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医生建议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做胃镜,有必要吗

医生建议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做胃镜,有必要吗

在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之前,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如果出现了上文提到的报警症状(例如近期明显消瘦、黑大便、贫血而且原因不清楚)时、或者消化不良的症状经过治疗缓解不明显、或者是患者有胃癌家族病史、检查肿瘤标志物逐渐升高、以及患者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等情况时,上述情况都需要通过胃镜检查来了解有无食管、胃、或者十二指肠疾病的可能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时,必须除外器质性消化不良,后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FD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症状与体征均很难与FD鉴别。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明显充血、糜烂或出血,甚至萎缩性改变,则常提示慢性胃炎。

2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也可见于FD患者,X线钡餐发现龛影和胃镜检查观察到溃疡病灶可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3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与胆结石并存,也可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腹部B超、口服胆囊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多能发现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征象可与FD鉴别。

4 其他

功能性消化不良还需与其他一些继发胃运动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胃轻瘫、胃肠神经肌肉病变相鉴别,通过这些疾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一般可作出鉴别。

慢性胃炎与消化不良的关系

王先生,43岁。患有慢性胃病多年,近几年来常有上腹饱胀、嗳气、打嗝、烧心、反酸等症状,进食少量就有饱胀感,多次到医院检查肝胆胰腺脾脏未发现异常,肝肾功能正常,也无糖尿病、肝炎等病史。胃镜检查多次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没有消化性溃疡和胆汁反流,医生说问题不严重,仅仅是轻度慢性胃炎。但是用过很多胃药,治疗效果欠佳,为此王先生忧心忡忡,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总是缠绵不愈?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时刻因症状的反复而侵袭他,怕胃有癌变的恐惧更是严重地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到处求医,到处用药,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脾气越来越差,家人不理解,自己受折磨,难道是无病呻吟吗?最近王先生求诊,医生给出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王先生望着病历本,一头雾水:怎么“浅表性胃炎”未好,又生新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呢?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浅表性胃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吗?它们是一回事吗?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表层上皮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胃镜可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可以发生在全胃也可以分别发生在胃窦、胃体、胃底或全胃。

功能性消化不良旧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无器质性病变或仅有一般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候群,可反复或持续发作,中青年多见,症状以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胀,常发生于餐后,或餐后加重,并伴有嗳气、早饱、食欲下降、上腹隐痛或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十分常见,各国报道的患病率在20%~49%之间。一些资料显示约占内科门诊总数的30%,消化病专科门诊的40%~50%。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同时存在。据胃镜检查统计资料,约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但其症状多少与轻重程度并不与胃炎病变程度相一致,因此国内外学者多倾向将此类慢性胃炎的症状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范围,治疗亦基本相同。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近年来也发现部分患者急性胃肠炎后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为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PIFD),约25%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发展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现此类患者胃黏膜具有炎性细胞核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的现象,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研究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与心理因素有关,如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疑病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其生活中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如家族成员患病、伤亡、失业、失恋等。治疗效果与心理因素有明显关系,据报道用安慰剂治疗有效率可达30%~60%,故医生在为患者治疗中应十分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

另外,某些遗传因素和胃肠激素也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确切的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药要有针对性。根据其突出的症状,从病理生理的角度选择药物。

2. 体现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具体病人具体分析,治疗个体化。

3. 提倡间歇用药,避免长期用药。多数病人治疗2~4周即可,仅少数病人需更长时间治疗。

4. 胃运动障碍型者,用药应以促胃动力药为主,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胃运动障碍型最多见的症状为上腹胀满不适。

5. 溃疡样型者,则应以抑酸剂为主,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溃疡样型者以上腹痛为主要表现。

6.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达喜等虽也常用,但居次要地位。研究资料显示,此类药物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其疗效与安慰剂比较基本相同。

7. 心理治疗。 专业医生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适量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罗拉、赛乐特等,常会显示较好疗效。

8.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消化不良症状经过上述治疗效果较差,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以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约65%~75%,但此菌的存在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之间的明确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应该说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存在,两者应该是一致的。只是诊断的角度不同而已。胃镜检查是根据胃黏膜所见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根据症状诊断。

为什么会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前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1)幽门螺杆菌:人的胃内的一种与疾病相关的细菌;

(2)精神心理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严重程度常常与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有关;

(3)胃肠道感染病史:曾有胃肠道感染病史(例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的患者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风险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

(4)基因的差异: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正常人群在某些基因结构、表达和功能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自我保健

首先,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正确认识疾病,解除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感;掌握调控情绪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学会利用音乐、电影、聊天、适度体育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和消除紧张情绪。

