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

治疗

应充分体现“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1.一般治疗

包括呼吸、循环、体液量及代谢的治疗、血压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并治疗癫痫、静脉血栓栓塞、吞咽困难、吸入性肺炎、其他感染、褥疮,以及必要时处理颅内高压。

(1)监测神经功能状态、脉搏、血压、体温以及氧饱和度72 h。

(2)氧饱和度低于95%时予以吸氧,一般鼻导管吸氧2~4 L/min,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3)有吞咽障碍时进行液量平衡和电解质的定期检测;最初24 h生理盐水补液。

(4)当血压大于220/120 mmHg或伴有严重心脏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或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谨慎降压,反之不做常规降压。溶栓治疗者收缩压应小于185 mmHg。

(5)监测血糖:大干10 mmol/L时点滴胰岛素治疗,血糖低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予以10%~20%的葡萄糖输注。

(6)发热时(体温大于37℃时)可给以乙酰氨基酚降温。

(7)心脏管理:卒中后常见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猝死等并发症。应给予补液,必要时药物、电复律、起搏器等治疗,保证有效心输出量。

2.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发病3 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溶栓适应证者,立即静脉应用rt-PA(0.9 mg/kg体重,最大剂量90 mg),其中10%剂量推注,余量持续60 min输注;超过3 h仍可应用,但不推荐;对时间窗6 h内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和符合筛选标准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者,动脉内溶栓可作为一个选择。其他溶栓药物因副反应多,不推荐。

(2)抗血小板治疗:卒中后48 h和(或)溶栓后给予阿司匹林50~300 mg/d口服和(或)双嘧达膜50 mg/200 mg,bid口服,不宜服阿司匹林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口服氯吡格雷75 mg/d。

(3)抗凝剂:不常规应用,但有心房颤动者推荐使用抗凝剂华法令口服,目标为INR2.0~3.0;有静脉窦血栓者推荐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4)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20~40 mg,rid,口服。

(5)脑代谢活化剂:可用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辅酶A等。

(6)防治脑水肿:梗死面积大、病情较重时,常用20%甘露醇125~250 ml静滴,每日2~4次,连用7~10 d。由于甘露醇结晶易阻塞肾小管引起血尿或无尿等肾脏损伤,应注意查肾功能。心、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关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使用仍有争议,用时应警惕继发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可早期短程使用,一般用地塞米松每日lO~20 mg加入甘露醇中静滴,持续3~5 d,最长7 d。甘露醇和地塞米松还有清除自由基的怍用。

(7)低温疗法:亚低温(脑组织温度32~33℃)可以降低严重MCA死亡率,但因副反应大,复温时可能出现反跳性颅内压增高危象,主张适当降温(35℃)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预后。

(8)外科治疗:对无症状有明显颈动脉狭窄者(狭窄在69%~99%),不建议采取颈动脉手术和颈动脉成形术伴或不伴支架植入术,除非是卒中高危人群者。主要由于这些方法的手术指征及效果尚有争议,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慎重考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不应轻易施行。

(9)中医药治疗:一般采取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治则,可用丹参、川芎、红花等。

3.并发症治疗

(1)误吸和肺炎:吞咽障碍者可留置胃管治疗,有肺炎时予以有效抗生素治疗。

(2)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予以穿弹力袜,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

(3)褥疮:加强护理,保持皮肤干燥,高危者予以气垫床。

(4)癫痫:遵守癫痫治疗原则治疗.参见相关章节。

(5)躁动:先寻找原因,处理原发情况,必要时给予镇静药治疗。

(6)尿路感染和尿潴留:予以导尿。加强无菌观念,必要时予以抗生素治疗。

脑血栓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急性期药物治疗原则。

(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2.外科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脑水肿占位效应和脑疝形成征象者,可行开颅减压术;小脑梗死使脑干受压导致病情恶化的病人通过抽吸梗死小脑组织和后颅窝减压术可以挽救生命。

3.康复治疗应早期进行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短期和长期治疗计划分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针对性体能和技能训练降低致残率增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

郁郁寡欢的人慎防脑中风

脑中风不是老年人专利

脑卒中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风,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血性卒中,一个是缺血性卒中。

通常中风患者中以中老年人较为多见,出血性中风70%的患者是高血压导致的。如今高血压人群,不乏中青年人。其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血管的先天性畸形和动脉瘤,这类患者大多数也都是年轻人。

