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对较小血肿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患者因继发脑干损害导致中枢衰竭而死亡,或因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加重脑组织损伤,造成神经功能损害而引起严重的后遗症。内科保守治疗容易使一部分病人丧失珍贵的治疗时机。 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有两大种:

一种是骨瓣或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

适用于出血部位不深,出血量大、中线移位严重、术前病情在Ⅲ级以上,已有脑疝形成,此手术多需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增加病人负担,且适应征局限,病死率、致残率都较高。其优点是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达到立即减压的目的,止血效果满意,同时术中还可去骨瓣减压。

第二种方法为钻孔或锥孔穿刺血肿清除术。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适应于各部位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室出血等。

一般首次清除出血量的60-70%即可,余下可择日再次吸除或配合应用尿激酶冲洗。优点是局麻下完成手术,操作简单,脑损伤轻,适应征广泛。缺点是不能止血、无活动出血时方可采用。

穿刺方法二种

盲目钻孔(根据CT片计算等)具有一定风险性,深度和钻孔方向均难以掌握。在血肿量较小时定位困难。

立体定向手术可以准确定位,甚至可改变穿刺方向,多点抽吸,清除血肿比较彻底。

脑出血的定向穿刺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病死率一般为50%~60%,而传统的外科治疗方式是开颅清除血肿,需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这类病人又多为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故并未能降低病死率。为此人们都在探寻微创、有效、简便的治疗途径。

患上脑溢血能治好吗

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积极合理的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1、内科治疗

患者卧床,保持安静。重症须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动脉血氧保护度维持在90%以上。加强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意识障碍和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时,之后放置胃管。

(1)控制高血压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及时应用适当的降压药物以控制过高的血压。但降压不可过速、过低。急性脑出血时血压升高是颅内压增高情况下保持正常脑血流的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降压可影响脑血流量,导致低灌注或脑梗死,但持续高血压可使脑水肿恶化。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脑出血后48小时水肿达到高峰,维持3~5日或更长时间后逐渐消退。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和导致脑疝,是脑出血主要死因。故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重要环节。

(3)止血药和凝血药 一般认为脑内动脉出血难以药物止血,出血部位发生再出血亦不常见,通常无须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需给药可早期(<3小时)给予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等。立止血也推荐使用。

(4)保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每日液体输入量按尿量+500毫升计算,高热、多汗、呕吐或腹泻的患者还需适当增加入液量。注意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

(5)并发症防治 ①感染②应激性溃疡③稀释性低钠血症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①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体征,如脉缓、血压升高、呼吸节律变慢、意识水平下降等;②小脑半球血肿量≥10毫升或蚓部>6毫升,血肿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受压消失,出现脑干受压症状或急性阻塞性脑积水征象者;③重症脑室出血导致梗阻性脑积水;④脑叶出血,特别是脑动静脉畸形所致和占位效应明显者。

脑溢血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最终目的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尽最大努力保证神经功能,减少或防止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

1.手术适应症:目前认为,患者无意识障碍时多无需手术;有明显意识障碍、脑疝尚不明是,外科治疗明显优于内科;深昏迷患者、双瞳扩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内外科治疗方法均不理想。目前手术适应症主要参考一下几点考虑:大脑出血量大于30ml,小脑出血量大于10ml;患者出血后意识障碍情况,I级一般不需手术,V级病情出于晚期也无法手术,II级~IV级需要手术治疗,II级患者若一般情况可,也可首选内科保守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再决定,IV级患者若出血时间短出血量大,进展快,脑疝形成时间长,则无法手术;另外,位置较为表浅的出血一般多可手术,而较为深在出血如脑干局部出血,若无意识障碍,可保守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少但患者病情明显加重的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持续出血,术前应充分考虑。此外,患者的一般情况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肺功能下降,高龄患者手术后一般恢复较差,效果一般,选择手术需要慎重。

2.手术前的准备:脑出血手术应尽早进行,长时间的血肿压迫可导致脑细胞功能受损,并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手术的早期进行有利于提高脑出血的治愈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出血虽然是一种急诊,但术前准备仍然要充分,术前正确处理患者的症状对手术的成功与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术前应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术前应用脱水降颅压的药物,并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在手术中出现再出血,术前常规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尽快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进行手术治疗。

