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睡眠阴阳理论

中医睡眠阴阳理论

人的睡眠也是分阴阳的,充足的睡眠也是对身体的一种保障,如果睡眠不足也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引起糖尿病,高血压,也是由案例可循的。

一年有四季,一天之中也可以分出四季——— 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太阳落山是秋天,半夜是冬天。

我建议大家子午觉一定要睡,就是中午11点到1点,半夜11点到1点,一个是子时,一个是午时,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间,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和夏至。

一年里面,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一天里,人也是这样的。半夜11点到1点的时候,人的阳气来复了,阳气开始初生,并逐渐增强,一直到正午11点,阳气最旺盛;一到午时,阴气开始初生了,阴气逐渐生长,一直到半夜的11点达到最盛。

子时和午时,一个是阳气初生的时候,一个是阴气初生的时候,不论阴气和阳气,在初生的时候都是很弱小的,这时候如果你很好地保护它,有生,就有长、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就消耗了,那么它的长、化、收、藏就谈不上了。

少熬夜,减少高血脂、糖尿病发作几率。

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段在五脏中,一个跟胆相关,一个跟心有关。半夜11点到1点,是胆的功能最好的时候,1点到3点是肝的功能最好的时候,3点到5点是肺气最旺盛的时候,5点到7点大肠最旺盛的时候。

晚上11点到1点的时间段内,如果你处在睡眠状态的话,阳气刚刚来复,它不会耗散掉,高血脂、糖尿病发作几率就小,所以我们尽量少熬夜。好多大款、老板们都是白天不开会,半夜开,我也跟很多报社同志接触过,十个有九个长期上夜班的同志,他们饮食也很清淡,但是到晚年的时候,都是脂肪肝,为什么?他11点到1点正排报纸,就是半夜的时候,他不能睡觉,阴阳反做了,胆功能受影响,时间长了,脂类代谢就要出毛病。

所以,我建议大家应该每天晚上10点钟就开始准备睡觉,11点以前最好睡着。中国文化中有一句话,叫“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但现代人工作紧张,难免会有哪一段时间晚上得不到休息,那也没有办法。我建议经常熬夜加班的人,平时偶尔紧张一点没关系,到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一定要调整一下,如果你要长期这样下去的话,那你所付出的,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珍珠粉可促进老年人睡眠

其实人在迈入中老年后,睡眠时间适当缩断应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若减少至五小时以下便属异常,不应轻视。中老年人睡眠时间不足,主要是由于体内各部位器官老化、操劳多郁以及阴阳失调所致。中医理论指出,老年人体质多属阴血亏虚,虚火易上升,以致出现中医所谓不寐的症状。另一方面,老年人体内若营养失调,也极易导致脑细胞活动异常,大脑无法自然进入休眠状态,睡眠时间也会因此减少。

治疗老年人睡眠减少的病状,使用珍珠粉也早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珍珠,主镇心,安魂魄。”意思是说珍珠粉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神效果,可以使紧绷烦忧的心神进入安定沉静的状态,有效改善睡眠品质。珍珠镇心安魂的功效也已经现代药理实验获得证实,由于没有一般西医安眠药的副作用,因此非常适合老年人使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医理论认为,珍珠拥有育阴潜阳的极佳能力,可促使阴阳协调,让老年人睡得稳、睡得足。此外,珍珠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也能让脑细胞获得充分的休息与营养,有效提高中老年人的睡眠品质。

失眠多梦的原因

1.生理因素。一些疾病,如关节炎、溃疡病、心绞痛、偏头痛、哮喘、心律失常等都可导致失眠。丘脑病变者可表现为睡眠节律的倒错,即白天睡眠,夜晚清醒不眠。

2.心理因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所造成的焦虑、抑郁、紧张、激动、愤怒或思虑过多均可导致失眠多梦。3.药物因素。饮酒、药物滥用、药物依赖及戒断症状均可导致失眠多梦。常见的药物有兴奋剂、镇静剂、甲状腺素、避孕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4.年龄因素。年龄越大失眠发生率越高。

5.内外部刺激。如白天劳累过度、临睡前深思熟虑次日的工作或纠缠于白天不愉快的事情、身体不适等也都会对梦发生影像,对睡眠造成破坏。

6.不良的环境和习惯。不良的环境或坏习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影响睡眠。如噪声、光线强弱热冷都可导致失眠多梦,过饱或饥饿,临睡前剧烈运动及作息无规律都可影响睡眠。

7.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关。许多人对情绪障碍缺乏认识,不知道情绪障碍是一种疾病,往往忽略了情绪障碍本身,而是过分注重情绪障碍伴发的失眠、多梦、疼痛等症状。[1]中医失眠多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均有相关药物及配方记载。中药治疗失眠多梦,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进行根治。如中药改善失眠等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有关失眠主要有4种理论: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很、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失眠机理的中医论述都基于此。

