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 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 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 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 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 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 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 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结肠充气试验 也称Rovsing征,先以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另一手反复按压其上端、病人诉右下腹痛为阳性,只有阳性结果才有诊断价值。
7.腰大肌试验 病人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有助于盲肠后阑尾炎的诊断。
8.闭孔肌试验 仰卧位,右腿前屈90°,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有助于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
9.直肠指检 位于盆腔的阑尾炎症时腹部可无明显压痛,但在直肠右前壁处有触痛,如坏疽穿孔直肠周围积脓时,不仅触痛明显,而且直肠周围有饱满感。直肠指检尚有助于除外盆腔及子宫附件炎性病变。
10.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阑尾点压痛是什么原因
首先是急性阑尾炎,主要的症状就是右下腹痛和阑尾点压痛,会有一些反跳痛的症状发生,还会伴随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发生,如果这些症状都有的话,那么就可能是急性阑尾炎的发生。
其次是慢性阑尾炎,也是有下腹疼痛的症状,但是慢性阑尾炎一般发生过急性阑尾炎,而且伴有经常性的疼痛,会诱发一些其他的疾病发生,比如像管腔狭窄或闭塞和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最后是去医院做检查,检查一下阑尾点的压痛,如果是急性阑尾炎,一定要做阑尾切除术治疗疾病,可以选择腹部平片和B超检查,这是最有效最直接判断疾病的方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注意事项:
注意阑尾炎一定要积极的治疗,以免病情加重,不管是那种疾病,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手术,平时要多吃一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好的生活习惯才会有好的身体。
慢性阑尾炎吃什么药
慢性阑尾炎大多有急性阑尾炎发作抗炎治疗的经过,慢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的疼痛不适,慢性阑尾炎抗炎时,可以吃广谱的抗菌药物,像头孢类的抗菌药物,加用抗肠道厌氧菌感染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头孢菌素药物和抗肠道厌氧菌感染的药物,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一)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发病率低于成年人。据综合医院统计,12岁以下的小儿急性阑尾炎约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4-5%左右。
(二)与成年人比较,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一岁内婴儿的急性阑尾炎几乎100%发生穿孔,两岁以内为70-80%,五岁时为50%。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为2-3%,较成年人平均高10倍。
(三)小儿的大网膜发育不健全,对炎症的局限能力差,就诊时将近80%的病儿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化脓性腹膜炎。
(四)临床症状不典型,胃肠道反应比较突出,有时以频繁的呕吐为最初的首要症状。个别病儿起病时就伴有39-40℃高烧,也有以持续性腹泻为主要表现。
(五)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肠炎可能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诱发因素,致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较多,容易误诊。
(六)小儿查体常不合作,腹部是否有压痛和压痛的范围、程度都不易确定。必须急取病儿和家属的合作,反复检查,仔细比较,以 求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七)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切除阑尾,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阑尾炎和急性阑尾炎区别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将出现阑尾炎症状超过10天以上称为慢性阑尾炎,这种情况包括阑尾炎发病后通过药物治疗疼痛消失,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又发作的情况,也就慢性阑尾炎,但是急性阑尾炎通常指疾病发作小于10天以内,并且以前没有阑尾炎病史的患者。
急性阑尾炎多表现是发热,腹痛,病程发展快,慢性阑尾炎主要是反复发作,症状一般没有那么明显的。
急性不一定要做手术,阑尾急性发作经抗炎是可以自愈的。但它有转为慢性的可能,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阑尾炎穿孔危及生命。阑尾的急慢性鉴别就是急性的比较重一些,通过体格检查和血常规白细胞鉴别。
如果你有慢性阑尾炎的话,建议你切掉,你可以要求医生不用电刀,因为那样非常容易脂肪硬化。还有,有病的话千万不要乱吃药。大量运用抗生素的话,会增加机体的耐药性,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减低药效。
上面给大家说了慢性阑尾炎和急性阑尾炎区别,相信大家现在都知道了,急性阑尾炎经过第一次的治疗,第二次再发作的时候就有可能是慢性阑尾炎了,而对于不管是慢性的也好、急性的也好及时就医才是正确的选择。这让也能让患者少受很多的罪。
急性阑尾炎主要症状
1.腹痛
迫使急性阑尾炎患者即早就医的主要原因就是腹痛,除极少数合并有横贯性脊髓炎的病人外,都有腹痛存在。
2.胃肠道的反应
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早期的呕吐多为反射性,常发生在腹痛的高峰期,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和胃液,晚期的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约 1/3的病人有便秘或腹泻的症状,腹痛早期的大便次数增多,可能是肠蠕动增强的结果。盆位阑尾炎时,阑尾的尖端直接刺激直肠壁也可伴便次增多,而阑尾穿孔后的盆腔脓肿,不仅便次多,甚至会出现里急后重。
3.全身反应
急性阑尾炎初期,部分病人自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或头痛、头晕。病程中觉发烧,单纯性阑尾炎的体温多在37.5-38℃之间,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时,体温较高,可达39℃左右,极少数病人出现寒战高烧,体温可升到40℃以上。
阑尾炎有什么症状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外,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急性阑尾炎若不进行早期治疗,可以发展为阑尾坏疽及穿孔,并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诸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右下腹不明显或不规则隐痛是慢性阑尾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偶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饱胀感等。右下腹轻度压痛是主要体征,慢性阑尾炎引起腹痛和轻压痛的部位应与以往急性阑尾炎时相同,仅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
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的区别 发病程度不同
慢性阑尾炎:主要是由于急性阑尾炎感染后,经保守治疗,后期有局部的反复发作疼痛不适。
慢性阑尾炎:症状较急性阑尾炎轻微一些。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 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 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 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 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 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 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 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结肠充气试验 也称Rovsing征,先以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另一手反复按压其上端、病人诉右下腹痛为阳性,只有阳性结果才有诊断价值。
7.腰大肌试验 病人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有助于盲肠后阑尾炎的诊断。
8.闭孔肌试验 仰卧位,右腿前屈90°,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有助于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
9.直肠指检 位于盆腔的阑尾炎症时腹部可无明显压痛,但在直肠右前壁处有触痛,如坏疽穿孔直肠周围积脓时,不仅触痛明显,而且直肠周围有饱满感。直肠指检尚有助于除外盆腔及子宫附件炎性病变。
10.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