3.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颅清除血肿、穿刺抽吸血肿、脑室穿刺引流血肿等。

(1)开颅清除血肿:是较为常用的脑出血治疗手段,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常需行开颅手术,如基底节出血常需进行开颅清除血肿,传统的手段主要是行大骨瓣打开颅骨,剪开硬脑膜后暴露脑组织,以距离血肿最近处切开脑皮质,在直视下清除血肿,严密止血后关颅,根据手术中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去除骨瓣。这种手术方式是急诊手术最常用的,也是较为紧急、快捷的手术方式,但其缺点在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目前主导开颅清血肿手术方式已基本改进,在急诊手术时首先行一较小手术切口,在去除小骨窗后进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根据术中情况再决定是否扩大骨窗的面积以及是否进行去骨瓣等。目前小骨窗治疗脑出血以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广泛认可,并在临床上熟练运用。由于改进后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效果好,值得推广,其缺陷在于部分基层医院并不具备一定的医疗条件,全面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穿刺抽吸血肿: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各部位脑出血,深部脑出血尤为适用,主要方法是应用CT引导或者立体定向引导,选择距离血肿最近的穿刺点,并离开功能区,进行颅骨钻孔,在定位和定向的基础上向血肿内穿刺,再辅助以负压吸引,可一次去除较大部分的血肿。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很小,但其局限于仅为细针穿刺,血肿并非为均一圆形状态,一次手术仅能解除一部分血肿的压迫,剩余的血肿依然存在,其分解产物依旧会对脑细胞产生毒害作用,而且这种手术方式对手术者技术要求较高,若一次性抽吸过多血肿,可能造成远隔部位的再出血,所以临床上目前还没有广泛推广。

(3)脑室穿刺引流血肿:顾名思义,主要是进行脑室内穿刺,适应症主要是针对脑室内积血,手术常规行脑室角穿刺,放置引流管,术后应用尿激酶等融化血块药物,使得血肿能由引流管逐渐引出,当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时候,脑室外引流手术还可以有效减低颅内压,放置脑疝的形成。

外科治疗脑出血是较为明确的方法,术后需要有较为妥善的患者管理,术后应还要注意患者血压情况,控制性降压防止再次出血,术后应用脱水药物防止颅内压过高,防治并发症,监测患者的各重要脏器功能,加强术后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应早期行功能锻炼。

肝性脑病怎么办

1.内科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对于缺血性起病可应用血管扩张药、抗凝药。对脑出血患者应用止血药物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等。对于癫痫患者和不随意运动宜做相应的对症治疗。脑出血患者伴颅内高压应适当控制颅内压力。

2.外科治疗

(1)目的:在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神经功能障碍前,通过手术方法增加脑的侧支循环,改善脑供血,恢复正常神经功能。

(2)手术方法: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的血管重建手术。

①直接血管重建术:

A.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B.枕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C.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

直接血管重建术可立即改善脑部的缺血情况,但由于大多数受体动脉变细,手术操作上有难度,尤其在儿童。另外,在手术时需短暂性夹闭大脑中动脉分支,有加重脑缺血的危险。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治疗措施:内科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原则基本上同单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样。传统的内科治疗措施为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及防治并发症、改善脑功能等。

腰穿对于严重颅内高压者禁止施行,以免诱发脑疝。但是,对于颅内压已正常,尤其是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人,可慎重地反复腰穿缓慢放液,每次1~7ml为宜,以减少脑脊液中的血液成分,缓解症状,避免因血液吸收引起的高热反应和蛛网膜颗粒阻塞而发生迟发性交通性脑积水。

2.外科治疗 由于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约93%的病人属于继发性脑室内出血,而且脑出血血块期作为占位性病变,以及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形成,存在着颅内高压和脑受压、脑疝的威胁,内科治疗措施不尽满意。因此,自发性脑室内出血作为自发性脑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外科治疗更值得探讨。

