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复苏30分钟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复苏30分钟

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如何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

事实上如果是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基本只要把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条件倒过来应用一下基本就可以了。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通常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和自主运动,如您是专业人员则还需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大动脉搏动。

那么当心肺复苏成功时,患者将会有自主呼吸(即可看到自主的胸廓起伏呼吸动作,可以于患者口鼻处听到呼吸声,并感觉有呼气气流冲击面部的感觉),可见到患者出现挣扎和其他自主运动,并且可在大动脉处触摸及脉搏。

但有必要指出,虽然在心肺复苏的实施过程中有提及每5个30:2按压通气比的复苏循环后需要检查一次生命体征(基本就只需要检查是否出现自主呼吸,方法已在前介绍),但事实上患者在此时恢复生命体征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持续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另外,当持续抢救30分钟患者无任何生命迹象时可以放弃抢救,因为此时复苏成功的概率几乎已经接近于零,且即使复苏成功也会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但对溺水和低温所致的心搏停止应适时延长抢救时间(因低体温存在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被低温保护,还有一定复苏可能)。

心肺复苏的效果的判断是什么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第一步,看瞳孔,瞳孔是否由大变小。第二步,看面色,复苏有效时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第三步,看颈动脉搏动,如果停止按压后出现了颈动脉搏动,说明患者心跳已经恢复,如果有条件按压时可测血压,在60/40毫米汞柱左右。第四步看神志。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有以下五个: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5)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5)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

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第一,看瞳孔,瞳孔是否由大变小。第二,看面色,复苏有效时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第三,看颈动脉搏动,如果停止按压后出现了颈动脉搏动,说明患者心跳已经恢复,如果有条件按压时可测血压,在60/40毫米汞柱左右。第四看神志。

错误的事故急救方法

乱掐“人中”。“人中穴”位于鼻唇沟的中点,但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人中”的准确位置,慌忙乱掐,起不到急救作用。温新华说,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判断昏迷者是否有意识,可以通过呼喊、拍打、刺激痛觉的方式来叫醒昏迷者,若发现昏迷者没有脉搏和心跳,应当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不敢实施心肺复苏术。碰到溺水或心脏骤停情况,身边的人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解开患者领口,保持呼吸畅通,双手重叠,十指交叉相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下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每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做2次人工呼吸。现代医学表明,在患者心脏骤停的4~6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突发心梗判断失误。心肌梗死与多种疾病有关,一旦发作需要先判断原因。有些情况下,可嚼服阿司匹林以防止血栓形成,但若有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史或是夹层动脉瘤,则不能用阿司匹林,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观察神志

复苏有效时,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甚至手脚开如活动,或出现反射或挣扎可停止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具体怎么做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有人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个、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必须马上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第二个、心肺复苏的时候,一定要将患者平躺置于硬板床或者是地面上,一定要把体位准确放好。

第三个、心肺复苏的时候按压的部位一定要准确,要防止肋骨骨折、肝脾破裂、血气胸等并发症的产生。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是否有自主呼吸

吹气时可听到肺泡呼吸音或有自主呼吸,呼吸改善。但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着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口对口呼吸。

家庭自助急救的基本方法

一、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

面对国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技能导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极低的这一不争的事实,如何走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1%的窘境,需要人们清醒看到我国医务者人数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一强大的优势,如果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均能从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家庭入手,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对提高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具有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务者是普及心肺复苏的主力军,亦是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有194万名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5万名注册护士;如果每一位医务者能适时地教会家庭主要成员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仅以5-10人计算统计,即可有高达3,290万人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将使心肺复苏普及率增加0.25个百分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应该看到在心肺复苏普及方面,发达国家多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贯彻实施,比如美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上公民都要掌握心肺复苏,其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在80%以上;而在中国某市4160名居民中,其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率甚至低于0.82%,考虑我国心肺复苏普及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的现状,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心肺复苏的普及中来,从身边的家庭成员做起实乃为上策。

二、闲置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

掌握并实施心肺复苏是医务者的基本专业技能,医务者是接受历次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的第一培训对象,其中部分学者更是心肺复苏研究的领导者或指南的制定者;然而只有不到1%的的医务者将此救命之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闲置专业资源的问题。笔者我们致力于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坚持倡导医务者将基本的心肺复苏传授给身边的家庭成员,在向医务者讲授心肺复苏专业知识后,都对其是否传授心肺复苏给家庭成员做出现场调查,回访显示,听过其讲课的学员就会将心肺复苏技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故我们有理由认为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出现闲置的问题与心肺复苏普及的认知观念息息相关。在对医务者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医务者不仅是掌握心肺复苏的对象,更是执行心肺复苏普及的工作者”这一认知观念传递给所有医务者。

三、反馈心肺复苏普及的盲点误区

心肺复苏普及日益引起医务者的重视,针对高危人群、特殊人群(警察、消防员、司机等)以及高校学生的心肺复苏普及活动日渐增多;但是医务者传授其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务者忽视了对最亲密的家人和朋友普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与技术。有调查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发生4 min内给予心肺复苏,并于8 min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可达到43%。国外有30%的心脏骤停患者接受第一目击者提供的院前心肺复苏,而我国对心脏骤停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的比例为4.48%。当亲人或朋友发生心脏骤停时,79.0%的居民愿意对其实施心肺复苏进行抢救,而当陌生人发生心脏骤停时,仅有29.9%的居民愿意实施心肺复苏。由此可见,以家庭或以亲情为纽带,进行心肺复苏普及,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而且将极大的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实施率,切实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四、完善心肺复苏普及的制度建设

