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巨虚的功效与作用 下巨虚的配伍功效
下巨虚的功效与作用 下巨虚的配伍功效
1、下巨虚穴配天枢穴、气海穴:治腹痛;
2、下巨虚穴配曲池、太白:主治泄痢脓血;
3、下巨虚穴配阳陵泉、解溪主治下肢麻木;
4、下巨虚穴配下廉穴、幽门穴、太白穴:治疗泄痢脓血;
5、下巨虚穴配下廉穴、丘墟穴、侠溪穴、肾俞穴:治疗胸胁满引腹。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肠道不好怎么调理 刮痧调理
取穴:脾腧至大肠俞、天枢、足三里至下巨虚、阴陵泉。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学位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所选的穴位上均匀的涂抹刮痧油或者润肤乳。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患者。先刮背部的脾俞至大肠俞,再刮腹部的天枢,最后刮下肢的足三里至下巨虚、阴陵泉。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和六腑的关系非常紧密。小肠,大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基本任务就是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排泄。现代人“文明病”,“富贵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因而,像体内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形体肥胖等疾病,都可取上,下巨虚穴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巨虚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疏经调气,清利湿热,主治腰痛,痢疾,肠鸣,便秘,泄泻,肠痈,下肢瘫痪等。
下巨虚功能主治:调理肠胃,疏通乳络,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肋间神经痛。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穴名解析
巨,巨大,虚,中空。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空隙,即中空,上巨虚在此空隙之上方,下巨虚在此空隙之下方。故而得名。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下巨虚的作用是什么
下巨虚的作用
下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经之合穴,有调理肠胃,疏通乳络,安神定制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本经所过的肢体病症:偏风,下肢痿痹,足不履地,足跟或足趾间痛,下肢浮肿。
2.头面五官病症:唇干,流涎,喉痹。
3.消化系统病症:泄泻,大便脓血,痢疾,胃中热,胃脘痛,不思饮,肉脱。
4.神志病症:癫痫,暴惊,狂言。
5.其他病症:小腹痛,腰脊痛引小腹,胸胁痛,乳痈。
下巨虚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
1.坐位屈膝, 先确定条口,从条口向下量1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下巨虚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等。
2、按摩下巨虚穴的功效: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为胃经提供阳热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