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九种问题 父母最易毁掉孩子

九种问题 父母最易毁掉孩子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仔儿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二、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只容许孩子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大学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不容易,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

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许多家长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的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

“棍棒之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多都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但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教育于事无补,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九、 百依百顺奴才型

一个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父亲母亲的期望所在,这样,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唯我独尊,最后不容于社会也就必然了。

如何识别过敏体质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或多或少地会碰到过敏现象。过敏是人体对正常物质的超敏反应,过敏体质是容易对各种过敏原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和遗传有关,一般孩子有这种问题,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会有类似的问题。父母的过敏体质越明显,孩子出现症状的时间越早。

过敏体质和环境有关,环境的过敏因素越多,孩子出现的过敏症状就越明显,时间也就越早。也就是说,虽然是过敏体质,但没有足够的过敏源刺激,一般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吸入性过敏源包括螨虫、花粉、霉菌、灰尘(包括香烟)、蟑螂。

食入组过敏源就更多,但常见的是各种蛋白,特别是鸡蛋、牛奶,其次是坚果和多汁水的水果。环境中过敏源含量越少,越不容易引起过敏,很多人是需要多年过敏源刺激才会出现明显的过敏现象

父母9种行为毁掉孩子一生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为什么男人脸上会长斑 饮食不均衡

相信很多宅男们居家多以零食、外卖为主,这样很容易毁掉你的肌肤,营养不均衡是肌肤的最大杀手之一,也是脸上色素沉淀产生色斑的元凶之一,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样的问题。

如何做一个不唠叨的家长

第一招,父母要尊重、认同、接纳孩子,然后在真诚和热情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孩子。

其实,这已不单是解决唠叨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儿童教育的核心。比如,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那怕是孩子不足的地方,就不会采取打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样,能积极关注孩子的父母,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在事情发生以前,就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第二招,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唠叨的“天敌”。

俗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说明当交流双方有良好的关系,再多的话也不会感觉啰嗦。所以,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就算父母属于多话的人,在孩子出现问题后无比的“碎道”,由于所说的话都是尊重孩子的,孩子也不会感觉到难听和反感,就愿意听家长唠叨了。

第三招,父母要善于放稳心态,在生活中自己要学会减压。

唠叨的根源是在于父母的焦虑,虽然适度的焦虑对人是有好处的,但不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得志,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终归是孩子,要允许他们犯错和给予改过的机会,过高的期望与浮燥的情绪都不足取。另外,情绪轻松的父母,会使孩子降低“防御”心理,显得比较听话。

第四招,父母要注意说话语调,要低声和悦的说,不要带有抱怨情绪。

孩子判断父母的情绪,除了看表情和神态以外,主要靠说话的语调。当孩子接收到悦耳的话语,先感受到的是舒服,他们不会先采取“自我保护”的方式,就算家长话多孩子也不会感觉唠叨,也能按照家长所说的去做。所以,对孩子使用亲切的语言,远比采取命令、喝斥要好。

第五招,对认字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留字条。

如果家长事无巨细,都对孩子反复强调和叮嘱,不仅使孩子听到后面就忘记前面,同时也因为话太多都没有讲到点子上,孩子也不知道到底那个是重点,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对一些孩子真不容易记住的事情,与其不停地用嘴说,还不如动用“烂笔头”,给孩子写一个备忘的纸条,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第六招,父母要给孩子独处的时间,别没事找事地找孩子说话。

对于孩子学习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学会思考,以及做事认真和耐心。可实际情况是,许多父母借着“关心”孩子,不停地对孩子问寒问暖,这就等于不断打扰孩子的注意力或影响思考。所以,在孩子学习时,父母不能因为过分关注分数,就不停地唠叨让孩子倍感压力。

第七招,当父母发现自己唠叨,可以强制自己采取分时说话方法。

也就是说,当自己有情绪而不停的说,容易变成情绪发泄,这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家长就暗中计时,说到1分钟就不再说了,把其他要说的话“咽”下去,告诉孩子他们现在有说话的权利,这不仅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也给孩子留下辩解的时间。如果孩子不说,那也一定要等超过自己说的时间后,才能接着说。

第八招,父母要抛弃想当然的思维模式,学会倾听。

人的交流都是一个说一个听,两个都说是吵架,两个都不说是顶牛。让孩子多说一点,家长必然要少说,这不仅对判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了解真实想法大有帮助,也对最后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方法。所以,家长要静下心来,让孩子把话说完,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要着急打断和进行指责。

