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治疗
心肌梗死的治疗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是由于心情激动、过度的体力劳累以及暴饮暴食还有大量的饮酒以及吸烟而导致的疾病,当病情突然出现是非常的危险的,这种疾病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由于很多的患者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不是很了解,这样一来的话,就会造成病情的延误,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介绍心肌梗死的治疗的。
心肌梗死的治疗之一,药物治疗。持续胸痛患者若无低血压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所有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药物支架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应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静脉注射三到五天。对无禁忌证的患者应给与阻滞剂。
心肌梗死的治疗之二,抗心律失常。偶发室性早搏可严密观察,不需用药。频发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时,立即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继之持续静脉点滴。效果不好时可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室速引起血压降低或发生室颤时,尽快采用直流电除颤。
心肌梗死的治疗之二,家庭康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度过了急性期后,对病情平稳,无并发症的患者,医生会允许其回家进行康复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和避免吃得过饱。
以上就是专家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心肌梗死的治疗。那么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大家也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通过自身的注意,不要剧烈的运动,不暴饮暴食,在生活中少饮酒吸烟。一旦患有心肌梗死的疾病,就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还有学会放宽心态,更要注意多休息。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发生机制及个体反应有关。
1.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绞痛。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这些患者无论在临床或心电图方面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初发型心绞痛)。
(2)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硝酸甘油疗效差(恶化型心绞痛)。
(3)在发生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经过一个阶段无痛期后,在休息时反复出观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前先兆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临床表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应早期进行防治。安静卧床休息时的心绞痛发作,虽然可有暂时性及可逆性,但多数是心肌梗死前先兆,有报道在3个月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因此,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休息心绞痛发作出现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前先兆,决不可忽视,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尽量防止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多不明显,有人认为1/2左右的病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1~2周内有先兆症状,但其症状不典型者多。有人报道,老年人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直径大于5cm以上者,48%有疼痛症状。
2.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发生后.多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坏死引起的剧烈疼痛,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1 心肌梗死定义
2007年10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 (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此定义在新版中没有变化。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 缺血症状;
(2)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3) ECG病理性Q波形成;
(4)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5)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新定义中的第5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就职的过程中,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在通的治疗。从07版和12版的定义还可以看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改变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可见于I型和II型心肌梗死,但仅仅是心肌缺血而没有坏死时,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没有多大改变。新版中强调,如果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就可以确诊为心肌梗死,因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标志着缺血的心肌开始死亡。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我们采用何种治疗措施很有帮助。
2 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
新版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与2007年定义大致相同。
1型: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自发性心肌梗死;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如冠脉痉挛、心律失常、贫血、呼衰、高血压或低血压)导致缺血的心肌梗死;
3型:疑似为心肌缺血的突发心源性死亡,或怀疑为新发生的ECG缺血变化或新的LBBB的心源性死亡。由于死亡已经发生,患者来不及采集血样进行心肌标志测定。
4型(4a和4b):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其中将4型心肌梗死分为4a型和4b型;
5型: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1型和2型心肌梗死的区别在于:1型心梗患者的冠脉内膜是不稳定的,血栓形成是心梗发生的主要原因,需要进行溶栓、抗栓和抗血小板等积极治疗;2型心梗则没有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肌供氧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4型心肌梗死与PCI相关,现在将4型心肌梗死分为4a型和4b型。4a型心梗定义为PCI过程所致的心肌梗死,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过程,标准是:术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超过99%参考值上限的5倍,并且有其中之一:心肌缺血症状、新的ECG缺血变化、造影所见血管缺失、有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新的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4b型心梗定义为支架血栓形成的心肌梗死,标准是:冠脉造影或尸检所见有缺血相关血管有血栓形成,血清心肌标志物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
5型心肌梗死定义为:心肌梗死与CABG有关,患者的肌钙蛋白要超过99%参考值上限10倍,并伴有一下之一:ECG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或LBBB、造影证实新的桥(静脉桥或动脉桥)内堵塞、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肌梗塞比心肌梗死轻,心肌梗塞进一步发展会变成心肌梗死。心肌梗塞及时的治疗可缓解病情,如果治疗不及时,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心肌梗死的现象。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都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有关。
