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亲子沟通常犯的错误

亲子沟通常犯的错误

误区一问的问题太宽泛,孩子没法回答

建议问小,不问大;问具体,不问抽象

很多父母爱问下面的问题: “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你今天有没有很乖?”“你在家听话不听话?”通常孩子一脸迷茫地回答:没做什么/乖/听话……

然后,话题就进行不下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无法理解抽象事物。所以,想与孩子对话,要避免问太宽泛的问题。不妨从具体的小细节问起:“你在学校上了什么课?课上都学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呀?”“你有几个好朋友呀,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呀?”“你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如此可以了解孩子做过什么,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和人。孩子回答的过程中,还可顺便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判断孩子的好恶。

误区二:把质问当聊天

建议:问感受,不问结果

有些父母比较严厉,或者自己比较忙,他们跟孩子说的话往往是这样的: “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吗?”“这回考试考了多少分?”除此就没别的柔软些的话可说了。

父母这样问话,关注的多是孩子做事的结果。对话通常以问句的形式开始,一旦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就会以一番斥责终结谈话。

父母向孩子问这种话,自己觉得是对孩子的督促和管教,尤其亲子共处时间少的话,更希望把握有限的时间好好“管教”孩子。但这种问话在孩子听来却是极其枯燥又冷漠的。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关注是有条件的,他们只在乎我的“成功”,根本不在乎我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长此以往,不仅亲子关系会变得疏远,孩子的自我建构也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这种教养条件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变得逆反,要么害怕失败,怯于尝试新鲜事物。

父母们不如换种问法:

“功课还顺利吗?我看你似乎刚才有些烦呢?”“你觉得哪些课程比较有意思?”“你最喜欢弹哪一首曲子?我很想听一听呢!”

这样的问话方式更关注孩子个人的感受、喜好,大人是以蹲下来的姿势进行倾听的。孩子会觉得:我是被看见的、被理解的、被爱着的。如此,孩子自身就会充满力量,能自己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误区三:总是以“你”做问题的主语,只关注孩子个人情况

建议:问问孩子身边的别人,减少孩子的抵触和防御

很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犯错误、捣蛋,就会直接问: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捣乱?/你今天没跟小朋友打架吧?

这种问法,要么会引起孩子反感,要么将“捣乱”“打架”等负面信息传递给孩子,并在孩子心里夯实了,最终把孩子推向那些负面暗示。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迂回战术。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就问问别人家孩子,比如下面这样的对话:

妈妈:“你们班上今天哪个小朋友被批评了呀?”

孩子:“XXX被批评了。”

妈妈:“哦?那他做了些什么事被批评了呀?”

孩子:“他上课说小话了,说了好几次。”

妈妈:“哦,那老师肯定得要很严肃地惩罚他吧?”

孩子:“嗯!老师让他罚站了!”

妈妈:“那老师有没有这样惩罚过你呀?”

孩子:“没有,我不会说小话的。老师表扬我了呢!”

如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大体表现,学校里的老师如何授课,上课的一些具体情况等。当然,还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去问谁被表扬了,谁吃饭好,谁爱打架等等。这样的沟通,也能够帮父母看见孩子在群体中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评价,从而去把握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如何行为处事的。

了解了这些,就能在平日里对孩子进行更加有的放矢的引导。

误区四:时时不忘“教育”孩子,尤其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行为或观点时

建议:只共情,不批评否认

大人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总是容易显得高高在上,正确无比。比如下面的对话一般都很常见:

孩子:我不喜欢那个小弟弟。大人往往会接着说:人家比你小啊,你应该要懂事些啊!

孩子:学拼音真无聊啊!大人:拼音是很重要的,blablabla……

还有很多时候,原本亲子间聊得挺好的,但是一旦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告诉了大人一件自己的小事件、小秘密,或者自己曾经犯过的某个错误,大人会立刻翻脸,变成义正言辞的“法官”,站在道德与规范的制高点上,企图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拯救”。

譬如下面的对话:

妈妈: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没?

孩子:可多啦!今天XX放了一个大臭屁,我们都笑啦!我们还在操场跑步了,我跑了第一……

妈妈:嗯,不错呀。看起来你和其他小朋友都玩得很好啊!他们都很喜欢你吧?

孩子:是啊,不过,XX今天打我了。

妈妈:噢?为什么?

孩子:因为我想玩皮球的,他不许我玩。

妈妈:那你怎么办呢?

孩子:我就走开了。

妈妈:走开了?妈妈不是告诉过你,要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吗?再或者你也可以去告诉老师啊!你怎么记不住呢?下次一定要记得胆子大一些啊,听见没有?!

谈话到这里基本上就失败了。孩子往往会闭嘴,低头,不再说话了。上面的谈话,其实是妈妈把自己内心对“不敢争取自己权力”“太胆小”的忧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对孩子来说,皮球就是皮球,跟敢不敢表达/争取自己的需求/权利,并无任何关系。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跟孩子沟通:

孩子:因为我想玩皮球,他不许我玩。

妈妈:哦,那你怎么办呢?

