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融入孩子的学校生活他们会活的更好

融入孩子的学校生活他们会活的更好

一旦开始上学,孩子在家里的时间就会骤然减短,他们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和成长。为此如果家长想要了解孩子的情况,那么就必须要参与到学校生活中去,这样家长才能能及时发现孩子和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见证他们逐渐成长的过程。

  1.尽量挤出时间

  多数家长总用没有时间来搪塞孩子学校中的各种活动,也许你是真的没有时间,即便是这样,也要挤出时间来参与孩子学校中的各项活动。一定不要承诺孩子你会去为他们加油,却在关键时刻又用在忙其他事的借口不出去,一次两次下来,孩子们就会排斥父母,不相信父母说的话,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2.学习摄影技术

  我们能够参与的学校生活,主要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用拍照或视频记录下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历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掌握了摄影技术,那么还可以主动加入学校的摄影俱乐部,为我们的孩子拍出最美的笑脸。

  3.了解课外活动

  上文说很多孩子不愿意家长去到自己的学校,有一个办法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多了解孩子的课外活动,这样在孩子需要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提供指导。教练的角色是非常简单的,特别是当家长来扮演这一角色的时候,孩子们能够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得到最好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是密切亲子关系的良好机会。

  4.当好孩子的“加油站”

  小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别人的肯定和鼓励,特别是家长的鼓励。在孩子表现不佳或者比赛失利的时候,不要忙着责怪或者不予理睬,请立刻停下手中正在忙的事情,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几句温暖的话语。比如告诉孩子他们已经做的很好了,其实只需要再多一点点的幸运和努力,就能做到最棒,不管怎么样,孩子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第一名。

直升机父母的影响

“直升机父母”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长空间,不利于其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培养。有了这样的“专机”,孩子用脚自己走的路变少了,久而久之,步入社会后变得难以适应。如果仅仅担心孩子迟到就动用直升机,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后,面对社会上各种无法预料的艰难险阻,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和立足呢? [2]

相比“直升机父母”,国外一些名人的育儿理念倒能给我们启发。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非常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能力,孩子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校住宿,大学毕业后也都自己找工作;德国金融投资大亨梅兹勒家族让孩子上地区最普通的学校,每天走路或者搭公车上学,与所有同学一起玩耍、一起生活;“沃尔玛集团”华顿家族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打工,在商店里擦地板,帮助补充仓库货物。这些家长懂得放手,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价值观,对子女爱得更深沉、更科学。

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是学步的规律,也是教育的规律。聪明的家长懂得适时放手,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这才是他们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与其动用直升机,不如让孩子和其他大多数同学一样,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加以磨砺,体味堵车带来的种种滋味,岂不更好?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罚倒垃圾等等,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如何陪孩子度过一个愉快的寒假

寒假学习、娱乐两不误

寒假到了,爸爸妈妈别让“班”抢走亲子交流的美好时光。假期既然是假期,就不能完全当做平时用,至少这个假得体现出来。所以父母在这方面要有所表示,不能逼孩子太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假期的侧重点也不同。

寒假家长不妨多和孩子在一起,并且首先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么时间和小伙伴一起玩儿,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参与家务劳动,什么时间陪父母一起准备新年的东西,什么时间是完全自主的,不管如何得有自己的安排计划,你得做整个假期的安排,再做每天的安排,养成规划的好习惯。其次家长不要苛责孩子学习,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打扰孩子,帮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最后注意孩子在假期的作息规律,尽量不要让孩子晚睡晚起,还是要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的,偶尔可以但不能长期,尤其在寒假最后的一周更要调整到开学的状态,以便开学会快速融入学校生活。

寒假来临,安全最重要

寒假到了,对于孩子们来说,“放假”和“过年”是最开心快乐的事,但是,每年寒期发生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却让人揪心。寒假期间的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小学生身上,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差,应对能力不足,一些家长疏于监管所致。

假期学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让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了,而在假期来临之际,学校、家长也在不厌其烦地对孩子们说道:“注意安全”。近年来,学生的不安全因素充斥着整个假期。寒假中,道路交通安全、过节燃放鞭炮等各方面原因,让家长们提心吊胆。这个时候家长请一定“啰哩吧嗦”一点:请不要嫌烦,也不要怕烦孩子,多一句提醒,就多一份保障。

寒假,不妨多陪陪孩子

寒假里,不少家长是把孩子散养在家。而临近年末,更是应酬多多。本是孩子在家时间最多的时候,反而家长和孩子少了一些交流。假期没事多陪陪孩子,带孩子多出去走走,不要让忙工作陪朋友成为一切理由,任何理由在孩子这里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事实是自己假期很充实而忽略了孩子!亲子间交流的长期缺失,使得孩子出现困惑时不再热衷于求助父母,久而久之,容易变得沉默寡言,我行我素。家长也会诧异孩子越来越“难管”,频繁的说教,反而会进一步催生孩子的逆反情绪,造成亲情方面的裂痕。

