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那些感人的误会

孩子那些感人的误会

♥ 偷摘花的小女孩

下课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走到花盆里,偷偷摘下了一朵艳丽的玫瑰。而这一幕被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他随即找老师面告状。老师闻言很生气,把女孩叫道了面前:“幼儿园里面的花都是为了观赏,你怎么能随便偷摘呢?去写一篇检讨,以后不要这么做了。”

而小女孩很委屈:“老师我妈妈生病了,爸爸说再过几个月就要去很远的地方了,而妈妈喜欢玫瑰花,所以我想晚上送给她。”此时老师已经泪流满面:“不用写检讨书了,写一封送给妈妈的信,晚上老师帮你买一束花和你一起看妈妈。”

♥ 乱涂鸦的小男孩

某天早晨,一个家长带着一件被涂鸦的衣服来到了幼儿园,身旁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兴师问罪道:“老师,看看你的好学生,把我给女儿刚买的衣服画成这样!你把那个在我女儿身上乱画的男孩叫过来。”

小男孩被叫到办公室,“我女儿衣服是你画的吗?”小男孩点了点头,“那就帮你家长叫过来,让他们赔!”小男孩哪见过这阵势,瞬间就被吓哭了,但是依旧倔强的说:“是你女儿让我画的,她说他不知道跟妈妈一起去游乐场是什么样子,就让我画。”随着小女孩点头确认,家长也是一脸尴尬的离开幼儿园。

♥ 倒牛奶的小宝宝

一个刚满三岁的宝宝正开心的喝着牛奶,突然他将吸管对着沙发,然后猛挤盒子,没一会牛奶就被全部挤在了沙发上。布质的沙发也因此被弄得不成样子。这时正做饭的妈妈出来,看到了此情此景非常生气,立即打了宝宝的手,还教训了一通。

虽然宝宝哇哇大哭,但是妈妈也没有理会继续做饭了。过了一会,妈妈再出来,发现小宝宝没有再哭了,反倒是趴在沙发上嘀咕些什么。靠近一听,发现他在说:“小蚂蚁,你们喝饱了没,喝饱了就要乖乖睡觉嗷!”听到这里,妈妈也是一阵内疚。

♥ 摔翡翠的小孩子

爸爸是个翡翠控,家里收藏了很多翡翠,而且都价值不菲。其中最宝贵的就是那颗翡翠白菜,它被爸爸放在玻璃柜子,经常观赏。而家里四岁的孩子对其也很有兴趣,好几次都搬个板凳想仔细看看,但是都被爸爸发现并及时抱下来,并且告诫他这很贵,小孩子不能乱碰。

但是毕竟防不胜防,一天爸爸在书房工作,就听到客厅哐当一声,出来一看那颗翡翠白菜被摔成两半,而肇事者还站在一旁,似乎再找些什么。爸爸很心疼,把小孩子也大骂一通。妈妈回来后,安慰孩子一番,并问他为什么要摔坏。小孩子说到:“那个里面住着一个小天使,我想看看他长什么样样子。”妈妈瞬间哑然。

♥ 孩子犯错别忙着责备

如果你的孩子犯了错,请不要急着责备他们,因为你可能错怪了他们。孩子是非常单纯的,他们做事情的理由往往非常单纯和美好,因此无论是多了幼稚或者不可理喻,请先听听孩子的心声,尝试去理解他们,让后再做正确引导。事实上总是责备孩子,会让他失去那份纯真,丢掉珍贵的探索精神。

胖的人一定笨吗

“蠢猪”、“笨猪”这些不雅的绰号往往会被不懂事的孩子们用来取笑那些 胖胖的或比较迟钝的人,但是“胖”的人就一定笨吗?不尽然!胖的人,行动 可能相对迟钝,容易被人误解为“笨”。可是.这并不能说明智商高低。但是, 肥胖的孩子往往不爱运动,睡眠质量差,心、脑血管容易受影响,也有可能导 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速度减慢等。

儿童教育中七条基本原则

教育孩子有哪些基本原则吗?年轻父母应该从那些铺天盖地的资讯中解脱出来,休息一下,仔细想一想就能发现,专家的建议与父母面临的问题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共鸣,归纳一下,教育儿童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七条:

1、让孩子体会到他们的举动所带来的后果。

《教会你的孩子正确举动》一书的作者之一查尔斯·斯卡尔菲教授认为,要采取一些办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意识。一个三岁大的孩子就有能力明白基本的因果关系。他建议家长试着用一种“事实就是如此”的语气来陈述某种不寻常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如果你把玩具留在车道上,它们可能会被车辆碾过。” 让这种自然发生的状况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换掉那些损坏的玩具。小提醒:如果你永远都不想要你的孩子丢面子,那么他就永远都学不会自己振作起来。

如果事情本身带来的结果可能非常危险(比如孩子用玩具敲打玻璃桌),或者可能代价昂贵(比如他忘了锁自行车),就给他另外安排些合理的后果。比如把玩具收缴,一个星期不准他骑车等等。

父母常犯的错误:安排了一些与他的举动所造成的损害毫无关联的后果。

如果你的孩子看电视时跳上沙发,用取消他的一次娱乐安排作为惩罚他是毫无作用的。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你需要他明白他的举动和造成的后果之间的直接关联——所以,必须关掉电视。

2.给予正面的支持。

“抓住你孩子做出好表现的时机——比如他和别人一起分享玩具玩耍,对别人表现得彬彬有礼,帮助做家务事等等——就赞扬他,向他微笑或者拥抱她。”《你孩子的健康》一书的作者——丹佛的儿科医生巴顿·D·施密特提到,“每天对孩子的批评和赞扬,要达到一定的平衡程度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向孩子表达你明确的态度:“谢谢你在我通电话时保持安静”以及“对于你今天解决你和你弟弟之间的争端的方式,我感到非常自豪。”

父母常犯的错误:把奖励当作贿赂来防止孩子的不正确行为。

专家认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应得到这样的款待。制止不正确行为,更好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停下,取消他们的某项优待特权。

3.缓和孩子急躁的脾气。

畅销书《了解你的孩子》的作者之一儿童精神学家斯特拉·切斯认为:孩子性情上的差异是造成教育子女不能一概而论的主要原因。四十多年来她对于131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而近年来有关个人特性的科学发现,比如基因等也支持了她的结论。

切斯说:“仅仅出生几个星期后,婴儿就会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个孩子的性情,影响了他的行为标准、专心程度、对新环境的反应以及他感情表达的激烈程度。

研究者现在发现了试着改变这些人格特性是无用的,因为某些性情是与生俱来的。

父母常犯的错误:为适应你的孩子而竭力改变周围的世界。

如果你带着你精力旺盛的孩子走访亲戚,不要叫别人把所有易碎的东西移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相反你应该在走亲戚之前就训练孩子具有正确的行为;如果她要调皮捣蛋,马上把她带出去。

4.把持底线。

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心,不喜欢听到当你阻拦他的计划进行时他所发出的尖叫。

父母教育中心的研究表明,教育在孩子六个月大时开始己初见成效。所以,你越早开始把持和孩子打交道的底线,效果越好。《抚养一个没被宠坏的快乐孩子》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波顿·L·怀特说:“就算一个婴儿在哺乳过程中咬疼母亲,也应该把他拉开。如果用一种简单的、适合他们年龄的办法向学龄前孩子阐述道理,他们最终能做到遵守规则。”

一个孩子要逐渐融入社会,他需要知道怎样区分自己和别人的合理权力。怀特说:“要想有效把持给孩子设定的底线,你必须学会面对孩子在某些情况下不快的哭泣。”

明确可接受行为和不可接受行为的分界线,让你的孩子明白界线是什么,以及孩子跨过界线后会发生的后果。从今天做起,每天都做到,保持一致。

父母常犯的错误:对孩子过分严厉。

孩子们需要机会在经历中发现并学习经验,所以不要设置不必要的底线。比如你不该把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放在原地,而应该给他创造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

