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高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1.症状 高原脑水肿的病理实质是脑水肿,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呕吐,嗜睡或虚弱,共济失调和昏迷。根据本症的发生与发展,有人把高原脑水肿分为昏迷前期(轻型脑水肿)和昏迷期(重型脑水肿)。

昏迷前期表现:多数病人于昏迷前有严重的急性高原病症状,如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尿量减少,呼吸困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反应迟钝,随即转为昏迷。有极少数病人无上述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期。昏迷期表现:若在昏迷前期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病人在几小时内转入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意识丧失,发绀明显,剧烈呕吐,大小便失禁。重症者发生抽搐,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严重昏迷者,可并发脑出血,心力衰竭,休克,肺水肿和严重感染等,如不及时抢救,则预后不良。

2.体征 病人常有口唇发绀,心率增快。早期无特殊的神经系统体征,腱反射多数正常,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严重患者可出现肢体张力异常,单侧或双侧伸肌趾反射阳性,颈强直,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眼底检查常可见静脉扩张,视网膜水肿,出血和视盘水肿。

凡因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严重头痛,呕吐,嗜睡,共济失调和昏迷等脑水肿的临床特征者即可诊断。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对那些急性高山病症状元法缓解且进行性加重者,应警惕高原脑水肿的发生。

进高原后充分休息预防高原病

有关专家表示,进高原后,应充分休息预防高原病。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首席高原病防治专家说,玉树震区平均海拔4493米,氧含量仅有平原地区的55%,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对此做解释的吧。

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胸闷等。通常,在高原适应几天后,多数人不经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症状也可自动消失。如需治疗时,只要诊断和治疗及时,3—7天可痊愈,不留后遗症。

初进高原八大生理变化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说,玉树震区空气稀薄,年均气温2.9℃,是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当前,抗震救灾队伍处于由平原快速集结高原初期,因高原低氧、干燥、大风等影响,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会发生八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呼吸频率加快。由于空气稀薄,氧含量降低,使人的肺泡氧分压和动脉血中的氧分压均随之降低。人体为了从外界获得足够的氧气,就必须通过增加肺通气量而实现。

二是心跳加快。正常人的心跳为每分钟60—80次,急速进驻高原地区,心跳加快,每分钟100次左右,并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快。初到高原者,要保证充足睡眠和正常进餐,作业动作要量力而行,避免剧烈活动。

三是腹胀和消化不良。由于高原大气压降低,机体内部的压力也随之降低,造成胃排空时间延长,形成胃肠道胀气。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的高原生活后,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四是血压异常。部分人因机体缺氧,造成血管外周阻力异常变化,血压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也有部分人出现血压降低,在返回平原一段时间后,一般可自行恢复,不必药物治疗。

五是睡眠障碍。目前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调整心态,克服高原紧张情绪,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提倡午睡。

六是学习和记忆能力变化。在高海拔地区,所有人的学习和记忆正确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

七是视觉、听力和嗅觉变化。人们到达高原3000米高度后,视觉、听力普遍有所下降,嗅觉逐步降低,不易自我觉察,在返回平原后,这些感觉功能恢复正常。

八是情绪兴奋与抑制。多数人都会发生一些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情绪高涨,感情冲动,言语增多,情绪失控等;或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沉默寡言、行为缓慢等。

六类人群不宜参加救援

救援者的健康是保障救援的基础。凡有以下情形的,都不宜参加高原救灾工作:

一是有心脑血管疾病,比如严重高血压、脑血管畸形;二是有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支气管扩张症等;三是有血液系统疾病,比如严重贫血等;四是有消化系统疾病;五是有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急、慢性肾脏炎症患者;六是有内分泌系统疾病,比如糖尿病未获控制的。

急进高原后注意事项

急进高原地区几天内,一定注意做到减少活动、防寒、保证睡眠和调整心理状态等,以防急性高原病发生。

进入高原第一周内,在救灾之余,要尽可能充分休息。走路、运动时宜缓慢,勿大声讲话或放声唱歌,搬运物品或蹲下起立时,动作不要过快,要注意放慢日常生活节奏。在高原应随时注意保暖防寒,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适宜着装,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初到高原的人在适应过程中通常伴随有脱水,所以每天至少须喝3—4升水来保持水分,尿量应充分并保持清澈;条件允许时,可以吸氧。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如果症状持续无法消退或不良反应剧烈,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转向重症。

