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的胆囊易癌变

怎样的胆囊易癌变

警惕隐患

并非所有的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但确有一些慢性胆囊炎有较高癌变的可能。认识了解这些特殊情况,就是预防这种隐患的第一步。以下情况就是值得警惕的隐患苗头:

1、老年患者。50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平均年龄为62~65岁。

2、女性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13,我们自己的统计,胆石症的发病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进入老年组后差别尤甚。

3、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

4、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29.9倍,说明结石刺激因素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

5、大结石。随着胆石体积的增大,胆囊癌的发生率相应升高,直径大于3厘米结石者比小于1厘米者胆囊癌的发生率高10倍。

6、瓷瓶样胆囊。即胆囊壁钙化,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它是慢性胆囊炎的终末阶段,瓷瓶样胆囊癌变率高达22%。

7、合并有胆囊息肉样改变的胆囊炎。息肉≥10毫米者癌变率高达23%。伴有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者更应提高警惕。

防范未然

1、彻底治疗胆囊炎与胆石症。改变饮食习惯,减低食物中脂肪含量及总热量,及时控制胆道系统感染,积极治疗易发生结石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彻底治疗急性胆囊炎,避免其转为慢性。

2、认识各种高危因素,并应较积极地采取手术治疗。

3、研究表明,吃烧烤肉食较多者易患胆囊癌,宜加控制。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维生素e能减少胆囊癌发病的危险。

4、肥胖指数高者胆囊癌发生率也高,肥胖者应积极减肥,控制体重。

易发生癌变的3类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几乎为100%,极少有人能将其与癌症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不少类型的口腔溃疡确实有癌变可能。

1、恶性口腔溃疡易癌变

良性的口腔溃疡一般数天至数周就可以愈合,而恶性口腔溃疡常呈进展性,迟迟不愈合,形态多不规则,其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溃疡面的基底部不平整,呈颗粒状,疼痛不明显。

2、慢性创伤性口腔溃疡易癌变

临床中经慢性创伤性溃疡转变为口腔癌的患者并不少见,尤其患者存在未拔除的残牙根、应用不合格的假牙、边缘锐利的假牙等,其锐利边缘不断刺激刮破舌、颊黏膜,如不去除刺激因素,溃疡渐渐加重,经久不愈,极易发展成舌癌或颊癌。

3、舌头溃疡经久不愈易癌变

舌头属活动性器官,溃疡恶性程度及发病率较高,可直接累及舌肌导致舌运动障碍,严重者影响说话及进食,久治不愈应及时排除癌变。

因此要特别提醒患者,如果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同一处口腔溃疡,应立即到医院排除其他病变,必要时行病理检查,千万不可延误治疗时机。

胆囊息肉怎样治比较好呢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

2.手术治疗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

哪种黑痣易癌变

1.从直径大小判断

普通痣一般直径小于5毫米,恶性黑色素瘤直径则大多超过5毫米。

2.从颜色判断

普通痣颜色多为棕黄色、棕褐色或黑色。恶性黑色素瘤常有多种颜色,如果几个月内颜色突然加深、变黑、变蓝或变淡,就应高度怀疑是恶性黑色素瘤。

3.从边缘判断

普通痣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晰。恶性黑色素瘤边缘多参差不齐,呈锯齿样改变,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4.从对称性判断

通过目测,在肿物中央将其一分为二,良性痣两边对称。恶性黑色素瘤形状不规则、不对称。

5.从变化判断

普通痣常年不发生变化,无不适感觉。恶性黑色素瘤则常在短期内增大,周围皮肤出现出血、溃疡、瘙痒,破溃之后很难愈合,有溃疡或结痂等表现,周围还会出现许多新的小肿物。

通过以上5种方法,可初步判断“痣”属于良性还是恶性。当然,科学的判断方法是到皮肤专科进行病理切片,通过诊断分析,再考虑是否需要切除。从医学角度考虑,不是所有痣都需要手术切除,而且不同的痣需要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指甲上有黑点是什么病的反应 黑点越来越粗:甲母痣