5.别打击你的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很容易引起了父母的反应,如命令式的:“立刻把你弄脏的地方打扫干净”、威胁式的:“如果下次再迟到,就惩罚你”,或者在冲动之下,带点讽刺味道:“如果你不能把头贴到肩膀上,那么也就忘了那事吧。”心理学家托马斯·哥顿父母教育效力训练项目的创始人,他认为:“这样的语言向孩子表达了一种责备的情绪,会使他们感觉不被父母爱护着,或者遭到了不公平的指责。”

如果你这样说:“亲爱的,电视声音这么大让我难受。我和你爸爸都听不到对方说话了。”这样简单的语言,也比唠叨叨叨的埋怨好。孩子心里会想“妈妈在向我唠叨了,其实我并不想打扰他们谈话的。”

父母常犯的错误:将“从我出发”的信息表达成了“从你出发”。很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语言以“我觉得……”开头,而后面跟随着某种污辱性的语言,而当时你自我感觉正在进行有效的沟通。比如说“我觉得你很自私”与“你很自私”有一样的效果。试着向孩子表达具体的感情和具体的事情:“那些家务事本来你答应了要做的,现在让我做了,我感到精疲力竭。”

6.让孩子按自己的步伐成长。

《孩子第一》一书的作者、闻名世界的英国心理学家珀涅罗珀·里奇提到:“一些父母急不可待的要脱掉孩子的尿布,送他们去读这个班、那个班。那种认为走得最快的孩子走得最远的想法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

里奇观察发现,急于求成反而把孩子推向失败。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硬把孩子送进儿童钢琴班,而周围的学员都比她大一岁,她是班里最差的学员,那么她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父母常犯的错误:因为你的急于求成,反而没能为你的孩子打开那扇通向成功的门。

里奇还提到:“父母扮演的角色就如同登山指导员,不要靠脚踢、吼叫把你的小登山运动员逼上山顶,而是给他们指出通向顶峰的道路。”

7.承认孩子的感觉。

“你怎么能说自己画得难看呢?画得很好啊。”父母往往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缓和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交谈、倾听》一书的作者、教育学家阿德乐·法贝却提出,这些语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痛苦,并且教他否定自己的感觉,或者为自己的感觉感到羞愧。他们同样也会从此断绝与父母的沟通。沟通在父母、孩子的关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种更有建设性的反应是:倾听孩子的表述时,感受他们表达的情绪,再将这种情绪反应给孩子。“儿子,我明白你在为爸爸错过了你的表演而心烦”,这样说能表达出你理解他,并且让他明白,心里对某个人感到不快的同时,仍然爱着那个人。

父母常犯的错误:不动感情地分析情况。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为他最好的朋友损坏了自己的玩具而发怒。如果你用那种冷静的话语,比如‘你看上去有点生气’,在他听来,就像只苍蝇在麦克风后嗡嗡嗡的叫。你的反应应该向他反馈出他感情的激动程度,这样孩子才明白你确实理解他。

不要只用语言教育来教育孩子

1.以身作则

很多时候,语言的教育是空洞无力的,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总是很烦这种语言教育,所以这时候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当父母教育还做人一定要善良,那么就应该在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手去帮助他们。如果教育孩子要具有责任感,那么父母在自己犯错时,要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总之父母想要孩子具有的好的品质,那么就必须让你跟孩子看到父母好的一面。

2.借助他人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定要父母亲自去做,有些情况可以用他人进行教育。父母可以在孩子身边说一些别人的好行为;或者是带孩子去看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电影。还可以通过先进的事迹和英雄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明白别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孩子明白了,以后也就会萌生出好的想法,从而做出好的行为。

3.动作暗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于直接的鱼鱼奥会伤害到孩子,会让孩子感到伤心和难为情。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避免语言教育,而是通过一些动作的暗示。如果孩子起得晚了那么父母不要大声责骂孩子,而是让孩子看看表,暗示孩子已经很晚了。其实是有时候,动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4.表情教育

如果孩子做事情做得非常棒,那么爸爸妈妈可以露出微笑,表示表扬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那么父母可以瞪大眼睛或者给孩子一个不快的表情,让孩子明白最忌做错了。

学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对待孩子应该真诚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没有任何虚假。要求父母能客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做什么。除了自我意识,真诚还意味着向孩子敞开你的思想和感受。当你的工作没有做好时,你可以说你很灰心。如果对孩子很生气,直接对他表露这种感受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