中医睡眠学说概括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而神主睡眠学说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则将失眠概括为:阴虚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湿重多寐,在对睡眠的认识中,他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且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关系密切。

最好的养生方法:睡觉

一、中医睡眠机制

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二、提高睡眠质量四大法宝

1、提倡睡子午觉

“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2、睡前减慢呼吸节奏

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3、睡前吃养心阴的东西

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中医睡眠成为睡美人

1.针对压力过多,推荐:

●莲子:莲子有益心、肾,具有缓解烦躁情绪、帮助睡眠的效果。

适用于:难以入睡、做梦较多的症状。

●合欢花:有较好的镇静情绪、安神作用,每晚食用可以促进安眠。

适用于:睡眠轻浅、晨起不觉解乏等症状。

2.针对胃肠不适,推荐:

●龙眼肉:具有很好的补心脾的作用,长期食用可以使脾胃消化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而且中医认为龙眼干的果肉效果更好。

适用于:睡眠轻浅、醒后难以再入睡的症状。

●小米:小米性微寒,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起到促使安眠的效果。

中医4法宝让老人睡眠更好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

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中医令你睡一个安稳觉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中医有关睡眠主要有4种理论: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很多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睡眠机理的中医论述大都基于此。

徐凌云和高荣林将中医睡眠学说概括为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而神主睡眠学说这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董德懋则将睡眠障碍概括为:阴虚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湿重多寐,在对睡眠的认识中,他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俞宜年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且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关系密切。

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近年来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辨证思路。

1. 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 从精神情志论治 伊明瑞等认为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郁青萍和高翔等认为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 陈武山认为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张其慧认为导致失眠一证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6.从胃论治 许映絮和陈英杰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应理解为:凡伤及脾胃之阴阳气血,使胃气不安和者,均可导致或加重失眠。并认为遣方用药应常常顾及胃气:苦寒败胃,清热泻火之品不宜大量、久用,中病即止,或兼投养阴清热之品;重镇伤胃,重镇潜阳之品易伤胃气,非阳亢者,应慎用之,推崇用琥珀及珍珠末,认为此二品镇惊安神之力不弱,且不伤胃气,并可加入麦芽、神曲、鸡内金以助胃运化;酸涩敛收,失眠多兼痰夹火,酸涩之品易留邪,邪若不去,终致后发,故慎用。

7.从顾护阳气论治 唐国斌认为治疗失眠应该注意顾护阳气,尤其是肾阳。失眠初发之时,人体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主要表现为火热阴虚之象,但交感神经长期兴奋则会逐渐疲劳而形成阳虚证,这时应适当考虑应用补阳药作为反佐;如果长期失眠,阳气必亏,更应重视温阳药的应用,而他法则不足以取效或取效缓慢。在临床上强调使用肉桂等温阳通阳之品。

8.从交通阴阳论治 孙建平认为失眠的根本病机是卫气浮燥于外而营阴孤立于内,阴阳阻格不通所致。因此治疗失眠的关键在于以药引阳入阴。半夏同时具有“从阴到阳”及“从阳到阴”的特性,具有交通阴阳的作用,因而在治疗失眠的方药中应该选用,不应畏其辛燥。

9.从瘀论治 赵成志等根据“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观点,认为顽固性失眠治必活血化瘀,宜用血府逐瘀汤之类。

虽然各位医家提出了众多辨证新思路,但少有创新性,大都是在睡眠障碍总体辨证思路中强调某一点,依据的大都是自己的个人经验,且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依据。

治疗方法

(一) 内治法

1. 汤剂 汤剂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中医药疗法,大多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循经典古方而治,而有些医家则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创汤剂:连玲霞自拟清浊安神汤(茯苓 30g,柴胡15g,川芎9g,半夏10g,陈皮10g,枳实10g,黄连9g,黄芩9g,当归10g,泽泻9g,车前子10g,石菖蒲15g,远志 10g,甘草9g)治疗失眠,总有效率95.8%。陈祖周自拟加味生铁落饮(生铁落100g,丹参30g,茯神15g,远志10g,琥珀10g,辰砂 5g,柏子仁20g,制胆星10g,桔红5钩藤10g,龙胆草10g,白芍15g,淮小麦30g,大枣15g,炙甘草10g)治疗梦游症,取得较好疗效。王昆在控制饮食和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自拟地黄枣仁汤(炒酸枣仁、夜交藤各30g,生地、茯神、丹参各20g,山药、枣皮、枸杞、桑葚、合欢皮、五味子、川芎各15g,炙甘草10g)治疗糖尿病并发失眠,总有效率100%。