孩子:我就走开了。

妈妈:那你那会儿是不是挺难受的?(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表达共情)

接下来,有两种可能性的回答,和父母的应对办法。

若孩子回答:也没事啦!他想先玩皮球,我就玩别的去。等他玩好了,我再玩!——这种回答表示,“挨打”事件只是一个小朋友之间正常的小冲突,且并未对孩子的情绪有任何影响。那么,父母也就不必再把关注点过多放在这件事上面,继续聊其他的就好了。

若孩子回答:是啊,我还有些生气。我就是想玩那个皮球啊。——这种回答表示,孩子的确对这件事心怀芥蒂。

妈妈仍然不能着急上火,正确做法应该是继续倾听,并稍作引导:

妈妈:哦,你有些生气啊。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比如下次你还想玩,遇到他阻止你,你打算怎么办呢?

从而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解决办法。

当然,除了上述几大误区需要避免,亲子沟通时的肢体语言也很重要。以下是我的几个提醒:

1. 沟通时,要与孩子有目光交流;

2. 孩子小的话,就蹲下来,平视孩子;

3. 孩子喜欢大人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等。这类亲密动作,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意,让你们的心,靠得更近;

4. 无论孩子的话有多好笑、幼稚,都要保持诚恳的态度,不要随意发笑,否则,孩子会认为你在嘲笑他,而不愿意再跟你说话;

5. 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用“哦”“嗯”之类的语气词敷衍孩子;

6. 有时候,孩子会说出一些让你吃惊、甚至反感的话,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脸上的表情,保持淡定,先听孩子说完。让孩子在你面前畅所欲言,比立刻解决你所认为的那个“问题”更重要。等孩子说完,再客观地就事论事不迟。

亲子沟通的黄金法则

1. 孩子生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火冒三丈,父母可千万别跟着激动,否则接下来只会吵得不可开交。此时父母的

最高行为指导原则是:他(孩子)越火,我(父母)越冷。

因为父母一旦以怒制怒,孩子就更有理由相信,他的愤怒时理所当然的:暴躁的爸妈

谁受得了?既然老爸老妈态度恶劣,他也没必要和颜悦色地回应。此外,情绪具有感染力,

当父母保持冷静,这般情绪安定的氛围也会逐渐对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复平和

之心境。

2. 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如果要告诉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错了,此时该批评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

当父母批评的是行为,孩子明了,他只要改进行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的

印象如果针对人格特质来做批评的话,(例如:“你这个笨蛋!”“你这不争气的人!”)

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这个人有成见,既然已看我这个人不顺眼,那无论再怎么

改变,父母还是会觉得碍眼,所以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打消了改变的念头。

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差别在哪儿吧!

对人格特质的批评语:

对行为的批评语:

“你怎么这么笨,考这么差!”

“这次考试,你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很不可取。”

“你是个说话不算话的人,没准时回家!”

“你没做到答应我的事,造成大家许多困扰。”

“你老是撒谎!”

“你去了网吧却没有告诉我,让我很担心。”

3. 当孩子分享心事时,不作出早就了解的模样

青春期孩子常常觉得自己的感受是独特而唯一的,所以当大人一眼就看穿他们的

行为动机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无趣而不爽。比如,孩子回来告诉家长,班里有个男孩

子,每天中午吃饭的饿时候,他都在低头读书,自己从不吃午餐。问他,他总说自己不

饿。直到有一天,老是对大家说,这个同学家里很穷……孩子好像有了天大的发现,语带

惊奇地说:“爸,原来是这个原因呢!”而此时爸爸却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这样

啊。”如此“想当然”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被浇了一头冷水,和父母交流很没趣。

再举个例子,周末孩子用发胶做了一个新发型(正准备出门),爸妈一眼看穿他的

心事,马上追问:“今天这个聚会有女孩子是吧?”这么做会让孩子举得十分不悦,感觉

好似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对孩子年轻的心灵来说,世界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等着他们去接触体验,当孩子

好不容易有了些成长的心得,父母应该用积极配合的态度来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孩

子的心声,而非父母自己的角度,就能跟孩子做真实的交流。回答上面第一个例子,较好

的回答是:“真的啊,这还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呢!”

4. 尊重孩子的隐私

请容我再一次提醒,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被当成大人对待。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

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所以一些福尔摩斯的侦查举止,其实都不该出现。

例如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等,这些行为美其名曰

是为了了解孩子,事实上,家长做了一个很糟糕的示范——只有我们自认是在关心别人,

就可以不在意别人的隐私。而这往往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

所以,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

父母想知道的也可以知道的,而哪些该属于孩子的隐私。订好后父母就该完全尊重,不侵

犯孩子的权利。

5. 当顾问,不当领导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说话时的语气就变得十分重要。如果父母开口就是

下命令——

“你应该……”(你应该用功学习,你应该收拾房间……)

“你不能……”(你不能出去玩,你不能变发型……)

就说明父母自视是孩子的领导,当领导说话,孩子只能接旨服从。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

当成大人,受到尊重时才能与父母理性沟通。因此,“领导”型父母在亲子沟通上常会吃闭门羹。

换一种语气就会有效多了……

“我建议你可以考虑……”(我建议你找个时间收拾房间……)

“我建议你,……可能有……坏处。”(老妈提醒你,剪那个发型可能会让老师有意见……)