第九招,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回应。

唠叨,从形式上看,正是因为对方没有回应,说话人为了避免过早结束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所以,家长从孩子婴幼儿阶段,对他们的要求要有及时的响应,并根据要求是否合理进行说明。这样示范以后,孩子自然知道,父母说对时就要明确表示认可,对父母不正确的要明确表示不同意,并说明理由。父母得到回应,也就不会再唠叨了。

第十招,父母说话前,最好先打好腹稿,每次只重点说一个问题。

唠叨在表现上就是说车轱辘话,这就是其思维混乱、没有重点。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分不清轻重缓急,还将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所以,父母不要指望孩子能一次改掉N个问题,他们每次能保证一个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同时,孩子在行动上自然会有轻重缓急。

第十一招,父母要学会放权,敢于放手,孩子的问题没有那么可怕的。

父母的唠叨,虽然说是畸形的“爱”,但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好的。如果父母从小敢于撒手,孩子早一点摔跤、犯错误就比他们长大以后再出类似情况要好。当孩子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以后,也许家长就会发现,孩子根本就不给你唠叨的机会了,因为他们已经学会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了。

第十二招,父母要说孩子听得懂的话。

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他们无法按照成人的对话方式进行交谈。若父母经常说一些孩子听不懂的词语或句式,那你的真实意图很可能被孩子误解,这直接导致问题不能解决。比如,父母带有强烈假设性的提问,会使孩子感到被审问,那怕没有几句话,孩子依然感到父母在唠叨和不信任自己。

如果孩子拒绝排便训练,怎么办?

器质性原因导致排便训练失败比较少见。失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如果孩子还没有准备好,父母对他们进行排便训练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进行排便训练,这样会毁坏亲子关系,造成孩子的负面自我评价,反而会阻碍孩子排便技能的发展。

如果孩子表示拒绝排便训练,建议暂停训练1-3个月,重新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暂停过后,大多数孩子可以重新开始训练。但是,如果再次训练仍然不成功,或者孩子已经大于4岁,那么需要到去医院就诊,进一步评估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并除外孩子身体上或心理发育上的异常。

便秘会使得排便训练的问题变得复杂。如果孩子发生便秘或排便疼痛,孩子会将排便与疼痛联系在一起,从而拒绝排便,形成恶性循环。解决便秘问题的方法主要是调整饮食,也可以适当使用粪便软化剂或通便药。

排便训练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讲,都是个挑战。但是,有了正确的方法,相信在父母的爱和耐心下,孩子能够顺利走过人生中的这一重要阶段。

心理素质差

虽然引发儿童抑郁症的病因有多种,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压力。不少患者幼年时期心理素质较差,自尊心很强,但又很脆弱,心理不稳定,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如果儿童长期处在这样的重压之下,那么一个微小的挫折就有可能摧毁其精神,让他们患上抑郁症。

1、学习方面的压力

大体上说,每一种学习障碍都会导致情绪问题,都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使自己的信心发生动摇,并感到沮丧和忧愁。而这些情绪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儿童,由于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2、父母或老师管教方式不恰当

当孩子出现成绩滑坡或犯错误时,没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谅解、鼓励,而是遭受到严厉的教训、责骂,甚至体罚,这样极易摧毁孩子脆弱的自信,重创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害怕见到父母或老师,陷入过度担心、害怕的状态,这样就容易发生孤僻、沉默、自卑等抑郁情绪。

3、理应激事件也是诱因

如失去亲人、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以及遭到虐待、抛弃等。

4、家族遗传性因素

在儿童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50%的抑郁症儿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抑郁症儿童在发病以前,个性往往比较倔强、违拗,或表现被动、无能、依赖和孤独。

5、性格因素

孩子的性格因素会产生儿童抑郁症,在所有的抑郁儿童中,那些性格过于内心、自尊心过强、心理素质较差的儿童发生抑郁的比例高于那些活泼开朗的儿童,这些儿童一旦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其内心的精神压力就会过大,长期下去,很容易引发儿童抑郁症。

6、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会使儿童产生抑郁症,有调查显示,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其所受的来自外界的刺激要高于正常的儿童5倍之多。如过度的惩罚受虐、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离异、死亡、遭受意外灾害等对儿童的强烈刺激,使得儿童稚嫩的心灵和臂膀乃至生命之无法承受,导致儿童精神抑郁甚至失常,引发儿童抑郁症。