如果出现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症状,要大量吸氧,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迅速到低海拔地区治疗;救援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注意休息。

高原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会伤害眼睛和皮肤,应准备墨镜和防晒霜。充足的睡眠可以减轻高原反应,睡前不要过多活动,用热水洗脚,保持情绪稳定。多喝水,晚餐不宜过饱,不可暴饮暴食。

要预防高原冻伤。高原冻伤可分为轻度冻伤和重度冻伤。伤员获救后应尽早脱离冷环境,进入温暖避风场所、采取保暖措施。条件允许应立即送医院,做温水快速复温救治。严禁用冰雪揉搓、冷水浸泡、按摩捶打患部的错误方法复温,也严禁采用明火烘烤的方法复温。这些错误的复温方法往往造成严重的组织丢失,预后极差。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进高原后充分休息预防高原病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专家提醒,今后赴高原地区学习工作的人们,先要补上预防高原反应这一课。最后,希望这篇小文章能够帮到你吧。

预防高原脑水肿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高原脑水肿具体措施如下:

(1)乘车进入高原者,最好是进行阶梯式进入。

(2)在行进至高原途中,应注意保暖,防寒。

(3)刚进入高原环境,应加紧休息,不宜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以免增加机体的耗氧量。

(4)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使进入高原人增加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消除紧张、恐慌的心理。

高原脑水肿治疗方法

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多数医者认为,该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呈正相关(p<0.05),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治疗

该病多半发生在特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交通及医疗条件较差。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就地进行抢救非常重要。当然如有条件,对病情严重者应及早转送至低海拔处为妥。治疗原则:

1.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氧耗。

2.高浓度高流量吸氧(6~8L/min),有条件者可使用高压氧袋或高压氧舱。

3.口服乙酰唑胺(醋氮酰胺)。

4.地塞米松静滴。

5.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可静滴20%甘露醇。

6.速尿稀释于25%葡萄糖静注。但特别要注意利尿过度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7.降温能减少脑血流量,降低脑代谢率,促进受伤细胞功能恢复。可使用体表冰袋,冰帽或冰水灌肠等法降温。

8.据病情发展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出现了高原脑水肿,千万不要忽视,因为出现这种疾病,会严重损伤自己的脑神经,所以在了解了治疗的方法后,最好是尽快的通过治疗,而且治疗的时候还要注意休息,这样才能通过正确的治疗让自己尽快的康复。

高原脑水肿的临床表现

⒈症状

高原脑水肿的病理实质是脑水肿,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呕吐,嗜睡或虚弱,共济失调和昏迷。根据该症的发生与发展,有人把高原脑水肿分为昏迷前期(轻型脑水肿)和昏迷期(重型脑水肿)。

昏迷前期表现:多数病人于昏迷前有严重的急性高原病症状,如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尿量减少,呼吸困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反应迟钝,随即转为昏迷。有极少数病人无上述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期。昏迷期表现:若在昏迷前期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病人在几小时内转入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意识丧失,发绀明显,剧烈呕吐,大小便失禁。重症者发生抽搐,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严重昏迷者,可并发脑出血,心力衰竭,休克,肺水肿和严重感染等,如不及时抢救,则预后不良。

⒉体征

病人常有口唇发绀,心率增快。早期无特殊的神经系统体征,腱反射多数正常,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严重患者可出现肢体张力异常,单侧或双侧伸肌反射阳性,颈强直,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眼底检查常可见静脉扩张,视网膜水肿,出血和视盘水肿。

凡因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严重头痛,呕吐,嗜睡,共济失调和昏迷等脑水肿的临床特征者即可诊断。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对那些急性高山病症状元法缓解且进行性加重者,应警惕高原脑水肿的发生。

