的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忽略了对疾病的预防。

男人腿越长越容易得这种癌症

身材高大腿长的人患肠癌几率高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早期常无症状,至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非特异症状时,患者常常已属中晚期。

大肠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大肠癌高发地区年龄大于40岁的有症状人群;接受过大肠癌、大肠息肉手术治疗的人群;有直系亲属患过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的人群。

身材高更易患大肠癌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癌症,根据调查,我国大肠癌高发年龄在50-60岁,而西方国家则为60-70岁,相比之下我国发病年龄平均年轻了10岁。

容易得大肠癌的人群包括肥胖、高蛋白高热能低纤维饮食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人群。

成年人身材高大可增加大肠癌的危险性,男性身材高于185CM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大于身材低于165CM的男性。

而且肥胖可增加结肠癌的危险性,“肥胖的男性人群患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两倍,而体形较胖的女性罹患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也增加。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饮食因素: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之一。随着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大肠癌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所以人们在饮食上尽量控制这类物质的摄入。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而结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65岁之间,年龄越大患结肠癌的危害越大,所以患者应该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结肠癌的家庭历史:一些家庭情况,如家族性息肉病,给结肠癌患者带来许多的危害,增加了直系亲属患这种病的危险。

遗传因素: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如患有家庭性息肉病、Turcot综合症、Gardner综合症、少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神经纤维瘤病等病症的人,患有大肠癌的几率就很大。

寄生虫病:一般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可造成粘膜反复地溃疡、修复以及慢性炎症等病变,出现腺瘤状增生,从而引发大肠。

虽然导致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但是要预防疾病,大家还要注意防微杜渐。很多肠道疾病都容易导致直肠癌,所以要预防直肠癌大家还要注意预防肠道疾病。同时还要在饮食中多注意,不要吃有致癌物质的食物,才能够有效预防疾病。

肠癌与肠道息肉的关系

肠癌是发生在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除了与饮食、环境等息息相关,还与肠道息肉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大肠息肉泛指大肠黏膜的肉芽状突出物。这些突出物可能是肠黏膜细胞增生所致,也可能是肠道慢性炎症所造成。主要分为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炎性息肉。

从年龄分布来讲,肠息肉比肠癌早发十年左右,很大一部分肠癌都是由肠腺瘤变化而来的,正常肠黏膜转变成肠腺瘤性息肉大约需要10年时间,而从腺瘤性息肉转化为肠癌的时间约为5年,所以在腺瘤性息肉尚未转变为肠癌时就将其摘除,能减少肠癌的发病几率。40岁以后是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病高发期,这一时间段的人们要引起注意,多去医院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要警惕结肠息肉和结肠癌之间的转变,因为结肠息肉多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这个部位,而结肠癌恰恰也在结肠和乙状结肠这一位置。结肠癌患者内镜检查时在肠管可发现单个或多个肠息肉,而在切除肿瘤后的手术标本中,在癌肿残存的边缘仍可看见息肉组织。

家族性肠息肉患者特别要注意,如果结肠息肉不治好,最后很可能发展为结肠癌,发病率为50%,70岁以后几乎100%癌变;健康的人群70岁以后约有50%以上的人长结肠息肉。

肠癌有哪些诱发原因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每天多次大便预示什么病

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息肉其实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并尽早治疗,以防癌变。但即便是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变几率与腺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非肿瘤性息肉则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会发生癌变,但也要尽早切除。

结直肠癌的病因: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结直肠癌的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建检查。(应当指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发生于青年人时。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2、便血:是结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须经过实验室测试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而贻误了确诊时机。由于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各不相同,长期出血可产生继发性贫血。

3、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部分病人仅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明显腹部绞痛。有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首先考虑大肠癌。

4、贫血:男性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的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人,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胃或大肠癌的可能性。

相关推荐

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

此病易恶变,明确诊断后应及早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刀或其他手术方式切除息肉,防止癌变。 乙状结肠息肉必须及早切除病灶,才能防止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炎症的侵扰。结肠恶变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高出无结肠息肉约5倍。结肠息肉主要为管状腺瘤与乳头状腺瘤( 亦称绒毛状腺瘤)。 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肠腺瘤可恶变,尤其是后的恶变率可达40%~50%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的病,恶变发生率更高。由此,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至关重要。 微创术HCPT治疗乙状结肠息肉具有微创、无痛、无需住院的优势。

是什么原因导致直肠癌

1·饮食因素: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之一。随着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大肠癌的发病数也相应增加。所以们在饮食上尽量控制这类物质的摄入。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而结肠癌的平均年龄在60-65岁之间,年龄越大结肠癌的危害越大,所以应该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3·结肠癌的家庭历史:一些家庭情况,如家族性息肉病,给结肠癌带来许多的危害,增加了直系亲属这种病的危险。 4·遗传因素: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大肠癌的危险性

直肠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导致直肠癌的主要原因(一)直肠癌饮食因素: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可导致直肠癌的发生。 导致直肠癌的主要原因(二)直肠癌遗传因素:在直肠癌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癌病体内由遗传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

大肠癌发生的6大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摄入、酗酒吸烟是大肠癌的主要发病因素。2015年4月29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cation杂志上的1篇文章,西方国家籍志愿和非洲籍国家志愿相互交换了饮食方式2周以后,2组肠癌的风险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志愿瘤标志物的表达减弱,非洲籍志愿使用了两周的美国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后,瘤标志物的表达出现了显著上调。有力证明高纤维低脂肪饮食确实可以降低结肠癌的风险,大肠癌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小贴士:低脂肪食物小米、燕麦、荞麦、薯类、苦瓜、

哪些更容易大肠癌

大肠息肉:息肉是从肠黏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赘生物,大小、形状、数目、部位各异。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也在增多,依靠结肠镜即可确诊此病。息肉究其来源主要分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两大类。已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较大,被称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也要定期复查,以观察是否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不是一般说的结肠炎,而是以反复发作的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结肠镜检可见“口疮”样溃疡的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

结肠癌是怎么引起的

1、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引起结肠癌的原因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发病年龄 大多数病在50岁以后发病,年龄在50岁以后的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多加注意身体的变化,每年一次的身体健康体检尤为重要。 3、慢性大肠炎症 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引起结肠癌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另外,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

影响结肠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如果某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过结肠癌,他此病危险性要比常高8倍,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大约1/4的新发病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结肠癌的可能。 2、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也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高5倍,多个腺瘤比单个腺瘤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肠癌是什么引起的

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结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结肠癌的病因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结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结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结肠癌基本一致,也是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高5 倍,多个腺瘤比单个腺瘤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遗传因素:如果某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过结肠癌,他此病危险性要比常高8倍,也是常

腺瘤性结肠息肉怎么治疗

肠息肉很病理上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家族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儿童性息肉、黑斑息肉病)、其他。从息肉数目不同可分为: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从息肉所在部位可分为:大肠息肉(直肠、结肠)、小肠息肉、十二指肠息肉。 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份的病出现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等异常,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在有症状的结肠腺瘤中,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最多见,一般是见于比较大的直肠息肉,有时忽然大量出血,也有病因息肉而长时期慢性失血,出现贫血。直肠的较大腺瘤还可以引起

对于大肠息肉我们应该注意哪些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大肠息肉,大肠息肉是一种肛肠疾病,并且,也是一种高发性疾病,因此,对于平时预防的方法要注意掌握,同时,也要对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当然,毫无例外的是,治疗之前一定要进行检查,下面,就检查的方法总结如下: 纤维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大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大肠息肉,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要定期复查: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