18个毁掉孩子的错误教养方式

以下的一些做法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10.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11.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12.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1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1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15.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16.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17.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18.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17条都是在中级阶段前,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一条才是杀手锏。

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1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如果你不想毁掉孩子,那么就不要做上述的无聊举动了。

相关推荐

亲子游泳五大问题需留意

准备工作需做足 父母在带孩子下水游泳前,一定要叮嘱孩子相关的安全问题。教育孩子不要下到深水区玩耍。在游泳区内,教育孩子不要大吵大闹,不要同其他孩子肆意的玩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教孩子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在孩子下水前,要记得给孩子一个游泳圈,以免发生意外,同时,孩子的游泳泳裤都必须要大小合适。下水前,孩子要做些适当的热身运动,而且下水前孩子肚子不能吃太饱。 身体不适勿下水 夏天,孩子很容易生病,中暑,感冒,发烧是常事。如果发现孩子有此等情况,千万不要带孩子去游泳。因为游泳需要足够的体内,而病中的孩子都比较虚弱

关于孩子行为问题父母怎么管理

想要管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有几件事情你应该了解。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以后,大部分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但是事实上父母可以提供给孩子很多帮助,只要你用心、尽到全力,大多数的行为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都可以得到治疗。 这里有几种管理方式父母应该知道: 1.注重与医生的沟通 父母往往不愿与医生以外的任何一个人讨论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但是,碰到行为问题家长可能就不会选择与医生沟通了。如果您对孩子的情绪或行为感到担忧,及时和医生讨论并听取他的意见很重要。医生可以帮助确定,你的孩子需要怎样进一步的治疗。 2.帮助并不一定

5个坏行为惯出孩子坏习惯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

父母的五种行为导致孩子任性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

批评宝宝应该怎样掌握火候呢

批评宝宝应该怎样掌握火候呢?应从小到大,每个孩子都需要修正一个又一个缺点和毛病,遭遇孩子成长所带来的烦恼,你是润物细无声地暗示他的不足、给予必要的指导,苦口婆心地讲道理、锲而不舍地修正孩子身上的毛病,还是火冒三丈、挑剔指责,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孩子身上?来看一看,批评分寸的掌握,最应回避的伤害有哪些? 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

宝宝的性格可以分为哪几类

1、消极型宝宝,肯定他的积极行为 个性描述:这类孩子平时表现沉默、孤僻、害怕生人。他们看上去很讨人喜欢,一般不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更不会对某些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 建议:平时个性比较消极的孩子,通常身体比较虚弱。这类孩子常会因小事而情绪紧张,在孩子每一次情绪紧张过后,父母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这种类型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所以,即使是孩子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父母也要谨慎行使惩罚手段。 转型做法: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有积极主动的表现,父母都要用温柔关切的语气表扬他。做父母的还可以经常问孩子

学龄前儿童到了逆反期怎么办

1、缺乏安全感 缺少父母关爱和陪伴的孩子在情感上会感到十分饥饿,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也弥补不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和不安,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另外,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2、压抑了好奇心 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神奇的,他们四处摸摸碰碰,以探索位置的世界。但是不少爸爸妈妈们认为孩子的这种举动是在搞破坏,或者教训孩子要讲卫生而不能摸来碰去。长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满足,自然而然地产生抵触情绪。 3、家长

批评孩子要注意些什么

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

父亲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影响大

各种相关的研究也提出这样的观点:毫无疑问,父母亲都身心健康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但是父亲的身心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母亲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影响方面,那些研究表明,如果母亲情绪抑郁,那么她的孩子出现抑郁、行为问题和哮喘病的概率会很高。那么父亲是否能够调节这些抑郁的母亲带给孩子的影响呢?为了得到答案,凯恩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对822名3-12岁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进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人员通过让这些父母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以测量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如,是否他们感

照顾一岁内宝宝的安全常识

预防宝宝掉下床 相信在很多的父母记忆里面小孩子都会有掉下床的经历吧,但实际上这些看似普通的一个现象,对于孩子来讲可能会潜在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床的位置比较高的话,那么当宝宝从上面摔下来之后可能造成的伤害就更大。如果是跟父母一起睡的孩子,很容易使因为大人熟睡而发生无意识地将孩子挤下床的现象,所以还是建议父母们应该给孩子准备比较合适的婴儿床,这些床的保护措施做的比较好,对于预防宝宝掉下床有很好的作用。 预防交通的意外 很多家长在照顾小孩子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一不留神的时候, 尤其是家就住在一些大马路旁边的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