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如何传染的
乙肝是如何传染的
乙肝病毒通过接触病毒的体液传染的,如唾液、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月经)。因此,任何接触过带病毒者血液或体液的人都有被感染的危险。乙肝可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接触被带病毒血液沾染过的锋利物体传染。其他如纹身、扎耳环洞、针灸和病人合用剃须刀或牙刷,被病人咬过的口香糖以及输入被染过病毒的血液等。大约30%至40%的病人不知道如何被感染的。这个病毒能在体外干燥的表面存活至少七天,而且比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力强一百倍,艾滋病毒通常不通过唾液传染,但乙肝可以。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定期口腔保健,因此有牙病,包括牙龈发炎出血,增加了口腔(包括接吻)传染乙肝的机会。
正确认识慢性肝炎
有关肝炎的五个误区
误解一:所有肝炎都有传染性
肝炎的常见病因中,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多种非传染性肝炎,比如酒精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
单纯性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
自身免疫性肝病:同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属于结缔组织病范畴。
以上这些肝病,并没有传染性。另外,由于各种肝炎常导致肝功异常(以转氨酶和 / 或胆红素的升高最为常见),所以大众常常会觉得「肝功异常」或「黄疸」本身就有传染性。实际上,这些症状只是肝炎的结果,是没有传染性的。
误解二:肝炎病人都需要隔离
在常见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需要进行分餐、粪便消毒等隔离手段。
甲肝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食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是甲型肝炎传播的原因。如三明治、橙汁、沙拉和肉类成品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是发达国家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戊型肝炎也曾出现过水源污染引起的大流行,但目前较为多见的还是食物污染所致的散发病例。
预防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的肝炎,应注意做到:
1、勤洗手,幼儿园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儿童,是甲肝接触传播的高危人群,更应通过教育,让他们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注意用餐卫生,对一些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误解三:日常接触会传染乙肝、丙肝
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播乙肝或丙肝。这两种肝炎,均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或丙肝。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也没有发现这两种肝炎能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
误解四:得了乙肝一定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感染乙肝病毒6个月后仍未被清除,称为慢性乙肝感染。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风险高达90%,而婴幼儿时期(0~5 岁)的慢性化率则降至50%,而成人感染者中仅仅5%~10% 发展为慢性感染。
因此,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做好针对婴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慢性乙肝是可以控制的。自从2000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费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后,婴幼儿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经降至0.32% 。
误解五:乙肝是母亲遗传给孩子的
乙肝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常表现为母亲与孩子或兄弟姐妹间同时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乙肝病人误以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甚至不敢结婚生育。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的疾病。而传染病则是一个本来健康的个体,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显然,乙肝并不是因为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差错,而是因为感染了乙肝病毒所致。
新生儿在产程中会接触大量母血,这是母婴传播乙肝的原因。另外怀孕时,母亲子宫面的血管有破损,如胎盘剥离等情况,使母血渗漏至胎儿血循环也有可能发生宫内感染。
由此可见,不论哪种原因的母婴传播实际上是母亲通过体内途径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所以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是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的。
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能生孩子吗
因为许多乙肝病毒的女性生小孩后小孩也成为了乙肝病毒携带者或发病,所以很多人认为乙肝是遗传病,会遗传给小孩。其实这是概念上的错误,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受精卵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或位于其上的基因、线粒体dna等发生畸变或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乙肝并不是因为基因、线粒体dna等发生了畸变或突变了,而是因为感染了病毒所引起。因此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只要预防措施得当,母体的乙肝病毒向小孩传播是可以阻断的。目前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或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应在出生后6小时(30分钟内最好,7天后无效)肌肉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9(hbig),出生后30分钟内予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进行乙肝基因疫苗接种。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对hbsag阳性和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较单纯使用乙肝疫苗阻断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阻断率可在90%甚至95%以上。当然如果母亲是处在慢性肝炎活动期,应该等病情稳定后再怀孕,以免怀孕期间导致肝功能异常波动而影响母子健康。此外父亲是hbsag阳性或hbsag、hbeag双阳性者,对孩子的影响比阴性者要大,可以按照hbsag阳性和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处理。
当然,如果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肝功能不正常,则暂时不适宜怀孕,因为妊娠后肝炎可能会加重。
乙肝传染吗
乙肝是国家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的一种,当然是传染的。主要通过血液,性生活,母婴途径传染。
乙肝可通过唾液,体液,血液,以及母体对胎儿的垂直传播.具体是:接吻,共同进餐,不安全性行为,吸毒共用针头,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生化制品等.
主要看肝功能是否正常,如果正常的话,身体无异常,是不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的,定期做检测发现异常根据医生知道服用贺维力等抗病毒药物,切记小心上当!
生活护理:
在平常生活中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要喝酒,不要进行强烈的体育锻炼,不要太劳累,心情要保持舒畅饮食规律,一般能健康度过一生.