二、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承认错误,包括准确地承认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果对这些过失的发生,能对孩子用疏导讲理、慈爱的态度 来解决,那么他们就能够接受,而且不会有无法挽回的损害。重要的是父母本身怎样去做,应该直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与孩子交谈和向孩子道歉,而不要使孩子 形成“父母不会有错误”或“父母犯错后从来不承认“的印象。做到这一点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因为承认了无知和错误,却增加了孩子的信任,井激发了他们自己寻 求答案的愿望。

三、树立榜样,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的意思,是指每当某事或某种情况发生时,都同用一种方式处理。对待孩子的一致性,是孩子对父母信任的基础。当孩子预先知道父母的意图,以及父母会怎样反应时,他们就会感到比较安全。这种安全也是构成孩子对你信任的重要基础。

小编有话说: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友谊关系,要尊重与理解孩子,互相爱护、互相了解,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

2个月宝宝早教的误区

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错误早期教育

对早期教育的无知,让中国的孩子们深受其害,他们没有了幸福的童年。更让人担心的是,错误的早期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们在人格、情感、心志、精神层面缺乏感受力,对美、对爱、对善,缺乏热爱。这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足。

早教误区

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在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觉得掰着手指头数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

正确做法: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让宝宝自己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采取正确科学的早教方法,家长就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避免走一些弯路。

早教等同于学习

目前,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视同于早期学科教育,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教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采取鼓励性学习,创造快乐环境,开发其本身已有的潜能。开发体能、想像力、社交能力的娱乐课;帮助记忆、提高语言能力的音乐课;提高想像力和体能的艺术课比单纯的学习和机械记忆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

为什么3岁的孩子就有逆反心理

1、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3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大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当然会期、引起孩子的反感。

2、大人不尊重孩子。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尊心,爸爸妈妈应该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遇事唠唠叨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4、不顾孩子的意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爸爸妈妈不顾这些差异,强行给孩子“定向”。比如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5、缺乏感情沟通。

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6、大人对孩子过分迁就。

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爸爸妈妈想管教的时候,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逆反。

7、权威式的作风。

专制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压抑,因而便以反抗来对待爸爸妈妈。

8、缺乏满足感。

由于种种原因,爸爸妈妈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为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父母的满足感。

孩子缺锌会有那些表现

1、食欲不振。孩子普遍食量减少,有的还会感觉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

2、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

3、长不高。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由于还不具备表达能力,所以父母的观察非常重要。孩子一岁以内是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每个月都会至少增长2—3厘米,前半年甚至会每个月长高4—5厘米,所以,父母根据监测孩子的身高状况,就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缺锌问题。

4、头发长得慢。这一点父母常常会忽略。比如,有的孩子头发长了大半年都不用理,这很可能是缺锌造成的。

5、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

6、特别容易感染病毒。比如,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虚汗,睡觉盗汗等。

7、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不过,单一的症状也不能作为判断标准,孩子是不是缺锌还要综合来考虑。比如,食欲不好未必一定缺锌,因为这种厌食也可能属于神经性厌食。只有当其伴有其他症状时,才可能是缺锌,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8、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 之 谈谈流产

这也难怪上帝要给女人很多的权利,这也难怪女人会有这么多的理由去花钱,去买漂亮衣服,去整容,去化妆,去打扮,去作!为了要面对这么多的纠结和折磨,她必须要练就一个强大的内心小宇宙。

关于流产,有很多相关的名词和很多不靠谱江湖传说以及不靠谱的做法,而且不少医生也在推荐这些不靠谱的做法,反而让坚持正确做法的医生显得有些另类。为了正本清源,首先要梳理一下和流产相关的名词,有些本来是很专业的医生才知道的名词现在都被大家科普得耳熟能详了,但是有些名词还会被误解,在此一并说明。

在整个女性人群中,临床妊娠总的流产率大约为15%左右,如果计算生化妊娠的话,总的胚胎丢失率要高达60-70%,在所有受孕的胚胎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能够转化为存活的新生儿。何谓生化妊娠?就是在怀孕的极早期流产就发生了,女性自己都不一定知道,可能一点表现都没有,顶多是月经略推迟几天,月经量稍微多一些而已。如果做检查,血hCG会升高,但是超声检查看不到宫内有孕囊。