心肺复苏普及一方面要求每位医务者要有主动进行心肺复苏普及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卫生急救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引导医务者的行动。目前我国急救届同仁为促进心肺复苏普及,降低心脏骤停致死率已提出有益倡议包括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起草类似"Good Samaritan Statutes”的法律,注重提高偏远农村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等。在对上万医务者进行了其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能的调查后,针对医务者传授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现状,笔者所在科室建立了“以一带五”的心肺复苏普及考核举措,即每一名医务者都是一个传授心肺复苏的执行者,要对其身边的至少五名家庭成员每隔一年就要进行一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科室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医务者普及心肺复苏的活动予以登记并记入科室评优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心肺复苏普及意识,为家庭成员危难之时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创造了条件,并逐步推广心肺复苏这一普及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新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以13亿人口推算,每年高达54.4万人,居全球之首;而我国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却低于1%,归结这一令人堪忧的比例,与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不无相关。通过对医务者传授心肺复苏<1%的反思,笔者倡导在心肺复苏的普及中,应建立“医务者是主教员、家庭成员是主对象、医院是主考官”的“三主”心肺复苏普及模式。通过医务者传授亲友心肺复苏这种以点带面乃至“滚雪球”的方式,籍以突破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的瓶颈,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普及之路,必将有力的促进我国心肺复苏的推广与普及。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观察颈动脉搏动

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相关推荐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比例 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最新比例

按照当前尚在使用中的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徒手心肺复苏时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压通气比)为30:2,且该按压通气比在单人和双人心肺复苏中通用。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1、按压次数。如果按压的次数不够或过多,会影响到心肺复苏的结果,从而导致心肺复苏失败。 2、按压力度。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果按压的力度过猛,很容易造成胸骨的骨折,从而对被施救的人员造成气胸或血胸;而按压力度过轻,则会使胸腔压力过小,使得血液循环不能恢复正常。 3、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力度不宜过大过长,同时要注意病人的气管是否通畅,以免进行无用功。 4、心肺复苏的成功标志。心肺复苏成功时,被施救者的瞳孔会由大变小,并且有挣扎、吞咽等动作,能够进行一定的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正常,紫绀也会逐渐消退。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

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事项: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口对口吹气,也就是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 一次吹气后,抢救者抬头作一次深呼吸,同时松开左手。下次吹气按上一步骤继续进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 注意事项: 吹

心肺复苏一分钟多少下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心脏跳动的次数不一样,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也应该按人群分类后再确定按压的次数: 1、婴儿:120次每分钟。由于婴儿需要依靠较高频率的心脏跳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跳动的频率比成年人要高,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按每分钟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 2、儿童:100次每分钟。在身体发育的过程中,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完善,心脏跳动的频率会逐渐降低,但还是比正常的成年人心跳要稍快,因此在对儿童做心肺复苏时,应按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 3、成年人:80~100次每分钟。由于成

溺水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随着天气转暖,许多人喜欢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游玩,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溺水事件。李向东说,溺水死亡的原因是在呛水的过程中,导致声门紧闭引发窒息。因此,溺水后就地心肺复苏很重要,倒着背等民间土法有时会弄巧成拙。 首先,应让溺水者脱离危险水环境,把口、鼻的污物清除掉,使气道通畅。 接着是控水处理,即抢救者单腿屈膝,将溺水者头朝下俯卧放在单腿上,通过抖动大腿或轻拍背部,将吸入肺或胃中的水倒出来。通过控水处理没有效果,就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李向东说:“大多数情况下,有人溺水时,第一目击者往往只会拨

心脏停止跳动 急救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心脏病急救上可谓真理。中国每年有50万新发的心肌梗死,大约每15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如果及时采取复苏措施,很多人能挽回生命。一般来说,复苏开始时间越晚,复苏成功率越低。如果心跳停止4—5分钟后才开始进行复苏,幸存的机会非常少;如果延迟至7—8分钟,救活过来的几率就更低。这就是“黄金4 分钟”说法的来源。 如何判断病人心跳停止呢?一般来说,如果病人在运动后发病,或者以前有心脏病史,就要首先考虑是心脏病发作。如果病人“呼之不应,推之不醒”,基本可以判断是心跳停了。这时候,就要立刻开始心肺

瘨痫发作掐人中有用吗 癫痫发作要不要心肺复舒

大多数癫痫患者在发作几分钟可以自行恢复,一般可以不要做心肺复苏;如果癫痫患者在发病后仍然没有呼吸等生命体征,则应该考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患者在醒来后还没有完全恢复意识的情况下,不要马上喂药,避免再次抽搐呛到、窒息。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观察瞳孔

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无效。

溺水救护的几个误区

别依赖倒背控水 心肺复苏是关键 案例:7月9日,广东东莞一4岁男童掉入河中。岸上两人联手将他救起,使用倒背溺水孩子奔跑的方法,把男童救活。在农村,由于溺水事故发生地离医院较远,在等待医生到来过程中,人们有时还会将溺水者放在牛背上,通过牛背的颠簸把溺水者腹中的水抖出来。 魏勇生表示,将溺水者放在牛背上,和倒背着小孩奔跑原理类似。颠簸中,溺水者胸部得到按压,能将气管里的水挤压出来,使气道畅通。但需注意溺水者有无外伤,尤其是脊椎损伤,否则跑动起来会给伤者带来更大的伤害。郑明华强调,岸上救护的重点不在于控水,而在

心脏病突然发作时应该怎么急救

首先是心力衰竭的现场急救措施: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其次是心跳骤停的现场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要在4分钟内,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心脏病患者,其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这是因为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心脏病患者在疾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心跳复苏率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