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带孩子的6个弊端

老人带孩子的6个弊端

1怕孩子淘,宅在家里

年纪大了跑不动,咱还是在家看电视、玩玩具吧!

如此后果:

1.孩子长期跟着老人宅在家中,身体缺乏锻炼,体弱多病。

2.没有足够光照,缺乏维生素D,影响长高。

3.听力不好的老人,对孩子说话声音过大,看电视时将音量调得过高,时间长了都会损伤孩子的听力。

4.总待在家里缺少跟外人的接触,导致怕生、内向,长大后不懂与人交流和沟通。

2怕孩子哭,给零食满足

只要你别哭,想吃什么都给你买!

如此后果:

1.给孩子吃垃圾零食,不但对健康无益,长期食用添加剂过多的食品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2.零食不受控制,孩子吃饭没有胃口,到了餐点不肯正常吃饭。

3.一旦孩子发现“哭了就能吃到好吃的”,就会懂得以哭闹发脾气来要挟家长达到满足个人欲望,变得更加任性。

3怕孩子饿,追着喂饭

来来来,再吃一口!!

如此后果:

1.孩子进食过快,导致咀嚼功能不足,影响消化吸收。

2.过量喂饭可能将孩子的胃撑大,造成小儿肥胖。

3.喂饭时孩子老是“被打扰”,孩子的专注力容易被破坏,上学后容易变得“注意力不集中”。

4.习惯于“喂饭”的孩子,长大了独立性差、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4怕孩子冷,穿得太多

多穿点,不能被冻感冒了!

如此后果:

小婴儿因为末梢血液循坏差,会出现手脚凉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不是因为他冷!如果给他们穿得太多,一旦活动便会出汗不止,皮肤血管扩张,衣服还浸湿不即使擦干,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

5封建迷信,不听劝说

孩子被吓到了,喝点X水就好了!

如此后果:

1.如果只是“装神弄鬼”,不做伤害孩子的事也就算了。如果让宝宝喝“符水”、用“土方”就会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

2.若是做一些让孩子无法接受的事情,还会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3.有个老人听说孙子命里缺金,把金戒指塞到孩子嘴里,差点让孩子丢了性命。

小心谨慎,诸多限制

你不能动这个!不能碰那个!不可以这样做……!

如此后果:

1.孩子常因好奇出现“破坏”、“捣乱”等看似有冒险性但却又有创新性的探究行为,老人若总急着阻止和评判,等于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2.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羞怯。

老人并没有带孩子的义务,所以,不管老人是否适合带孩子,都应该对他们心存感激!无论工作多繁忙,别忘了,你才是孩子的第一抚养人!如果你家老人“问题很多、无法沟通”,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尽早接手育儿责任吧!

老人该如何正确带娃

一到三岁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所以最好让爸爸妈妈亲自带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和父母培养感情。但是如果家长实在没有时间,那么就可以让老人来帮忙带孩子,但是让老人带孩子也是有几点需要注意的,下面就来具体说明一下。

1.不能总是宠爱孩子

当父母教训犯错的孩子的时候,老人会拼命维护孩子,甚至会满足孩子的无理取闹,但是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养成霸道、自私的性格。

2.不能过分保护孩子

老人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会担心自家孩子吃亏,所以不愿意让自家宝宝和别人玩,也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去玩耍。这样孩子长大后会缺乏自信,不懂和别人沟通。

3.不要给孩子穿太多

很多老人在气温稍降的时候就给孩子穿很多衣服,这样不仅让孩子感觉难受,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

4.不要一感冒就打针

如果物理降温有效,就用物理降温的手段来给孩子降温;如果吃药可以好,最好不要给孩子打针。老人要知道如果孩子一感冒就去打针,对提高孩子自身免疫能力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5.要及时和孩子沟通

老人不仅要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而且要让孩子养成宽容友善的性格。如果孩子犯了错,要教会孩子如何认错,平时也可以锻炼孩子,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才可以成长为性格友善、懂得照顾别人的人。

想让老人带好娃必须规避这些行为

家里有了孩子以后,家庭矛盾激增,尤其是婆媳之间的矛盾。这都是因为两代人带孩子的观念不同,老一辈人有他们的经验,年轻父母会从书本上学习更科学的知识。其实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人在家带孩子,一些老思想确实应当摒弃掉,以免犯错误。