这样如顾问般的开口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同时也能表达父母的关心之意,

一举两得。因此,聪明的父母做顾问,而不是作领导,才能贴近孩子的内心。

亲子沟通10个误区

误区一:和青少年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还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或还没睡醒。

建议:孩子的生物钟比成人延后,他们在晚上较爱说话。应选择此时跟海子沟通。

误区二:直视他的眼睛。

建议:因为孩子在你不盯着他们时,才能打开心房,所以最好并肩坐着谈话。

误区三:等他们不分心时才和他们约时间谈重要的事情。

建议:家长应在孩子活动的间隙和他们谈谈,因为孩子喜欢在打球、吃东西时,有人和他们分享感受。

误区四: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或说“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继续谈”。

建议:父母应该让孩子发泄,耐心听孩子说“我很烦”、“我很困扰”。

误区五:问一般的问题,如“你今天学校怎么样”。

建议:不要泛泛问问题,而是要用正面的态度问特定问题,如“你的老师怎么说你这次的成绩”。

误区六:当你认为孩子已经讲完了,就开始讲你的想法。

建议:孩子需要时间发泄情绪、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表达完,所以尽量在其他时间再说自己的想法。

误区七:话题集中在琐事上。

建议:跟孩子谈大范围的话题,如电视节目、运动、音乐、美食甚至政治,这更有助于彼此了解。

误区八:给他们不需要的建议。

建议:赞美之词比啰啰嗦嗦的建议更有用,如“好主意”、“哇,你今天做了好多事”。

误区九:不要以为你知道现在孩子的想法。

建议:用开放式的语句鼓励孩子谈他们的世界,如“你的同学怎么说”。

误区十:拿困扰孩子的事开玩笑。

建议:孩子内心很敏感,容易受伤,你拿困扰他们的事开玩笑,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重视他们的事。

亲子沟通八大技巧

1.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调有变化

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4.内容要具体

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5.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6.要面带微笑

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7.能发现优点

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8.会换位思考

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什么是亲子沟通

一种没有语言、没有字汇、没有社会期许的沟通态度

孩子经由父母的细心呵护下,渐渐地成长。所谓的成长,其描述地状态大部分是由外在的体格来显现孩子的成熟度,身高如何! 体重如何!

大部分的父母会骄傲孩子身高比自己高,体格比父亲健壮,身材比母亲均匀之类。因为外型的突显,常常会忽略了心理的成长有多少,一般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学校会进行一些心理测验,有一部份的心理测验便是在测验孩子的心理年龄是否相较于外在的年龄;现今物质丰富的因素。

孩子一个长得比一个高,体型超过标准值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就必须提早进度,被迫赶上心理的年龄,常常可以听到大人们这么对待这些外型超龄的孩子的说法“你看起来这么高大,做得事却这么幼稚。” 这段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大人们对孩子的负面沟通和贴不良标签的看法,往往忽略孩子的内心正在感受到周遭大人给的无辜压力。

父母亲也会问起这样的情形确实是存在着,也正在发生,那么我们要如何去面对和解决来避免这类的评语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沟通”,这两个字,做父母都知道它的重要性,问题是沟通的内容和方式,身为父母的大人们搞清楚没有,我常常看见的亲子沟通,其实和交换条件没什么两样,甚至有更负面的沟通方式就是用命令和威胁的,孩子永远不能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和理解父母的苦心,别以为做父母的认为沟通结束后,孩子点头说知道了、明白了,就是真的。

难道孩子不是为了要赶快结束继续面对这样地唠叨和杂念,而应声答应,或是害怕被处罚的命运,保护自己,成全父母的期待而应许承诺,即使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先逃过这一次再说,然而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轮回,最后做父母的会以大声地或放弃地口气去告诉孩子“你为什么永远讲不听…”

有一天有位妈妈遇见了,研究出伟大「进化论」的达尔文,问他说“我的小孩两岁而已,请问应该何时开始做学习教育?”,达尔文回答说“妳已经迟了两年了。”所以当父母问起我何时开始与孩子做沟通,从零岁做起吧!一种没有语言的沟通、没有字汇的沟通,没有社会期许下的态度做沟通,当宝宝还是个Infant(没能使用语言的个体)父母就应该开始学习与孩子沟通,这样会类似观察肢体方式的沟通,发生在经常性照顾者的身上。

别误会了,我们要谈得是除了换尿布、喂奶以及明白孩子偶尔的身体不适之外的状况,事实上能对宝宝有更多的了解,是解除当父母焦虑的方法之一,而且是极大的帮助。例如透过,婴幼儿按摩便能有许多的益处,最好的就是能给予孩子良好的亲子沟通,肌肤的缓和接触会暂缓情绪、降低攻击,保持平静的气氛,这是一种需要长期性的联接才能在亲子之间产生沟通上的优质效应。

婴幼儿按摩对孩子的好处已经了解到不能在了解了,父母亲则是别忘了,婴幼儿按摩可以带给你的好处是,让父母在面对孩子即将成长的体态或是难以发觉的心理成长,有和缓、安抚的功用,更是一大好的沟通工具。

在婴幼儿按摩的课堂上有位母亲与我分享她与八岁大的孩子进行婴幼儿按摩时的感动,有一次她很生气孩子弄坏了一盆很贵的兰花,她心疼之余,希望孩子能为他所做的事有所歉意,但是儿子却是以说谎来保护自己可能会遭受处罚的命运,所以这位妈妈决定当下先不处理,直到晚上按摩的时间,妈妈开口问儿子”你今天想要按摩背部吗?”

