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叶小蓟叶的区别
大蓟叶小蓟叶的区别
1、名称区别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河南称刺角牙等。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
2、根区别
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
3、茎区别
大蓟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
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
4、叶区别
大蓟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
小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
5、花区别
大蓟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中医临床认为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区别,不应混用。
刺儿菜的基本介绍
刺儿菜,原名小蓟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中国各地都有,常见于田埂、地头、沟旁、湿地,为到处野生的小草。苏颂说:"小蓟处处有,俗名(青刺蓟),2一3寸对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基础蓟叶羽状深裂,边缘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红,色同小蓟。大蓟、小蓟为同科不同属植物,性能相近,都作药用。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蓟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小蓟知识介绍: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小蓟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者忌服。
小蓟食疗作用:
小蓟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肝经;入血敛涩,降而微升;
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小蓟做法指导:
1. 小蓟忌犯铁器。
2. 凡上而吐咯衄血,下而便血崩漏皆可应用,临床常与大蓟、山栀、侧柏叶、茜草等配伍,以增凉血止血之功。
3. 临床单用鲜品捣敷即可收效,若与其他清热解毒,活血破瘀药相配,则疗效更佳。
小蓟补充信息:
炮制:小蓟:拣净杂质,去根,水洗润透,切段,晒干。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小蓟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青青菜经期可以吃吗
相信很多人对刺儿菜并不熟悉,刺儿菜的又一个名字又叫小蓟草,这种菜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既能食用又具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但是食用刺儿菜也要分情况,处于经期的女性朋友就最好不要食用,因为这种菜具有止血功效。
众所周知,女性朋友在处于月经期间在饮食上会有很多注意,不能吃生冷食品、不能吃辛辣刺激食品、不能剧烈运动、不能用凉水洗头、不能用凉水冲凉、更加不能在经期同房否则对男女双方都不好。为什么说女性在经期不宜食用刺儿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刺儿菜的功效有哪些?
刺儿菜,属菊科多年生草本。中国各地都有,常见于田埂、地头、沟旁、湿地,为到处野生的小草。苏颂说:"小蓟处处有,俗名(青刺蓟),2一3寸对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基础蓟叶羽状深裂,边缘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红,色同小蓟。大蓟、小蓟为同科不同属植物,性能相近,都作药用。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经期能吃刺儿菜吗
众所周知,女性朋友在处于月经期间在饮食上会有很多注意,不能吃生冷食品、不能吃辛辣刺激食品、不能剧烈运动、不能用凉水洗头、不能用凉水冲凉、更加不能在经期同房否则对男女双方都不好。为什么说女性在经期不宜食用刺儿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刺儿菜的功效有哪些?
刺儿菜,属菊科多年生草本。中国各地都有,常见于田埂、地头、沟旁、湿地,为到处野生的小草。苏颂说:"小蓟处处有,俗名(青刺蓟),2一3寸对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基础蓟叶羽状深裂,边缘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红,色同小蓟。大蓟、小蓟为同科不同属植物,性能相近,都作药用。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经期能吃刺儿菜吗
刺儿菜,属菊科多年生草本。中国各地都有,常见于田埂、地头、沟旁、湿地,为到处野生的小草。苏颂说:"小蓟处处有,俗名(青刺蓟),2一3寸对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基础蓟叶羽状深裂,边缘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红,色同小蓟。大蓟、小蓟为同科不同属植物,性能相近,都作药用。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刺儿菜的功效与作用
甘、凉,无毒。大、小蓟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热病炎症性出血,黄疽,肝炎,热淋、尿血等。
刺儿菜的营养价值
大蓟含挥发油、生物碱、树脂、菊糖,氰甙类。小蓟全草含生物碱、皂甙。
哪些人不宜食用大蓟叶
健康的饮食能让我们的生活品质变得更高,也能让身体获取更多的营养价值,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对于饮食总是粗心大意,于是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大蓟叶呢!
副作用
无副作用,可以放心吃,但是要控制量,适量即可。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慎食大蓟叶。
以上内容就是对哪些人不适合吃大蓟叶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很多人在食用的时候都是一些错误的做法,另外食物的不同做法也会使它的一些属性和营养发生改变,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调整饮食!
大蓟叶的副作用有哪些
大蓟叶的选购技巧
大蓟叶的选取应以叶片颜色比较绿并且叶片茂密,根部则应以芦头短且条粗的为优质。
大蓟叶的食用方法
大蓟叶内服:适量的大蓟叶煎汤。
大蓟叶外服:取大蓟叶捣汁涂在病痛处。
大蓟叶的烹调方法
大蓟叶在收获季节时用刀采割地面部分,清除杂志,放置于太阳下晒干。
大蓟叶内外服用时,大蓟叶搭配少许盐,增强其药性。
大蓟叶的基本介绍
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大蓟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野生品夏、秋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栽培品种在栽种第3年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