2.中成药 张洪俊强调使用中成药也应该辨证论治,用逍遥丸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每次6g,,每日2次。用血府逐瘀汤口服液治瘀血内阻型不寐,每次10ml,加龙胆泻肝丸5粒,每日2次。用生脉饮口服液治气阴两伤型不寐,早晨、中午各10ml,晚临睡前服20ml。先予藿香正气胶囊,芳香化湿、健脾和中,后改归脾合剂,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治脾虚湿困型不寐,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归脾合剂每次100ml,每日2次。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阴阳失调,使人机能处于亢奋状态,从而睡不着。

2、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 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 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

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如何全面诊断失眠症,调理失眠中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中医睡眠的养生之道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相关推荐

养肾的中医理论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许多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养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养精保肾。人体衰老与寿命的长和短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姿其情欲,伤其肾精。”以上养生家提示我们,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的充坚与否,亦是决定人们延年益寿的关键。精气流失过多,会有碍“天命”。冬属

冬天向西睡觉有利于养阴

在人类生命的过程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睡眠与健康是“终生伴侣”。历史上,注重养生的帝王家、公侯家甚至百姓都很注重睡眠养生,其中很重要一个方面是讲究睡眠的方位。当您在参观北京故宫的时候,不知是否注意到了帝后床铺摆放的方位都是东西方向。这是为什么呢? 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看,睡眠的方位对人的睡眠和健康也是有影响的。我国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就是说,睡眠的方位以春夏二季,头向东,脚朝西为宜。秋冬二季头向西,脚朝东为宜,而不宜头向北卧

牛肉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牛肉补脾胃,益气盘,强筋骨。治虚损羸瘦,消渴,脾弱不运,痞积,水肿,腰膝酸软。 ①《别录》:"主消渴,止泄,安中益气,养脾胃。" ②《千金·食治》:"止唾涎出。" ③《本草拾遗》:"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 ④《滇南本草》:"水牛肉,能安胎补血。" ⑤《韩氏医通》:"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阴阳失调,使人机能处于亢奋状态,从而睡不着。 2、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 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 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

牛肉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牛肉补脾胃,益气盘,强筋骨。治虚损羸瘦,消渴,脾弱不运,痞积,水肿,腰膝酸软。 ①《别录》:"主消渴,止泄,安中益气,养脾胃。" ②《千金·食治》:"止唾涎出。" ③《本草拾遗》:"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 ④《滇南本草》:"水牛肉,能安胎补血。" ⑤《韩氏医通》:"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煎汁或入丸剂。 【中药选方】①补诸虚百损 :黄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数遍,仍浸一夜,次日再洗三遍,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同入坛内,重

穴位的中医理论

涵义 腧(shù,第四声)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结合腧穴的形态结构和针灸效应等进行研究,使腧穴学的内容更为丰富。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

上火的中医理论

上火是中医理论,西医则认为这种说法太笼统。科普作家方舟子认为:“中国人容易‘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重视口腔、牙齿卫生,也没有定期看牙医的习惯,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疾病的发病率极高,所以吃那些高糖分、高脂肪等容易被细菌利用的食物,都容易“上火”。注意牙齿保护的美国人对此闻所未闻。” 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口臭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心火就会心悸失眠、心烦。 人体里本身是

湿气的中医理论

一、湿气——万恶之邪 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 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

白癜风中医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白癜风主要是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和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致气通不和令机失,形成白斑。祖国医学也称之为白癜、白蚀、白驳风。 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化学及重金属毒物)或精神创伤等因素导致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造成自体黑色素细胞损伤,黑色素细胞自表皮脱失而形成白斑即为白癜风。它是一种以皮肤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顽疾。 中医认为,白癜风的发病是机体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内因为肝脾肾虚,多由肝血虚、肾阳虚、肾气不足、致令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在此基础上湿热风邪乘虚而入,客入肌肤,闭阻经络血脉

都市男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

一、压力大,情绪紧张。心里想着事情的时候,无论是喜、怒、悲、思、恐中的哪一项,都说明我们的五脏六腑还在被强迫着“加班”中,即使某些脏器已经很疲累了,也不能独自休息,于是睡不好产生了。 二、胃肠不适。睡眠时要有充足的血液流向心和脑,我们才会得到一个好的睡眠质量。如果睡前胃内的食物没有消化完,就会导致很多血液仍聚集在肠胃帮助消化,而减少供应心或脑的血液量,于是睡眠不好产生了。中医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精血不足。中医认为,体内所有的物质分为阴和阳两大类,阳类意味着运动的、兴奋的、温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