  1.让孩子吃太饱

  老人家总是想要孩子们再吃点,再吃点,老是觉得自己孙子吃不饱,其实这是因为他们那一代人是艰苦日子过过来的,是饿过肚子的。但是现在孩子条件都好了,只有吃的撑的,没有吃不饱的,吃太多对于孩子的胃肠道来说都是负担,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2.总是穿的太多

  老人家体质较弱,代谢较慢,总是比别人要感觉到冷一点,于是会按照自己穿衣服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但是孩子们代谢旺盛,动不动就会出汗。所以不能根据老年人的穿衣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只要和正常成年人穿衣服一样多就可以了。穿太多再出汗,身上湿哒哒的反而更容易受凉感冒。

  3.嘴对嘴喂饭

  这么不卫生的喂饭习惯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老年人觉得自己又没有疾病,嘴巴干净的很呢。其实嘴巴里的细菌是非常多的,说句不好听的,和大便里的细菌数量也不相上下。最关键成人口腔内的微生物群和孩子不一样,这样喂孩子很容易把口腔中的细菌过给孩子。就拿最简单的龋齿来说,小孩子是没有龋齿的,如果大人有龋齿,大人嚼过的饭再喂给孩子,那孩子口腔里就有了龋齿细菌,自然而然长大后就容易患上虫牙。

  4.不带孩子出门

  老年人一方面身体素质较差,不爱出门,觉得外面冷;另一方面,老年人行动确实不太方便,带孩子出去跑不过孩子,危险也较多,于是老人带孩子不怎么会出去玩。其实适当的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看看外面的花花草草,也是很惬意的。

  老年人带孩子确实有很多弊端,但是老人绝对没有害孩子的心,因此家里人要互相沟通,不能因为老人带孩子做的不对或者做的不好就出言不逊,惹得老人伤心。家里人遇到带孩子观念不同的时候要及时沟通,并且怀有感激的心对待老人,毕竟他们年纪也大了,新知识学习能力也有限,而且带孩子确实是不太容易。

老人带孩子的利弊分析

那天妈妈群里有两个妈妈在为孩子爱打人犯愁,一个妈妈说孩子两岁半快该上幼儿园了,跟小朋友在一起,别人玩了他想玩的玩具他抬手打,别人没招他惹他,也是嘴里喊着“打”手就挥上去了。这让妈妈很犯愁。孩子从小是姥姥带的,姥姥对孩子感情好得没话说,但也把孩子惯得嚣张跋扈。

爸爸妈妈每次吵孩子,姥姥都会护着。

另一个妈妈说他们家孩子也是姥姥带,这个妈妈原本觉得孩子姥姥还比较注重育儿方法,譬如姥姥没事会看一些育儿书籍什么的。可是他家的孩子也会打人,但不是谁都敢打,而是只敢打姥姥。

群里的妈妈都说问题出在孩子不该由姥姥带,父母亲自带的孩子一般没有这种毛病。这里牵扯出一个问题,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这两年被叫得很热,针对隔代教育,也有不同的见解。到底隔代带孩子好,还是父母带孩子好?我们可以用妈妈们提供的案例说明一下:

隔代教养情境一:

要吃饭了,宝宝刚拿起勺子,姥姥赶紧夺过来:别弄洒了,姥姥喂你!孩子要喝水,他想自己到饮水机那里接水。姥姥赶紧叫着:哎哟宝贝,小心烫着你的手,来让姥姥帮你倒。倒好了会接着说:水太热了,姥姥帮你吹吹,冷一下再喝!好了,现在可以喝了,来,姥姥端着你喝!

矫正情境:吃饭的时候,妈妈会让孩子自己来吃,即使洒到桌子上流到衣服上也没关系!喝水的时候,孩子:妈妈,我渴了,要喝水。妈妈:你的小杯子在柜子里,喝水自己去倒吧。分清热水和凉水,不要被热水烫了!等热水凉一些再喝。唔,真棒!现在妈妈也渴了,宝宝能帮妈妈倒水喝吗?宝宝:可以哦!妈妈:哇,宝贝你真棒!

隔代教养情境二:

宝宝在看动画片,老人歪在沙发上假寐。宝宝:姥姥,你看大雄飞起来了啊!为什么他坐在那个上面就可以飞呢?姥姥:哦,他会开飞机吧!宝宝:不是啦,不是飞机啦!姥姥:快看吧,看完跟姥姥睡一会儿去!

