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崩症的危害有什么

尿崩症的危害有什么

1、 中枢性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和多饮,症状轻重与ADH缺乏程度有关,起病缓慢,少数突发,起病急缓与病因有关。

2、根据ADH缺乏的程度,又可分为完全性尿崩症和部分性尿崩症。其它伴随症状有瘦弱乏力、头痛头晕、焦虑、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皮肤干燥、便秘、心悸,时有电解质紊乱、视力减退及发烧症状。

如饮水过多可发生水中毒,头痛加重、恶心、呕吐、肌肉运动不协调,体温下降,精神错乱,惊厥、昏迷以至死亡。

3、 尿崩症起病多缓慢。主要症状及体征有,多尿多饮,一般日夜和逐日间尿量变化不大。低比重尿,尿比重多在1.001~1.006,尿渗透渗出压多在100~300毫摩/升之间。

4、 儿童可有夜间遗尿。进水量不足时可有脱水征,如皮肤干燥、倦怠虚弱、头痛、烦躁、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原发疾病的症状,如垂体瘤的表现。

5、 中枢性尿崩症的垂体或下丘脑病变若不断进展,并导致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则多尿与烦渴症状可以缓解,甚至消失,尿亦可被不同程度浓缩。

6、 若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患者口渴感亦可消失,以致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可出现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钠浓度显着升高,细胞内外均失水,出现高渗症群,头痛、肌痛、心率加快,烦燥、神志模糊、谵妄、昏迷及高势,可致死亡。轻度失水者可有皮肤干燥,汗液,唾液减少,口唇干裂、食欲减少,便秘。

尿崩症的病因

1.原发性(原因不明或特发性尿崩症)尿崩症约占1/3~1/2不等。通常在儿童起病,很少(<20%)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这一诊断只有经过仔细寻找继发原因不存在时才能确定。当存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高泌乳素血症或经放射学检查具有蝶鞍内或蝶鞍上病变证据

时,应尽可能地寻找原因,密切随访找不到原发因素的时间越长,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截止肯定。有报道原发性尿崩症患者视上核、室旁核内神经元减少,且在循环中存在下丘脑神经核团的抗体。

2.继发性尿崩症

发生于下丘脑或垂体新生物或侵入性损害,包括: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胚胎瘤、松果体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 白血病 、组织细胞病、类肉瘤、黄色瘤、结节病以及脑部感染性疾病(结核、 梅毒 、血管病变)等。

3.遗传性尿崩症

遗传性尿崩症十分少见,可以是单一的遗传性缺陷,也可是DIDMOAD综合征的一部分。(可表现为尿崩症、 糖尿病 、视神经萎缩、 耳聋 ,又称作Wolfram综合征)。

4.物理性损伤

常见于脑部尤其是垂体、下丘脑部位的手术、同位素治疗后,严重的脑外伤后。外科手术所致的尿崩症通常在术后1~6天出现,几天后消失。经过1~5天的间歇期后,尿崩症症状永久消失或复发转变成慢性。严重的脑外伤,常伴有颅骨骨折,可出现尿崩症,燕有少数病人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创伤所致的尿崩症可自行恢复,有时可持续6个月后才完全消失。

妊娠期间可出现尿崩症症状,分娩后数天症状消失。席汉综合征应用考的松治疗后可表现出尿崩症症状。妊娠期可出现AVP抵抗性尿崩症,可能是妊娠时循环中胎盘血管加压素酶增高所致。这种病人血浆AVP水平增高,对大剂量AVP缺乏反应,而对desmopressin治疗有反应,分娩后症状缓解。

结尿崩症的日常护理

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那么,尿崩症的护理工作有哪些?

