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负担在哪
大学生心理负担在哪
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社会交往上升到第一位,其次是情感、学习问题。
来自本市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去年下半年对2639名大一新生的思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分析,表明:在一年内有自杀倾向的达65人,占2.4%,测试异常人数高达196人,占7.4%,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800人,占到29%。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如今的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增多,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发生了变化。情感、社会交往和学习是老一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上的重要程度分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社会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情感排第二,学习问题在第三位。外表、就业、性等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热点。这是记者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获知的信息,中心成立于2004年,设专职人员两位,3年来,中心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心理知识普及、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及各种生动有效的教育活动,协助同学们克服在学习、生活或成长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
经过这几年的连续的跟踪调查,中心老师发现,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怎么处处不如人调查中21%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大学不是人间天堂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人际交往困难:想要交往又怕交往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毕业时的心理危机也要提前预防“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吉梅老师称,其实,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吉老师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据了解,目前多数高校已均初步建立了三级心理保健网络,在各系设立心理辅导员,班级设立了心理互助员,并划拨专项经费对各类专兼职人员进行专业训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关心理专家提示:当前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大学生并非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也不是自杀的高危群体。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着适应不良、学习障碍、人际关系、就业、恋爱及性意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当心理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合理解决时容易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当代的大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耐受力,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轻生自杀。此外,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大学生产生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紧张感与压力感。
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心理健康课堂和校园宣传活动来加强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同时,心理卫生人员参与建立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医校合作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辟教育、咨询、会诊、治疗、危机干预等一条龙心理健康服务的绿色通道。
心理养生专家提示:一旦发现有心理上的轻微异常,不妨多晒太阳,自娱自乐,多食用些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情绪低沉。
大学生恋爱 心理困境应对
大学生们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是: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儿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感到有很多说不明白的心灵困境或叫心理困惑,其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在大学生心目中,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也就是说,总相信有完美的爱存在,可现实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或女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
二是由于恋爱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民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等,或许只有某方面的相互欣赏和认可就走到了一块,或许也仅仅因为某一点小小的看不惯就分手了。殊不知,要达成多方面的默契是需要时间的,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
三是由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所引发并形成的恋爱低龄化、公开化、高速度进展和恋爱的多元化所致。具体地说,因为他们年级尚低、涉世太浅,缺乏深入了解和正确判断与评价一个人的经验;因为他们过于情感外露、行为外向,盲目地一扫传统的以含蓄、深沉为美的恋爱方式;因为他们年轻、冲动,情爱的发展极易受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的控制;因为他们本身面临的就是一个多元化人生价值观念的现实社会……所以,恋爱心理困境的产生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中学生心理减负刻不容缓
2名优秀女生因不堪学习压力而自杀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中南医院心理专家昨日指出,中学生减负不应只是减课业,其心理负担也要减。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容易在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一项对中国五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5.2%的中学生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77.9%的中学生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心理专家指出,成绩好的学生也会有心理负担。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会被家长和老师赋予较高期望,因此他们在学习上不敢松懈,还经常压抑自己正常的心理需求,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就容易产生强迫症、抑郁症、学校恐怖症等。为中学生的心理减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青春期社交恐惧
一项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其中女生及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明显——— 一位十五六岁的高中生,不敢当着老师同学的面发言,如果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躲不开,她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