儿童开学大人必做的七件事

1.一定要早起

第一天回到学校,你需要比平时早起15分钟。随着新学年的推移,调整你的起床时间。这都是为了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你需要预留一些时间去叫醒孩子,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的生活。孩子在假期时的状态和学校时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父母们需要做一定的合理调整。

2.前一个晚上完成

为了在开学第一天早上不至于手忙脚乱,父母们可以在前一个晚上做一些准备。可以准备好午餐、拿出明天需要穿的衣服、准备好早餐材料、收集好作业等等。

3.学会委派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为他们做的一切事情。新学年是一个好机会,可以看看孩子们的技能和添加新的学校早上例行工作。但是,在需要上学的早晨,未必是一个好的教学时间。如果你想要让孩子学会穿衣服、穿鞋子,你可以在平时的周末来教他,不要让本就忙碌的早晨变得更为混乱。

4.早餐提前准备

在前一天晚上,父母可以问孩子他们想要什么早餐。在前一晚上做一个简单的规划。当然许多孩子没有什么想法时,父母也要自己做好准备。

5.列一个事项清单

可以提前列一个清单,比如:吃早餐、穿衣服、梳头发、刷牙、穿鞋子、背包在门边。早上当孩子报告说,他们所有的工作都完成时,我们需要再确认一下。

6.激励孩子

虽然家长对于孩子上学很重视,但是许多孩子并不在意。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家长们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措 施。在早上预留一点时间让孩子能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会让孩子以愉悦的心情去上学。

7.不断尝试

不断改进早上的例行公事。如果你发现自己天天迟到5分钟,也许你需要提前5分钟起床。可以简化早餐制作过程,提早起床等等,父母们可以让很多事情变得更加容易。

学生怎么克服开学综合征

首先,学生本身应该从暑假那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中走出来,确立切实可行的新学期目标。其次,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在开学前做好以下五准备。

一、心理:家长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给孩子以信心,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

二、时间:最好在开学前几天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三、环境:开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学校逛逛,可能的话,参观一下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方。

四、内容: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假期作业、同学关系等。

五、用品:在假期,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准备文具和其它有关的学习用品,在开学前不宜继续购买玩具等作为礼品送给孩子

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那一个对孩子更重要

◆ 家长应该多付出

◇ 老师往往“身兼数职”。他们不仅需要承担其教书育人的本职,更要处理学生在学校的其他日常事务,保证学生的安全。对于许多老师来说,平时的教学任务已经说得上繁重,更何况学生众多,何来内些多余心思。

◇ 一般而言,一个家庭只需要培养一个或两个小孩,基本上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但是在学校,教师是不可能像家长一样,集中精力关注某一位学生,这也是很正常的。

◇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最早受到的家庭教育影响了孩子最初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也为孩子接受其他教育提供了基础。此外,家庭教育的持续时间长,因此其效果的持续性也较强。如果孩子没有接受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好的生活学****惯,就很难在学校生活中有他的一席之地。

◆ 我们说老师应该多付出

◇ 教学本来就是老师的任务。老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既是工作职责所在,也是教学能力的要求,而家长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需要与老师平等地沟通交流。

◇ 家长的付出已经很多,甚至是处于过度负责。甩手不管孩子的家长是少数,多数家长不光是负责任的家长,而且处于过度负责和极度焦虑中。无论是否进入名校,为了给孩子“多添力”、“少添乱”,多数家长都会唯师命、校命是从,对学校安排的各类活动、各项“工作”,都积极配合。

◇ 老师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更多。因为,孩子一旦上学,与老师相处的时间一般超过了与家长的相处时间。

★ 家校共育,不当甩手掌柜

孩子的成长路上,有两种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

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亲子教育,这是其他任何角色都替代不了的。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潜移默化的接受父母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幼儿期。但家长们也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对孩子过于的溺爱,会使孩子撒娇依赖,自律能力较差一些。

与父母不同的是,老师总是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想出一些新鲜点子,让学生们热爱学**,并且对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所需要的教育比任何人清楚。

作为家长,我们没有老师的知识权威性,没有同学的无隔阂无代沟的相处方式,我们只有一颗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越来越好的心。我们始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灯塔,在他们前进的路上,永远亮着的灯塔。但作为老师,也不能把教会孩子做人的责任全权都抛给家长,只有家长和老师互相协调,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老师重要还是家长重要?这是一个无法做出选择的问题,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结语: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得饱满而自在,愿我们都能证明这一点: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如何让孩子更好接受幼儿园

改变孩子不良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做事,学会自理,自己穿衣,刷牙。多带孩子去公园玩耍,与其他小朋友多接触,而不是孤僻的站在大人后面。