她先是发现儿子脸上讶异的表情,接者开心地接受妈妈的爱心按摩时间,不一会儿这位小朋友问”妈妈,妳不是在生气吗?”一边按摩得妈妈说”你知道我在气什么事情吗?”“知道!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说谎。”后来这位母亲很明白地说,这就是她要的期许。

孩子不会永远不犯错,我们自身也是。但是当下的处理与沟通我们能稳重地面对吗?可以尝试地利用婴幼儿按摩从小培养亲子的依附感和亲密感,良性与温和地互动,在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后,也能轻松自在地与父母亲分享心中的喜怒哀乐,这不就是父母们所期待的吗!我常常会与父母分享的心情是”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当我们还是孩子时,你希望和父母有着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有秘笈

接纳孩子情绪就是无论孩子在悲伤、孤独或兴奋、快乐时,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的情绪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对他的情绪。接纳情绪不等于赞同孩子的情绪或看法,而是先接纳,再想办法改变。nlp称之为合一架构,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而关注、尊重理解孩子的情绪,方法就是换位思考,我无法说明换位思考到底多么重要,每一天我都在用这个方法。写下来:换位思考就是理解的前提,很多时候就是理解本身。而接纳孩子情绪这个方法,是所有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一同使用。人喜欢的是他自己,其次是喜欢像自己的人。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喜欢你、信任你,从而愿意听你的建议或看法。

接下来我分享接纳孩子情绪的3个方法,当然,方法是死的,大家要灵活变通:

第一,用“是吗?”“嗯等语气词”“我明白了”等表示接纳,可以让孩子信任你,有些时候这些简短的话,就可以换来孩子的信任和平静心情,有时候呢,后面可以说出你自己的关心或看法。举例,孩子放学回家,说了一句话--作业太多了,累死我了。擅长接纳情绪的父亲,说:是吗?在沙发上歇一会吧。而不懂得教子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还没有听说过上学会累死的,纯粹找事。再举例,孩子担心考试发挥不好,爸爸说:嗯,我知道了。爸爸小时候参加考试,总是先把心情放松,然后考试前静坐3分钟,尽量发挥。妈妈可能说:平时看你不用功,害怕了吧?活该!

第二,用和孩子相同的感受回应,比如称赞孩子。举例,孩子考试成绩很好,合格的妈妈会说:好孩子,妈妈真为你高兴,你是最棒的!这你平时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成果,相信下次你会更好的!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小小成绩你就沾沾自喜,成不了大气候。或者,当孩子遇到问题,表示悲伤时,爸爸妈妈可以在表情上表示自己的担心并且说:孩子,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给爸爸妈妈说说好吗?

第三,用“想象法”,举例,孩子不小心把泡泡糖吞了下去,爸爸说,哎呀,吃了泡泡糖啊就会变成大泡泡糖。快去喝水!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你这个傻孩子,你是不是真傻啊?再举例,孩子把颜料瓶打翻了,画布上变得乱七八糟,妈妈可以笑眯眯地说,要是吹口仙气能复原就好了。孩子的坏心情马上就飞了。

其次,在沟通问题中,我们要讲的是,当家长不同意孩子的某些想法、要求或行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沟通呢?

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二,用中性的语言不加评价地描述孩子的想法、行为或要求。

第三,表述家长的看法或告诉孩子他的想法、行为或要求给家长带来的困扰、感受和状态。在这个步骤,孩子可能会为家长着想,自觉让步。

第四,必要的时候,提出期望。

这个沟通公式就是:接纳→行为→感受或看法→期望

这个公式,需要大家灵活变通。比如有时候可以简化为:接纳→看法→期望

范例:

事件:小明在学校和老师起了冲突

父母的表达:小明,我知道你现在心里面很难过,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也知道你喜欢独立思考,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对吗?(接纳),不过当我知道你今天和老师顶嘴时(行为),我心里面觉得好难过,因为老师呢,站在他的立场上,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是不是呢?你这样子反对他,无论是他还是我,大家心里面都不好受(感受或看法)。下次再和老师交谈,我们心平气和的和他说好吗?(期望)

当孩子做错事或失败时,善于说服的父母,会先赞美孩子一番,“嗯!你做得不错!”“你满用心的去做了,不错了!”这就是第一阶段的感化,接着婉转地告诉他失败的原因,也就是父母的看法,然后加上鼓励的结束语,也就是期望,告诉他“只要你多注意一点,下次一定会更好”。

