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每月至少复诊1次,平时常测尿糖,特别是遇到如发烧、腹泻或全身不适这些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就诊。另外,还要经常测量血压,因为高血压也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不利的影响。

高血糖多高能判断是糖尿病

首先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各种应激情况下,均可出现血糖暂时升高,不能因此诊断为糖尿病,应该追踪随访。

其次要知道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需重复一次确认,则诊断成立。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

另外,空腹血糖参考正常值为3.61~6.11mmol/L,如果空腹血糖为7考虑糖尿病,但是如果餐后血糖为7则是正常的。

蚝油的危害

1、痛风、糖尿病患者慎食,会引起患者旧病复发。蚝油味道鲜美,蚝香浓郁,粘稠适度,营养价值高,然而并不适合患有痛风、糖尿病的患者。痛风的发作是因尿酸的波动过大而导致,外源性食物摄入的嘌呤虽然只占20%,但它却可能是诱发痛风、糖尿病的导火索。因此,痛风、糖尿病患者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是避免发病的重要手段。蚝油、鲍鱼汁、海鲜酱、等调味料均可造成尿酸高,进而诱发痛风,所以患有痛风的病人要特别注意。同时蚝油中含有糖,糖尿病患者也要慎食。

2、一般人过量食用:容易上火,咽喉出血。

糖尿病的检查

1、血糖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

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高血糖不是糖尿病

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各种应激情况下,均可出现血糖暂时升高,不能因此诊断为糖尿病,应该追踪随访。空腹血糖参考正常值为 3.61~6.11mmol/L,如果空腹血糖为7考虑糖尿病,但是如果餐后血糖为7则是正常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 /L。需重复一次确认,则诊断成立。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的是“体重减少”。

淋菌性尿道炎怎么治

1、彻底治疗:已经发现淋菌性尿道炎感染的病人,要在足够的疗程内足量用药,医生会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来给予治疗措施,不可以掉以轻心。间断治疗或过早停药,就有可能迁延不愈转为慢性。一般要求,在症状完全消失,尿液检查恢复正常后,还要继续用药3-5天,停药后每星期复查1次尿液,连续3次以上末见异常方可认为基本治愈。

2、寻找慢性病因:慢性病人要查找迁延不愈的原因,看看是否存在尿路梗阻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尿道口的感染性疾病;是否有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肿瘤、结核病、其他肾脏病等;是否近段时间内还在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如强的松、昆明山海棠、青霉胺及抗肿瘤药物;是否违背医嘱用药不正规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3、长期追踪观察:淋菌性尿道炎的彻底治愈是长期的事情,应追踪观察。如在停药后6-9周内症状再现,应视为重新感染或原病复发,要再连续招药半年左右。停药后的半年里仍要每月复查尿液,有复发征象立即治疗,避免病情演化至最后,成为尿毒症等。

​老人排尿难查查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的原因,是由于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影响了膀胱平滑肌收缩的缘故。资料显示,40%的男性和22%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开始时具有无尿意和排尿间隔时间延长的现象;随着血糖不断增高,就会出现排尿困难,膀胱内残余尿增多,膀胱扩张,膀胱平滑肌张力减低;病情如进一步发展,就会发生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菌血症和肾功能损害。

人到老年,常有排尿障碍。不同的是,老妇的排尿障碍表现为尿失禁,而老先生则表现为尿潴留。当老先生出现尿潴留时,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前列腺肥大。不过除此之外,还得查查是否罹患糖尿病,尤其是原先就有糖尿病,但病家自以为血糖较“稳定”的老年人。

张小姐的母亲近一个时期来总是排尿不畅,先后看过泌尿科、肾科、妇科和内科,讲不出究竟是什么病。用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收效甚微。直到出现尿潴留,不得已到医院导尿。后来住院检查,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均超出正常。经过治疗,其母亲的血糖基本恢复正常,排尿障碍也消失了。

实践证明,张小姐母亲的排尿障碍与血糖异常有关。张小姐说,她母亲确实患有糖尿病,但几年来一直在服药,并没有感到异常。再说,得了糖尿病后有“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而其母亲非但无多尿反而少尿,这是怎么回事呢?