甲母痣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甲黑线,而且容易癌变为黑色素瘤,这种病症一般只在一个手指甲上有,本人没有其他不适,但黑色点点会越来越粗。

如果发现指甲出血、疼痛、指甲裂开、黑线变色、向周围渗透的话,需要去医院复查,可能需要做手术,以防癌变为黑色素瘤。但要注意不可做冷冻、激光、药物腐蚀等治疗。

备注:甲母痣容易癌变为黑色素瘤,需警惕。

不吃早餐易患胆囊癌

胆囊癌是胆道最常见的恶性病变,70%的胆囊癌患者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说明胆囊癌的发生于胆囊结石长期慢性刺激,加上粘膜的慢性炎症、细菌感染的产物中有致癌物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得胆囊结石,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睡眠后,胆囊内存留很多胆汁,经常不吃早餐,胆汁会积聚在胆囊中逐渐形成结石,造成胆囊代谢紊乱,而胆囊结石的基础上又容易癌变发生胆囊癌。因此我们说,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患胆囊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患胆囊结石等病变的人,最后都会发展为胆囊癌,只是说发生胆囊癌的风险增加。重点要提醒大家的是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预防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来说极其重要。如果不吃早餐,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在胆囊内就会刺激胆囊形成胆囊结石或息肉或使原来的结石或息肉增大、增多,因此建议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如果实在是没时间做早餐,也可以用半成品饮食代替,如喝点牛奶、吃几片面包等,这些都能把胆囊内潴留的大量胆汁排出体外,避免形成结石。

胆囊息肉合理治疗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B超技术的进步和推广,胆囊息肉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胆囊息肉已成为肝胆外科门诊的常见病。但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对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存在分歧,甚至有些混乱。有的认为,胆囊息肉只需进行药物治疗,有的认为该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全面。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凸起性病变的总称,它包含着不同的病变类型。目前临床上将胆囊息肉分为两大类型:①真性肿瘤:例如,胆囊部位的腺瘤、腺癌、平滑肌瘤及脂肪瘤等。其中,胆囊腺瘤通常呈多发性,发生部位不固定,多数还长有蒂,容易癌变。对该类胆囊息肉应高度重视。②假性肿瘤:例如,胆囊部位的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等。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多见,约占所有胆囊假性肿瘤的53.7%~62%。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好发于胆囊颈部,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该类胆囊息肉患者通常也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有三大临床特点:一是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多样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二是该病的隐蔽性强。胆囊息肉患者多无症状。85%以上的该病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病变的。而3毫米以下的胆囊息肉即使经做CT和磁共振检查也难以被发现,因此这类患者极易漏诊。三是真性肿瘤的癌变率高。胆囊息肉的致命之处在于其可突发癌变。据资料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胆囊息肉的癌变率便逐年增高。而在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过程中,许多患者并没有不适的感觉,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一个方面。目前,做B超检查是诊断胆囊息肉病变的最佳手段。

一般来说,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患者,原则上不必进行手术治疗,可服用利胆药物进行治疗。但该类患者一定要解除思想顾虑,而且应每隔4~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发现息肉有增长的趋势,可适当地缩短复查的间期。当胆囊息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①胆囊息肉的直径已大于或等于10毫米;②胆囊息肉呈广基(指息肉的底部宽)或单发,且直径已大于或等于8毫米;③经B超动态观察胆囊息肉体积的增长速度较快;④合并有胆囊结石;⑤合并有较重的慢性胆囊炎(其症状符合B超检查的结果)。

在临床上,治疗胆囊息肉的手术方式主要是胆囊切除。需要注意的是,怀疑胆囊息肉已发生恶变者不宜使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而应采取直接开腹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这是因为,该类患者极有可能需通过实施扩大切除术(如部分肝脏切除或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等)进行治疗。

