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应该如何预防
流脑应该如何预防
首先要切断流脑传播途径,这时健康人少与患者接触,更不要带小孩去病家串门。流脑是通过流脑患者或带菌者口鼻喷出来的飞沫经空气传染的,在流脑流行季节,要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剧场、商场、集市等,必要时外出要带口罩。家里要经常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衣服,晒被褥,人晒太阳,开窗通风换气,这对预防流脑有重要作用。因为脑膜炎双球菌非常娇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细菌易于死亡,疾病不易传播。
另外,要报告地段保健医生和防疫站,劝患者早期隔离、早期治疗以预防流脑扩大蔓延。必要时对患者居住过的房间进行空气消毒,常用方法有2种,一种为紫外线辐射消毒,国产消毒灯管有30瓦、20瓦、15瓦等几种规格皆可使用,其波长范围在3280一2100人(埃),有效消毒范围直径1.5米。另一种是用过氧乙酸,可用蒸汽熏蒸法:先行测量房间体积,按0.75—2克/立方米计算用药量。将药液倒入耐酸塘瓷盆内,用电炉加热,待其蒸发后密闭60分钟即可。对密切接触者,可服用磺胺药物预防,但不要盲目地、大面积地投药预防,以免增加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的耐药性。
流感疫苗免费自费区别 什么是免费流脑疫苗
免费疫苗实际上就是一类疫苗。一类疫苗是由国家免费提供的,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包括预防15种疾病的14种疫苗。免费流脑疫苗是指在3、6月龄接种的A群流脑疫苗,和3、6周岁接种的A+C群流脑疫苗。
肺癌脑转移放疗
肺癌脑转移放疗怎么样
脑转移是肺癌较常出现,出现脑转移的肺癌患者常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脑转移常见于小细胞肺癌、腺癌类型肺癌,虽然由于脑CT的普遍应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脑转移患者,为治疗赢得了时间,但是还是有很多肺癌患者死于脑转移。
近十几年来人们认识到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结合化疗,能够提高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很多药物都可以进入脑内。目前肺癌脑转移放疗、手术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全脑放疗现已成为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尤其适合于多发性脑转移瘤及年龄大、全身情况差的患者。全脑放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中位生存期3~6个月。
全脑放疗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脑病,嗜睡和神经功能障碍、痴呆等,长期存活的患者有迟发效应。所以全脑预防性照射的必要性一致存在着争议。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2年后达80%,故有人主张作全脑预防性放疗,但随机研究表明,全脑预防放疗降低脑转移发生率,但不提高5年生存率,全脑预防性放疗只用于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达完全缓解者。
温馨提醒:以上就是针对肺癌脑转移的放疗作出的一些介绍,另外,还是要提醒患者的是,肺癌脑转移之后,若是符合手术指针的情况下,医生还是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已经不再适合手术的情况下,会进行放疗、生物治疗等一些辅助疗法。
打流脑预防针,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全身反应:①发热,热度一般不高,但也有少数人可达38.5℃ 以上,一般仅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②其他症状,如头痛、乏力、恶心、腹痛、全身不适等,时间往往也不会超过3天。
这些都是前面提到的“一般反应”,不属于异常反应,不会对机体造成不能恢复的伤害,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要接种后注意休息即可。
自制黑巧克力的做法 功效
控制食欲、抗衰老、益智健脑、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消化系统、调节免疫功能、养颜护肤、提升性欲、愉悦心情。
流脑是怎么传播途径 如何预防流脑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盖口鼻。不随地吐痰,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注意保暖,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加强户外活动,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3、做好个人防护。儿童尽量避免与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的病人接触。流行季节在人多的场所应带口罩。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4、接种流脑疫苗。流脑为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应适时接种流脑疫苗。
黄豆粉的营养价值 保护血管
黄豆粉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可以保护血管、防止动脉硬化,还能够健脑、预防脂肪肝。
如何预防流脑
具体如下: (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使用手帕,不直接面对他人等,可以减少传播、感染的机会。 (2) 改善居住、工作环境的拥挤状况,并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幼儿园、学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 (3) 接种疫苗。我国目前有两种疫苗,分别针对A群和A+C 群,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效果也较好,可以去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咨询接种疫苗相关事宜。 (4) 早发现,早治疗。出现临床表现后,即去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死亡。 (5) 保护接触者。出现病例后,对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发病迹象(发热),即应进行治疗,以免延误。密切接触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幼儿园、学校出现病例后,即使不是密切接触者,最好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服药不仅可防止发病,也可消除带菌状态,阻断传播。密切接触者主要包括同吃、同住人员。
接种流脑疫苗注意事项 流脑疫苗的种类
目前我国有两种流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我国的流脑病例以A群为主,其他血清群少见,A群流脑疫苗用于6-18个月的儿童;A+C群流脑疫苗可以预防A/C两群流脑发病,多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
春季严防流脑袭击
预防1:密切观察流脑流行地区
除了关注新闻报道,了解流脑高发时期哪些地区的情况较为严重之外,爸妈更要提高预防意识,若宝宝的玩伴、同学有近似流脑的情况,爸妈可以预防性地给宝宝服用一些青霉素类药物或复方新诺明。
预防2:少去人多地方
由于春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且气候冷暖不定,因此爸妈要特别注意宝宝衣服的增减,不要让宝宝因为穿太多而流汗受风感冒或者因为穿少了伤风,降低抵抗力。同时春季应该尽量少带宝宝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场所去,以减少接触流脑病菌的机会。
预防3:保持通风营养均衡