如果你去查正规的教科书,一般是没有“胎停”这个名词的,在英文的文献中,与之相对应的是embryonic demise。在自然流产的分类中有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感染性流产,稽留流产等。这些名词已经用了上百年的历史了,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临床表现,但是临床上有一种情况无法归类到以上任何一种分类。临床检验水平的提高和超声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在停经的早期就发现有些胚胎实际上已经死亡和停止发育,但是临床上没有腹痛或阴道流血等任何症状或体征,这种情况无法诊断为任何一种类型的自然流产,虽然有人将其归类为稽留流产,但是多数人不同意,因为这不符合稽留流产的最基本的定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胚胎停育(胎停)这个名词。其临床处理方案是采用药物或手术的方式使死亡的胚胎脱离宫腔。

反复自然流产以往被称为习惯性流产,既往指的是连续三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现在多指的是连续两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主要原因包括内分泌因素、自身免疫因素、解剖因素、遗传因素等,有接近一半的患者是原因不明的。流产次数越多,复发率越高。1次自然流产:复发率20-25%;2次自然流产:复发率25-30%;3次自然流产:复发率40%以上(不同来源的资料数据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就诊,不是简单地打保胎针吃保胎药,以及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这“老三篇”这么简单。

怀孕是个试错的过程,不试不知道会对还是会错,错了还得试,试了还有可能会错。所以准备怀孕的女士们,要有面对自然流产的心理准备,一旦发生了流产怎么办?关键是要有平常心和耐心。

不建议卧床休息;

不建议随意检查hCG和黄体酮来监测早孕和指导用药;

不建议随意用黄体酮保胎;

相关推荐

亲子沟通常犯的错误

误区一问的问题太宽泛,孩子没法回答 建议问小,不问大;问具体,不问抽象 很多父母爱问下面的问题: “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你今天有没有很乖?”“你在家听话不听话?”通常孩子一脸迷茫地回答:没做什么/乖/听话…… 然后,话题就进行不下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无法理解抽象事物。所以,想与孩子对话,要避免问太宽泛的问题。不妨从具体的小细节问起:“你在学校上了什么课?课上都学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呀?”“你有几个好朋友呀,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呀?”“你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如此可以了解孩子做过什么,喜欢什

孩子感冒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感冒是小毛病 感冒虽然是小毛病,但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且感冒流行时,发病人数很多,所以不容忽视。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毒感染向附近器官蔓延,则会引起其它的疾病,较常见的是感染向鼻腔周围的鼻窦蔓延时即患鼻窦炎(也叫副鼻窦炎),病人会感到头痛和鼻堵加重,并且有黄色稠鼻涕,面部和鼻根部有时一压即感到疼痛,在感冒发生后10天仍有这些表现即是患了鼻窦炎。 滥用感冒药 小儿感冒时家长往往不分感冒类型自行为小儿购买感冒药,甚至购买抗生 素,导致使用错误药物或滥用药物,不但起不到让感冒痊愈的作用,严重的还会破坏小儿的免疫系统

关于自然分娩的五个误区

很多人都知道自然分娩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对自然分娩疼痛的恐惧,还有其他错误观念的影响,导致现在很多孕妈妈都直接选择剖腹产了。那么,大家对自然分娩的认识存在什么样的误区呢? 误区一:如果顺产的时候没有生出来,还是要变成剖腹产,这样就受了两次疼痛,产前疼痛也白受了。 有些欠缺勇气的产妇觉得自己没有信心能顺产把孩子生下来,如果在顺产的过程中发生难产又不得不再用剖腹产解决问题,那么是不是之前痛的都白痛了,还要再忍受开刀。这也是很多想选择顺产的孕妈妈会考虑到的问题。其实,一般来说,在生产前,医生