高原病的后遗症有哪些呢

高原病mountain sickness 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对机体产生明显生物效应的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海拔更高的地区时 ,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又称高山病。高原低氧环境引起机体缺氧是其病因。上呼吸道感染、疲劳、寒冷、精神紧张、饥饿、妊娠等为发病诱因 。该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高原病指初入高原时出现的急性缺氧反应或疾病,依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或良性)和重型(或恶性)。轻型即反应型或急性高原反应;重型又分为:脑型急性高原病(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水肿 )、肺型急性高原病(又称高原肺水肿)、混合型(即肺型和脑型的综合表现)。慢性高原病(又称蒙赫氏病)指抵高原后半年以上方发病或原有急性高原病症状迁延不愈者,少数高原世居者也可发病。中国将慢性高原病又分为: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异常(包括高原高血压和高原低血压)、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即心脏病与红细胞增多症同时存在)。国外未作上述分型。高原病共同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昏、心慌、气促、恶心、呕吐、乏力、失眠、眼花 、嗜睡、手足麻木、唇指发绀、心律增快等,其他症状和体征则视类型不同而异。高原病亦称高山病、高原适应不全,是指人体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低氧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特发性疾病。返回平原后迅速恢复为其特点。

临床表现:1、高原反应。2、高原肺水肿。3、高原昏迷。

那高原病的后遗症怎么治疗呢?

治疗:1、高原反应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即可逐渐缓解。可给予镇静剂,吸氧后多可缓解。必要时返回平原即可自愈。2、高原肺水肿应早期充分吸氧,利尿。绝对卧床,保暖。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剂。氨茶碱静注;或选用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3、高原昏迷患者易致死,首先减轻脑水肿。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高原心脏病症状较轻者,可作一般对症处理。5、高原血压异常者,可按一般高血压患者治疗。6、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者,用低流量给氧,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症状严重时,可放血300ml~500ml暂时缓解症状。

以上就介绍了引起高原病的后遗症问题,对于高原病这个疾病来说一定要想办法进行治疗的,而且要知道如何预防这样的后遗症,就应该关注很多的高原病的症状,尤其是要从一些具体的体现方面来预防高原病。

高原脑水肿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大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多数作者认为,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呈正相关(p<0.05),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二)发病机制

在机体的所有器官中,大脑是最活跃的耗氧者,100g脑组织每分钟耗氧量为3.5ml,几乎是肌肉所需量的20~25倍,当人体暴露于低氧环境时,虽然吸入气氧分压明显降低,但机体对低氧进行内在自身调节,使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的氧传递和氧利用率仍维持正常水平,脑组织一般不发生缺氧性损伤,在急性缺氧下,脑循环的变化与血液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组织代谢水平的高低等有关,Siesjo指出当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至30mmHg时,脑循环开始障碍,脑组织代谢紊乱,高原脑水肿发病机制很复杂,主要变化是缺氧引起的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肿胀。

1.脑细胞毒性水肿(cytotoxic edema) 细胞毒性水肿系指脑组织缺血性和(或)缺氧性损伤引起的脑细胞内水肿,致使大脑功能严重障碍,病人可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脑脊液量剧增等;脑CT和MRI检查表现为大脑灰质水肿,细胞毒性水肿主要是由严重缺氧引起的脑细胞能量不足,从而导致离子泵功能减弱,钠在细胞内潴留,最近,Green (2000)等发现,当人体进入6200m高原时,肌细胞Na -K -ATP酶出现下调(down-regulation),另有报道,当动物吸入15%低氧混合气体时,脑血流量及血乳酸无明显变化,而吸入6%的氧8min,脑血流明显增加,血乳酸含量增至40mg/ml,说明严重缺氧导致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高能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弱,其结果既可降低细胞膜的离子转运,又可增强无氧酵解,乳酸产生增多,致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缺氧也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扩血管因子,使小动脉平滑肌舒张,血流及血容量增高,血管渗透性增加,由于脑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血浆内的胶体物质,离子,水分从细胞外移入细胞内,出现脑细胞渗透性肿胀(osmotic swelling),脑组织肿胀及脑容积增加,一方面可压迫周围小血管,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足,另一方面因血管压力增高,毛细血管机械性损伤而局部供血不足,出现灶性脑缺血(focal ischemia),根据MRI的检查,细胞毒性脑水肿常常由急性高原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故有人把中,重型急性高原病称之为轻型脑水肿,即血管性脑水肿,但在临床上很难明确区分。

