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红藤附方

红藤附方

1、红藤治跌打损伤:红藤,骨碎补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处。(《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2、红藤治钩虫病:红藤、钩藤、喇叭花、凤叉蕨各三钱,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3、红藤治小儿疳积,蛔虫或蛲虫症:红藤五钱,或配红石耳五钱,共研细末,拌白糖食。(《陕西中草药》)

4、红藤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红藤六钱至一两。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5、红藤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红藤治小儿蛔虫腹痛:红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钱半。(《浙江中医杂志》)

7、红藤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陕西中草药》

8、红藤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中药志》

9、红藤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10、红藤治风湿腰腿痛:红藤、牛膝各三钱,青皮、长春七、朱砂七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11、红藤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以当归五钱,蝉退、僵蚕各二钱,天龙、大黄各一钱,石礍蚆五钱(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景岳全书》)

12、红藤治肠胃炎腹痛:红藤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3、红藤攻血,治血块。《本草图经》

14、红藤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湖南药物志》

15、红藤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简易草药》

16、红藤治血虚经闭:红藤五钱,益母草三钱,叶下红四钱,香附二钱。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闽东本草》)

17、红藤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闽东本草》

红藤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红藤有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的功效,红藤主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

小孩共济失调中药治疗

(1)脾肾亏虚

治法:补肾健脾,填精益脑。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8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熟地20克,淮山药10克,牛膝8克,杜仲10克,威灵仙12克,鹿角胶10克,炙草6克。

加减:肢萎无力明显加附子、桂枝;站立无能加补骨脂、巴朝天;肉萎形瘦加费精、枸杞;肢体颤抖振摇加天麻、钩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振颓汤、附子理中汤、琼玉膏。

(2)阴虚风动

治法:滋肾填精,柔肝熄风。

处方:熟地20克,萸肉8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知母10克,丹皮20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构杞子12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牡蛎20克。

加减:肢萎干枯加黄精、石斛;肢挛僵直加僵蚕、蜈蚣、伸筋草;肢颤,抖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烦躁难眠加酸枣仁、磁石。掌热颧红加玄参、石斛;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骨萎畸形加补骨骨脂、地鳖虫;阴阳两虚,加附子、黄芪、淮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大补阴丸、虎潜丸、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滋生清阳汤;滋荣养液膏。

(3)承督阳虚

治法:温补肾督,强筋壮骨。

处方;熟地30克,鹿角胶20克,杜仲12克,肉苁蓉10克,茧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当归10克,阿胶8克,牛膝10克,挂枝8克。

加减;若病得自幼年加狗脊、淫羊藿、巴戟天;筋挛艰行,加威灵仙、桑枝、鸡血藤;肢颤风动,加全蝎、蜈蚣、僵蚕;神疲力乏,加黄茂、附子;骨痿畸形,加骨碎补、牛脊髓;筋枯肉萎,加白芍、枸杞、黄精;舌强语赛,加白附子、全蝎;神志呆愚,加益智仁、首乌、灵芝,或加菖蒲、郁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金刚丸、鹿角胶丸、振颓丸、益髓汤。

红藤的食用方法

红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红藤用药禁忌:孕妇慎用。

红藤酒

功能主治:胆道蛔虫病。

药物组成:红藤 黄酒

制备方法:红藤30g加黄酒120ml,煎至60ml为一剂。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服二次,每次一剂,小儿用量酌减。 红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红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红藤煎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

组成:红藤,银花,紫花地丁,连翘​,乳香,没药,丹皮,元胡,甘草​,大黄​

用法:水煎服

来源:《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复方红藤煎

功效: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热毒炽盛,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组成:红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15克,玄胡索10克,没药6克,大黄10-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5-20克,枳壳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来源:李树人方。

红藤地丁茶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①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②急性乳腺炎。

组成:红藤60克,紫花地丁30克。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置保温瓶中,加入沸水冲泡20分钟后代茶饮用。