另外,中风也与高脂血症、糖尿病有关系。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导致了血管的硬化和斑块的形成,而糖尿病可以引起血管的改变,引起包括脂代谢等一系列障碍。

胡学强特别强调,有两类人群要特别小心:一是对于年轻女性来说,长期口服避孕药也是高危因素之一;二是经常郁郁寡欢、长期过度疲劳的人。

中风治疗不能拖

“中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也高。”胡学强指出,脑血管供应脑组织的血液,脑细胞支配我们全身的运动、感觉等功能,一旦受损,会引起运动、感觉或颅神经的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脑卒中,先通过CT检查,确诊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两者治疗完全不同。万一发生的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必须在3小时以内做溶栓治疗,溶栓有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时间是越早越好。接着是抗血小板、抗凝等综合治疗。还可以通过建立侧支循环治疗。“所谓侧支循环是绕过了闭塞的血管,而由脑血管的其他侧支来供应缺血的脑组织。”胡学强表示,“人脑的血管很复杂,具有三级侧支循环,一旦血管闭塞了,除了尽快开通外,还可以通过激肽原酶来改善脑侧支循环,增加供血区血流供应,促进脑组织更好地恢复。”

他强调,卒中单元的治疗绝不可轻视。“卒中单元”即在医院里面建立专门治疗脑血管病的医疗单元,在卒中单元内除了神经科医生外,还配了放射、康复、营养等与治疗卒中相关的医护人员,通过不同科室医生在患者进入医院后争分夺秒的合作努力,肯定能让中风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这样患者就会早日康复。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重要作用

一.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快速发展,使溶栓治疗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我国目前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的条件下,仍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

而溶栓治疗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最大程度减轻心肌坏死,达到减轻患者症状并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早期证实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有关抗栓及溶栓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1988年ISIS-2 (Second International Study of Infarct Survival)研究结果显示,联合阿司匹林及链激酶溶栓可使AMI患者35天死亡率由13.2%下降到8.0%,由此而确立溶栓治疗在ANII治疗中的核心地位,标志着AMI进入“再灌注治疗”时代。

一个世纪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EMI的主要原因。 业已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EMI的主要原因,近年随着PCI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目前我国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溶栓治疗仍具有重要地位。

国内STEMI救治的现状是,再灌注治疗比例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基层医院更多的是进行溶栓治疗,但以非选择性溶栓药物为主,很大比例的患者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有效的再灌注。推出规范的临床溶栓治疗对提高我国急性STEMI的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

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以来,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溶栓治疗不但能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而且使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明显下降:虽然,近年来PC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即使在欧美国家,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中溶栓与直接PCI的比例相当。国际上多项注册研究显示,虽然PCI治疗近年来增长迅速,但仍有接近40%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此外,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提高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在中国进行的CCS-2实验,即COMMIT(1999-2005年)研究显示,未计划行PCI、发病24h以内的STEMI患者,仅有约半数( 54%)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GRACE(2002-2003年)研究显示,大学附属医院登记的STEMI患者中,溶栓治疗仅占10%,PCI接近50%,但仍有超过30%患者没有再灌注治疗。CREATE研究(2001-2004年)中国资料显示,11.5%患者接受PCI治疗,溶栓治疗52.5%,未行再灌注治疗占37.6%。溶栓治疗的患者中绝大多数(90%)应用非选择性溶栓药物,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者仅占2.7%。

在目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溶栓治疗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

临床实践中,各种原因导致的时间延迟大大降低了直接PCI的优势。近期在北京的调查显示,STEMI患者门一球囊扩张时间达到指南要求的比例仅有19%。

不能通过直接PCI达到理想再灌注治疗(有经验的团队以及门-球囊扩张时间0.1mV的患者,若无急诊PCI条件,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也可溶栓治疗。

③ 患者就诊早(发病≤3h)而不能及时进行介入治疗者或虽具备急诊PCI治疗条件,但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与就诊至溶栓开始时间相差>60min且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min,应优先考虑溶栓治疗。

④ 对再梗死患者,如果不能立即(症状发生后60min内)进行冠脉造影和PCI,可给予溶栓治疗。

2.溶栓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

① 既往任何时间脑出血病史。

② 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

③ 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④ 6个月内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史(不包括3h内的缺血性卒中)。

⑤ 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

⑥ 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⑦ 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2) 相对禁忌证