2.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 是因毛细血管压升高引起的血-脑屏障机械性损伤而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致液体渗出血管壁外而进入脑间质,发生脑间质的水肿,病人脑压可升高,脑MRI检查表现为大脑白质水肿。

3.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现代研究表明,当组织缺氧和(或)缺血时,受伤部位有很多新的血管生长(vascular growth),又称为血管新生,血管新生学说在近代医学研究领域受人关注,特别是在肿瘤,烧伤,心肌病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管新生是受各种肽类血管生长因子的刺激或趋化而致,这些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肿瘤血管新生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白介素-8(interleukin-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VEGF,它是由巨噬细胞分泌,能促使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血管通透性增加,故又称之为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已知VEGF对毛细血管基膜有较强的溶解作用,并能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间隙扩大,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往研究证实,脑肿瘤组织,特别是组织缺血或坏死区,VEGF-mRNA的基因表达最明显,最近,Xu(1998)等将大鼠暴露于9%~6%的低氧气体3h,脑组织VEGF-mRNA开始增加,至12h达高峰,说明缺氧可促使脑组织中VEGF增高,因此,Severinghaus提出,急性缺氧引起的VEGF对脑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溶解是发生高原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根据文献记载,死于高原脑水肿病人的尸检报告大约为25例,其共同特点是:大脑表面及脑底血管扩张,充血及水肿,脑表面,脑实质如灰质,白质,胼胝体和小脑灶性点状出血,显微镜下神经细胞肿胀,边缘不清,染色模糊,脑血管壁钙化等,Fuhgren总结了11例尸检资料,其中脑水肿9例(81.8%),脑出血7例(63.6%),脑静脉窦栓塞3例(27.3%),肺血管栓塞6例(54.5%),肺部感染5例(45.5%),支气管肺炎8例(72.7%),肺水肿7例(63.6%),西藏自治区医院报告7例尸检,其中脑水肿7例(100%),脑出血6例(86%),脑栓塞2例(28.6%),肺水肿4例(57.1%),肺栓塞1例(14.4%),Kobayashi报告4例,均发现脑水肿和散在性脑出血,神经细胞肿胀及变形。

脑出血和脑水肿的关系

脑出血是由于患者在非外伤的情况下血管发生了破裂所导致的,当血液流入周围而造成神经压迫的时候会出现此病理现象。此情况下非常容易造成患者脑缺氧的发生,而脑水肿多是在患者脑缺氧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说,多数脑出血患者一般会伴有脑水肿一起发生。

因此,在脑出血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家属朋友应该注意多给患者补充水分和营养,要注意保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避免发生紊乱,一旦发生紊乱,则脑水肿症状就会加重,从而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通常患者在脑出血后的48小时左右时,脑水肿会达到高峰,通常脑水肿会维持三五天后逐渐消退,若时间久也可维持两三周才消退。

如果此时不注意控制患者的病情,则可导致患者颅内压力增高,并且形成脑疝,而脑疝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以及身体恢复的主要原因,所以除了要控制脑水肿,同时还要控制脑疝的发生,这样才能控制住病情,让患者恢复健康。

脑出血和脑水肿的关系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了,脑出血对患者的伤害是很大的,如果在治疗脑出血的过程中不能降低脑水肿的发病率,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瘫痪,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所以家属朋友一定要重视此疾病的发生,及时带患者到医院治疗。

高原脑水肿的预防护理

对易感性的预测虽做了大量的探索,但尚未发现较理想的方法。笔者认为低氧通气反应、肺阻抗微分波、肺弥散能力、最大运动后的氧饱和度的变化等,对预测高原病有一定价值。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者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以使机体能够对于由平原转到高原缺氧环境有某种程度的生理调整。目前认为除了对低氧特别易感者外,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笔者建议,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作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复方党参,舒必利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

高原反应如何诊断

1.急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反应进入海拔3千米以上时,第1~2日症状最明显,后渐减轻,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数可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头痛、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及失眠、多梦等。呼吸深、频率增加、心动过速。部分患者有发绀、血压升高。