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的原因,是由于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影响了膀胱平滑肌收缩的缘故。资料显示,40%的男性和22%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开始时具有无尿意和排尿间隔时间延长的现象;随着血糖不断增高,就会出现排尿困难,膀胱内残余尿增多,膀胱扩张,膀胱平滑肌张力减低;病情如进一步发展,就会发生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菌血症和肾功能损害。

男性糖尿病患者排尿困难,大多人会想到前列腺肥大,很少会考虑到糖尿病性排尿障碍,容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所以,对于老年人的排尿困难,诊断的思路应该拓宽些,作一些糖尿病诊断的检查项目并非多余。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别太自信自觉症状,应该定期检查有关糖尿病的化验项目。平时要养成定时如厕的习惯,不管是否有便意,每隔3小时上一次厕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积极医治原发性疾病——糖尿病。

保肝护肝的最佳时期

一、儿童时期,需阻断肝病发展

研究显示,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80%。儿童脂肪肝患者,不能仅依靠药物进行治疗,减重才是关键。儿童脂肪肝患者如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病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代谢综合症随即产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接踵而至,所以儿童脂肪肝的治疗越早干预越好。

二、用药期间,需预防肝损伤发生

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风湿骨病、肺结核、心脑血管病、肿瘤等,特别是合并多种慢性病的人群,长期服用多种治疗药物易致肝损伤,患者应定期做肝功等检查项目,如发生轻度肝损伤,可将葵花护肝片等保肝药与治疗药物联合应用,如发生严重肝损伤,则应立即停用治疗药物并制定具体保肝方案。而血糖控制不佳或年龄大于45岁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危人群,更积极保肝更不容忽视。

三、发病期间,需及时治疗

肝病发展较隐匿,出现症状说明疾病处于活动期,这时是治疗最好的时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就能使病情达到持久的稳定和控制。当出现长期食欲下降,或舌体发红、舌苔发黄或精神萎靡不振、黄疸、转氨酶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服用含有五味子、柴胡、茵陈等保肝降酶,退黄袪湿成分的中药葵花护肝片、水飞蓟素等治疗药物。

四、稳定时期,需定期复查

过度疲劳、饮食不节、饮酒、误服或乱用药物、变更环境、季节变化等原因都会造成肝病复发。因此,病情稳定的患者,每2—3月应复查一次肝功能。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全面地综合分析,如遇有病情变化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尿常规检查酮体偏高是啥原因

尿常规酮体增加,可以因为禁食时间长,从而导致代谢增加,而糖尿病或者发烧也可以引起的。糖尿病一般会合并有尿糖的。如果尿糖阴性,考虑是禁食引起的。你可以一周后复查,早上需要按时吃早餐,然后到医院去复查。

相关推荐

淋病复查检查项目 涂片检查

急性淋菌性尿道炎病人常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在有些脓细胞内可有许多淋球菌。淋球菌革兰染色呈阴性反应,具有特殊的菌体形态。因此,取病人尿道分泌物制成涂片后做革兰染色,检查有无典型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复查的诊断依据。

貌似“春困”的五种病

1.中风:对于老年人来说,大约有70%-8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等犯困现象。因此,频频哈欠常预示缺血性脑中风可能在近期发生。 2.嗜睡症:主要有发作性睡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等,以发作性睡病最常见。发作性睡病患者往往是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发作时自己力求保持清醒,但在1-2分钟内就进入梦乡,应与春困加以区别。一旦出现嗜睡症状,应立即就医,且要注意检查和治疗可能引起嗜睡的原发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3.甲亢:有少数甲亢患者表现为神情淡漠、两眼发呆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会复发吗