宜忌:脾胃虚寒或体弱血虚者忌用。

来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本方最早见于《景岳全书》治肠痈方

复方红藤合剂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软坚通便。主治热毒蕴结肠中,肉腐血败。

组成:红藤30克,三颗针30克,丹皮12克,银花3克,芒硝12克,大黄15克,桃仁15克,薏仁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来源:余胜吾方。

川乌红藤酒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颈椎病。

配方: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红藤20克,葛根20克,川牛膝15克,甘草12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各药研粗末,入酒中密封浸泡2周,经常摇动,启封后,去药渣,贮瓶备用。

服法:每日1次,临睡前饮服10毫升。

散瘀止痛骨质增生酒如何泡制

[配方]

岩马桑、钩藤根、四块瓦、见血飞各30克,野养麦、威灵仙根、五香血藤、鹿衔草、凤仙花根、地龙、土瞥虫各40克,水冬瓜根皮、淫羊蕾各60克,川红花、青藤香、三七各20克,55度白酒2500毫升。

[制法]

将前16味洗净,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舒筋活络,散瘀止痛。

[主治]

增生性或肥大性关节炎。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3次。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膏散疗法》。

共济失调中医疗法

(1)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8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熟地20克,淮山药10克,牛膝8克,杜仲10克,威灵仙12克,鹿角胶10克,炙草6克。

加减:肢萎无力明显加附子、桂枝;站立无能加补骨脂、巴戟天;肉萎形瘦加黄精、枸杞;肢体颤抖振摇加天麻、钩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振颓汤、附子理中汤、琼玉膏。

(2)处方:熟地20克,萸肉8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枸杞子12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牡蛎20克。

加减:肢萎干枯加黄精、石斛;肢挛僵直加僵蚕、蜈蚣、伸筋草; 肢颤抖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烦躁难眠加酸枣仁、磁石;掌热颧红加玄参、石斛;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骨萎畸形加补骨脂、地鳖虫;阴阳两虚,加附子、黄芪、淮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大补阴丸、虎潜丸、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滋生清阳汤、滋荣养液膏。

(3)处方:熟地30克,鹿角胶20克,杜仲12克,肉苁蓉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当归10克,阿胶8克,牛膝10克,桂枝8克。

加减:若病得自幼年加狗脊、淫羊藿、巴戟天;筋挛艰行,加威灵仙、桑枝、鸡血藤;肢颤风动,加全蝎、蜈蚣、僵蚕;神疲力乏,加黄芪、附子;骨痿畸形,加骨碎补、牛脊髓;筋枯肉萎,加白芍、枸杞、黄精;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神志呆愚,加益智仁、首乌、灵芝,或加菖蒲、郁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金刚丸、鹿角胶丸、振颓丸、益髓汤。

中医将面瘫分为4种证型辨证论治

1、风痰阻络

证见:突然口眼歪斜,舌淡苔白。

治法:祛风化痰止痉,方用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水煎取汁口服。注意方中白附子、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本方适用于痰热及阴虚者,肝阳上亢者忌用,另孕妇慎用。

2、气血两虚

证见:神疲乏力,容易感冒,气短汗出,纳差便溏,苔薄,脉细软等。

治法:益气扶正,养血通络,方用益气养血汤:党参、黄芪、鸡血藤、熟地、白术、茯苓、当归、川芎、赤芍、桂枝、姜黄、黄精、防风、细辛、甘草,水煎取汁口服。

3、痰湿阻络

证见:头身困重,咯痰黄白,纳呆胸痞,苔腻,脉滑。

治法:化湿祛痰,健脾通络,方用化痰汤:丹参、瓜蒌、鸡血藤、茯苓、地龙、胆南星、白附子、天竺黄、半夏、陈皮、白术、泽泻、红花、僵蚕、全蝎、甘草,水煎取汁口服。

4、肝风内动

证见:面赤眩晕,急躁易怒,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息风,滋阴清热,方用天麻钩藤汤:钩藤、代赭石、磁石、珍珠母、生地、夏枯草、天麻、胆草、黄芩、苦参、丹皮、地龙、水蛭、蝉蜕、全蝎、琥珀、甘草,水煎取汁口服。