一、做好尿崩症的护理前,先要进行病情观察

准确记录尿崩症患者尿量、尿比重、饮水量,观察液体出入量是否平衡,以及体重变化。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如食欲不振,以及便秘、发热、皮肤干燥、倦怠、睡眠不佳症状等。观察患者是否由脱水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虚脱、昏迷等。

二、尿崩症的护理--对症护理

1保持皮肤、粘膜的清洁。

2有便秘倾向者及早预防。

3注意患者出现的脱水症状,一旦发现要及早补液。

4患者夜间多尿而失眠、疲劳以及精神焦虑等应给予护理照料。

5药物治疗及检查时,应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嘱患者准确用药。

6对于多尿、多饮者应给予扶助与预防脱水,根据患者的需要供应水。

7测尿量、饮水量、体重,从而监测液体出入量,正确记录,并观察尿色、尿比重等及电 解质、血渗透压情况。

三、尿崩症的护理--一般护理

1在尿崩症患者身边经常备足温开水。

2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及体重。以了解尿崩症患者病情变化。

3尿崩症患者夜间多尿,白天容易疲倦,要注意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

四、尿崩症患者的健康指导

尿崩症患者要准确遵医给药,不得自行停药。患者家属要及时记录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变化。注意预防感染,尽量休息,适当活动。尿崩症患者由于多尿、多饮,要在患者身边备足温开水。

老年人尿崩症不能吃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先关专业的医生是非常了解的,而且同时很多老年人尿崩症患者也是有过这方面的了解的,毕竟这和他们的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但是通常情况之下,他们的了解却是极其片面的。那么,下面就来说说老年人尿崩症不能吃什么食物这个问题。

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尿、烦渴、多饮,24h常见的尿量为5~10L,严重病例每昼夜尿量可达16~24L以上,也有报道达40L/d者,尿清水样无色,日夜尿量相仿,不论白天或晚上,每30~60min需排尿和饮水。尿比重低,在1.008以下,更接近1.001。尿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300mmol/kg H2O)。轻症病人,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但即使在禁水试验时,尿也不能充分浓缩,渗透压在600mmol/kg H2O以下。由于排出大量低渗尿、低比重尿,血浆渗透压轻度升高,刺激口渴,每昼夜饮水量与尿量相当,且量相当稳定。患者喜进半流食,喜冷饮。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患者健康一般不受影响,不会发生脱水。如果病人不能得到充分饮水,或被强制性限水,尤其是不能主动得到饮水的儿童,易发生脱水。

各种尿崩症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中枢性尿崩症病人起病急,一般起病日期明确,部分病人口渴、多饮起始时,可能正值感冒或夏季,或出差途中找不到水而极度口渴。部分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因发病与垂体、下丘脑区肿瘤或浸润性病变有关,病变可能同时引起下丘脑口渴中枢的损害。由于渴感缺乏,病人不能充分饮水,这些病人都有脱水体征,软弱无力,消瘦,病情进展快,后期都有嗜睡,明显精神失常,代谢紊乱,腺垂体功能减退。还有肿瘤压迫症状,颅内压增高,病死率高。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如发生于儿童期或青春前期,可出现生长发育障碍,此系生长激素缺乏所致。青春期时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特发性尿崩症患者,多数成年后身材略显矮小,系多饮、多尿干扰正常生活,而非生长激素分泌缺乏。中枢性尿崩症如因颅外伤或手术损伤神经垂体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可表现为典型的3期。第1期明显多尿,尿渗透压下降,持续数小时至5~6天。第2期尿量迅速减少,尿渗透压上升,持续数小时至5~6天。第3期为永久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有2类,即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后天获得性肾性尿崩症。家族性肾性尿崩症是X连锁遗传性疾病。临床少见。此症多见于男性,且自幼年已有尿崩症状。偶见于女性。多尿、烦渴、多饮症状轻,随年龄增长,多尿、多饮有逐渐减轻趋势,青春期或成年后症状甚至可基本消失。后天获得性肾性尿崩症,多与低血钾、高血钙、糖尿病、肾盂肾炎、多囊肾等疾病或药物有关。其临床表现多变,除了前述尿崩症典型症状外,尚有各原发病的症状,尿量波动大,在原发病治愈后,多尿症状可消失。

尿崩症有时可能是某种综合征的一部分,如Didmoad综合征,又称Wolfram综合征,其表现为尿崩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耳聋。

原发性烦渴者一般不发生在儿童,病人每天尿量波动大,夜间尿量较白天少。病人多饮、多尿发生于精神创伤后,部分病人有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病史。患者血浆渗透压、血钠水平、尿渗透压均低。