孩子学会道歉明辨是非得好开始

幼儿由于年龄的特性所致,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经常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再加上责任意识不足,通常在做错事后不懂得如何道歉。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学会道歉是一门不可少的功课。当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产生时,父母需要在第一时间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以及勇于认错,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让此习惯变成自然。 孩子需要道歉吗? 过去的孩子以“父母”为中心,因此顺从性较高,只要父母叫孩子做的事,孩子大部分会遵从。但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有自主性,顺从性减低、责任感减弱

儿童教育有哪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婴幼儿时期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就聪明 许多父母认为,婴幼儿早期攀、爬、坐、退等各种“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肯定跟他们长大后的各方面能力有关。婴幼儿时期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就一定聪明。 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近年完成的对一群儿童不同时期智商和情商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表现与他们长大后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能力、推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微乎其微。 误区二:儿童在婴儿时期得到的刺激越多越好 毫无疑问,现在的婴幼儿每天接受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感官刺激比以前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父母还

攀比心理如何克服 树立正确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从小做起,要是在孩子小时候就有了攀比心,那么必然是有了错误的价值观,孩子有了错误的价值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责任,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例如当孩子考试得了60分,而隔壁邻居孩子却得了100分时,你会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比你聪明那么多,这句话成年人听了都知道是在让孩子多向别人学习,但是孩子们不会这样认为,他们无形中就会产生攀比心,认为家长是在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对于一些成绩、物质等方面的事情,家长不要去随意夸赞孩子,也不要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但是关于品性上的事件,可以夸赞

8个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1.受挫时。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建议,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要用“成长型理论家学习方式”教育孩子。如孩子被骗走一块糖,要告诉他:这也是件好事,因为你学会了识别谎言,以后不会再被骗。这样,坏事变好事就逐渐成为孩子的惯性思维。今后面对挫折时,就不那么愁眉苦脸了。 2.困惑时。当孩子感到困惑,家长就可抓住他渴望解决问题的心理,及时帮着疏理。比如,某天孩子回家不停念叨“什么叫理解万岁”,妈妈可以自然地给孩子讲自己与同事发生误会的事,并告诉她,被人误会在所难免,如果自己没

孩子尿床 惩罚万万要不得

1.惩罚尿床孩子的危害 在年幼的孩子中,尿床的孩子比率达到了15%。相比女孩,男孩出现夜间尿床症的情况是女孩的三倍,其中高达三分之一的父母会因为孩子尿床而惩罚孩子。 有些父母也可能不在因为孩子尿床而惩罚孩子,估计是他们已经知道称孩子孩子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导致孩子更频繁的尿床以及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抑郁和低质量的生活氛围。 2.实验对比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首先对65名尿床孩子(其年龄从7岁到13)以及40名无尿床症的孩子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接着研究人员再把尿床孩子分成了两组——尿床受到惩罚的一组和尿床未受到惩

四件孩子会偷偷跟你学的事

如何对待自己 我们的孩子总在观察。在观察中学习。他们会默默观察我们,特别是我们怎样对待自己。斟酌下你是怎么对对待自己的,你曾经说过自己是笨蛋吗?你曾经说“我不能永远做正确这件事情!“如果你说过,可以考虑下改变下自己的台词了。换成“这不是真的。我不是愚蠢的。我只是犯了一个错误。” 当你展示自我妥协的时候,你教给孩子的是错误是可以接受的,人的不完美是肯定的,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对自己妥协也是一种实力的表现。 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我们对生活事件会有很多情绪反应,对我们来说,这些情绪反应中,最难处理,最棘手的就是负面情

剖腹产的认知误区

很多人对对女性生孩子都有一定的误会,有的人认为生孩子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有的人认为只要是生过孩子了,自己的身材就很难恢复了,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剖腹产,但是对于剖腹产也是有很多人有一定的误解的。 比如,有些人误以为剖腹产仅仅是在肚皮上留下了一个刀痕;有些人则误以为剖腹产后不会出现产后盆底功能的改变,如产后阴道松弛、尿失禁等。事实上,剖腹产也会在子宫上留下瘢痕; 此外,妊娠过程本身就会对盆底组织产生影响,与分娩方式关系不大。 所以说,就算您是害怕因为自己生孩子而导致自己的下身变松才选择剖腹产的,也是会让您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