对上台发言,用她的话说:“还不如把我杀了。” 这提示学校应该注意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及早发现症状并予以干预。
这项调查的主持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汤宜朗博士对记者说,促使他们开展此项调查的原因,既由于相关研究中针对中学生人群的心理问题资料较少,也由于他们平时在医院接诊中听到和看到了大量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提到那位恐惧上台发言的女高中生,汤博士说,这种社交恐惧现象十分常见,严重的会发展成社交恐怖症。
中学时期,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要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升学、求职、就业、婚姻等一系列社会化进程。
抑郁症对大学生的三种危害
对于大学生来讲,抑郁症不难理解,忧抑、郁闷、情绪低落、悲观情绪;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偏离;严重时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由于患者自身思维逻辑基本处于正常状态,也极易对他人产生伤害。近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而且抑郁症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专家指出:大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充满朝气的一群年轻人;但同时也是患上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抑郁症对大学生有哪些危害
一、人际间的扩散传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不同程度患有抑郁症状的人数占大学生总体不良心理反应的一半以上。众所周知,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抑郁情绪也一样会在大学生人群中蔓延开。因此大学生心理抑郁症在学生群体间具有普遍出现的态势。
二、弱化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心理抑郁症给学生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折磨,有时超过身体上的心理疾病,甚至影响着一生的生活。由于无知和人的习惯把心理疾病都冠以“精神病”的偏见,因此很多出现抑郁症状的大学生都不愿将自己的病情告之于人。而耽误了最好的诊断时间。
三、引发心理行为异常:大学生心理抑郁症患者只靠自己心理上的默默忍受,以致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并陷入焦虑、、孤独、恐惧等症状中不能自拔,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
通过对抑郁症对大学生有哪些危害的综合介绍,相信你对抑郁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患者还可以出现多种不适的感觉,如会有莫明其妙的空虚感、恐惧感、孤寂感和强迫感等。这都需要家属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理而无效者,此时,专业医生的介入也许会对您摆脱此类症状有良好的帮助。相信每个人都愿望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
青少年自卑心理的5大原因
一、社会方面。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这么一种倾向,即认为中小学生只有进重点中学、进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考上重点中学,才有机会进入重点大学,这才是人才。这无形中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学校方面。
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因此社会及家长仍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好与坏。这就必然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单调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心理上承受着过重的心理负荷。
三、家庭方面。
一是家长盲目攀比,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升学不惜一切代价。如请家教、上补习班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二是家长期望值过高,做出偏激行为,如考不好就训斥,甚至打骂,缺少关爱。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自身认知方面。
由于以上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而自己又缺乏意志和自信,加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把考试成绩看得过重,认为只有考试成绩好才有希望,否则就低人一等。因而害怕失败,偶然失误,便自怨自咎、悲观失望,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五、人格方面的问题。
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在迅速、急剧地变化,一旦减弱或失去对环境的协调能力,就会表现出懦弱、胆怯、自卑、莫名的烦恼、心胸狭隘、多愁善感、情绪低落、容易感情用事、偏执、冷漠古板、怯于交往等人格方面的问题。
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之浅见
造成学生心理负担的因素有三点。一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即高学历、高文凭是竞争理想职业的“通行证”这一观念,已过早地深入儿童少年之心。二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夙愿每天萦绕于孩子的耳际。三是来自学校的压力。其一是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对教师产生的心理压力,自然迁移到学生身上;其二是教师的按成绩排学号、捧座位等“激将法”,对自尊心较强的孩子来说,产生的心理压力更是巨大的。
以上所述的心理负担,在现实中毫无保留地转化成了学生的体力负担。教师的“题海战术”,家长的“车轮战术”(休息日带孩子穿梭于各补习班之间),使一个个弱小的身躯不堪重负,几岁的孩子便产生了“我什么时候能退休?”的企盼,十几岁的少年便道出了“人活着真累!”的感叹。这不是幽默,实属教育的一种悲哀!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何以减轻?从学校教育方面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树立教师的新意识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学生负担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因此,要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应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全面发展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既体现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又体现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中。其中,占重要地位的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语文教学既要完成本学科的特有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完成素质教育提出的各科共有的教学目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等。
2.学生主体的意识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目中无人,使学生论为考试的奴隶。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尊重人、培养人的教育,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其健康成长为目的。
3.面向全体的意识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界线之一,即教学是面向全体还是面向少数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面向每一个学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衡量。