尿崩症患者未经治疗时,多尿症状减轻,要考虑合并垂体前叶机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机能减低。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症状再现或加重。另外,尿崩症合并严重甲减时,多尿症状亦不明显。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我们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导致我们体内某种激素的缺乏导致的,或者是由于某些病变原因引起我们肾脏缺陷导致的疾病。

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CDI),后者为肾性尿崩症(NDI),其临床特点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尿崩症常见于青壮年,男女之比为2:1,遗传性NDI多见于儿童。

尿毒症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多数以青少年为多。男女的发病率相近。大多起病缓慢,往往为渐进性的,数天内病情可渐渐明显。少数可突发,起病有确切日期。那么尿崩症的临床症状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中枢神经尿崩症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段,通常会出现在儿童和成年早期,而且男性要比女性发病多见。

大多数病人均有多饮、烦渴、多尿。夜尿显著增多。一般尿量常大于4L/d,最多有达到18L/d者。

大多数病人均有多饮、烦渴、多尿

尿比重比较固定,呈持续低比重尿,尿比重小于1.006,部分性尿崩症在严重脱水时可以达到1.010。口渴常很严重。一般尿崩症患者喜冷饮。

遗传性尿崩症者常于幼年起病,因渴觉中枢发育不全,可引起严重脱水和高钠血症,常危及生命。肿瘤和颅脑外伤及手术累及渴觉中枢时,除了定位症状外,也可出现高钠血症。

比较严重的高钠血症的表现主要是谵妄、痉挛、呕吐等。当尿崩症患者又出现腺垂体功能不全的时候,反而尿崩症的情况会减轻。

以上就是关于尿崩症的临床症状的介绍了,通过以上的内容你是否对尿崩症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了呢?希望患者们都能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尿崩症要做哪些检查

1、血浆渗透压和尿渗透压关系的估价 血奖学金和尿渗透压的正常关系。如果一个多尿病人数次同时测定血和尿的渗透压均落在阴影的右岕,则这个病人患有中枢性尿崩症或肾性尿崩症。如果对注射血管加压素的反应低于正常(见下述禁水试验)或者血或尿AVP浓度增加,则诊断为肾性尿崩症。血和尿的渗透压关系很有用处,尤其在神经外科术后或头部外伤后,运用两者的关系可很快鉴别尿崩症与胃肠道外给予的液体过量。对这些病人静脉输液可暂时减慢,反复测量血尿渗透压。尿渗透压为50~200mOsm/kgH2O,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可高于300mmol/L(正常参考值为280~295mmol/L)。

2、禁水试验 比较禁水后与使用血管加压素后的尿渗透压是确定尿崩症及鉴别血管加压素素缺乏与其他原因所致多尿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这一试验用于估价因尿渗透压,往往与渗透压关系15-21联合应用。

3、高渗盐水试验 在诊断尿崩症时很少使用这一试验,需要证明AVP释放的渗透压阈值改变时可用此试验,并在分析某些低钠、高钠血症特性时有一定价值。

4、血浆AVP测定 部分性尿崩症和精神性多饮因长期多尿,肾髓质因洗脱(washout)引起渗透梯度降低,影响肾对内源性AVP的反应性,故不易与部分性肾性尿崩症鉴别,此时做禁水试验同时测定血浆AVP、血浆及尿渗透压有助于鉴别诊断。

5、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诊断 中枢性尿崩症诊断一旦成立,必须进一步明确病因诊断。需测定视力、视野、蝶鞍摄片、蝶鞍CT、MRI等,以明确病因。

小孩子为什么会患上尿崩症

根据一些权威数据表明,尿崩症不仅会影响到成年人,还会影响到小孩子。尿崩症是指不能排出浓缩尿的疾病。由于尿很稀,为排出正常人应排出体外的盐分,必须大量饮水,大量排尿,不得不经常上厕所,以前不尿床的现在也开始尿床了。

引起小孩子患上尿崩症的原因:

引起尿崩症的原因是因为调节尿量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这种激素在下丘脑产生,贮存于脑垂体后叶。这个部位周围出现病变以后引起尿崩症。可能的病因有脑肿瘤、外伤、外科手术、脑炎后遗症等。这些原因影响了AVP(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转运、储存及释放所致,可分为继发性、特发性、和遗传性尿崩症。 但实际上原因不明的尿崩症很多。

温馨提示:因脑肿瘤不能马上做出诊断,有患尿崩症3~4 年的病例。因此,有必要注意脑肿瘤诊断,经常查眼底,做CT 检查。

尿崩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中枢性尿崩症 任何导致AVP合成、分泌与释放受损的情况都可引起本症的发生,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与遗传性3种。

(1)原发性:病因不明者占30%不等。此型患者的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数目减少,Nissil颗粒耗尽。AVP合成酶缺陷,神经垂体缩小。

(2)继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可继发于下列原因导致的下丘脑-神经垂体损害,如颅脑外伤或手术后、肿瘤(包括原发于下丘脑、垂体或鞍旁的肿瘤或继发于乳腺癌、肺癌、白血病、类癌等恶性肿瘤的颅内转移)等;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梅毒、脑炎等;浸润性疾病,如结节病、肉芽肿病(如 Wegener肉芽肿);脑血管病变,如血管瘤等。

(3)遗传性:遗传方式可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肾性尿崩症 肾脏中对AVP产生反应的各个环节受到损害导致肾性尿崩症,病因有遗传性与继发性两种。

(1)遗传性:呈X连锁隐性遗传方式,由女性遗传,男性发病,多为家族性。

(2)继发性:肾性尿崩症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导致的肾小管损害,如慢性肾盂肾炎、阻塞性尿路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坏死、淀粉样变、骨髓瘤、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也可导致肾性尿崩症。多种药物可致肾性尿崩症,如庆大霉素、头孢唑林钠、诺氟沙星、阿米卡星、链霉素、大剂量地塞米松、过期四环素、碳酸锂等。

近年来由于CT和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医生能较早地发现脑部微小肿瘤,故肿瘤所占的比例上升,而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所占的比例则相对下降。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还与年龄有关:在儿童,约60%的病例与脑瘤有关,25%的病例与脑部退行性病变有关。

尿崩症应该如何进行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处理并发症,对症状严重者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急性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本病重点在继发性NDI的预防,因其中相当部分属医源性,临床应须警惕。

本症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者病因未明,继发性者常见病因有肿瘤、外伤、感染等,因此,预防继发性尿崩症的病因非常重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相关病因,并注意以下几点:

一、预防:

1)避免长期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如恐吓、忧伤、焦虑或清神紧张等)可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更加来足,尿量更多,使本病更加严重。

2)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品及烟酒。因为这些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兴奋大脑口渴中枢;并且易助火生热,化燥伤阴,加重本病烦渴等症状。

3)忌饮茶叶与咖啡。茶叶和咖啡中含有茶碱和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及周围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尿崩症的预防工作可以分为3级:

1.一级预防

避免尿崩症的发病。各类尿崩症发病原因不同,针对其病因,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对于避免或减少尿崩症的发病,不无益处。如对于精神疾病、神经官能症者,加强护理,限制每天饮水量,量出为入,可以防止尿崩症的发生。对于低血钾、高血钙、糖尿病、肾盂肾炎等疾病,及早采取有效治疗,也可以作为预防肾性尿崩症发生的一种尝试。有的肾性尿崩症是由药物引起的,权衡利弊,减量用药或停用药物,也可预防尿崩症的发生。积极控制结核、梅毒、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头部外伤的发生,可以减少诱发尿崩症的机会。

2.二级预防

及早发现尿崩症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实际工作中,中枢性尿崩症最多见,其中90%以上为特发性、手术或外伤后及颅内占位性病变或浸润性疾病,故对于脑部手术、脑外伤、脑肿瘤患者,应定期随访检查,以早期发现尿崩症。定期随访有尿崩症家族史者,及早发现并诊治多尿、多饮患者,均可以做到尿崩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3.三级预防