矫正情境:宝宝:爸爸,那个一闪一闪的东西是什么? 爸爸:是火箭在夜空中飞行吧,啊,不!这个是宇宙飞船呢!宝宝想知道什么是宇宙飞船吗?爸爸给你讲啊……

很明显,老人容易事事包办,孩子很难发展自我能力,另外对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容易缺乏活力。而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并且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以及激发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同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好的语言以及智力上的刺激。也会有耐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外部世界,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语言能力。

而现实中,父母却很难做到亲自带养孩子。因此在无法实现父母带的情形下,爸爸妈妈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养中,譬如下班后,譬如周末,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互动,称赞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纠正不当的行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老人带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度,如果父母有良好的示范的话,孩子会较孝顺。早教专家冯德全有本书叫《谁说爷爷奶奶不会带孩子》,书里提到老人带不好孩子的关键词如:包办、代沟、纵容、过度忧虑、生活闭塞、文化缺失等。但他认为如果爷爷奶奶肯放手,懂得尊重孩子渴望独立的愿望,爷爷奶奶也可以带好孩子。冯德全为此提醒老人:有些话,千万不能说——你爸爸小时候还不如你呢!/别怕,我去跟你爸说!/你妈不要你了!/你真笨!/看看邻居奶奶的孙子!/你和你爸一个德行!/没事,奶奶去帮你认个错。/你可别像你爸似的,将来没出息!/当班干部太影响学习了!/小孩子问这么多干吗?

怎么样,这些话是不是比较耳熟?但愿老人们可以以此为借鉴,在以后的育儿中多多克制。也希望爸爸妈妈们为孩子规避不良的语言环境,创造优良的探索环境,让孩子充分地健全地成长。

老人带孩子好吗

1、老人容易溺爱小孩

老人对孩子容易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每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老人一般采取顺从的方式,这样孩子的错误不能及时改变,不合理的要求越来越多,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采取吵闹、哭等方式逼老人就范。

2、错误思想观念的引导

老人生活的时代跟我们不同,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有些老人根本不会意识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对于一些孩子的好奇行为,老人会“好心”地加以阻止,导致孩子缺乏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老人觉得多吃才健康

老人的观念是,孩子吃得多,就长得好发育好,所以会不停得喂吃的,当孩子不愿意吃时,还会用零食哄着喂,这会使孩子产生排斥心理,导致有很多小孩宁愿吃零食也不愿吃饭。

4、老人的行为会伤害孩子

孩子跟老人一起生活,因为老人的五官都出现衰退现象,看电视要放很大声,离电视的距离也非常近,小孩的器官还没发育齐全,对尖锐的事物特别敏感,稍不注意可能造成损伤。

5、老人没有活力导致小孩内向

现在晚婚晚育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老人也大多年事已高,老人年纪一大,自然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好动,也不爱说话,孩子一旦运动少,跟外面的人交流少,很容易形成内向的性格。

老人带孩子小心12个误区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给宝宝喂米汤比母乳更有营养。

专家观点:小儿喂养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就是母乳喂养,如果母乳条件好、奶水足,就要保证母乳喂养,米汤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给宝宝喝得太多。因为米汤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毫升米汤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汤代替奶来喂养宝宝,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误区3: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有的老年人认为宝宝两到三个月就可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单一到多种,3、由粗到细,4、由软到硬。

误区4:多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喝下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5: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者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6:宝宝吃大人的饭没事。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得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7: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对身体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降低消化功能,从而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8: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应该适量。

误区9: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不容易感冒。

专家观点:给孩子穿衣服要讲究季节性,不能一年四季都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包得太严实反倒容易感冒。在此提醒老年人,给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学合理,根据环境温度,天气冷就多穿点,天气热就少穿点。

误区10:宝宝一哭就是饿了,就该喂奶了。

专家观点: 孩子哭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如果是配方奶喂养,主张“定时喂养”。

误区11:宝宝胃口小就是缺乏食欲。

专家观点:宝宝食量大和食量小是有差异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妈妈不要以宝宝食量大小来衡量宝宝是否吃得好,有些宝宝虽然胃口小,但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宝宝就是健康的。

误区12:既然宝宝不爱吃饭,就让宝宝多吃零食。

专家观点: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该与医生好好沟通,尽可能寻找原因,而不要强迫吃饭,或者追着吃饭,更不要给宝宝多吃一些零食,其实这种做法反而会抑制食欲,导致宝宝更加厌食和喂养困难,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老人带孩子这些事可别做