2.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平原或低地人在迅速进入高原后1~3日发病,也有晚于7~14日发病者。表现与一般肺水肿相同。有急性高原反应者如出现不断加重的干咳、头痛、呼吸困难或发绀,系本病的早期表现。少数暴发型者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满布粗大湿啰音杂及哮鸣音。

3.高原脑病

高原脑病大多先有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继而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如剧烈头痛、精神异常、神志恍惚、顽固恶心、呕吐,重者昏迷。脑脊液检查仅有压力增高。

新生儿脑水肿症状

1、脑损害症状 局限性脑水肿多发生在局部脑挫裂伤灶或脑瘤等占位病变及血管病的周围。常见的症状为癫痫与瘫痪症状加重,或因水质范围扩大,波及语言运动中枢引起运动性失语。脑损伤后,如症状逐渐恶化,应多考虑脑水肿所致。弥漫性脑水肿,可因局限性脑水肿未能控制,继续扩展为全脑性,或一开始即为弥漫性脑水肿,例如弥漫性轴索损伤。

2、颅内压增高症状 表现为头痛、呕吐加重,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早期出现生命体征变化,脉搏与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的代偿症状,如脑水肿与颅内压高继续恶化则可导致发生脑疝。

3、其他症状脑水肿影响额叶、颞叶、丘脑前部可以引起精神障碍,严重者神志不清、昏迷。颅内压增高也可引起精神症状。有时体温中度增高,脑水肿累及丘脑下部,可引起丘脑下部损害症状。

高原反应吃什么药

高原反应吃什么药,除了抗高原反应的药品,还应该准备哪些东东?

一般来说,抗高原反应药分两类,一是西药,一是中药。西药帮助消除部分症状,比如头痛、恶心等。中药用于调节机体功能,作用于根本。同时改善乏力、胸闷、气短、心悸、口唇紫绀,失眠,多梦等症状。

必带的药品有:

感冒药、消炎药、消化药、头痛药、止吐药如维生素B6。

感冒药,用于缓解头痛、发热、恶心等感冒类症状。消化不良、水土不服出现肠胃炎症等导致身体不适、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高原反应。所以消化药和消炎药也是必须的。头痛药在剧烈头痛时服用,能不服尽量不服。维生素用于恶心时服用。

维生素、营养素类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是必带品。

中药如红景天、灵芝、党参、西洋参等对预防高原反应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选择其中几种配合服用。

其他:

纱布

眼药水

清凉油

晕车药

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

氧气罐(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吸氧。)

防晒霜

太阳帽

墨镜

润肤露

润唇膏

高原的紫外线都很强,既要防晒,也要防止强烈的阳光刺伤眼睛。防晒霜、太阳帽和墨镜都是必须。即使追求粗犷美的男士也要防晒,因为强紫外线会晒伤皮肤,你总不会希望自己露在外面的皮肤都一块一块的掉皮吧。

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角干燥带来的鼻喉不适。干燥容易引发炎症,降低机体抵抗力,加重高原反应。

重症高原反应用药:

硝苯地平——治疗高山肺水肿。硝苯地平(心痛定)扩张小动脉,可以减轻肺水肿。

地塞米松——治疗高山脑水肿。根据缺氧情况可加服地塞米松0.75~6毫克,分2~4次/日服用。此药在减轻高原反应缺氧时的主要作用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以提高携带氧气能力。

注: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滥用此药,在真正需要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肥胖、眼内压升高、高血压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尤其是有病毒感染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乙酰唑胺——预防高原反应,加快适应。乙酰唑胺至高原前3天开始服用,每天两次,每次半片。连服7天。乙酰唑胺主要用于心脏性水肿、脑水肿和消化道溃疡。预防性服用,可减少高原反应症状。

注:乙酰唑胺的副反应是肾绞痛、肾结石、磺胺尿结晶、肾病综合症、粒细胞缺乏症(磺胺过敏)。长期服用,可造成血液中钾离子过低,肝昏迷、肾脏功能减退者不宜服用。

出现重症高原反应怎么办?

重症高原反应危及生命,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及时就地进行自救互救呢?