① 慢性、严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

②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时间>10min或有创性心肺复苏操作。

③ 痴呆或已知其他颅内病变。

④ 3周内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或4周内发生过内脏出血。

⑤ 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⑥ 感染性心内膜炎。

⑦ 妊娠。

⑧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⑨ 目前正在使用抗凝药物。

⑩ 终末期肿瘤或严重肝肾疾病。

年龄>75岁的患者,建议首选PCI,如选择溶栓治疗,应该首先权衡出血风险与溶栓获益并慎重选择剂量。合并心源性休克的STEMI患者应该紧急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如PCI或CABG。如无条件或上述治疗明显延迟,可考虑进行溶栓治疗。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合并低血压,尽管溶栓疗效不确切,但如不能行PCI,仍可考虑溶栓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可能无效。

3.用法用量

瑞替普酶推荐18mg(10MU)+18mg(10MU)分两次静脉注射,每次缓慢推注2分钟以上,两次间隔为30分钟。注射时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给药,两次静推给药期间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维持管路通畅。

小中风也要及时就诊

我国卒中防控形势严峻

脑卒中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卒中患者约为750万,而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快速上升。据推算,假如不采取更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名卒中患者。

现存脑卒中患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丧失了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全国每年用于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治疗费用为100-200亿元。脑卒中不仅严重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也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从治疗效果、成本、依从性等方面综合评估,把轻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重要的防治人群,找准防控成本效益最高的目标人群进行定向干预,是卒中防控的重点,也是最大程度降低脑血管病危害和疾病负担的关键。

轻型卒中需紧急干预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轻型卒中是指症状轻微、非致残性卒中,在急性脑血管病事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统称为“轻型卒中”。我国每年新发轻型卒中患者约有300万 ,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视物不清、头晕等。

事实上,轻型卒中患者只要发生过一次,就如同在体内埋下“炸弹”,患者随时处于复发的风险中。据统计,轻型卒中患者1年累计复发率16%,5年累计复发率33%。且一旦卒中再次复发,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残疾甚至是死亡。

据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唯一被证实可以降低中风患者致残率的治疗方法。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及时采用溶栓治疗后,有近94%患者无残疾,如患者不能及时的采用溶栓治疗,脑梗死体积也将明显扩大。目前只有55%患者在发生轻型中风症状的时候,能够在发病24小时内就诊,而且在已经就诊患者中,也只有9%的人群在发病2小时内及时采用溶栓治疗。

对此,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提出:“轻型卒中是需要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但因其持续时间很短,病情迅速好转,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目前大家对轻型卒中溶栓治疗的认知还比较低,另外国内很多医院没有溶栓治疗的能力,导致一些患者在发生卒中时未能及时采取溶栓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及时识别是关键,FAST口诀要牢记

我国的卒中患者往往因为不能够被早期识别、未能及时送达医院而延误了治疗,直接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而“FAST口诀”则是目前最常用的卒中判断方法。

F(face,脸),他是否能够微笑?是否感觉一侧面目无力或麻木?

A(arm,胳膊),他是否能顺利举起双手?是否感觉一只手没有力气,或者根本无法举起?

S(speech,言语),他能否流利对答,是否言语困难或吐字不清?

T(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

“言语含糊嘴角歪,手脚不抬奔医院”,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上述行为异常,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首先前往有卒中中心的医院或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预防卒中从点滴做起

首先要控制好“三高”。高血压患者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则升高至8倍,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也与卒中密切相关,有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控制好自身基础病。其次,心脏疾病也是引起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冠心病或心率失常的病人会突发卒中,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药物。此外,要养成良好是生活方式,如戒酒、戒烟、减肥、心态平和、适度运动、低脂饮食等,这些也都是预防卒中的关键。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办法

(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 梗塞区较大的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 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黏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

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

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呼吸、循环、体液量及代谢的治疗、血压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并治疗癫痫、静脉血栓栓塞、吞咽困难、吸入性肺炎、其他感染、褥疮,以及必要时处理颅内高压。

(1)监测神经功能状态、脉搏、血压、体温以及氧饱和度72 h。

(2)氧饱和度低于95%时予以吸氧,一般鼻导管吸氧2~4 L/min,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3)有吞咽障碍时进行液量平衡和电解质的定期检测;最初24 h生理盐水补液。

(4)当血压大于220/120 mmHg或伴有严重心脏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或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谨慎降压,反之不做常规降压。溶栓治疗者收缩压应小于185 mmHg。

(5)监测血糖:大干10 mmol/L时点滴胰岛素治疗,血糖低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予以10%~20%的葡萄糖输注。