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尿崩症者长期多尿,可有膀胱扩张,输尿管、肾盂积水。部分患者因限制饮水或渴感缺乏,可以发生脱水、中枢神经系统损坏。因垂体下丘脑肿瘤或浸润性病变而发生尿崩症的病人,除了脱水外,尚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肿瘤压迫症状、颅内压增高等,病死率高。尿崩症合并垂体前叶机能减退时,常可因感染、腹泻、呕吐、失水、饥饿、寒冷、中暑、手术、外伤、麻醉、酗酒及服用镇静安眠药、降糖药而诱发垂体危象。出现体温异常(高体温或低体温),低血糖,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水中毒等。

严重者还可发生昏迷和惊厥症状,危及生命。故早期发现尿崩症及早抗利尿治疗、治疗原发病、治疗各种并发病,控制各种诱发因素,可以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尿崩症的简介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 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 尿崩症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原因是肾细尿管的再吸收受到影响。多尿症意味着尿量的增加,它和糖尿并无关系。

尿崩症可分为中枢性和肾性两大类。

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ADH合成和释放减少,造成尿液浓缩障碍,表现为多饮、多尿、大量低渗尿,血浆ADH水平降低,应用外源性ADH有效。引起中枢性尿崩症的因素有多种,约30%的病人为原发性尿崩症(原因不明或特发性),25%与脑部、垂体、下丘脑部位的肿瘤有关(包括良、恶性肿瘤),16%继发于脑部创伤,20%发生于颅部术后。

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是一种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表现为多尿、烦渴及持续性低张尿。病因可为遗传性和继发性,遗传性为伴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又称为遗传性或原发性抗垂体后叶素性尿崩症,也可称为家族性肾性尿崩症。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减少而出现多尿、低比重尿、烦渴和多饮等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和分类:①因垂体后叶释放ADH不足引起,称为垂体性尿崩症;②因肾小管对血内正常ADH水平缺乏反应,则称为肾性尿崩症;③因下丘脑-垂体后叶轴的肿瘤、外伤、感染等引起,则称为继发性尿崩症;④原因不明者,则称为特发性或原发性尿崩症等。以上以继发性尿崩症较为多见。

相关推荐

警惕儿童的尿崩症

在生活当中呢,的儿童遗尿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患儿童尿崩症,这使儿童的生活遭到巨大的威胁,那么在生活当中哪些方法可以预防儿童的尿崩症呢,下面就由专家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哪些方法。 尿崩症的主要症状虽然与糖尿病的症状非常相似,但尿崩症是由于缺乏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荷尔蒙所致,它与血糖和能量运用完全无关。 大多数患儿是因为垂体没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导致尿崩症的发生,也的是因为垂体受伤,只少数病例是由垂体长瘤引起。 尿崩症的症状包括:经常口渴、常排解大量颜色较淡,并且很稀的尿液、排尿过多可能会造成脱水现象。

老年人尿崩症不能吃什么

老年人尿崩症不能吃什么 鲲鱼酱、咸肉、大红肠、含麸谷物制品、黄油、人造黄油、加拿大腊肉、咸牛肉等尽量少食。 辣椒,营养胃肠的吸收,容易导致胃肠不适的,影响身体的恢复。尽量不要吃,或者尽量少吃。 油条含多种对人体身体害的化学物质。影响钾离子的吸收,对身体的恢复不利。 酒容易刺激胃肠道,导致吸收不良,不良于身体的恢复。尽量不要喝酒,对身体的恢复不好。 所以,对于老年人尿崩症患者来说一些肉制品是需要少吃的;辣椒也是不可以多吃的,尽量就不吃;另外,油条也是不可以吃的;最主要的就是酒是最不能吃的。了这方面的掌

尿崩症是怎么回事

尿崩症两种。一种是产生调节尿量的抗利尿激素(加压素又名后叶加压素)的视索上核、室旁核和产生抗利尿激素的脑下垂体后叶发生了病变,使分泌出来的抗利尿激素不够用。这是由脑炎、慢性特发性黄瘤病、脑肿瘤、外伤等所引起的。另一种尿崩症是肾脏的肾小管病变,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正常情况是肾小管接受抗利尿激素的支配,从肾小球滤出的尿液中重新回收水分,但尿崩症患者则不能,只能排出清稀的尿。 西医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反应缺