花椒和麻椒的区别

1、物种:藤椒属青花椒体系,红花椒属红花椒体系。

2、附叶:藤椒叶轴上有一片宽宽的叶翼,红花椒没有。

3、叶片形状:藤椒叶形似竹叶,花椒叶是卵圆形。

4、颜色:藤椒成熟以后是青绿色,红花椒成熟之后为鲜红色。

3、香气:红花椒与藤椒含量不一样。红花椒不含清香物质,而藤椒香气浓郁,有浓郁的清香味。

4、味道:红花椒以麻味为主,而藤椒是以麻香为主,麻中带香,促进食欲。

共济失调如何通过中医治疗

1、处方: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丹参,熟地,淮山药,牛膝,杜仲,威灵仙,鹿角胶,炙草。

加减:肢萎无力明显加附子、桂枝;站立无能加补骨脂、巴戟天;肉萎形瘦加黄精、枸杞;肢体颤抖振摇加天麻、钩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振颓汤、附子理中汤、琼玉膏。

2、处方:熟地,萸肉,龟版,鳖甲,知母,丹皮,麦冬,白芍,枸杞子,杜仲,桑寄生,牛膝,牡蛎。

加减:肢萎干枯加黄精、石斛;肢挛僵直加僵蚕、蜈蚣、伸筋草; 肢颤抖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烦躁难眠加酸枣仁、磁石;掌热颧红加玄参、石斛;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骨萎畸形加补骨脂、地鳖虫;阴阳两虚,加附子、黄芪、淮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大补阴丸、虎潜丸、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滋生清阳汤、滋荣养液膏。

3、处方:熟地,鹿角胶,杜仲,肉苁蓉,菟丝子,补骨脂,龟版,鳖甲,当归,阿胶,牛膝,桂枝。加减:若病得自幼年加狗脊、淫羊藿、巴戟天;筋挛艰行,加威灵仙、桑枝、鸡血藤;肢颤风动,加全蝎、蜈蚣、僵蚕;神疲力乏,加黄芪、附子;骨痿畸形,加骨碎补、牛脊髓;筋枯肉萎,加白芍、枸杞、黄精;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神志呆愚,加益智仁、首乌、灵芝,或加菖蒲、郁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常用成方:金刚丸、鹿角胶丸、振颓丸、益髓汤。

相关推荐

雷公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1、免疫调节作用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着多种免疫学方面的异常。经雷公藤治疗后,常有显著的疗效。验血发现,随着红斑狼疮病情的好转,血液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学异常都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实验室进行的体外试验,也证实雷公藤的生物碱能够抑制抗体的形成。 2、抗肿瘤作用 动物试验和一些临床研究证明,雷公藤能抑制过快分裂增殖的肿瘤细胞,因此具有抗癌的作用。 3、改善微循环作用 雷公藤能使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血流量;能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粘附,从而使微循环的"血瘀"现象得以改善。 4

来月经肚子疼的中医疗法

1、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10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5g,牛膝10g,元胡15g,香附10g,乌药15g。若兼口苦,苔黄,经期延长,经血色暗质稠者,为肝郁化热之象,加栀子10g,夏枯草10g;若见胸闷纳呆者,为肝部犯脾所致,宜加焦术15g,茯苓15g,陈皮15g。 2、寒凝胞中 (1)阳虚内寒 治法:温经散寒,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减。吴茱萸10g,小茴香1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20g,阿胶10g(另包),甘草10g,大枣10g,细辛

胰腺肿瘤用中药可以缓解腹痛疼痛吗

1、气血淤滞型胰腺肿瘤 胰腺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纳差,疼痛持续不移,或阵发性加剧,夜间尤甚,腹中痞块,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青紫或瘀斑,脉细弦或涩。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9g,制香附12g,乌药9g,延胡索30g,红花9g,赤芍15g,丹参30g,炮山甲9g,八月札15g,浙贝母15g,菝葜30g,藤梨根30g。 2、气血两亏型胰腺肿瘤 胰腺肿瘤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消瘦,倦怠无力,爪甲色淡,腹胀,胸腹隐痛,腹部包块,舌质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数。 方药:十全大