胆囊炎都会变成胆囊癌吗

并非所有的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但确有一些慢性胆囊炎有较高癌变的可能。认识了解这些特殊情况,就是预防这种隐患的第一步。

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他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根据国内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

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检查方法。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以下情况就是值得警惕的隐患苗头:

1、老年患者。50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平均年龄为62~65岁。

2、女性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13,我们自己的统计,胆石症的发病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进入老年组后差别尤甚。

3、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

4、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29.9倍,说明结石刺激因素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

5、大结石。随着胆石体积的增大,胆囊癌的发生率相应升高,直径大于3厘米结石者比小于1厘米者胆囊癌的发生率高10倍。

6、瓷瓶样胆囊。即胆囊壁钙化,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它是慢性胆囊炎的终末阶段,瓷瓶样胆囊癌变率高达22%。

7、合并有胆囊息肉样改变的胆囊炎。息肉≥10毫米者癌变率高达23%。伴有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者更应提高警惕。

哪种痣容易癌变

痣是由产生色素的黑素细胞组成,因此许多痣呈现不同形状的棕色,甚至有些是皮肤色。开始是扁平的,后来逐渐隆起。在起初的20年内,它们会不断的生长,多数长得很慢,有的长到1cm左右或更大;有的也会长得非常大,并且长出毛发。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有很大的痣,有的人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痣。皮肤白皙的人更常见到痣。

痣的外观:有平坦的黑痣,也有因微血管增生而生的红痣。该拿痣怎么办?过去有许多医生常建议把痣除掉,因为有些痣癌变的危险。现在则建议对痣进行观察。如果要去除,只有1个很好的理由……衣服会摩擦到,并且不舒服。不要只是因为影响美观而去除它,不必要的摘除会造成不小的疤痕,尤其是背部、肩膀、胸部及小腿,这些都是容易出现严重疤痕的区域。

有时候,痣是可以由医生进行手术切除,在多数的情形下,会使用局部麻醉药麻醉该区域,并将痣切除,然后再加以缝合。同时也常将切除的组织送到实验室,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恶化的迹象。在医生确认这个痣是正常的之后,可能会用手术刀削平,然后烧灼治疗区止血。另外,只有当医生十分确定痣毫无异常,才会用雷射去痣治疗。

有这些状况该特别注意:

1、去掉痣的毛发。有些较大的痣上面会有毛发生长,长毛的痣发生皮肤癌的机率并不会很高,去除痣的毛发也没有危险,你可以安全的削平、拔除去除它们。必须小心的是,这些作法都会刺激毛囊,引发感染,并产生疼痛、肿胀。若有这些情况,就该去看医生。

2、痣发生变化:如果你有大量的痣,就必须更加注意,请家人或医生定期检查痣的变化。要记住它们的大小和位置,虽然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不好的,但还是值得关注。而大概有一半的皮肤癌是已长期存在或原先已存在的痣发展而来,另外50%是发生在正常的皮肤。

如果痣产生了下面这些变化,就得特别注意:

●一段时间后会隆起或褪色。

●痣的周边会褪色。怀孕期间痣的大小和颜色会改变,在生育之后,痣的颜色就会复原,但可能需要点时间。然而皮肤癌也可能在怀孕期出现,因此,为安全起见,最好还是去看医生。

●新痣,尤其是40岁之后出现的痣。

●痣越变越大或出现发痒的情形。

●颜色的改变,例如:颜色变深、变黑或变为介于棕色或粉红色之间的痣。

●痣变得不均匀、模糊或者外观变得不规则。

●痣出血或渗出液体。

胆囊息肉0.8怎么治疗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才好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治疗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警惕容易发生癌变的3种口腔溃疡