不能用反面语言警告他。孩子哭闹不能用“再闹告诉你老师”或“把你送到幼儿园就不接你回来”的话。要告诉孩子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很多玩具,有亲切的老师,让孩子从心底不害怕幼儿园上学。

学会“狠心”放下。孩子刚去幼儿园都怕和家人分开,怕丢下她,一交给老师就又哭又闹。孩子是父母心头肉,听到哭难免心疼,可即便是这样也要忍着。要相信没我们在身边老师也定能照顾好孩子,更要知道我们所做是为他好。

放学后和孩子多谈心。接孩子回家后可以问问他吃了什么饭,玩什么玩具,学的舞蹈或早操可以教爸妈。和孩子一起做学校的舞蹈,叫他小老师,满足下他的小小虚荣心。

告诉老师孩子各方面情况。把孩子的身体情况还有生活习性告知老师,让老师全面掌握孩子情况后加以指引,好的表扬,坏的改正。

多参加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无论我们工作再忙,也是为了孩子,有时间就要多陪陪孩子。参加幼儿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回家后再和他玩,让孩子喜欢上学校这些活动。

对孩子不吝啬夸奖。孩子课后作业陪他完成,做的好表扬他,做的不好,鼓励他下次加油。让他对学习有兴致。比如说孩子今天说同学们都和他玩,就夸奖他真棒,很受欢迎,让孩子更快的融入到幼儿园群体中。

好的教育让孩子各得其所

当下,中国的未成年人总量达到了3.67亿人。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让人们必须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现实;加之升学竞争的激烈和就业的艰辛,都在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看法,虽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家长而言,共同的话题永远是“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提出,“在社会现实的压力下,有一些家庭依然坚持着一种理性的选择,即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终身发展利益的教育模式,但是这种坚持非常辛苦,甚至有挣扎的感觉。”朱慕菊表示,与此同时,更多的家庭选择了另外一种教育方式——屈从于目前的竞争压力,选择了一种被扭曲的教育模式,其结果是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家庭中亲情和血肉的力量,使孩子对家庭有了最高的信任度。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指导、教育、要求以及对孩子的信心都是最具支配力的。

另一方面,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及选择能力。他们没有能力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好的家庭教育状态,不同的家长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长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有所成就;有的只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平安;还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拥有财富或显贵的地位。这些都是家长们的期待,无所谓对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和社会大背景融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融合不可分割。因此,现代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发展前景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地只求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力以及更高的分数,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他们步入社会后,如何在社会生存中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如何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品格高尚的人呢?朱慕菊指出,第一是孩子应该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如诚实守信、热爱和平、宽容理解、与人合作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品质,是一个家庭给予孩子所有教育的重要根基。第二是要传递给孩子所在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主流的价值观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不会去崇洋媚外,不会丧失中国人的气节,但是与此同时,孩子又要有世界的眼光。至于孩子们的学习、未来能有多大能耐,则是随着孩子的禀赋和机会来造就的。

家校互动让孩子各得其所

目前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有很多冲突及不协调的地方存在。专家表示,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些不很正确的事情。比如开家长会,学校给家长们传达的信息中,最重要的永远是成绩,再就是还有什么问题,回去应该如何纠正。就此,家长会变成了“告状会”。再比如,学校会不时向家长提出要求:今天学校讲了很多内容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复习或检查作业。学校围绕学业的竞争给家长布置任务,事实上是把学业竞争的压力迁移到了家长身上。与此同时,一些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中,校方最大的困惑就是家长的不理解。

对此,山东潍坊就有很好的经验。据悉,潍坊市教育局持续数年举办了100余所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一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具体方法。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家长和学校对教育的认识慢慢趋于一致。在近两年的行风评比中,潍坊市教育局得到了市民投票的第一名。

朱慕菊副司长提出,学校和家长需要深入沟通,沟通的共同点就是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学校有很好的决策定位,校方与家长之间是共同抚育孩子、教育孩子的关系。家长跟学校之间也应该有很好的定位,要理解学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地方,是按规律办事的地方。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心态: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前途。无论父母做何期待,孩子发展的最终结果一定是多样化的,不可能所有人都进清华、北大,所有人都成为科学家,这是一个社会规律。“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各得其所的教育。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潜力,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潜力的最大发挥,他们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

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有一项针对幼小衔接的研究。什么样的孩子到小学以后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并且全面发展,成绩优异呢?就是具有积极性,对所有事情都抱有积极态度的孩子,他们成功的几率非常大。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需要家庭、教育机构为他们创造条件,要支持、鼓励他们。