以下为您转载一篇相关文献,估计非医务人员很难看明白,所以向您提出三点建议:

一,预防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很重要,

二,及时撤退很重要,不要勉强支撑,

三,出现重症高反,马上就医。

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重性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重要的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当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抢救者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速尿)40毫克/日。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仅口服一次)。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一旦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高原感冒时发烧温度有假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以易被忽视。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微,也可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进入高原后,减少洗澡次数或不洗。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冒药,一般已无效。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如果已经以前发生过肺水肿,我们建议不要再登3000米以上的高山。

高原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其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往山友按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脑水肿,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可疑脑水肿的人走直线,来判定其定向力差否。从科学的角度说,此法不可取!发生脑水肿的患者,脑组织已严重缺氧,此时让神志恍惚的人行走,很可能立即摔倒在地昏迷。这种加重损伤的检查方法,是要冒风险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让病人半卧位,嘱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动作能否准确。一旦不能,说明可能发生了脑水肿。

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有条件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急送医院。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们会利用加快、加深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这样就使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不仅使脑血管收缩,还可因此造成意识丧失,引发高原脑水肿。预防呼吸性碱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报纸卷成圆锥状,在锥尖处撕开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将圆锥状的报纸紧贴面部,使呼出的气体再度吸回来,也就是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回来,改善体内的酸碱度,纠正呼吸性碱中毒。

脑水肿能治好吗

脑水肿能治好吗

脑水肿是可以治愈的,一般脑水肿多是因为出血压迫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的原因造成的,如果病灶恢复了,那么脑水肿可以消失。但脑积水就不同了。这多是因为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常见的导致原因是因为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或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进入脑脊液中,因为凝血的作用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一般轻度可以观察,如果严重,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做分流术,就是下一引流管把脑脊液引出。

脑水肿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可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治疗。亦可酌情给予脑细胞活化剂。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经过1~2周治疗后,若病人意识障碍消失,颅内压已恢复正常,可给予血管扩张剂及活血化瘀药物。还应注意控制血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脑水肿会持续多久脑损伤致脑水肿,一般水肿高峰期为3-7天,2周内可消除。但脑水肿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较慢,神经功能恢复一般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脑水肿症状脑水肿是颅内疾病和全身性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病理过程,同时脑水肿常引起或加剧颅内压增高,所以临床表现往往与原发病变的症状重叠,并使其加重。

1、脑损害症状 局限性脑水肿多发生在局部脑挫裂伤灶或脑瘤等占位病变及血管病的周围。常见的症状为癫痫与瘫痪症状加重,或因水质范围扩大,波及语言运动中枢引起运动性失语。脑损伤后,如症状逐渐恶化,应多考虑脑水肿所致。弥漫性脑水肿,可因局限性脑水肿未能控制,继续扩展为全脑性,或一开始即为弥漫性脑水肿,例如弥漫性轴索损伤。

2、颅内压增高症状 表现为头痛、呕吐加重,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早期出现生命体征变化,脉搏与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的代偿症状,如脑水肿与颅内压高继续恶化则可导致发生脑疝。

3、其他症状脑水肿影响额叶、颞叶、丘脑前部可以引起精神障碍,严重者神志不清、昏迷。颅内压增高也可引起精神症状。有时体温中度增高,脑水肿累及丘脑下部,可引起丘脑下部损害症状。

脑水肿发病原因1、颅脑损伤 各类颅脑损伤,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脑挫裂伤都能引起脑水肿,并发颅内血肿,使局部脑组织受压也可引起脑水肿。颅骨凹陷骨折,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或者骨折片刺入脑组织直接致伤,在受累部位出现脑水肿,爆震伤气浪冲击胸部,或胸部直接直接受到挤压,使上腔静脉压力急剧升高,压力向颅内传布冲击脑组织,造成脑组织内毛细血管广泛弥漫性点状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常可发生弥漫性脑水肿,脑的弥漫性轴索损伤,可继发严重弥漫性脑水肿。

2、颅内占位性病变 肿瘤使周围脑组织受压或阻塞脑静脉回流,静脉压升高、颅内淤血,脑脊液循环机吸收障碍,以及肿瘤生物毒性作用等,使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受影响,血脑屏障损害或破坏,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产生局限性脑水肿。脑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所并发的脑水肿尤其显著,肺癌,绒癌等的脑转移,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的,在病灶的周围都有严重的脑水肿。