妊娠糖尿病产后会恢复。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类型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或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也就是先怀孕,后发生的糖尿病。约占孕妇的1%一5%。多发生在妊娠的第24—28周。分娩结束后,多数患者会恢复正常、糖尿病症状消失。约有20%的患者产后数年或数十年发展为2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分娩后多数能恢复正常,糖尿病症状消失,预后良好。据研究在产后6—8周检测空腹血糖和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大约只有8%葡萄糖耐量异常。所以及时复查血糖和葡萄糖耐量恢复正常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仍应

淋病复查检查项目 病原体检查

尿液病原体检查是检查尿液中存在的病原体种类和数量,确定是否为尿路感染及其感染的性质。其目的是在复查中排出再感染的可能,防止在治愈后出现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可能。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 与1型糖尿病单一的胰岛素缺乏病因不同,2型糖尿病病因除了胰岛素缺乏,还有胰岛素抵抗。不论何种病因,只要被确诊为糖尿病就使用胰岛素的做法是错误的。 胰岛素不是万能药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殊不知,胰岛素只对胰岛素缺乏的病人有效。因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糖尿病,注

枇杷不能和什么一块吃 哪些人不适宜吃枇杷

1、糖尿病患者 枇杷含有大量的糖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任何高糖分的食物都必须忌口,因为糖尿病病人血糖本就过高,再吃高糖分食物无疑会加重身体负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糖尿病患者不适宜吃枇杷。 2、脾胃虚弱的人 经常胃疼或是拉肚子的人,脾胃较虚弱,枇杷含有丰富的酸性物质,这些成分会刺激脾胃的粘膜,所以如果脾胃虚弱的人吃枇杷,会引起腹泻不止等不适症状,并且很容易导致肠胃的相关疾病复发。另外,枇杷性凉,脾胃虚弱者最惧凉性食物,如果吃了大量枇杷会加重脾胃负担。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只服药不复查

与1型糖尿病单一的胰岛素缺乏病因不同,2型糖尿病病因除了胰岛素缺乏,还有胰岛素抵抗。不论何种病因,只要被确诊为糖尿病就使用胰岛素的做法是错误的。 胰岛素不是万能药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殊不知,胰岛素只对胰岛素缺乏的病人有效。因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糖尿病,注射胰岛素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还会因此引发肥胖,增加低血糖风险。 2型糖尿病病因极复杂,不同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缺乏或抵抗,有的病人兼有

妊娠糖尿病产后注意事项 产后要复查血糖

尽管妊娠期糖尿病在产后,血糖的情况可恢复正常,但他们仍存在日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一般在产后6-8周要去医院复查OGTT,了解产后的血糖水平。如果OGTT正常了,就不是糖尿病了,但是患过妊娠糖尿病的人今后出现血糖升高的可能性就比正常人大,所以要经常监测血糖,注意饮食和运动。

糖尿病警示血糖高不可以无所谓

歌曲《无所谓》可以有,健康“无所谓”真不能有!忽略任何看似平常的小症状,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半年前,会计张晨在公司的体检中被查出血糖升高,医生给出建议让她复查,排除糖尿病可能性。可是她一直觉得没关系,心想:血糖高一点很正常,现在引起血糖高的因素那么多,随便吃块糖都能高了,再说家里人也都没有糖尿病,肯定不会轮到自己。最关键的是,现在没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更没有任何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应无大碍。所以抱着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不复查,也没想过改变饮食习惯。结果,三个月后她昏倒公司,同事们急忙将她

右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1.是要控制基础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控制,这些控制好了,就能减少脑梗塞再发生。 2.是抗凝药物的应用,主要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一次,防止梗塞加重和再次梗塞。三是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一般用中成药为主。四是日常调理,饮食宜清淡、不吃油腻、太咸的食物,积极参加锻炼,改善整个机体的功能。 3.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要控制血压,糖尿病的要控制血糖,高血脂的要调脂治疗;其次扩管改善大脑的微循环,包括扩血管的药物、活血化瘀的药物,如脑脉泰、脑心通、血塞通等; 4.有效控制高血压和各种类型的脑动脉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