和大三阳的人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 乙肝是如何传播的
众所周知乙肝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传染性,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血液等都含有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到底能不能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结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可是头等大事,到了一定的年龄,结婚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而找到一个相伴一生的另一半,共同组建温馨和睦的家庭,是大家都很期待的事情,不过就是这样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对于一些疾病患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小编最近就接到不少患者的咨询电话,问到底能不能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结婚。
我们都知道,乙肝是病毒性疾病,也是传染性疾病,所以很多人都是谈乙肝色变,但其实,乙肝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可怕,乙肝虽然有传染性,但一般的拥抱、握手等是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医源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还有一些血液暴露的接触也可能传播乙肝病毒,因为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较多。
国家并没有法律规定乙肝患者不能结婚,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效是有结婚的自由的,但由于乙肝的传染性,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先检查下病毒dna,若为阴性,则可以考虑结婚,但若病毒为阳性,建议先抗病毒,等病毒转阴后再考虑结婚生育,因为乙肝的传染性来源于乙肝病毒,与乙肝病毒的数量成正比,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数量较多,那么,其传染性也相对较强,对其亲人的威胁也较大,若是病毒转阴后,病毒的数量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对患者亲人的威胁也会降低很多。
另外,与乙肝患者长期接触的人群也应做好预防措施,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早日接种乙肝疫苗,并检查抗体滴度值,在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与乙肝患者有血液暴露的接触,好不要共用餐具,同时注意消毒等。
有关肝炎的五个误区
误解一:所有肝炎都有传染性
肝炎的常见病因中,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多种非传染性肝炎,比如酒精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
单纯性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
自身免疫性肝病:同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属于结缔组织病范畴。
以上这些肝病,并没有传染性。另外,由于各种肝炎常导致肝功异常(以转氨酶和 / 或胆红素的升高最为常见),所以大众常常会觉得「肝功异常」或「黄疸」本身就有传染性。实际上,这些症状只是肝炎的结果,是没有传染性的。
误解二:肝炎病人都需要隔离
在常见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需要进行分餐、粪便消毒等隔离手段。
甲肝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食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是甲型肝炎传播的原因。如三明治、橙汁、沙拉和肉类成品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是发达国家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戊型肝炎也曾出现过水源污染引起的大流行,但目前较为多见的还是食物污染所致的散发病例。
预防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的肝炎,应注意做到:
1、勤洗手,幼儿园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儿童,是甲肝接触传播的高危人群,更应通过教育,让他们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注意用餐卫生,对一些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误解三:日常接触会传染乙肝、丙肝
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播乙肝或丙肝。这两种肝炎,均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或丙肝。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也没有发现这两种肝炎能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
误解四:得了乙肝一定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感染乙肝病毒6个月后仍未被清除,称为慢性乙肝感染。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风险高达90%,而婴幼儿时期(0~5 岁)的慢性化率则降至50%,而成人感染者中仅仅5%~10% 发展为慢性感染。
因此,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做好针对婴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慢性乙肝是可以控制的。自从2000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费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后,婴幼儿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经降至0.32% 。
误解五:乙肝是母亲遗传给孩子的
乙肝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常表现为母亲与孩子或兄弟姐妹间同时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乙肝病人误以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甚至不敢结婚生育。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的疾病。而传染病则是一个本来健康的个体,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显然,乙肝并不是因为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差错,而是因为感染了乙肝病毒所致。
新生儿在产程中会接触大量母血,这是母婴传播乙肝的原因。另外怀孕时,母亲子宫面的血管有破损,如胎盘剥离等情况,使母血渗漏至胎儿血循环也有可能发生宫内感染。
由此可见,不论哪种原因的母婴传播实际上是母亲通过体内途径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所以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是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的。
乙肝究竟它是否是传染病
中医专家表示:临床上,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来进行传播,消化道、日常接触一般是不会传染的。乙型肝炎感染后90%以上可以自发痊愈,少数转变为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部分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由于乙型肝炎主要是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性生活、母婴、医源性传播导致的,所以乙肝不属于遗传病,通过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技术能预防孩子感染上乙肝,预防乙型肝炎只要注意避免不洁注射、手术、穿刺等即可。新生儿及其高危险人群,可以注射乙肝疫苗,是非常有效安全的预防措施,包括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只要规范进行母婴阻断预防措施,基本可以避免传染给下一代,所以乙肝不是遗传病。
只要通过正确的、有效的、专业的治疗,乙肝是可以避免传染给下一代的。所以患者不必担心下一代的问,可以放心的孕育。但是在此期间一定要定期检查和医生及时的沟通。
但不能忽视定期的检查。还需注意的是,虽然乙肝不是传染病,但是父母一方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应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治疗。
乙肝患者办理健康证需要检查什么
常见的乙肝检查项目有:乙肝两对半,肝功能,HBV-DNA,肝穿刺,b超等,乙肝是传染性疾病,是无法从事一些行业的,因此在办理健康证的问题上,许多朋友陷入了盲区,科学的检查可以有效的了解病情发展情况,避免病情传染给其他健康的人。
办健康证需要的检查项目有:体格检查、肝功能、胸透、血常规、便检和传染性皮肤病等,目前国家对乙肝患者工作,婚育已经放松了局限,办健康证现在不需要检查乙肝五项了,只需要检查肝功能转氨酶就可以了。
乙肝患者办理健康证对乙肝患者就业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对乙肝患者就业放松的限制,但是即使持有健康证,乙肝患者也不能从事餐饮,美容美发,幼儿护理教育,一次性医疗产品生产,食品加工,化妆品行业等。
乙肝只要肝功能是可以办健康证的,但是乙肝患者办理的是B类健康证,乙肝患者不可以办理A类健康证,A类健康证是不允许传染性疾病的人办理的,因此乙肝患者办理健康证后在从业中也是会受到局限的。
乙肝患者想要办理A类健康证,只有彻底康复后,才可以办理A类健康证,A类健康证对任何行业都是没有局限性的,因此建议乙肝患者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康复后办理A类健康证,避免对就业造成局限,影响自己的事业。
通过小编的讲解,相信大家对乙肝患者办理健康证有了一定的认识,提醒乙肝患者朋友,在办理健康证的时候是要检查肝功能和HBV-DNA,只有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才给予办理,在肝功能异常情况下,一定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是就业依然有局限,因此建议乙肝患者要及时治疗,康复后在办理A类健康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