中医治疗输卵管堵塞

妇科检查往往可以发现双侧附件增厚伴压痛,后穹窿有时可触及结节。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用药常选用当归、鸡血藤、柴胡、白术、丹皮、香附、白芎、泽兰、乌药、木香、橘叶、苏木、穿山甲、路路通等。痰湿瘀滞型症:月经后期,经行量少,甚则经闭,平素带下较多且稠厚,形体肥胖,性欲淡漠,头重身倦,面目浮肿,苔白腻或黄腻,脉滑。妇科检查有时可扪及双侧卵巢。治宜化痰祛瘀调经。用药常选象贝母、苍术、白术、生牡蛎、黄药子、皂角刺、昆布、夏枯草、海浮石、丹参、赤芍、穿山甲、路路通、当归等。月经不调加鸡血藤、泽兰。 此外,在中医上除

治风湿的药有哪些

1、疏散风邪类: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类: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 3、除湿蠲痹类: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类:忍冬藤、银花、连翘、黄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蓝根。 5、通经活络类:豨莶草、清风藤、威灵仙、络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节、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甲、姜黄。 6、搜风剔络类: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淤类:当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乳香

头痛难忍怎么办

1、天麻钩藤汤天麻、钩藤、白蒺藜、当归、赤白芍、川芎、丹参、枣仁、茯神加减。 此方有平肝宁神、和营的功效,适合于肝阳上亢的头晕胀痛,常伴有目眩昏花、心悸不安、夜寐不宁等不适的人。 2、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加减。 此方有活血化瘀、通窍活络的功效,是头面七窍为主的活血散结方,用于血瘀所致的偏头痛,此类头痛多会日久不愈。 3、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去毒)加减。 此方为治风剂中的疏散外风剂,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痛的功效,对于偏头痛等属风痰痹阻经络的人也可以加减应用。

新房子放什么东西吸收甲醛最快 常春藤

常春藤——吸收甲醛的冠军。常春藤是目前吸收甲醛最有效的室内植物,每平方米的常春藤的叶片可以吸收甲醛1.48毫克,而2盆成年的常春藤的叶片总面积大约0.78平方米。同时常春藤还可以吸收苯这种有毒有害物质,24小时光照条件下可吸收室内90%的苯。根据推测,10平方米的房间,只需要放上2-3盆常春藤就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它还能吸附微粒灰尘。

输卵管积水该怎么办

偏方一 材料:赤芍15G 牡丹皮10G,丹参30G,路路通30G,毛冬青30G,桑寄生15G,菟丝子15G,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5G,穿破石15G。 偏方二 材料:当归10g,赤芍10g,桃仁5g,红花10g,丹皮10g,丹参15g,香附10g,郁金10g,鸡血藤30g,牛膝150g,益母草20g。 偏方三 材料:制香附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当归9克,乌药9克,枳壳4.5克,木香4.5克,没药3克。水煎服。 用法:每天一副.水煎温服,早晚各一次,每次服半碗。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验方

1、热邪迫络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遇暖加重,得冷则舒,痛不可触,筋脉拘急,不能屈伸,日轻夜重,口渴烦闷,舌质红,苔黄燥,脉数小滑。 【治法】清热通络。 【方药】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炙甘草10克,桑枝30克,丹参15克,络石藤20克,忍冬藤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忌食辛辣之品。 热为阳邪,其性急迫,侵入人体经络关节之后,与人体气血相搏,导致气血郁滞,脉筋拘急,不能通痹。石膏偏清解,知母偏清润,二药清凉苦寒,以刹其火焰之势;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风热湿浸 【症状】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有灼热感,伴有发热、恶风、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透表清热,化湿通络 【方药】麻黄5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防风10克,桂枝5克,赤芍10克,忍冬藤30克,生姜3克,生甘草3克,羌活15克 【用法】一日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慎起居 【按语】风热湿邪侵入,湿热交阻,留注关节而发病。麻黄祛风,赤小豆利湿,连翘清热,三药相配伍,解表清热利湿;防风、羌活祛风发表,胜湿通痹,再配桂枝舒筋通阳和络,忍冬藤清热解毒,清除经络间之风热从而止痛。全方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