其实,上述讲过的沟通公式,是一个有名人物惯用的绝招,这个人是谁?有没有人知道?拿破仑。 希尔?柯维?他们都很厉害,不过都不是。是戴尔。卡耐基,这个是他的绝招。人际关系第一权威的人际关系绝招。可是,卡耐基也提到了这个方法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要慎用一个词,这个词就是--但是。举例,如果你说:某某,这次你的成绩进步了,我们都很高兴,但是,如果你能多加强一下代数,那就更好了。受到鼓舞的某某,在听到“但是”这个词的时候,很可能会怀疑到前面的赞美之辞,即使不怀疑,赞美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不妨把“但是“去掉。比如:某某,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如果你在数学方面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下次一定会跟其他科目一样好。也要注意“但是”的某些同类:就是、不过等等。

另外,多用疑问句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的头脑自行思考,创造。这个,前面我们在讲想象力的时候,已经说过了。

最后,在沟通问题中,我分享一下,如何让孩子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个方法,幽默提示。举例,孩子应该洗澡了,可是他仍然迟迟不肯行动,你可以模仿机器人走路的样子和说话的声音,对他说:先生,请您洗澡了!这个方法能够透过传达愉快的情绪,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醒他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个方法,添加痛苦快乐法。有时候孩子不去做某件事情,是因为痛苦不够。比如我的孩子有时候喜欢躺着看电视,我觉得这样子长期下去会近视眼,于是我就告诉他,孩子,这样子看电视,会成为近视眼,别人都会嘲笑你的,我这样子说,给他痛苦,有效果还是没有效果?没有。为什么?因为很小的小孩子不喜欢听那些大道理,尽管大道理中有你添加的痛苦的成分存在,那么,应该如何说?我是这样子用很夸张地声调说的,哇,不得了!孩子,床上有小虫子,它会爬到你身上的!不过坐起来就没事情了,它就不敢往你身上爬了!你看,爸爸就坐起来了。然后儿子就坐起来的。也就是说,你要给那些很小的小孩子当下的痛苦,当然,不是打他骂他惩罚他,而是有时候需要夸张或虚构一些痛苦--现在就能感受到的痛苦,有时候你不要说未来有多么痛苦,不要说吃雪糕会拉肚子吃药打针,很多小孩子不喜欢理性思考,对未来的痛苦有一定的免疫性,当然,不是绝对的,在道理可以说得通的情况下,我们就不用在当下找痛苦了。给孩子快乐,比如让孩子学习,可以告诉他,只有透过学习认识文字,才能更好的去看漫画书。看漫画书就是一种快乐。痛苦法和快乐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力。孩子哭闹时,用这个方法,也叫做打断惯性。这个时候,你可以给他讲一些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或者用什么别的东西吸引他。

亲子沟通之8大技巧

1、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调有变化

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4、内容要具体

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5、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6、要面带微笑

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7、能发现优点

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8、会换位思考

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亲子沟通有秘笈

如何做好亲子沟通?沟通我们分为成功的父母,应该擅长和孩子交流,大凡受到孩子欢迎的父母,也都是擅长交流的。而亲子交流沟通一个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接纳孩子情绪。

接纳孩子情绪就是无论孩子在悲伤、孤独或兴奋、快乐时,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的情绪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对他的情绪。接纳情绪不等于赞同孩子的情绪或看法,而是先接纳,再想办法改变。nlp称之为合一架构,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而关注、尊重理解孩子的情绪,方法就是换位思考,我无法说明换位思考到底多么重要,每一天我都在用这个方法。写下来:换位思考就是理解的前提,很多时候就是理解本身。而接纳孩子情绪这个方法,是所有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一同使用。人喜欢的是他自己,其次是喜欢像自己的人。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喜欢你、信任你,从而愿意听你的建议或看法。

接下来我分享接纳孩子情绪的3个方法,当然,方法是死的,大家要灵活变通:

第一,用“是吗?”“嗯等语气词”“我明白了”等表示接纳,可以让孩子信任你,有些时候这些简短的话,就可以换来孩子的信任和平静心情,有时候呢,后面可以说出你自己的关心或看法。举例,孩子放学回家,说了一句话--作业太多了,累死我了。擅长接纳情绪的父亲,说:是吗?在沙发上歇一会吧。而不懂得教子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还没有听说过上学会累死的,纯粹找事。再举例,孩子担心考试发挥不好,爸爸说:嗯,我知道了。爸爸小时候参加考试,总是先把心情放松,然后考试前静坐3分钟,尽量发挥。妈妈可能说:平时看你不用功,害怕了吧?活该!

第二,用和孩子相同的感受回应,比如称赞孩子。举例,孩子考试成绩很好,合格的妈妈会说:好孩子,妈妈真为你高兴,你是最棒的!这你平时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成果,相信下次你会更好的!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小小成绩你就沾沾自喜,成不了大气候。或者,当孩子遇到问题,表示悲伤时,爸爸妈妈可以在表情上表示自己的担心并且说:孩子,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给爸爸妈妈说说好吗?

第三,用“想象法”,举例,孩子不小心把泡泡糖吞了下去,爸爸说,哎呀,吃了泡泡糖啊就会变成大泡泡糖。快去喝水!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你这个傻孩子,你是不是真傻啊?再举例,孩子把颜料瓶打翻了,画布上变得乱七八糟,妈妈可以笑眯眯地说,要是吹口仙气能复原就好了。孩子的坏心情马上就飞了。

其次,在沟通问题中,我们要讲的是,当家长不同意孩子的某些想法、要求或行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沟通呢?