(6)发热时(体温大于37℃时)可给以乙酰氨基酚降温。

(7)心脏管理:卒中后常见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猝死等并发症。应给予补液,必要时药物、电复律、起搏器等治疗,保证有效心输出量。

2.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发病3 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溶栓适应证者,立即静脉应用rt-PA(0.9 mg/kg体重,最大剂量90 mg),其中10%剂量推注,余量持续60 min输注;超过3 h仍可应用,但不推荐;对时间窗6 h内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和符合筛选标准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者,动脉内溶栓可作为一个选择。其他溶栓药物因副反应多,不推荐。

(2)抗血小板治疗:卒中后48 h和(或)溶栓后给予阿司匹林50~300 mg/d口服和(或)双嘧达膜50 mg/200 mg,bid口服,不宜服阿司匹林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口服氯吡格雷75 mg/d。

(3)抗凝剂:不常规应用,但有心房颤动者推荐使用抗凝剂华法令口服,目标为INR2.0~3.0;有静脉窦血栓者推荐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4)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20~40 mg,rid,口服。

(5)脑代谢活化剂:可用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辅酶A等。

(6)防治脑水肿:梗死面积大、病情较重时,常用20%甘露醇125~250 ml静滴,每日2~4次,连用7~10 d。由于甘露醇结晶易阻塞肾小管引起血尿或无尿等肾脏损伤,应注意查肾功能。心、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关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使用仍有争议,用时应警惕继发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可早期短程使用,一般用地塞米松每日lO~20 mg加入甘露醇中静滴,持续3~5 d,最长7 d。甘露醇和地塞米松还有清除自由基的怍用。

(7)低温疗法:亚低温(脑组织温度32~33℃)可以降低严重MCA死亡率,但因副反应大,复温时可能出现反跳性颅内压增高危象,主张适当降温(35℃)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预后。

(8)外科治疗:对无症状有明显颈动脉狭窄者(狭窄在69%~99%),不建议采取颈动脉手术和颈动脉成形术伴或不伴支架植入术,除非是卒中高危人群者。主要由于这些方法的手术指征及效果尚有争议,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慎重考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不应轻易施行。

(9)中医药治疗:一般采取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治则,可用丹参、川芎、红花等。

3.并发症治疗

(1)误吸和肺炎:吞咽障碍者可留置胃管治疗,有肺炎时予以有效抗生素治疗。

(2)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予以穿弹力袜,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

(3)褥疮:加强护理,保持皮肤干燥,高危者予以气垫床。

(4)癫痫:遵守癫痫治疗原则治疗.参见相关章节。

(5)躁动:先寻找原因,处理原发情况,必要时给予镇静药治疗。(6)尿路感染和尿潴留:予以导尿。加强无菌观念,必要时予以抗生素治疗。

防中风 4类药物需了解

1抗凝药物

临床上对房颤、频繁的一过性脑缺血性发作(tia)或椎2基底动脉tia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是抗凝的首选药物,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卒中患者均需进行颅内外血管检查,包括脑血流图、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等。

对于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急性卒中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如果患者因房颤、夹层动脉瘤等拟长期应用华法林时,可以考虑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于瘫痪程度重、确认必须长期卧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重视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如无出血倾向,建议小剂量皮下抗凝预防静脉血栓。

低分子量肝素一般优于普通肝素,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宜用普通肝素。对脑静脉系统血栓,临床确诊后应对症处理,积极寻找病因,并在相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

2降脂药物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药物。胆固醇水平正常伴有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卒中高危患者,推荐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减少卒中 /tia风险。

有缺血性卒中/tia的患者,应尽早完善血脂检查。ldl-c>2。6mmol/l者,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对于有确切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或有动脉栓塞证据,以及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tia的高危患者,无论胆固醇水平是否升高,均推荐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将ldl-c降至2。1mmol/l以下,或将ldl-c降低40%以上,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现有资料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他汀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临床症状及alt、ast及肌酸激酶(ck)变化,如出现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应减量或停药观察。

3降压药物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s)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可以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患者发生卒中,推荐 arbs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arbs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长期应用有利于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再发。

长效钙拮抗剂(ccb)不仅有较好的平稳降压作用,还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长效ccb可作为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脑血管病急性期及伴有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患者,降压治疗应慎。