(1)手术方法与适应证:手术方法大致可分为直接手术(穿刺血肿吸除及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

①直接手术:对于脑实质内血肿较大而脑室内血肿较小的继发性脑室内出血,或有脑疝症状以及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未能奏效者,反复CT扫描血肿逐渐增大以及脑血管造影时发现造影剂外溢者,均应考虑直接手术清除血肿。直接手术的病死率一般为33.75%,这主要是由于做手术的病人多为危重病人所致,并非手术效果不好。

睡眠过多易患脑中风,你听说过吗

急性脑血管病按其原因来说,应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其临床表现及后果虽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其病因是迥然不同的。可谓相差一字,相隔百里。

出血性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则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上大多数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或血管硬化所致的血管破裂出血,少数是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破裂出血。如果出血在脑实质内,就叫脑出血;如果出血在脑实质外,蛛网膜下腔内,就叫蛛网膜下腔内,就叫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地说,后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比前者为轻,因而病死率亦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很有密切关系。脑栓塞绝大多数是由于心脏内的小栓子脱落而随血流流到脑血管内,从而堵塞了大脑的供应动脉而引起脑缺血。犹如水渠被堵,浇灌区的农作物受旱的道理一样,脑子得不到营养和各种有用物质,脑细胞的功能便会受创损害。

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单从症状和体征上来鉴别,有时确有其难处,但新近应用头部ct等先进仪器的检查,已为确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治疗也更加确切,更有针对性。在内科治疗上,脑缺血性疾病主要是采用扩张血管、疏通微循环、活血化瘀及抗凝血药物等;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则多应用脱水、止血、降低血压等药物。如果将治疗脑缺血病的药物误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身上,不但徒劳无益,反而会雪上加霜。两者在外科治疗上两者也有所不同。对脑出血主要是清除血肿,切除出血的病因(如摘除出血的动脉瘤)若脑水肿严重时,则手术减压。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要把堵塞了的脑血管想办法疏通,或用手术作血管搭桥,重新建立供血管道,以滋养“干扰”的脑子,恢复脑的功能。

警惕高血压引发脑干出血

脑出血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现在随着高血压人群的年轻化,青壮年高血压病人也会发病。专家介绍,高血压病与脑出血关系密切,脑出血的发病就是在原有高血压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然升高所致。但是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并不足以引起血液外溢出血,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有80%以上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因此又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之称。

一方面,高血压既是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又可能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硬化的血管壁变脆弱,易于破裂;同时硬化的血管壁弹性变差,易于形成动脉瘤等,为血管破裂奠定了病理基础。另一方面,高血压病的长期慢性血压增高,可导致脑动脉产生一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如形成微小动脉瘤,导致小动脉的脂肪玻璃样变,小动脉壁形成夹层动脉瘤等,在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因此,要避免脑出血的发生,积极有效地防治高血压是重要措施。

一旦发病很凶险

一旦发生脑出血,情形十分危险。陈主任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就会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

在诊查上,脑ct、磁共振扫描对诊断最有帮助,不仅可以早期确诊,而且能够精确了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有无脑室穿破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陈主任强调,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应在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而出血尚未引起原发或继发的致命损害时才有价值。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脑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的及早恢复。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是有选择性的,出血较少的,可以采取内科治疗,血肿较大时,如外囊或内囊区血肿体积达到30毫升以上,及时开颅手术或做脑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据介绍,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有五种:

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适用于出血量相对较少、颅内高压不很严重的患者或年龄身体等因素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出血量较大者,术前有脑疝或估计术后水肿严重者还进行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适用于原发性脑室出血和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导致梗阻性脑积水者;脑干出血原则上不能手术,但是血肿靠近后部,距脑室较近者也可以手术,行血肿清除加脑室引流术;小脑出血超过5毫升也应积极手术,及时做后颅窝减压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的日常预防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才能有效避免高血压脑出血。专家指出,脑出血可多次发作,所以这些患者应经常随诊,每天测血压,定期做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如果出现肢麻、肢瘫、失语及突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加重的症状,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饮食上注意选择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每日补充足够的水分。体胖的患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选择。