引起尿崩症的原因哪些

尿崩症这种疾病在我们的日常中比较少见,而且临床医学实践上的记录也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此病对人体的伤害。这种尿崩症是由于患者的大脑出现问题引起的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严重影响着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家庭,对此我们要多加重视。 病因 1.中枢性尿崩症 (1)原发性:原因不明,占尿崩症的30%-50%,部分患者在尸检时可发现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 (2)继发性 1)头颅外伤和下丘脑-垂体手术:是CDI的常见病因,其中以垂体手术后一过性CDI最常见,如手术造成正中隆突以上的垂体柄受损,

多尿哪些症状 烦渴多饮

如果多尿并且伴烦渴多饮,排低比重尿见于尿崩症。多尿是尿崩症的最显著症状之一,尿量超过2500ml/d或50ml/(kg.d) 所谓尿崩症是指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缺乏,或者多种疾病导致肾小管冲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

1.低渗性多尿 多尿为DI患者最显著的症状,CDI患者一般起较急,日期明确。尿量超过2500ml/d或50ml/(kg.d)],并伴烦渴和多饮。夜尿显著增多,尿量一般在4L/d以上,极少数可超过10L/d,但也报道可达40L/d。尿比重为1.0001~1.0005,尿渗透压为50~200mOsm/L,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所减少。部分性尿崩症患者症状较轻,尿量为2.4~5L/d,如限制水分摄入导致严重脱水时,尿比重可达1.010~1.016,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

尿崩症患者哪些表现

本病大多起病缓慢,往往为渐进性的,数天内病情可渐渐明显。少数可突发,起病确切日期。 1.多尿、烦渴、多饮为其最显著的临床症状。多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并且尿量也多,24小时尿量可达5~10L或更多。一般最多不超过18L。患者大多喜欢喝冷饮和凉水。尿比重多在1.005以下。 2.皮肤黏膜干燥,消瘦无力。如未能及时补充饮水,可出现高渗症状群,为脑细胞脱水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神志改变、烦躁、谵妄,最终发展为昏迷。 3.继发性患者可原发性的临床表现。不同病因所致的尿崩症不同临床特点。遗传性尿崩症常幼

尿崩症如何避免

1、避免长期精神刺激 长期的精神刺激方面包括:恐吓、焦虑、忧伤、压力过大和精神紧张等,这些情绪均可令人们的大脑皮层的功能出现紊乱现象,从而引起内分泌的失调,还会影响到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的正常,使得尿量增大诱发本病。 2、避免不当饮食 日常饮食中过多的摄取高蛋白、高脂肪、高盐以及辛辣食品等,均可使人体内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从而增加患尿崩症的几率。其次烟酒可兴奋人们的大脑口渴中枢,对已患尿崩症的患者可加重病情发展,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3、忌饮茶和咖啡 茶叶和咖啡当中含大量的茶碱及咖啡因,这些物

确诊尿崩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禁水实验 正常人禁止饮水一定时间后,体内水分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AVP大量分泌,因而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尿比重及渗透压升高。尿崩症病人由于AVP缺乏,禁水后尿量仍多,尿比重及渗透压仍低。 方法:本试验应在严密观察下进行。禁水前测体重、血压、尿量与尿比重或渗透压。禁水时间为8—12h,禁水期间每2h排尿一次,测尿量、尿比重或渗透压,每小时测体重与血压,如病人排尿较多、体重下降3%—5%或血压明显下降,应立即停止试验,让病人饮水。 结果:正常人禁水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超过1.020,尿渗透压超过800

尿崩症预防需注意饮食

1、饮食 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物及烟酒,由于这些可使血浆渗透渗出压升高,从而高兴大脑口渴中枢,并且易助火生热,化燥伤阴,加重本病烦渴等症状。 2、忌饮茶叶与咖啡 茶叶和咖啡中含茶碱和咖啡因,能高兴中枢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及附近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尿崩症食疗方(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1、尿崩症 (1)瘦猪肉100克,胡萝卜50克,洗净切片,与水发木耳25克共入加热的素油锅内翻炒片刻,再加入切成小块的豆腐50克,煮熟后调味食用。本方具益气补血、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