4rt-pa药物

超早期缺血性卒中应该使用rt-pa类药物进行溶栓治疗。rt-pa类药物是目前被证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最有效的药物。循证医学证明,对符合适应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3小时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疗效优于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溶栓时间窗可适当延长。溶栓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院,由经过培训的医师来操作。

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1.药物治疗

急性期药物治疗原则。

(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2.外科治疗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脑水肿占位效应和脑疝形成征象者,可行开颅减压术;小脑梗死使脑干受压导致病情恶化的病人通过抽吸梗死小脑组织和后颅窝减压术可以挽救生命。

3.康复治疗

应早期进行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短期和长期治疗计划分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针对性体能和技能训练降低致残率增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

脑卒中如何用药治疗

1降脂药物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药物。胆固醇水平正常伴有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卒中高危患者,推荐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减少卒中/TIA风险。

有缺血性卒中/TIA的患者,应尽早完善血脂检查。LDL-C>2。6mmol/L者,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对于有确切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或有动脉栓塞证据,以及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TIA的高危患者,无论胆固醇水平是否升高,均推荐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将LDL-C降至2。1mmol/L以下,或将LDL-C降低40%以上,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现有资料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他汀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临床症状及ALT、AST及肌酸激酶(CK)变化,如出现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应减量或停药观察。

2抗凝药物

临床上对房颤、频繁的一过性脑缺血性发作(TIA)或椎2基底动脉TIA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是抗凝的首选药物,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卒中患者均需进行颅内外血管检查,包括脑血流图、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等。对于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急性卒中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如果患者因房颤、夹层动脉瘤等拟长期应用华法林时,可以考虑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于瘫痪程度重、确认必须长期卧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重视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如无出血倾向,建议小剂量皮下抗凝预防静脉血栓。

低分子量肝素一般优于普通肝素,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宜用普通肝素。对脑静脉系统血栓,临床确诊后应对症处理,积极寻找病因,并在相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

3降压药物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s)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可以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患者发生卒中,推荐ARBs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ARBs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长期应用有利于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再发。长效钙拮抗剂(CCB)不仅有较好的平稳降压作用,还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长效CCB可作为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脑血管病急性期及伴有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患者,降压治疗应慎。

4rt-PA药物

超早期缺血性卒中应该使用rt-PA类药物进行溶栓治疗。rt-PA类药物是目前被证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最有效的药物。循证医学证明,对符合适应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3小时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疗效优于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溶栓时间窗可适当延长。溶栓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院,由经过培训的医师来操作。

脑中风怎么治疗

脑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包括脑梗塞和脑血栓形成,而出血性脑卒中又包括脑出血或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因此脑中风的治疗要从两方面来讲,一般来说缺血性脑中风首先要考虑药物保守治疗,急性期可以采用血管内溶栓治疗,慢性期可以采用血管搭桥手术的方法,来增加脑部血流的供应。出血性脑卒中首先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如果出现血肿增大,有手术指征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对于已经查明原因的出血患者,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可以采用针对出血原因的手术方法,如动脉瘤的夹壁、栓塞,脑血管畸形的栓塞或手术切除的。

中风的治疗方法

应根据病人不同中风类型、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对于缺血性卒中,包括处理并发症、超早期溶栓治疗、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华法林)、外科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出血性中风的内科治疗主要通过服药或输液等控制并发症。而外科治疗指通过手术方式清除颅内血肿。

脑血栓治疗方法

1、脑血栓介入治疗方法

静脉溶栓:以往都是内科药物溶栓治疗,要求发病6小时内,最好是3.5小时内静脉点滴溶栓药物治疗。但是静脉溶栓血管溶通率低,只有大约30%,大部分病人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同时脑出血的风险很高。一旦发生溶栓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极高。

介入动脉内溶栓:是将一根非常细而且柔软的导管经大腿根部动脉插入脑血栓内,经导管注射溶栓药物,使得溶栓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增加血栓内药物浓度,血栓直接溶解,血管溶通率增加,减少了溶栓药量,降低了脑出血风险。动脉内溶栓最好的时机是发病后6小时内,椎基底动脉血栓可以延长至12小时。

2、脑血栓外科手术治疗

选择适应证较严格。其适应证如下:颈内动脉外段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闭塞或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者,作血栓摘除以及动脉内膜切除术。如果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都有血栓形成,可选择狭窄严重的一侧,先作血栓摘除术,使血流量增加。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尚未建立良好的侧校循环者,可作颖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大网膜移植术和脑一颞肌瓣覆盖术治疗脑梗塞,通过临床观察,带血管蒂大网膜颅内移植。较游离的网膜移植和颞肌瓣脑表面覆盖效果好。如已形成脑软化灶,临床有颅高压表现,或有脑疝迹象者,经降颅压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应迅速手术,清除软化坏死组织,或行颞肌下减压术。