1、恶性口腔溃疡易癌变

良性的口腔溃疡一般数天至数周就可以愈合,而恶性口腔溃疡常呈进展性,迟迟不愈合,形态多不规则,其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溃疡面的基底部不平整,呈颗粒状,疼痛不明显。

2、慢性创伤性口腔溃疡易癌变

临床中经慢性创伤性溃疡转变为口腔癌的患者并不少见,尤其患者存在未拔除的残牙根、应用不合格的假牙、边缘锐利的假牙等,其锐利边缘不断刺激刮破舌、颊黏膜,如不去除刺激因素,溃疡渐渐加重,经久不愈,极易发展成舌癌或颊癌。

3、舌头溃疡经久不愈易癌变

舌头属活动性器官,溃疡恶性程度及发病率较高,可直接累及舌肌导致舌运动障碍,严重者影响说话及进食,久治不愈应及时排除癌变。

因此要特别提醒患者,如果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同一处口腔溃疡,应立即到医院排除其他病变,必要时行病理检查,千万不可延误治疗时机。

胆囊息肉的症状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胆囊息肉发病的4个特点

1、发病率高

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致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2、症状隐蔽

胆囊息肉仅在胆囊内有病变,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偶然的B超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即使已经有癌变倾向,也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觉。

3、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患者因形成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据统计,约0.5%-1%的胆囊息肉可并发胆囊癌,凡息肉大于2cm,年龄超过50岁,有肿瘤家谱,胆囊壁厚大于1cm,胆囊呈瓷器样改变着易癌变。

4、病变小时易漏诊

目前诊断胆囊息肉的主要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但病变较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

易发生癌变的3类口腔溃疡

1、恶性口腔溃疡易癌变

良性的口腔溃疡一般数天至数周就可以愈合,而恶性口腔溃疡常呈进展性,迟迟不愈合,形态多不规则,其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溃疡面的基底部不平整,呈颗粒状,疼痛不明显。

2、慢性创伤性口腔溃疡易癌变

临床中经慢性创伤性溃疡转变为口腔癌的患者并不少见,尤其患者存在未拔除的残牙根、应用不合格的假牙、边缘锐利的假牙等,其锐利边缘不断刺激刮破舌、颊黏膜,如不去除刺激因素,溃疡渐渐加重,经久不愈,极易发展成舌癌或颊癌。

3、舌头溃疡经久不愈易癌变

舌头属活动性器官,溃疡恶性程度及发病率较高,可直接累及舌肌导致舌运动障碍,严重者影响说话及进食,久治不愈应及时排除癌变。

相关推荐

得了胆结石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胆结石可能会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2.继发性胆管结石 3.继发性感染 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

胆囊息肉会癌变

胆囊息肉中非肿瘤性息肉占全部胆囊息肉的 65% 以上,非肿瘤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发生癌变胆囊息肉主要指胆囊的肿瘤性息肉,尤其是胆囊腺瘤,胆囊腺瘤是公认的胆囊癌的癌前病变。总体上,胆囊息肉癌变的发生率约为 1-10% 之间。

乳房结节容易癌变

乳腺结节是乳腺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诊断描述,在乳腺钼靶、乳腺B超等检查中发现的乳腺内比较小的病灶通常被医生称作乳腺结节,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才能明确结节的性质。对于经影像学检查或活检诊断为良性病变的乳腺结节,还是有一定的癌变可能的。所以,无论有没有进行手术切除,我们都建议要定期复查。目的在于观察结节的性质、大小有无变化,有无新生的病变。

4招教你识别黑色素瘤

1、看部位 一般来说,摩擦部位如脚底、肘部、头皮的痣更易恶变,摩擦会让摩擦以后痣细胞增生活跃,发生异型、恶变。临床上还发现,中国人脚底的痣最容易恶变。 2、看深度 是否癌变与痣的大小无关,却与痣细胞所处的位置有关。按痣细胞所处的皮肤深度,痣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复合痣,相对来说交界痣(处于皮肤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更容易癌变。 3、看颜色 痣的颜色也有很多种,除了黑色,还有红的、蓝的等,相对来说蓝痣更容易癌变,要密切关注。 4、观察变化 另外,最重要的一个识别办法就是注意观察痣的形态变化。痣在恶变前会发出以下信