其次,培养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应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过量进食;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量饮用咖啡以及碳酸饮料,同时还应戒烟、限酒。

最后,通过药物辅助治疗可缓解症状。通过上述心理疏导和生物调节治疗后,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时,可服用相应的药物辅助治疗,但切勿对药物产生依赖,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预后良好,滥用药物没有必要。精神抑郁者可选用多虑平、阿米替林;焦虑、失眠者可选用安定、阿普唑仑等;动力障碍者应以促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多潘立酮、红霉素、莫沙必利等缓解症状;伴有反流征者需用促动力药物、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联合治疗。

慢性胃炎与消化不良的关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表层上皮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胃镜可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可以发生在全胃也可以分别发生在胃窦、胃体、胃底或全胃。

功能性消化不良旧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无器质性病变或仅有一般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候群,可反复或持续发作,中青年多见,症状以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胀,常发生于餐后,或餐后加重,并伴有嗳气、早饱、食欲下降、上腹隐痛或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十分常见,各国报道的患病率在20%~49%之间。一些资料显示约占内科门诊总数的30%,消化病专科门诊的40%~50%。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同时存在。据胃镜检查统计资料,约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但其症状多少与轻重程度并不与胃炎病变程度相一致,因此国内外学者多倾向将此类慢性胃炎的症状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范围,治疗亦基本相同。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近年来也发现部分患者急性胃肠炎后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为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PIFD),约25%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发展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现此类患者胃黏膜具有炎性细胞核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的现象,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研究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与心理因素有关,如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疑病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其生活中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如家族成员患病、伤亡、失业、失恋等。治疗效果与心理因素有明显关系,据报道用安慰剂治疗有效率可达30%~60%,故医生在为患者治疗中应十分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

另外,某些遗传因素和胃肠激素也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确切的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五个小方法轻松帮你搞定功能性消化不良

1、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偏方:

佛手柑粥:佛手柑20克,煎汤去渣;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冰糖并入佛手汤稍煮即可。每日食2次。本方具有清香开胃,理气止痛之效,适用于老年胃弱、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胃痛者。

羊肉粥:新鲜精瘦羊肉250克,切小块先煮烂,再合粳米同煮粥,每日吃2次。该方能补中益气,温胃止痛,治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尤其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阳气不足,恶寒怕冷,脘腹疼痛。

2、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调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中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忌食生冷和酸性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土豆、红薯等,戒烟少酒。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最好是少食多餐。精神因素是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诱因,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

3、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疗法:

此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大多数本身就是消化酶的主要成分,或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主要剂型有干酵母片、乳酶生片、胰酶片、多酶片等。于饭前服,口服时不可嚼碎。这些药物放置日久,其效力会下降,故宜用新制产品,并应置于冷暗处贮存,密闭防潮。不宜与抗生素或吸附剂合用,应间隔2-3小时。

4、中医贴:

取少量陈年山茶油与滑石粉调成糊状,在掌心搓热后敷于脐部及脐周。对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尤佳。

5、按摩疗法:

按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效果。用左手扶住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手。右手用拇指蘸姜水,先推脾土(在拇指根部经大鱼际处到腕部横纹处),然后向上推三关(在前臂桡侧,从腕关节处到曲池穴),每次推的次数以皮肤发红为度,大约需推200次以上。两手交替进行。

功能性消化不良一定要尽早治疗,避免引起消化功能的衰退,总的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应该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这能有效帮助消化功能的恢复。

这些病根本不用治 表性胃炎多是消化不良

只要你做胃镜,几乎都会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无症状的人无须治疗,若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等症,需对症治疗。

怎样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好的快

饮食护理:饮食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忌食生冷和酸性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土豆、红薯等,戒烟少酒。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最好是少食多餐。普洱茶粥,陈年普洱茶12克,大米100克。先将普洱茶块加清水煮取茶汁,然后将茶汁与大米同放粥锅内煮粥。消食除胀。本粥对过食油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尤为适宜。曲末粥,神曲15克,大米50克。先将神曲捣碎,加水煎取药汁。然后把药汁与大米同放粥锅内煮粥,温热食用。健脾胃,助消化。本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嗳腐吞酸者尤为适宜。

生活护理:按摩,推脾土,推三关。用左手扶住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手。右手用拇指蘸姜水,先推脾土,然后向上推三关,每次推的次数以皮肤发红为度,大约需推200次以上。两手交替进行。敷贴,将伤湿止痛膏贴于两侧小腿“足三里”穴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半天换一次,连贴两日,取少量陈年山茶油与滑石粉调成糊状,在掌心搓热后敷于脐部及脐周。对婴幼儿腹胀的疗效尤佳。