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二,用中性的语言不加评价地描述孩子的想法、行为或要求。

第三,表述家长的看法或告诉孩子他的想法、行为或要求给家长带来的困扰、感受和状态。在这个步骤,孩子可能会为家长着想,自觉让步。

第四,必要的时候,提出期望。

这个沟通公式就是:接纳→行为→感受或看法→期望

这个公式,需要大家灵活变通。比如有时候可以简化为:接纳→看法→期望

范例:

事件:小明在学校和老师起了冲突

父母的表达:小明,我知道你现在心里面很难过,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也知道你喜欢独立思考,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对吗?(接纳),不过当我知道你今天和老师顶嘴时(行为),我心里面觉得好难过,因为老师呢,站在他的立场上,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是不是呢?你这样子反对他,无论是他还是我,大家心里面都不好受(感受或看法)。下次再和老师交谈,我们心平气和的和他说好吗?(期望)

当孩子做错事或失败时,善于说服的父母,会先赞美孩子一番,“嗯!你做得不错!”“你满用心的去做了,不错了!”这就是第一阶段的感化,接着婉转地告诉他失败的原因,也就是父母的看法,然后加上鼓励的结束语,也就是期望,告诉他“只要你多注意一点,下次一定会更好”。

其实,上述讲过的沟通公式,是一个有名人物惯用的绝招,这个人是谁?有没有人知道?拿破仑。 希尔?柯维?他们都很厉害,不过都不是。是戴尔。卡耐基,这个是他的绝招。人际关系第一权威的人际关系绝招。可是,卡耐基也提到了这个方法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要慎用一个词,这个词就是--但是。举例,如果你说:某某,这次你的成绩进步了,我们都很高兴,但是,如果你能多加强一下代数,那就更好了。受到鼓舞的某某,在听到“但是”这个词的时候,很可能会怀疑到前面的赞美之辞,即使不怀疑,赞美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不妨把“但是“去掉。比如:某某,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如果你在数学方面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下次一定会跟其他科目一样好。也要注意“但是”的某些同类:就是、不过等等。

另外,多用疑问句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的头脑自行思考,创造。这个,前面我们在讲想象力的时候,已经说过了。

最后,在沟通问题中,我分享一下,如何让孩子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个方法,幽默提示。举例,孩子应该洗澡了,可是他仍然迟迟不肯行动,你可以模仿机器人走路的样子和说话的声音,对他说:先生,请您洗澡了!这个方法能够透过传达愉快的情绪,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醒他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个方法,添加痛苦快乐法。有时候孩子不去做某件事情,是因为痛苦不够。比如我的孩子有时候喜欢躺着看电视,我觉得这样子长期下去会近视眼,于是我就告诉他,孩子,这样子看电视,会成为近视眼,别人都会嘲笑你的,我这样子说,给他痛苦,有效果还是没有效果?没有。为什么?因为很小的小孩子不喜欢听那些大道理,尽管大道理中有你添加的痛苦的成分存在,那么,应该如何说?我是这样子用很夸张地声调说的,哇,不得了!孩子,床上有小虫子,它会爬到你身上的!不过坐起来就没事情了,它就不敢往你身上爬了!你看,爸爸就坐起来了。然后儿子就坐起来的。也就是说,你要给那些很小的小孩子当下的痛苦,当然,不是打他骂他惩罚他,而是有时候需要夸张或虚构一些痛苦--现在就能感受到的痛苦,有时候你不要说未来有多么痛苦,不要说吃雪糕会拉肚子吃药打针,很多小孩子不喜欢理性思考,对未来的痛苦有一定的免疫性,当然,不是绝对的,在道理可以说得通的情况下,我们就不用在当下找痛苦了。给孩子快乐,比如让孩子学习,可以告诉他,只有透过学习认识文字,才能更好的去看漫画书。看漫画书就是一种快乐。痛苦法和快乐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力。孩子哭闹时,用这个方法,也叫做打断惯性。这个时候,你可以给他讲一些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或者用什么别的东西吸引他。

策略亲子沟通也要讲

父母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父母可及时发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以正 确的方法给予引导,这对孩子的心身发育是有益的。父母应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 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育特点,家庭教育就必须根据孩子心身发育特点来进行,否则会给 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父母要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就应掌握沟通的方法。

很多年轻的父母或许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孩子越大,越难以沟通。“我不要穿这件衣服,太紧了。”“我是对的,你才错了。”“你去哪儿?我也要去。”……诸如这些事情,日复一日,我们常常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然而细想想,作为父母,我们也许存在一些不恰当的习惯:是否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真实感受;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用手指指着孩子;当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是否火冒三丈;最后谈话结束,我们是否会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子间的沟通,作为父母是要有些策略的,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我们都应该考虑。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时,我开始反省,并留意自己的言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说话方式,并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首先,我们要学会关心自己、学会快乐。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小孩难教,其实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大多出在我们成人身上。有段时间,我特别忙,回家时已是筋疲力尽,经常没和儿子说上几句话就睡着了,还时常因为孩子的一点小过错就发火、不开心。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牛奶洒到他心爱的图画书上,他情绪激动地大喊大叫,大声指责:“你为什么这么不小心?”活脱脱一个成人缩小版,我才惊觉自己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如果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当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在家中说一些消极、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的话,孩子也会感觉到不快乐,也会出现消极抑郁情绪。所以,父母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应先学会关心自己、放松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其次,沟通讲求艺术。