如今,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很多孩子平日由爷爷奶奶照顾,因此出现了不少育儿问题。提醒各位爷爷奶奶,下面这些事你最好别做,以免引起不良影响。

  1.擅自做主买宠物

  无论多少孙子多认真的承诺负责一个新的小狗或者小猫,都不要擅自决定给孩子买宠物。养宠物是一个巨大的责任,应该得到父母的批准。很可能爷爷奶奶给孙子买的宠物,最后还是父母来照顾,这样只会增加父母的压力。

  2.经常开玩笑

  “那是你的新女朋友吗?你喜欢她吗?“经常这样逗孙子对他们的身心也不好。虽然孩子太小还不明白情爱的含义,但是爷爷奶奶最好不要经常开这样的玩笑。

  3.催促妈妈辞职

  许多老人家都希望儿媳妇辞掉工作,专心在家做全职妈妈,但是现在社会女性不再只会做家务了,现代妈妈有自己选择的权力。爷爷奶奶应该允许妈妈们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4.给孩子吃太多糖

  许多爷爷奶奶因为疼爱孙子,就给它们吃各种各样的糖,尽管父母已经再三叮嘱过了不许吃糖,这样会让父母很为难,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引起孩子蛀牙的问题。

  5.偏见思想

  有些老人的思想还是比较传统或很封建,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他们的思想,但是爷爷奶奶一定不要将封建的思想灌输给孙子孙女,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想法。更严重的是有些爷爷奶奶有性别偏见,注意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这种封建思想。

  6.打破睡觉时间

  父母好不容易给孩子指定的睡觉时间,很可能轻易的就被爷爷奶奶打破了,孩子到点不睡觉的时候,爷爷奶奶通常不会强迫她们睡觉,会让他们玩到很晚,这样会让父母接下来培养孩子按时睡觉更困难。

  7.过度宠溺孩子

  宠爱孙子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过度溺爱,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百害无一利的,可能会让孩子变得骄纵跋扈。

  8.贬低孩子的老师

  爷爷奶奶可能会不喜欢孩子的老师,因为老师给出的不好的评语会不开心。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老师,或者或一些贬低老师的言论,这样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很有可能模仿爷爷奶奶的话对老师讲。

  9.偷偷破坏规则

  有的爷爷奶奶受不了孙子的撒娇,就会做一些破坏规则的事情,比如,不给孩子洗澡,让他多看一会电视,给他买零食,然后偷偷的不告诉父母,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这会破坏家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则。

老人带孩子的好处

1.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

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

4.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5.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此外,祖辈们一般更有耐心,他们也更能静下心来倾听宝宝的心声,与宝宝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

相关推荐

宝宝过于依恋妈妈怎么办

孩子离开父母或亲密的家人难免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如紧张不安、沮丧、闷闷不乐,或者特别黏人、爱哭、固执,希望照顾者留在身边。成长过程中,孩子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黏人的孩子更严重。一旦处理不当,将对其日后的人际互动与生活适应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困扰着不少父母。那么,该如何帮孩子度过这些难捱的时刻? 妈妈产假结束。这个阶段,孩子的分离焦虑会持续几天至一周左右,多表现为哭闹、睡觉不踏实等。随着孩子对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掌握有信心,分离焦虑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 上班前记得和孩子说“再见”,让

​老年人养生老人健康养生4秘诀

1、多转眼珠可回忆往事 美国记忆力研究者安德鲁·帕克博士表示,左右来回快速地转动眼珠可以刺激大脑海马区。要是你有暂时性遗忘症,这种方法可帮你回忆起忘记的信息。 2、帮忙孩子可保护大脑 有研究表明,年纪大妇女孩子6个月之后会有更敏锐的认知能力,老人可在能力范围内帮忙孙子、孙女,这可刺激脑部前额叶皮层,教导孩子时所需要的思维活动还会把血液运输到大脑这个区域,保护大脑。 3、保持健康体重 体重超标会让大脑缩水,研究发现,超重人大脑平均比正常体重者的小了4%。其中,肥胖的人大脑平均比那些体重健康的人老了1

安抚奶嘴底该不该用

安抚奶嘴,到底该不该用?最佳答案就是宝宝需要的时候用。任何辅助用品都是有利有弊的,但为了让宝宝更健康的成长,妈妈不能因为一些小的弊端就因噎废食。 安抚奶嘴的作用是代替妈妈的奶头给宝宝以口感上的满足与安慰,使用安抚奶嘴能够使宝宝感到愉快舒适。无论宝宝处于2岁以内的任何时间,只要是在宝宝需要时使用安抚奶嘴都是对宝宝有利的。当然不同类型的宝宝,他的“需要”起始时间也不尽相同。 ·特别是刚出生的小宝宝,安抚奶嘴确实能起到安慰的作用,让哭闹的宝宝很快平静下来。而且,安抚奶嘴还能让宝宝养成鼻呼吸的习惯,并且能减少孩子

