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下巨虚在哪里

下巨虚在哪里

下巨虚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即:上巨虚穴下3寸。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位置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下巨虚在哪里 下巨虚主治病症

胃热、腹痛,泄泻痢疾,下肢痹症,足痿,乳痈,癫痫,小腹痛,腰背控睾而痛,寒热身痛,暴惊狂言,气逆,转筋,胫重,足跗不收,跟痛。

下巨虚的功效与作用 下巨虚的配伍功效

1、下巨虚穴配天枢穴、气海穴:治腹痛;

2、下巨虚穴配曲池、太白:主治泄痢脓血;

3、下巨虚穴配阳陵泉、解溪主治下肢麻木;

4、下巨虚穴配下廉穴、幽门穴、太白穴:治疗泄痢脓血;

5、下巨虚穴配下廉穴、丘墟穴、侠溪穴、肾俞穴:治疗胸胁满引腹。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不同。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上巨虚和下巨虚两者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其次就是上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类疾病;而下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小肠类疾病,作用具有一定不同。

艾灸可以治疗什么病 艾灸治疗腹痛腹泻

腹部部定时疼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变稀,水分增加,甚至粪便中含脓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变成黄色稀水,气味酸臭,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大便是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痛等症状。

下巨虚:在足三里下6寸,条口下约一横指处,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之功效,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肋间神经痛,下肢麻痹痉挛等症。

天枢穴:采取仰卧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量三指即是,艾灸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补肾益气,培肾固本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消化系统病症。

艾条温和灸:悬灸下巨虚或天枢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行下一个疗程。

艾条回旋灸:选合谷,天枢,下巨虚穴,将艾条一段点燃,与穴位保持一定距离,左右来回回旋施灸,一个穴位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每日一次,痊愈后即可。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在哪里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和六腑的关系非常紧密。小肠,大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基本任务就是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排泄。现代人“文明病”,“富贵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因而,像体内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形体肥胖等疾病,都可取上,下巨虚穴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巨虚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疏经调气,清利湿热,主治腰痛,痢疾,肠鸣,便秘,泄泻,肠痈,下肢瘫痪等。

下巨虚功能主治:调理肠胃,疏通乳络,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肋间神经痛。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便秘按摩脚底哪里 便秘按摩脚底穴位选取

与便秘形成最为密切的当属脾经,胃经和膀胱经,而最重要的治疗穴位便是位于脚趾端这三条经络的终,始点,其中隐白,厉兑,至阴,上巨虚,下巨虚,行间,足三里是很重要的穴位。

相关推荐

下巨虚的定位与主治 下巨虚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条口下约1横指,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3-0.7寸,留20分钟,艾炷灸5-10分钟,或温和灸10-20分钟。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宁神镇静,主治小腹痛,乳痈,睾丸痛,下肢痿痹,痢疾。

上巨虚什么位置

上巨虚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上巨虚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长强的针刺方法 长强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利湿,调理下焦。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泄泻;配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气海,针刺泻法,治疗湿热痢疾;配次髎,上巨虚,承山,三阴交,大肠俞,针刺泻法,治疗大肠湿热便血;配三阴交,阳陵泉,膀胱俞,中极,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淋癃;配中极,下髎,血海,三阴交,支沟,针刺泻法,治疗湿热下注之阴部湿痒。 2.配腹结,合谷,曲池,支沟,天枢,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通腑,治疗热结便秘。 3.配阴陵泉,上巨虚,内庭,大肠俞,承山,针刺泻法,泻热消壅,清利肠道,治疗大肠燥热,血

按摩3大穴位治疗消化不良

胃口不好的人分别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每天做一两次,坚持下来,胃口就会慢慢变好。如果消化不良的问题特别严重,出现了胃部疼痛、呕吐、腹泻等问题,可以找针灸大夫帮你这几个穴位上扎针,效果立竿见影。下面我们分别看看这几大穴位的养生功效。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

腹泻拔罐拔哪里 腹泻拔罐取穴解析

本病病位肠,故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而成俞募配穴,与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合用,调理肠腑而止泻;三阴交健脾利湿兼调理肝肾,各种泄泻皆可用之。四穴合用,标本兼治,泄泻自止;寒湿困脾者加脾俞,阴陵泉健脾化湿;肠腑湿热者加合谷,下巨虚,手三里清利湿热;饮食停滞者加中脘,建里消食导滞;肝郁气滞者加期门疏肝理气;脾气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脾气下陷者加关元,气海升举阳气;肾阳亏虚加肾俞,关元温肾固本。

穴位按摩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像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如果我们能够用好它的话,几乎所有的病都能够治好了。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

胃疼按摩哪里会缓解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致胃疼按摩位置

常用足部反射区:胃,脾,肝,十二指肠,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肾,输尿管,膀胱等。 随证加减:1.若上腹痛伴随腹部闷胀,反酸者,取食管,腹腔神经丛,膈及胃等反射区,应重点按压。2.若胃疼喜暖,疼痛拘急,取脾,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 经穴与经外奇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太白,解溪等穴。 按摩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 足底部按摩:1.单食指握拳法按压食管,膈,胃,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2.扣指法按压十二指肠,胰,肾,肾上腺等反射区;3.双拇指推胃,食管和胸部淋巴结等反射

小肠俞怎么找 小肠俞常用配伍穴位

1.配关元,中极,三阴焦,复溜,针刺泻法,治疗小肠热盛之尿浊,尿赤,遗尿,尿闭等。 2.本穴清理下焦湿热,配阴陵泉,合谷,下巨虚,天枢,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泄泻;配合谷,大椎,天枢,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配下髎,带脉,中极,阴陵泉,行间,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配次髎,大肠俞,长强,会阳,承山,二白,治疗湿热瘀滞之痔疾。 3.配肾俞,关元,中极,次髎,志室,三阴交,针刺补法,补肾益气,培元止遗,治疗肾气亏虚之遗尿,尿闭,带下,遗精等。

足阳明胃经上有哪些穴位

足阳明胃经上主要有承泣,四白,大迎,人迎,水突,乳中,天枢,伏兔,阴市,梁丘,足三里,丰隆,冲阳,陷谷,内庭,巨髎,地仓,头维,颊车,下关,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不容,梁门,承满,乳根,膺窗,关门,太乙,滑肉门,外陵,髀关,气冲,大巨,水道,归来,犊鼻,解溪,条口,上巨虚,下巨虚,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因此胃经主治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另外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经脉循行路线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也有治疗作用。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下巨虚功效作用

类属:为小肠经之下合穴。 功效:调理肠腑,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作用机制:1.该穴属胃经,为小肠经之下合穴,“合治内腑”,故本穴擅长调理肠腑,行气止痛,止泻,治疗小肠气痛,泄泻等;2.由于阳明经循乳里,该穴通过清泻阳明湿热可用于治疗乳痈;3.本穴通过舒筋活络可治疗下肢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