颈椎病变压迫推动脉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手术治疗。

3、脑血栓的药物治疗

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相关推荐

​抓住救治中风的黄金时间

3-6小时,溶栓的“黄金时间” 脑梗塞是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的一种,约占中风患者的80%左右。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梗塞病人达250万。此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征,严重危害着人民身体健康。对于脑梗塞,目前国际一致公认的治疗方法有卒中单元(即综合处理)和溶栓疗法两种,其中溶栓疗法可促使病人快速恢复。 所谓溶栓疗法就是通过药物使血管内血栓溶解,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从而使血流受阻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液供应,脑所支配的肢体恢复正常。溶栓疗法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两种,静脉溶栓是通过静脉输液用药,动脉溶栓

缺血性中风怎么办

治疗 1.病因治疗 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的治疗。 2.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包括呼吸道通畅、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 (2)防治脑水肿 出现脑水肿时,可采用脱水剂治疗。 (3)抗血小板凝聚治疗:肠溶阿司匹林25~50 mg、每日2~3次,可减少TIA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双嘧达莫(潘生丁)25mg、每日2~3次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4)改善微循环 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治疗。 (5)抗凝治疗 适用于急性期脑血栓形成,但慎重选择抗凝剂,常用抗凝剂有肝素、双香豆

心脑血管病怎么筛查

脑卒中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缺血与出血性疾病,这两者因为其发病特点不一,应在体检筛查方面应有不同的策略。缺血性脑卒中指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它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多呈渐进性发展;而出血性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其中颅内动脉瘤往往隐匿。因心脑血管病常为共患病,也可以称其为心脑血管病体检筛查项目。而目前的检查多是针对缺血性卒中。 如果早期发现,筛查出高危患者给予脑卒中预防或治疗。对高危患者可以及时处理,避免严重病情及并发症出现。这里包括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都有什么

1、急性期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另外大多数患者患者亲友及部分医务人员期望的是有更好的药物使患者早日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面,如患者的饮食。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能量代谢会很快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2、急性期溶栓治疗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

脑血栓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急性期药物治疗原则。 (1)超早期治疗 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2)个体化治疗 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并发症 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体化治疗 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

多发性脑梗塞治疗

脑梗塞多在活动中集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糊涂,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包括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治疗,下面专家介绍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应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对于梗塞区较大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以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

预防脑卒中要控制好血压

第一,发病年轻化。根据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数据,中国是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死亡率则从第一方阵退到第二方阵。中国卒中患者的平均发 病年龄是65.5岁,而美国和加拿大都是71.4岁,日本是71.8岁。中国卒中患者病死率较低,恢复相对容易,但残疾率相对很高,严重影响劳动人口。 第二,脑出血构成比高于西方国家。脑卒中包括脑缺血和脑出血,数据显示,加拿大的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7.1%是脑出血;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23%。脑出血在救治上比脑缺血更复杂,预后也较之更差。 第三,颅内动脉狭窄是脑缺血的主要

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宜忌事项

一般溶栓治疗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 溶栓适应症: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 1m V、胸导>0. 2m V。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溶栓禁忌证 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 (胃肠道溃疡、咯血等 ),做过内脏手术、活

缺血性卒中有什么表现

中风通常发展迅速(数秒到数分钟)。中风症状和受损部位有关,因此症状呈多样性。缺血性中风,通常只影响受阻动脉附近的脑组织。出血性中风影响局部脑组织,但由于出血及颅内压增高,往往也影响整个大脑。综合病史,神经学检查,以及发病危险因素,医生可以在确切原因尚未知晓之前快速诊断中风的解剖学性质(即哪一部分的脑受影响)。 在联合王国(英国),院前急救护理专业人员通常要迅速识别中风。如果怀疑中风,他们通常使用ldquo;脸臂说rdquo;测试(FAST测试),以评估中风的可能性: 1.脸- 看看脸部是否有任何下垂或肌肉

青年脑血栓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脑血栓患者的药物治疗 1、超早期治疗脑血栓,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脑血栓,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2、个体化治疗根据脑血栓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脑血栓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体化治疗脑血栓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