内科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血压比基础血压稍高。静脉输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多在出血后20-30 分钟即停止,止血药物的使用并无确切疗效。

内科治疗适应于以下情况:

(1)出血量较小者。一般认为壳核出血或大脑皮质下出血小于30ml 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下可进行内科治疗。

(2)出血后意识一直清楚或仅嗜睡者。

(3)发病后即陷入深昏迷,或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昏迷不宜手术治疗。

(4) 患者年龄大大,且有心、肺及肾脏疾患,或有严重糖尿病者。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较高,为50-90%。

Cushing 于1903 年最早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效果极差,一度冷却下来。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脑出血多主张进行内科治疗,较少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 CT 检查的应用,对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合理选择,术中应用显微技术清除血肿和双极电凝止血,从而使手术更加精细准确,将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并采取了早期手术,即发病后24 至48 小时内手术。甚至提出超早期手术,在脑出血后7 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不仅能达到救命目的,而且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轻残废,有人总结近5 年文献报告的929 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率为2-28%,功能恢复率达63-89%。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标准:

1.幕上(大脑半球)血肿体积>40ml,无论有无小脑幕切迹疝(脑疝)

2.幕下(小脑半球)血肿体积>15ml,无论有无梗阻性脑积水

3.脑室出血形成脑室铸型,脑脊液循环受阻

外科干预的时机:

1.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应争取在脑组织遭受不可逆损害-积极处理。

2.血肿量达到手术指征,患者虽然昏迷却未出现小脑幕切迹疝者-积极处理。

3.出血肿量达到手术指征合并出现小脑幕切迹疝者-争分夺秒。

手术方法的选择:

常规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微创或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

常规骨瓣开颅的优点:

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充分减压;能在良好的直视下彻底止血;及时消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作用;中止血肿溶解后对脑组织的刺激损害效应;去除骨瓣可使术后脑水肿的损害降至最低。

微创手段优点:

对正常脑组织的创伤微小(微创)、无需大动干戈;手术时间短,往往只需0.5-1小时;操作简便,只需一根特制的血肿穿刺针配合一些必要的手术设备;安全系数高;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近年来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又采用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施行颅骨钻孔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以促进血块液化,然后予以抽吸。此法简便易行,疗效肯定。另外还开展了cT 导向脑立体定向清除血肿及CT 定位,应用内窥镜进行血肿清除等方法。这些治疗方式不仅损伤小,且疗效亦好,病人乐于接受。随着新的诊疗方法不断涌现,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将不断获得改善。

神经源性面瘫

1、神经源性面瘫: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如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等)

2、医源性面瘫:约1.7%,腮腺手术,乳突手术,牙科治疗,扁桃体切出手术和增殖腮切手术引发。

3、中毒引起的面瘫:约1.3%,常见有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4、创伤性面瘫:约8.2%,颞骨骨折、面部外伤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5、肿瘤引起的面瘫:约10.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脑出血的内科治疗

患者出血量不多,神经功能损害较轻,或者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手术治疗的,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的原则在于: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1、一般治疗:安静休息,一般卧床休息2-4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患者应予以吸氧。危重患者应予以心电监测,进行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2、控制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会反射性升高,而过高的血压则会更加引起出血增加,而过低的血压又会影响到健康脑组织的血供,所以对于脑出血患者,应该选用较为有效的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发病之前的基础血压水平。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颅内压升高可引起患者较为明显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疝导致生命危险。所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是脑出血治疗的重要措施,发病早期可用甘露醇脱水,并辅助以呋塞米进行脱水,同时注意监测患者肾功能,注意复查血电解质情况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4、预防并发症: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防止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早期可行胃肠减压。一来可观察是否存在应激性溃疡,二来可减轻患者胃肠道麻痹引起的腹胀,避免胃内容物因呕吐而发生吸入性肺炎。

肺气肿的外科治疗

患者的筛选在此类手术非常重要。肺气肿的手术是个高选择性的手术方式,目的在减轻严重肺气肿患者的气喘症状,也是此类终末期肺病除了肺脏移植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手术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因此需要慎选患者,再配合专门的术后照顾小组,应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手术结果。