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可发生在心绞痛反复发作的患者身上,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正确认识心肌梗塞的先兆能有效地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发展,心肌梗塞的常见先兆症状有以下几种:
1、心绞痛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服用药物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2、患者夜晚睡觉时心绞痛常发作,需要警惕心肌梗塞的疾病;
3、患者突然感到胸闷、胸痛,体力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患者出现剧烈的胸痛,并伴有恶心、出汗、胸闷等症状,需要格外注意心肌梗塞;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之一时,要警惕心肌梗塞的出现,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及时的进行降压措施,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春季气温变化不定,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警惕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发生心肌梗塞的重要诱因,可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诱发心肌梗塞。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能有效预防心肌梗塞的威胁。
生活中,大家对于引起心肌梗塞的诱因要积极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诱因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心肌梗塞的出现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治疗,病情将会进一步的发展,出现心肌梗死的现象,所以,大家还需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做好个人的生活习惯,如有不适症状,请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心肌梗塞真的会治好吗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临床常见:无痛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右室心肌梗死、心房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包炎、老年人心肌梗死、青年心肌梗死、妊娠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治疗的方法有很多。治疗上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及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患者如果在家中发病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镇静并可口服自备的扩张冠状动脉药物,情况危急马上诊疗。临床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常用药物为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钙阻滞剂、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经皮腔内成形术(PTCA)及外科搭桥手术。
所以说,心肌梗死是可以治疗的,不同情况的心肌梗死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每个人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不过心肌梗死能否治愈还是有待考证的。以上方法可以较好得改善患者的状况。每位心梗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心肌梗死治疗方法
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1.监护和一般治疗
(1)休息卧床休息1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2吸氧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通过鼻管面罩吸氧。
(3)监测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5~7天,必要时还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监测人员必须极端负责,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保证患者安静和休息。
(4)护理第一周患者卧床休息,开始数日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然后逐渐在床上作四肢活动。进食不宜过饱,可少量多餐,食物以含必需的热量和营养,易消化、低钠、低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第1日宜只进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便时避免用力,如便秘可给缓泻剂。第2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第2~3周帮助患者逐步从室内到搴外走廊慢步走动。除病重者外,卧床时间不宜过长,症状控制、病情稳定者应鼓励早期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及早康复。
2、镇静、止痛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死无痛性者多见,但也有疼痛剧烈者,常使患者极度不安,致心动过速、血压增高,缓解疼痛可使患者减少焦虑,安静休息,降低心肌耗氧量。可选用硝酸酯类和镇痛剂。
(1)硝酸酯类: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均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但有下壁心肌梗死.可疑右室梗死或明显低血压的病人(收缩压低于90mmHg),尤其合并明显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时,应慎用或不用。先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mg,继以静脉滴注,开始5~10μg/min,每5~10rain增加5~10μg/min,直至平均压降低10%,但收缩压不能低于90mmHg。静脉用药2d后,根据病情继续服用硝酸异山梨酯或5-单硝酸异山梨酯制剂。
(2)镇痛剂:如硝酸酯类药物不能使疼痛迅速缓解,选用药物尽快解除疼痛。①应立即用吗啡10rag稀释成10ml,每次3~5ml静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必要时1~2h后再注射一次,以后每4~6h可重复应用。②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
急性心肌梗死用什么方法治疗好的快
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常用镇痛药有吗啡和哌替啶。吗啡是解除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最有效的药物,除中枢镇痛作用外,它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从而减轻患者的不安,并可扩张外周血管,使得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这两方面的作用均能降低心脏的代谢需求,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较轻,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是阿司匹林,它对各种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都有很好的疗效,由于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需摄入数天才达到完全的抗血小板作用,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次服用至少需150~300mg,为了迅速达到治疗性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患者需咀嚼药片,促进口腔颊部黏膜的吸收。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用什么方法治疗好的快?在有急诊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介入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急性期只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处理。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都应行直接介入治疗,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水肿时应吸氧,静脉注射吗啡、速尿,静脉点滴硝普钠。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静脉滴注,如能维持血压,可在严密观察下加用小量硝普钠,药物反应不佳时应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支持下行直接介入治疗,若冠状动脉造影病变不适于就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考虑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肌梗死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入院前的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约2/3在被送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因此,缩短起病至住院间的一段时间,并在这期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对病情严重的病人,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待病人情况稳定容许转送时,才转送医院继续治疗。转送病人的救护车上,宜配备监护设备,以便在转送途中亦能继续监护病情的变化,及时予以处理。