老人和阿姨孩子的弊病

一,苒儿在奶奶家的时候有很多零食可以吃,比如说饼干,果冻,饮料什么的。这是我绝对不会给孩子吃的。孩子在婴儿期间口味很淡,给她们太多味道的东西回影响孩子的味觉,从而不愿意吃主食。 二,老人的口味一般来说比较重,做饭菜愿意放味精什么的。这对孩子也不是好事情.婴儿食用过量味精会口渴,头晕。 吃的过咸会增加孩子肾脏功能的负担。 三,老人怕冷,也愿意给孩子多穿衣服。这样一来会降低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能力。 四,老人心痛孩子,小孩一摔倒了,老人会毫不犹豫把孩子抱起来。孩子哭了,老人会哄孩子,甚至还会卖东西讨好孩子.日

辅食太单调小心宝宝贫血

10个月大宝宝,体重12千克,算是个大块头,最近却总是生病。检查发现,宝宝有中度贫血,身体抵抗力很差,所以才频繁生病。 细问才知,孩子6个月大时,家里老人一致认为,自家磨的米糊更营养,且孩子没长牙,吃不了蔬菜水果。因此直到10个月大,孩子每天除了母乳,就吃两餐米糊拌鱼汤。孩子身体长得很快,个头和体重都超过同龄孩子,而营养跟不上,就导致了中度贫血。 一般轻微贫血,孩子没明显症状,可能只表现出食欲下降、没精神。如程度变重,会表现为脸色变白,部分体质弱的孩子还会在饮食中表现出恶心、呕吐等。

用老经验育儿小心坑了娃

1.过早给孩子把尿 很多老人孩子没满月的时候就开始把尿,以为早进行效果好,但这么做并不对。事实上,这种方法可能会让孩子出现脱肛的情况,因为孩子的膀胱发育不完全,过早把尿阻碍生长发育,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脊椎发育。 2.一直孩子睡 很多老人一直孩子睡,或者是让爸妈孩子睡,其实这种做法很不妥。建议选择一款婴儿床,让孩子单独睡,可以将婴儿床放在妈妈床边上,方便照看。如果一直让孩子和父母睡得话,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另一方面还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大人在熟睡时有可能会压到孩子。 3.总是抱着孩子 很多

爷爷奶奶教育孩子弊端

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 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另外,宝宝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

女性手毛长是什么原因 可以用拔

如果手毛长得比较长,但是比较少,可以选择用拔掉的方式去掉,拔掉之后长出新的汗毛会和之前的汗毛一样,不会变粗变密。但是拔掉手毛由于是利用外力,所以可能会拉伤毛囊,这是这个方法的一个弊端

老人这么娃万万要不得

亲子关系疏离 孩子跟谁亲,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了。你不能天天把孩子扔给老人,却要求孩子依然跟你亲密无间,这种要求好似有点小霸道。 不过现在很多年轻妈妈因为工作原因,也的确无法全职照顾孩子,时间长了自然影响亲子关系。建议上班族的妈妈坚持和宝宝一起吃早饭,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给宝宝一个拥抱,珍惜晚上和周末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和孩子多沟通,多点陪伴。 总爱抱着孩子 不少老人抱怨,自从孩子学会走路之后,自己只要稍不留神就不见踪影。于是,不少孩子外出的老人,为防止孩子出了自己的视线,就一直抱着不撒手。 那么,经常

​小学生多动症怎么办呢?

有多动症的孩子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时不自觉地玩文具、向同学扔东西,啃手指甲,甚至下位跑出去等。老师多次教育无果,不仅自己课堂上没有学到知识,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 有多动症的孩子做事缺乏耐心。比如搭积木,没有很快搭好就跑一边玩去了,或者直接将积木掀翻。或者写字,一笔一划很难静下心来认真书写,通常写字漏笔画等。 有多动症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有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喜欢同学时咬同学一口,不喜欢同学时还是咬同学一口。同学们不愿意和他玩,与同学关系紧张,更容易暴躁,形成恶性循环。 有多动症的孩子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