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为患者的治疗已达极限,仍有严重的气喘情形。术前一定要戒烟。严重的支气管炎并有大量的痰液分泌者并不适合手术。另外如血中二氧化碳堆积的患者,第一秒吐气体积小于预测值的20% 的患者,则需好好评估。有心脏方面疾病的患者,包括心脏衰竭,缺血性心脏病,肺高压症等,手术的危险性高。另外,年龄过高,大于75 岁或合并有身体其它疾病者并不适合。

此类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严重肺气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的困难程度和受限性相当重要。

术前的准备需考虑患者症状的严重度及患者的各项身体状况,检查需包括完整的肺功能检查,血氧浓度,计算机断层检查及核医通气灌注比例检查。患者术前需要经过复健医师的评估,复健运动也许不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或血氧浓度,但是大部分患者会感觉更强壮,比较不那么喘,让患者更能适应术后的情形。另外,营养方面的评估也相当重要。

脑益血是怎么形成的因素是什么呢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最终目的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尽最大努力保证神经功能,减少或防止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

1.手术适应症:目前认为,患者无意识障碍时多无需手术;有明显意识障碍、脑疝尚不明是,外科治疗明显优于内科;深昏迷患者、双瞳扩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内外科治疗方法均不理想。目前手术适应症主要参考一下几点考虑:大脑出血量大于30ml,小脑出血量大于10ml;患者出血后意识障碍情况,I级一般不需手术,V级病情出于晚期也无法手术,II级~IV级需要手术治疗,II级患者若一般情况可。

也可首选内科保守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再决定,IV级患者若出血时间短出血量大,进展快,脑疝形成时间长,则无法手术;另外,位置较为表浅的出血一般多可手术,而较为深在出血如脑干局部出血,若无意识障碍,可保守治疗。

对于出血量较少但患者病情明显加重的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持续出血,术前应充分考虑。此外,患者的一般情况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肺功能下降,高龄患者手术后一般恢复较差,效果一般,选择手术需要慎重。

2.手术前的准备:脑出血手术应尽早进行,长时间的血肿压迫可导致脑细胞功能受损,并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手术的早期进行有利于提高脑出血的治愈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出血虽然是一种急诊,但术前准备仍然要充分,术前正确处理患者的症状对手术的成功与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术前应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术前应用脱水降颅压的药物,并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在手术中出现再出血,术前常规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尽快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进行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外科治疗肝血管瘤

对肝血管瘤手术治疗适应证国内外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根据有关文献和经验认为,肝血管瘤除了以其直径大小及防止破裂出血为手术标准外,还应考虑到血管瘤在肝内的位置,与肝表面的距离,血管瘤露出肝表面部分的大小, 血管瘤自身增长的速度、症状, 甚至包括病人的年龄、生活环境与工作职业条件等。 目前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肝切除术、肝血管瘤剥离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术、介入治疗等。在选择术式方法时要根据血管瘤的不同情况而定。 对肝血管瘤手术治疗适应证国内外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一般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①

脑出血应该如何治疗

1、治疗方法: 通过行脑室外引流加反腰穿治疗,并配合相应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治疗原则: 防止进一步出血,挽救生命、促进机能恢复。内科保守治疗适于出血量少、无生命危险及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者。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CT的出现,外科手术治疗治疗脑出血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立体定向高血压脑出血钻孔置管引流术是利用计算机将血肿腔三维从建,根据血肿形态选择合理穿刺路径,置管抽吸、引流血肿,是神经外科与高科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损伤小、精确度高、清除血肿彻底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打击的患者。

脑出血挂号挂什么科室

脑出血一般需要检查才能进一步的明确诊断,一般情况如果我们出现肢体偏瘫或突然昏迷,喷射样呕吐,剧烈头痛,怀疑脑出血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到急诊科开绿色通道,做头部CT,如果头部CT提示有脑出血,出血量大的可以直接到神经外科住院,像出血量很小,具体功能影响不大,神志是清楚的,也可以在神经内科保守治疗恢复。