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是防止传染病的基础。冬季一般人们都不太乐意开窗通风,其实完全不开窗、空气不流通对宝宝健康也是不好的,因此建议爸妈可以采取每次只开一间屋子通风的方式,10分钟就可以让室内空气流通很多。而在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春季,经常开窗通风让宝宝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和自然万物一起成长是非常适宜的举措。当然,还要为宝宝安排合理的饮食,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预防4:戴口罩打预防针
其实口罩是非常有效的隔绝物,只要戴上厚的、鼻腔上带夹子的口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若在流脑高峰期还要带宝宝出门,爸妈可以给宝宝戴上口罩,卫生又安全。此外也可以采取提前打预防针来预防流脑,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1月,是打预防针的最佳时期,但由于流脑疫苗的针对性非常强,每年发生的流脑群也不一样,同时疫苗注射后两周才起效,所以只作为参考。
野菊的药材信息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Yě Jú
【别名】苦薏(陶弘景),野山菊(《植物名实图考》),路边菊(《岭南采药录》),黄菊仔(《中国药植志》),野黄菊(《江苏植药志》),鬼仔菊(《广西中药志》),山九月菊(《辽宁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及岩香菊等的全草及根。夏、秋间采收,晒干。
【化学成份】野菊全草含挥发油、蒙花甙、木犀草素的甙、矢车菊甙、菊黄质、多糖、香豆精类、野菊花内酯。挥发油中主要为莰烯、樟脑、葛缕酮等。
【药理作用】见野菊花条。
花序(野菊花):苦、辛,凉。清热解毒,疏肝明目,降血压。用于感冒,高血压症,肝炎,泄泻,痈疖疔疮,毒蛇咬伤,防治流脑,预防时行感冒。 根、全草(野菊):苦、辛,凉。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疔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
国内采用什么药物预防流脑
磺胺药是50一80年代的预防流脑常用的比较有效的药物。但是用得不当,盲目地、大面积地人群给药,不但收不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反而使耐磺胺药脑膜炎双球菌大量增加,造成防治工作上的困难。所以只在流脑流行地区,发现有人出现鼻咽炎症状者,可能是得了流脑;或跟流脑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出现发热、嗓子痛或皮肤有出血点等症状时可给磺胺药防治。
成人磺胺嘧啶每天6—8克,分4次服用,并应加等量碳酸氢钠(小苏打),使尿液变为碱性,以便磺胺药物容易溶解,避免损坏肾功能,疗程一般2—3天。在流行期间,对多数群众可以采用一些简便而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例如早晚用温盐水漱嗓子;2%一3%黄连素、0.3%呋喃西林,1:3000杜灭芬或0.1%一0.3%氯亚明溶液,滴鼻,喷喉均可;亦有用中药预防流脑,如大青叶6克、板蓝根6克、生甘草3克,煎汤日服2次,连服3—5天。但多数预防方法缺乏大面积双盲对照的科学资料。此处仅提供在缺医少药的地区参考使用。
流脑疫苗是什么
流脑疫苗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儿童发病率高,多见于冬春季。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流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有效手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流脑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者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也可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淤血、瘀斑,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病死率在5%—10%。
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一般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是发病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A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6月龄—18月龄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用于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在流行区的2岁以下儿童可进行应急接种。
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冬春季节为流行高峰期,15岁以下儿童容易患这种病,两岁左右的婴儿患病率比较高。
流脑的传染源为患病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吸入病原菌。细菌存在于人的鼻咽腔分泌物中,当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菌可以随飞沫散布到空气中,继而被他人吸入呼吸道。如果吸入病菌的人身体健康,机体免疫力良好,那么,病菌就只在鼻咽部繁殖,引起呼吸道感染。否则,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流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到3天,最长的为1周。
发生流脑时,在病情发展初期为上呼吸道感染期,患儿会出现一些类似伤风感冒的症状如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和轻微的发热等。当细菌进入血中并进行繁殖时,就会出现第二期也就是败血症期的表现。患儿表现为持续高热、面色灰白、精神萎靡,在臀部、肩部等受压部位出现出血性皮疹,鲜红或暗紫色,大小不一,小的为针尖,大的呈斑片状。严重的出血疹可以迅速扩散到全身,发生坏死。第三期为脑膜炎期,孩子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抽搐和颈强直等异常情况。
由于引起流脑的脑膜炎双球菌,对特定的抗生素有较强的敏感性,所以,对大多数患儿来说,经过积极的磺胺类和青霉素类药物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患儿可以在1周后痊愈。少数严重患儿可以继发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等症。年龄小,昏迷程度深、时间长、皮肤出血点广泛和反复发生抽搐者,则往往危及生命,或留有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对许多婴幼儿来说,患了流脑后,病情变化迅速,症状可以不典型或分期不明显,严重者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做好流脑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经常开门窗通风或喷洒空气清洁剂,常晒被褥,可以杀死环境中的病原菌。因为脑膜炎双球菌比较脆弱,它对干燥、湿热、寒冷和一般消毒剂极为敏感,在小于37°c或高于50°c的环境均容易死亡。
在流脑流行季节,尽量不要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去,以免增加感染机会。另外,一旦发现孩子有不明原因的高烧,出血点或头痛、呕吐、抽搐等情况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及时隔离病人,对与流脑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可疑者,要给予及时,正确的服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小儿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这也是防止流脑发生的重要措施。一般应在每年的11、12月接受一次疫苗注射,这样就可以有一年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