与孩子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的碰撞。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如他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说,“噢,真棒,妈妈也替你感到很开心”。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可以使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2、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和谐的气氛永远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添加剂。要专心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一起去吃饭,一起去听音乐会、参观绘画艺术展、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都是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

3、要让孩子发表意见。

不能永远只是你说孩子听,不管孩子对你讲什么,你都应该让他把话说完,给他说话的机会,一定不要在孩子没有说完他的话时,就对孩子发脾气。在讨论一般的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与,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应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

4、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隐私。

可能很多父母在和老师或者亲朋好友谈论孩子的优缺点时,都是肆无忌惮的,从“不好好吃饭”到“今天被老师批评了”,把孩子的缺点像空气一样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曾经有位家长,来园接孩子时跟人闲谈,话题扯到孩子身上,说“他有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孩子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这孩子从那天起,开始拒绝和母亲沟通,甚至有抵触行为。因此,作为家长需要牢记:不要到处宣扬孩子的隐私,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能真正把你当成能讲知心话的朋友。

5、多赞美,少批评。

也许父母从来没意识到,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你怎么就不能像隔壁的某某呢?”“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这些话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但是恰到好处的赞美、欣赏则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所以父母对孩子要多了解、欣赏、赞美、鼓励。因为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总之,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父母要帮助孩子慢慢认识,慢慢沟通,别希望着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毕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只有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教你亲子沟通技巧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

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们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你们的认同。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现良好时。

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

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感情,当孩子稍大一点后便改以冷淡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然而身体接触可以令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同时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们的爱意。

语气应温和,态度要友善。

父母应避免用高昂、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尽可能以微笑、欢快、平和的语气说话,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态度。

多说“我”,少说“你”。父母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不急于作出评价。即使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自然会敬重父母。

分享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领会孩子的话意。婴幼儿在不开心、不满意时,就会直接用啼哭来表示。逐渐长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当他不快、疑虑时,往往将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再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不能以恰当的语句表达心中的想法。比如,当孩子生病时他会对你说:“妈妈,我最恨医生”,此时你应顺着他问:“他做了什么事让你恨他?”孩子若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苦药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这样,孩子的紧张心理会得以缓解。

小孩子爱说谎怎么办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并非是为了解决当下的说谎问题,但却是解决后续说谎行为的关键。

良好的亲自关系有利于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只要沟通顺畅,就算孩子有什么想法,犯什么错误,也会更容易承认。

往往说谎的一大原因就是缺少沟通,为了避免惩罚从而选择逃避的方法。

亲子沟通障碍易致孩子品行不良

儿子离家至今未归。近日,多方寻儿未获的荣女士致电广州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希望参加该中心举办的亲子沟通冬令营活动,以便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沟通存在的问题,可以在找到儿子后更好地与儿子相处。

为上网,孩子离家出走

荣女士的儿子小钧今年15岁,如果不是离家出走,现在应该上初一了。小钧四年级之前学习都很好,人也很乖巧懂事,可上了五年级迷上电脑后,整个人就变了。为了上网他经常逃课,后来就慢慢地开始偷家里的东西去卖了换钱,还跟几个朋友在网吧拿走别人的手机去卖。

小钧离家出走的那天是3月27日,荣女士发现店里的货款又少了200元,她怀疑是儿子拿了,质问之下,小钧强硬顶嘴说:“拿了怎么样,不就几百元钱吗?”荣女士一气之下顺手打了一下儿子,没想到,小钧竟然跟妈妈对打起来。

“如果你不好好去上学的话,你就给我滚!”荣女士对儿子说,没想到小钧抓起一件校服夺门而出,至今再也没有回家。

特训冬令营帮助改善亲子关系

儿子出走后,荣女士与丈夫王先生终日奔波劳碌苦苦找寻,九个月来依然一无所获。“我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也知道跟儿子之间沟通不好,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那天我没有打他,或许他就不会离家出走了……”荣女士表示,她和家人还在尽一切办法寻找儿子,同时她希望参加亲子沟通训练营活动能学到很多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后可以更好地与儿子相处沟通。

健康热线数据显示,过去的两年全市发生的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多达30余例,有出走的孩子来电倾诉苦恼的,更多的是家长来电咨询如何跟孩子相处、如何解决孩子的不良品行问题。针对青少年的叛逆、厌学、网络成瘾、离家出走等突出问题,广州市学生联合会、广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广州白云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将于本月17日到20日联合举办一次公益性的亲子特训冬令营活动。

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沈家宏主任表示,孩子的问题绝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家庭共同的问题,这次活动要求父母参与,以家庭团体的方式进行各项活动,目的就是让父母跟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共同面对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吃苦受累”的户外拓展活动和力量无穷的感恩教育会让父母和孩子对自身潜能和情感有惊人的发现,而亲子沟通工作坊会从根本源头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少年”和“问题父母”的问题,改善亲子关系。