另一个研究是丹麦理工学院接受欧盟的委托所做的一项研究,报告揭示了与学生成绩最具相关性的因素。首要因素就是学生动机。一个学生的动力系统非常好,有兴趣、有热情,就容易在学校取得好的成绩。除此以外,自信心,师生关系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相反,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不好,对自己缺少信心,这样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不好的。教育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还应该有自信心、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做人的尊严。这些才足以支撑孩子们未来的幸福人生,而知识以外的这些素质和能力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相关推荐

走进孩子-关爱孩子

我家有一对惹人喜爱的“淘气”宝,小名分别是大双、小双。他俩在家的温暖下,茁壮成长,今年八岁。在这八年里,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嬉戏,共同成长。 我们培养孩子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在我们家里,没有家长制作风,我们常以孩子好朋友的身份融入孩子的世界,早上出门,说声下午见,在家玩得开心、在校学习舒心;下班回家道声好。让孩子逐步明白与人友好相处是一件愉快的事。 我们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经常带他俩上书店,让他们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当他们提出疑问时,有时不直接告诉答案,陪孩子一起翻阅资料,找出结果,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

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首席执行官沙利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接触国际化教育之前就需要认识到,我们并不能在国际范围内找到一个模范性的教育制度,然后按照这个模范对中国的教育进行全面改革。“首先,目前并没有特别完善的教育制度。第二,就算一个教育制度在某一个国家进行得很成功,在别的国家、别的经济情况和文化背景下,这样的模仿不一定适用。第三,模仿别人的教育,经常出现解读错误,误解是非常普遍的。” 比如被全世界佩服的芬兰教育,当地孩子的教育水平相当高。很多西方国家都说要学习芬兰,因为芬兰就不怎么强调考试,课程也特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长的基础

首先,为孩子创设好成长的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创设和谐发展的环境。父母之间的和睦温馨、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人间真爱,自然的博大,纯真的魅力,有助于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心境,引导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创设思考探究的学习环境。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学

小学和幼儿园学习有何不同

从幼儿园到小学如要发生如下变化: 一是主导动的变化。 入学前,儿童的主导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动是学,他们的心理发展起了重大变化,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成了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学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差异。小学教学时间的增幅与休息时间的减幅过大。从教学时间上看,幼儿园大班末期集体动的时间,每天2—3次,每次在25—30分钟;而小学每天便安排5-6节课,且每节课40分钟,教学时间净增加两倍以上。从休息时间上看,幼儿园集体动与自由动交

孩子入学前几项准备

一、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了解学校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不妨: ——向孩子介绍学校历史及现状,言语之中充满怀念、向往、自豪和期望之情,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到学校参观,最好带他参观小学,让他亲身体一下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算的技能,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区、动区,顺便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

家庭环境祝孩子健康走进新学期

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所谓良好的家庭环境就是全家人要融洽、和睦、团结友爱,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泼开朗、热情率真的孩子。 1.家里有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

小学入学:到底早好还是晚好

入学年龄规定引发争议 针对入学年龄早晚的问题,之前本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士解释道,本市长期实行的“3岁入幼儿园,6岁入小学”的年龄不是随便定下来的,而是综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等科学因素做出的规定,《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要求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才可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家长们最好让孩子按部就班入园、入学,如果过早地入学,无异于拔苗助长。 不过伴随“只晚几个月甚至是几天就要再等一年上学”、部分孕妇担心孩子月份小影响及时入学而提前剖腹产等现象的出现,社各界对于入学年龄的早晚开始提出更多的意见和看法。除了维持法律刚性

学龄前宝宝的教育准备

宝宝长大了,在幼儿园小社,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宝宝在这个阶段已经可以面对面与我们进行交流,许多父母在为宝宝感到骄傲的同时,似乎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寄希望于幼儿园、学前班,认为在那里,宝宝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我们常常重视的是: - 为孩子选择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 - 幼儿园老师、学前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 孩子的身体健康;表扬孩子、赞美孩子; - 幼儿园的其他教育,如弹琴、绘画课多不多; - 幼儿园的饮食是否富有营养;幼儿园将来升入什么小学。 我们常常忽略的是: - 对孩子的心理培养与性

青春期心理特点

需求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三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

男孩教育的52条建议

伊恩·利利科是澳大利亚的男孩教育专家,他对男孩的52条建议曾被澳大利亚参议院采纳,以下是其中的精选: ·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男性成人与女性成人的性别角色不能失衡。 ·男孩通常把内心感受转化为身体动作,因此当他们遇到情绪问题时,让他们从事喜欢的运动是帮助他们排遣情绪的好办法。 ·男孩与母亲保持紧密关系非常重要,不必担心母亲的过多呵护使男孩软弱或女性化。 ·男孩,特别是初中的男孩必须在学校里有个“家”,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或场地,否则他们学校没有归属感,于是就不守纪律,破坏公物,乱写乱画。 ·男孩往往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