2.监护和一般治疗
⑴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在“冠心病监护室”,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⑵吸氧: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地通过鼻管或面罩吸氧。
⑶监测措施: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必要时还监测血流动力变化5~7天。密切观察病情,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的依据。监测人员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进行工作,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要保证病人安静和休息。
⑷护理措施:第一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使用便器。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但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第二周可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近年来有人主张病人早期(在第一周)即开始下床活动,但病重或有并发症的病人,卧床时间不宜太短。
3.缓解疼痛
用哌替啶(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每4~6h可重复应0.03~0.06g肌肉注射或口服。亦可试用硝酸甘油0.3mg或二硝酸异山梨醇5~10mg舌下含服,用硝酸甘油1mg溶于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10~50μg/min,或二硝酸异山梨醇10mg溶于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30~100μg/min,但均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中药可用苏冰滴丸、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或宽胸丸含用或口服,或复方丹参注射液2~4m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静脉注射,或8~16ml加入50%葡萄糖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
近年有人提出用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15mg静脉注射然后口服50mg?4次/d,服2d后改为100mg?2次/d连服3个月)、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噻吗洛尔等,认为对血压较高、心率较快的前壁梗塞病人有止痛效果且能改善预后,但用药过程要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和心功能。
心肌梗塞怎么抢救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又被人们称之为心肌梗塞,这就是由于患者体内冠状动脉受到堵塞所导致血液流动中断而引起的缺血。如果是部分的心肌一直处在长期缺血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坏死,所以患者就会感觉到这种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在发病的过程中患者会感觉到剧烈而又持久的气喘和胸闷的现象。这两种症状都是这种疾病最常见的,会一直伴随着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
2、心肌梗死能治疗好吗
很多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都想要知道心肌梗死是否能够治好,这种疾病其实并不是绝症的,只要在早期的时候就接受比较好的治疗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康复希望。只不过这种疾病最容易反复发作,很多的患者都在治好以后又再次复发。所以就需要长期服用治疗心肌梗死的药物,从而减少复发几率。如今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缩小患者梗死的面积,保护好心脏的正常功能性。
3、下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通常在生活中都很难被发现的,这种疾病刚开始发生是没有一点异常的症状。患者还是可以和平常一样去工作和学习,总是会在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的时候才逐渐发现。这种疾病都是由于在做心电图的时候发现自己心肌对应的部位表现出来异常的波动所诊断出来的,如果检查出来自己狭窄的部位是在75%以下的话就可以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的方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护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
患者如果因患心肌炎导致出现不良症状而发病,应治疗心肌肉,这样不良症状才可消除,病情才会有所好转;如果患者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出现不良症状而发病,应根据医生指导先服用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待急性心肌梗死治愈后疾病会有所好转。
2.慎用或停用各种抑制窦房结功能的药物
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日常生活中应少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因为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诱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改变生活习惯
在治疗期间,患者因注意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要吃多清淡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另外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不要经常熬夜加班,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1.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绞痛。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这些患者无论在临床或心电图方面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初发型心绞痛)。
(2)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硝酸甘油疗效差(恶化型心绞痛)。
(3)在发生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经过一个阶段无痛期后,在休息时反复出观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前先兆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临床表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应早期进行防治。安静卧床休息时的心绞痛发作,虽然可有暂时性及可逆性,但多数是心肌梗死前先兆,有报道在3个月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因此,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休息心绞痛发作出现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前先兆,决不可忽视,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尽量防止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多不明显,有人认为1/2左右的病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1~2周内有先兆症状,但其症状不典型者多。有人报道,老年人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直径大于5cm以上者,48%有疼痛症状。
2.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发生后.多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坏死引起的剧烈疼痛,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