怎样的痣容易癌变

什么是痣? 痣在医学上称作痣细胞或黑素细胞痣,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如果是高出皮面的、圆顶或乳头样外观的或是有蒂的皮疹,临床上叫作皮内痣;略微高出皮面的多为混合痣;不高出皮面的是交界痣。 痣是由产生色素的黑素细胞组成,因此许多痣呈现不同形状的棕色,甚至有些是皮肤色。很多痣开始是扁平的,后来逐渐隆起。在起初的20年内,它们会不断的生长,多数长得很慢,有的长到1cm左右或更大;有的也会长得非常大,并且长出毛发。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有很大的痣,有的人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痣。皮肤白皙的人更常见到痣。

十二指肠容易癌变

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癌变的机会极少,这可能与十二指肠所处的位置和自身的结构有关。有人报告认为10万个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仅有1个癌变,称癌变率为10万分之一。所以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不会癌变,但是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近两年十二指肠癌的报道似有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胃镜检查的普及应用有关,因此特别应注意胃镜下十二指肠的形态,警惕癌变的发生。如十二指肠溃疡在治疗6—8周后,溃疡仍无变化,则应经胃镜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

哪里长黑痣最易癌变

1.末端黑子型黑色肿 这种类型的黑痣经常生长于脚掌、手心及指甲处,尤其是脚掌处生长的概率最大。 随着症状的加重,长痣的部分会硬化、生脓。指甲处的痣还会延伸出黑色条纹,条纹会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指甲都变成黑色。进一步发展下去,指甲会裂开,黑色素渗出。 这种类型的黑痣癌多发症于中老年人。如果注重自我保健,还是有可能早期发现的。所以一旦出现不好的症状,就请尽快到皮肤科进行诊疗。 2.结节型黑色肿 当你发现黑痣病变时,病变部分已经非常严重并开始不断恶化。这种类型的黑痣癌病变速度快,且发生转移的可能性极高,是黑痣癌中

胆囊结石的癌变几率

1、胆囊结石一般没有症状,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被检查出患有本病。并且在检查中,3毫米以下的胆囊结石在CT和核磁共振中很难被发现,所以很容易被漏诊。在此建议大家较好每年做快速体检,如果身体出现什么异样以便能尽早进行治疗。 2、大多数胆囊结石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胆囊结石患者并无症状,只有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也有许多关于胆囊结石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

预防胆囊癌从平日饮食上做起

目前很多临床外科资料显示,患胆囊癌病人比从前明显增加。预防胆囊癌,首先要从预防胆囊结石开始,因为已有数据显示:80%的胆囊癌病人伴有1年到20年不等的胆囊结石病史。为何胆囊结石容易转变成癌症呢?因为,胆结石及其致导致的胆汁排泄不畅的刺激,容易引起胆管或胆囊壁细胞的异常增生与恶变。我国又是一个胆结石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保护胆囊,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很多人喜欢进食肥甘厚味。这些食物使血、胆囊的胆固醇增高,久而久之,胆汁淤积,其中的胆固醇容易沉淀形成结石,胆结石长期存留,又会不断刺激胆囊与胆管壁,诱发炎症

结肠息肉容易癌变

结肠息肉是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但是很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结肠息肉最麻烦的地方还不在于反复发作上,更多的是其具有极高的癌变危险。因此专家提醒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不要以为手术就是完全一劳永逸了,术后的饮食生活习惯还是需要多加注意的。 什么情况下结肠息肉容易癌变? 专家指出,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通常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专家指出息肉体积较大;不带蒂的息肉;息肉呈多发性;息肉形态扁平,或者呈现分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