3、颅内炎症 脑炎、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及败血症所致颅内弥漫性炎症,往往继发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此与致病微生物的毒性及累及的范围有关。

4、脑血管病变 颈内动脉或脑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脑脂肪栓塞,使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使该动脉供血区发生急性脑供血不足与脑梗死,同时继发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脑水肿,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同时发生脑血管痉挛,均继发脑水肿。5、脑缺氧 癫痫持续状态,胸部创伤、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或窒息、心脏骤停,长时间低血压、休克、高原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他肺源性脑病,使脑处于缺氧状态伴随脑水肿;

6、外源性或内源性中毒 铅中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全身性中毒,常并发弥漫性脑水肿。

7、脑代谢障碍 各种原因,全身性的或局限性的脑代谢障碍,引起脑水肿。

8、脑的放射性损害 包括电磁损伤作用如微波、红外线、X射线,γ射线,β射线、快中子等。

高原反应急救之高原脑水肿

(1)吸氧:采取持续加压给氧,氧流量为2-4升/分,严重病人可间断加大到4-6升/分,直到病人清醒。若昏迷严重并伴有呼吸衰竭的病人,可给予人工呼吸机正压给氧和辅助呼吸。

(2)低温疗法:用冰水袋放置在病人的头颈、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使体温降低正常以下,这样可以降低机体的耗氧量,对缺氧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3)脱水剂的应用:脱水剂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

常用的药物:①地塞米松。

②20%甘露醇、25%山梨醇,两药作用相同。

③利尿剂。

(4)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脑细胞缺氧、造成脑组织的能量供应不足致使脑组织发生损害,因此可使用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

(5)控制和预防感染:根据病情可选用1-2种抗菌素药物。

相关推荐

如何鉴别高血压脑病

1.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均可出现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高血压、剧烈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甚至昏迷等。高血压脑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为一过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失体征固定并可加重,SAH可见脑膜刺激征,CT检查有肯定的鉴别价值,高血压脑病显示弥漫性脑水肿,脑卒中可见高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证据。 2.尿毒症性脑病 尿毒症合并高血压并出现脑部症状时,须鉴别为高血压脑病或尿毒症脑病引起。高血压脑病常伴癫痫发作和黑矇,降压后症状迅速好转;尿毒症肾功能障碍严重,常伴扑翼样震颤或

脑水肿的病因

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正常血脑屏障只容许一些小分子溶质通过,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很低,基外周几乎被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所包围,后者被视为血脑屏障的组成部分(第二道屏障)。故平时组织间液几乎不含蛋白,但血管源性脑水肿时的水肿液含较多蛋白质表明微血管通透性已增高。实验观察发现水肿中心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大小吞饮泡囊增多;用铁蛋白作示踪剂,发现该颗粒出现于吞饮泡囊中,游离于胞浆和基底膜内,停留于细胞间隙中,和出现于水肿组织中,从而判定水肿液是经内皮细胞内和细胞之间的通道渗出并扩展的。通透性增

脑梗后脑水肿

脑梗病人出现浮肿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因为不排除会引起比较严重的脑水肿的问题,所以患者服用一定的药物是很关键的治疗方法,在这我们建议您可以服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 一般情况下面目水肿,排除比较严重的情况,基本可以是脸部的血液循环不好导致的。最好是进行脸部的一个运动,看看能不能有一点的效果,如果有效果那么就要坚持,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 这个也有可能是脑梗塞引起的后遗症的问题,在这可以先使用饮食的控制的,我们建议您最好是低盐低脂饮食,加强一个身体的锻炼,而且还要有一个好的营养的吸收,这个也是很关键的

脑水肿的病因

1、颅脑损伤 各类颅脑损伤,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脑挫裂伤都能引起脑水肿,并发颅内血肿,使局部脑组织受压也可引起脑水肿。颅骨凹陷骨折,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或者骨折片刺入脑组织直接致伤,在受累部位出现脑水肿,爆震伤气浪冲击胸部,或胸部直接直接受到挤压,使上腔静脉压力急剧升高,压力向颅内传布冲击脑组织,造成脑组织内毛细血管广泛弥漫性点状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常可发生弥漫性脑水肿,脑的弥漫性轴索损伤,可继发严重弥漫性脑水肿。 2、颅内占位性病变 肿瘤使周围脑组织受压或阻塞脑静脉回流,静脉压升高、颅内淤血,脑脊液循环