(1)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要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要以学生为依据。可以针对中等学生水平来确定重点难点,这样能兼顾两头。
(2)学生参与训练的面要广。重点训练内容,应该人人参与,都得到训练的机会。
(3)教师要抓住优、差两类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档,作业设计分类,讲评反馈分度。
4.提高效率的意识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效果意识,而无效率意识。提高教学效率问题,是当前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教学效率低,势必挤占学生课外活动和休息时间,势必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体健康,这与素质教育思想是相悖的。
二、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师个人素质的好与差,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里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
(1)教师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应体现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及对教学成效的不懈追求之中。在教师队伍中,“爱岗敬业”的楷模,之所以能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不凡的业绩,是因为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信念,出于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全身心地投入于自己的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之重要。
(2)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一名适应当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只具备在师范院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甚至发展自己的多项特长,方能胜任日益发展的教学工作。如今,多媒体教学已不鲜见;简笔画、弹唱等技艺也都常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效率提高了,这是事实,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将成为历史。培养一支多才多艺、文化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工程。
三、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是各科都需研究的课题,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把本应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减下来。
就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应做到四个优化: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渠道。广大教师应明确课堂属于学生,教师要教学生读书;学生应在反复读书中掌握知识,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应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当堂巩固,并得以验证。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改变一问一答贯穿课堂始终的旧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不止以上三点,改革考核评定方法,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就是一项很有力的举措。如能在实践中抓好落实,严格控制,避免流于形式,使教师、学生、家长从根本上淡化分数,学生的负担自然会减下来。再如,各校对教师工作业绩评价改为以素质教育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便不再把压力转嫁给学生,学生的负担也能减轻。为使孩子们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心理负担引发阳痿
1.缺乏正确的性知识。由于家庭中来自父母对性的严格要求;或父母双方的感情不和;或父母在子女青春发育期,不但没有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反而对子女问及性问题时总是羞于回答,结果造成他们对性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那是一种低级下流的东西,使他们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或由于世俗对手淫行为的危害性过于夸大,让那些本属正常现象的性释放行为说成是道德伦丧,从而使他们背上心理包袱;或受到过不良的性信息刺激,比如黄色书刊、录像及影碟等宣传的病态性行为,误导人们过分看重性能力,当自己不如人时,就造成了心理压力等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引起阳痿的发生。
2.夫妻间关系不和。如新婚首次性交的失败,妻子对丈夫不满,从而使夫妻双方不协调配合,丈夫带着不愉快的心情去行房;或由于女方有第三者,丈夫对妻子有敌意;或男方有外遇,对自己的妻子缺乏兴趣,女方没能引起丈夫的性兴奋等等。均是造成阳痿的心理因素。
3.男性自信心缺乏。比如对自己的“阴茎短小”过分担心,认为没有别人的那么大,怕不能满足妻子的性要求;或过分强调丈夫对妻子性满足的责任,认为要是有一次不能满足妻子的需要,就是自己出了毛病;或平素心理素质就差,当在性生活过程中稍受妻子的责备,就耿耿于怀,待下次过性生活时也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压力等等。对于那些妻子较为"壮实"的丈夫来说,这类情况则相对多些。
4.来自医生的错误解释。有些医生为了增加收入,或医疗水平太差,把患者的“肾脏”说成“很难医治”,结果患者终日担心自己的肾脏,似乎真是无药可治了。这样都会导致勃起困难。另外,还有一些患者,由于患有其它疾病,或是得过性传播疾病治愈后还担心有“后遗症”,而表现在性生活方面的无能等等。其实,这里所举的心理因素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当遇到具体问题时还需要分别对待才是。
国人心理素质现状令人担忧
这几年,有关心理健康、抑郁症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话题一次次地被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有关专家在谈及这一问题时,都深有忧虑地指出,中国学生的心理素质令人堪忧。其实,不用专家说话,很多人的心理素质不好,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科院院士、心理学专家王极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36.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使他们难以承受。他在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后发现,32%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不仅中学生如此,大学生也同样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北京市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专门课题组,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依据心理量表调查结果,北京市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6.51%,11%的学生自我评价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与国内正常人群调查结果相比,大学生各种心理症状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说明大学生群体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与国内大学生群体比较,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尚属较轻,可见全国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更为严重。
相关调查显示:在普通人群中,患严重抑郁症的比例高达3‰,情节较轻的一般占10%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