高血压脑出血的非药物疗法

1、气管插管 进行过度通气,使CO2分压保持在3.3~4.0kPa (25~30TOH),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用于脑出血急性期,以改善脑缺氧,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2、局部物理降温疗法 温度降低后,脑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有利于脑细胞恢复和减轻脑水肿。全身降温可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且易发生肺炎等并发症,故采用冰帽局部物理降温为宜。 3、高压氧(HBO)疗法 HBO治疗出血性中风传统概念认为脑出血疾病HBO治疗是禁忌的。但近15年来国外临床研究有了进展。认为高压氧主要是通过脑血管收缩降低,降低颅内压,在高压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指证

DU外科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有两类:第Ⅰ类:发生严重并发症的DU,如急性穿孔、大出血和瘢痕性幽门梗阻;第Ⅱ类:内科治疗无效或某些特殊类型的溃疡。 1.急性穿孔 一般是指急性游离穿孔,出现下列情况须采取手术治疗:①饱食后穿孔;②腹腔渗液较多,就诊时间较晚,发生局限或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③一般情况欠佳或有休克表现;④溃疡病史较长,有顽固性疼痛且发作频繁;⑤伴有幽门梗阻、出血等并发症;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2.大出血 若溃疡病并大出血已经确诊,一般先行内科治疗,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①出血迅猛,情况危急,

预防心脑血管的食物 新鲜白果银杏果

对中老年人轻微活动后出现的体力不支、心跳加快、胸口疼痛、头昏眼花等,每天吃点这个银杏果,可以降低人体的胆固醇,预防脑梗、脑出血有显著作用。 现如今,除了老年人易患脑梗、脑出血外,由于饮食上的不良习惯、压力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这类疾病。为了健康平时我们多吃一些可以预防脑梗、脑出血的食物。

急性脓胸的外科治疗

(1)胸腔穿刺:适用于急性化脓性脓胸渗出期。穿刺术在局麻下进行。 (2)胸腔闭式引流术适合于急性脓胸经反复抽脓无好转时,症状不能缓解,脓液粘稠不易抽出;腐败性脓胸;结核性脓胸并发混合感染;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痿或食道胸膜痿同时存在;阿米巴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痿;张力性脓气胸;包裹性脓胸。 手术一般在局麻下进行。 (3)早期胸膜脓苔剥脱术(扩清术):适用于①急性脓胸病人,经多次脓腔穿刺抽脓,临床症状仍不见好转,胸腔积脓渐多或有液气胸存在;②急性脓胸经引流后,临床症状不见好转反而加重。X线发现形成多发性包裹性积液

肺气肿患者的外科治疗

肺气肿这种疾病如果我们不能采用姑息性治疗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治疗,那么我们就需要采用做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治疗,再者对于肺气肿的患者来说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应该知道自己的疾病发展状况如何,为此针对于肺气肿做了以下的知识阐述。 终末期肺气肿病人的生活质量差、生存期有限,长期以来出现了各种外科方法试图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人进行治疗。例如:切除肋软骨和骨膜、胸壁成形和膈神经切除、腹腔内加压装置和气腹使膈肌抬高、切除胸膜刺激新生的毛细血管向肺内生长、切断神经来减少气管支气管的张力。临床效果均不理想。现在外科重点:

脑出血化验检查方法

脑出血,对于很多脑出血患者来说都不陌生,或许还有很多人曾经被脑出血所困扰,因此我们要关注外科健康,敢于对抗脑出血疾病。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在患高血压的青年人。大多数在动态下发病,如寒冷、激动、疲劳、过度用力等,少数在静态下或睡眠中发病。脑出血发生前一般无预感,极少数病人在出血前数小时或数天前有短暂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或运动障碍。 CT:脑CT可以清楚扫描0.5ml以上的出血病灶,急性出血CT值为7580Hu,24小时以内,脑CT扫描提示出血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48小时后,显示出血周围

脑出血偏瘫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①防止进一步出血。 ②降低颅内压。 ③控制脑水肿。 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