心理护理:正确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解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感;掌握调控情绪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学会利用音乐、电影、聊天、适度体育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和消除紧张情绪。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支持性或解释性心理放松治疗,把其注意力引向外部世界,使其体验到自己越关注病情症状越重,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认识到调节心理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宝宝消化不好是怎么回事

1.饮食与环境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症状往往与饮食有关,许多患者常常主诉一些含气饮料、咖啡、柠檬或其他水果以及油炸类食物会加重消化不良。虽然双盲法食物诱发试验对食物诱因的意义提出了质疑,但许多患儿仍在避免上述食物并平衡了膳食结构后感到症状有所减轻。 2.胃酸 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会出现溃疡样症状,如饥饿痛,在进食后渐缓解,腹部有指点压痛,当给予制酸剂或抑酸药物症状可在短期内缓解。这些都提示这类患者的发病与胃酸有关。 然而绝大多数研究证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基础胃酸和最大胃酸分泌量没有增加,胃酸分泌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一、西医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2、一般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消除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失眠、焦虑者可于睡前口服适当镇静催眠药。 3、药物治疗:FD尚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性对症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适用以上腹痛伴有反酸为主要症状者,可选择碱性制酸剂或酸分泌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等H2受体拮抗药或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药等。 (2)促胃肠动力药: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还需心理疗法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包括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反酸、腹胀、嗳气等。这些症状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自感症状多且严重,但胃镜和/或钡剂上消化道造影,以及肝胆胰b超、ct检查均未见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患者的主观症状多,而客观检查阳性发现少或无。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病。此病过去常被诊断为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功能性消化不良、厌食症、神经性呕吐和胃痉挛等。近年来,我国消化内科学界倡导统一使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这一诊断用语。本病在短时间内虽

消化不良如何诊断

消化不良好诊断吗?消化不良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情况下,我们眼里的消化不良,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一项调查显示,这个疾病的患病率高达20%~40%,年发病率在1%以上,占消化门诊的50%左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消化不良的病人,甚至我们自己也时常有消化不良的某些症状。 “上腹部饱胀、吃一点东西就饱、胃部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医生说。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出现了上面的一个或者几个症状,就可以确诊为消

胃窦炎的表现

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和恶心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伴或不伴有慢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慢性胃炎组织学可得到显著改善,但并不能缓解多数组织学改善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提示慢性胃炎与消化不良症状无密切相关。

消化不良如何诊断

一、要重视肿瘤家族史,年龄40岁以上作为参考,但应密切结合临床。比如家族中有胃癌病史,年龄又超过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则需要高度警惕,进行相关检查排查肿瘤性疾病。 二、对于有明显情绪因素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有关检查,对于明确病情,及早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三、如果病人无上述情况,且一般情况良好,或以往已经接受过有关检查,最近症状又有复发,或暂时不能接受有关检查是,可以采用经验性治疗。经验性治疗应结合消化不良的症状特点及症状与进餐的关系,推测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健康人的消化间期胃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一、感染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研究资料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后,部分病人的消化不良症状会有所改善,推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关。临床研究也发现,部分患者在急性胃肠炎后长期消化不良,称为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PIFD)。大约25%的急性肠道感染的病人会出现IBS或消化不良的症状。这些病人的粘膜具有炎性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的现象,粘膜炎症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内脏高敏感性和内脏致敏的一个决定因素。 二、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精神障碍有关,功能性消化

消化不良有哪些诊断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习,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超声3D通过测量胃容积可以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荷兰消化专家报告,3维超声(3D US)可望成为一种精确无创的诊断方法,以替代电子恒压器评估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胃功能。应用3D US,消化医师发现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通常与近端胃适应性调节功能受损有关。(Gut 2006, 55: 1685, 1725) 在报告中,荷兰Utrecht大学医学中心Mundt和Sa

夏季如何对付功能性消化不良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病(不能完全排除胃有轻度器质性病变),过去医生常将此病诊断为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近年来,我国消化内科学界倡导使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这一诊断用语,目的是求得名称统一和避免诊断混乱现象。据流行病学调查,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0%,是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特点主要是: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隐痛(偶有剧痛)和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暖气(打嗝)、餐后腹胀和“出虚恭”(放屁)多等上消化道症状。但经临床检查(胃镜、上消化道

消化不良不能只是促进胃动力

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将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因而化学性消化是彻底的消化。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早饱、嗳气、打嗝或食欲不振,经过各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如吗丁啉、多酶片等,非常苦恼,来就医者不乏其数。 近几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酶分泌不足。导致化学性消化不良。所以解决消化不良仅仅改善胃动力是不够的,还应重视消化酶制剂在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 许多研究证实,应该重视补充消化酶制剂,以消除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这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