脑血栓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

1、脑血栓的治疗要改善脑的血液循环,恢复血液供应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以缩小梗塞范围。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O6代血浆、烟酸、罂粟碱、维脑路通、川芎嗪、栓今通通栓搭档、己酮可可碱、培他定等。脑血栓急性期有脑水肿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宜用扩血管药和扩容药。 2、脑血栓患者要防止脑水肿,大面积的脑梗死以及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等,均能产生严重的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而诱发脑缅,危及生命。所以对于脑血栓急性期,提倡降颅压治疗。目前临

出血性脑梗塞有哪些症状

脑梗死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如果脑同时存在发生缺血和出血的话称为混合性脑梗死。混合性脑梗死分为出血后继发脑梗死以及梗死后出血转化。出血性梗塞可以分为症状性以及无症状性。症状表现和病灶大小以及出血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病灶如果比较大,出血量会更多,尤其是出现血肿的时候,病情会加剧。 早发型的出血性脑梗塞会在发病后几小时至3天内发作。患者的症状重,会出现意识障碍,脑水肿、血压会升高,而且还会出现严重的心脏疾病、内科疾病。 迟发型的出血性脑梗塞会在多在发病后4~14天内发作,患者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治疗之后仍无法缓解

骨髓炎和骨膜炎的区别

1骨髓炎患者往往会有眉弓凹陷的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存在骨痛症状、关节僵硬,高热症状,局部流脓症状、还会发生软组织的肿胀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等等并发症。 2骨膜炎主要是有局部的充血水肿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发生肌肉萎缩的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有视力障碍,眼球突出的症状,尤其是眼眶骨膜炎,往往还会有红眼的症状还有眼球运动障碍。 3骨膜炎常见的有胫骨骨膜炎,眼眶骨膜炎,有些患者还会引发骨髓炎,脑膜炎、脑水肿等等并发症,骨膜炎是可以引发骨髓炎的,两者的症状也是很多不同点的,包括并发疾病也是不相同的。

高血压肾病水肿症状

高血压肾病早期症状我们可以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尤其是对尿液的观察是最直观的,你会发现尿液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小便中泡沫很多,长时间都不消失,说明尿液中有大量蛋白质排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尿蛋白。 二.尿液颜色改变,尿液成浓茶色、酱油色或是想混浊的淘米水。 三.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尿量平均为每天1500毫升,每天4-8 次。如果没有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小便量出现骤减或陡然增多时,就要到医院检查了,看看是不是肾脏病变。 四.夜尿增多。一般年轻人是不应该有这样的现象的,如果一个年轻人或是60岁以内的正常

治疗脑血栓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l)一般支持疗法:脑血栓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加强调养护理,给予低流量吸氧,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及营养。昏迷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防止吸人性肺炎 肺炎及褥疮,有发热及合并肺部感染者,应及早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 (2)改善脑的血液循环:恢复血液供应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以缩小梗塞范围。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O6代血浆、烟酸、罂粟碱、维脑路通、654-2、复方丹参液、川芎嗪、抗栓丸、己酮可可碱、培他定等。脑血栓急性期有脑

脑水肿有哪些典型症状

1)脑损害症状 局限性脑水肿多发生在局部脑挫裂伤灶或脑瘤等占位病变及血管病的周围。常见的症状为癫痫与瘫痪症状加重,或因水质范围扩大,波及语言运动中枢引起运动性失语。脑损伤后,如症状逐渐恶化,应多考虑脑水肿所致。弥漫性脑水肿,可因局限性脑水肿未能控制,继续扩展为全脑性,或一开始即为弥漫性脑水肿,例如弥漫性轴索损伤。 2)颅内压增高症状 表现为头痛、呕吐加重,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早期出现生命体征变化,脉搏与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的代偿症状,如脑水肿与颅内压高继续恶化则可导致发生脑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