请放下忙碌每天和孩子有个约会

有效的沟通能令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令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上升。因此家长们在关注孩子吃好、喝好、睡好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亲子沟通在孩子健康成长当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1.养成每天沟通的好习惯

  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很忙碌的,不是工作就是应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时间一长,亲子感情就疏远了,孩子看到父母只是很有礼貌的打个招呼就各自回房了。要想改善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养成与孩子每天沟通的好习惯,如果真的很忙没有时间,那至少每天睡前要和孩子有一次谈话或是互动,可以是亲子阅读,也可以是一起做游戏,更可以是促膝聊天。你至少要了解一下孩子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让他们给你讲讲他们遇到的有趣事情等等,这样可以向孩子发出明显的爱的信号,亲子之间的沟通也就会越来越密切,亲子感情自然升温。

  2.最好有固定的沟通时间

  与孩子沟通最好是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如果不能每天的话,那最少在每个周末,能和孩子有个约会,这个约会的时间不能随意变动,就算是上司的电话也不能阻挡你与孩子的约会。你们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散散步、游个泳,总之做对孩子健康成长有意义的事情,在你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获得了孩子的信任。

  3.主动和孩子聊天或互动

  如果你约孩子一起去散步,他们表现得比较沉默好像有心事的样子,那就主动和孩子聊天说起自己一天的见闻,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或是讲一两个有趣的笑话,让气氛变得轻松起来,这样你们的沟通将更愉快。当孩子向你讲起一些令他们很烦恼的事情时,尽可能地倾听,用眼看着孩子,这会让他们的沟通更愉快和顺利。

  4.给自己做个沟通备忘录

  很多家长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忙得忽略了家人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亲子之间出现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养成与孩子沟通的良好习惯不妨从给自己做个沟通备忘录开始吧!到了时间点,抛开忙碌的工作,带着孩子来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或是和孩子一起去参加社会活动,去田野里放一次风筝,这些都是很不错的亲子沟通好机会,会让他们的沟通越来越好,亲子感情越来越深。

相关推荐

最早的亲子沟通从按摩开始

按摩是哺乳类本能 按摩是哺乳类的本能,如同猫狗一般,天生就会去舔宝宝的身体,连成语都有“舐犊情深”,意即老牛以舌舔小牛,被用来比喻人们爱自己的子女。人类的手是更进化的器官,因此妈妈帮宝宝按摩的动作,就宛如哺乳类动物舔宝宝一样,这是哺乳类妈妈联系情感及保护宝宝的行为。 妈咪们在怀孕时,会认为自己应该是最了解宝宝的人,但等宝宝出生后才会发现并不全然是这么一回事,宝宝是既独立又依赖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快速去了解和认识宝宝呢?亲子按摩就是建立与宝宝连结的最好方式,可以知道宝宝如何表达情绪,开心或生气时是什么

为什么亲子交流很重要

在接送孩子回家的路上正确的交流方法,多用启发式提问,从感受出发。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谁谁来上学了吗?“你教妈妈折小纸船,好不好?”“有没有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喜欢和家长交流一天的在园生活。 和孩子对话时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不能孩子还没讲完就开习惯性地批评指责,或者对孩子的感受不细心,如果孩子说今天不开心,一定要慢慢引导孩子讲出来为什么不开心,像一个朋友那样给孩子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最后怎么解决让

如何与新生儿亲子沟通

首先要学会与新生儿交流。不会说话的新生儿怎么会和人交流呢?新生儿生下来就会看、听、有嗅觉、味觉、触觉、活动和模仿等能力,具备了和大人交往的能力。 新生儿的哭是和成人交流的主要方式,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哭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提醒你不要忽视他的存在。如果你能仔细研究新生儿的哭,就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多学问。首先是哭声,正常新生儿有响亮婉转的哭声,使人听了悦耳。 有病的新生儿的哭声常常表现为高尖、短促和沙哑或微弱等,如遇到这些情况应尽快找医生。正常的新生儿的哭有很多原因,如饥饿、口渴或尿布湿等,还有在入睡前或刚醒

职场妈妈的亲子沟通小窍门

1.肌肤之亲很重要:上班前和孩子亲密接触,对他和您一天的心情都很有好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手指轻刮一下孩子脸颊,可以对着孩子学猫叫,也可把能发声的玩具对着孩子耳朵将其叫醒。给孩子穿衣服时,可在其腋下或背部挠几下,使孩子体会到乐趣。肌肤之亲是让小宝宝感觉到妈妈关爱的最好途径。 2.妈妈宝宝互相喂饭:孩子能吃饭或能吃断奶食品的话,妈妈可将饭舀到勺子里喂给孩子吃,同时鼓励孩子喂给妈妈吃,这种喂饭游戏是十分温馨的,还锻炼了宝宝的各种能力,初步培养了孝心。 3.说“再见”时抱起孩子:孩子知道妈妈要上班去了,会多么

亲子沟通中一定要禁止12句话

1、“快起来!今天上课要好好听讲啊!”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谈话,尤其是当他还没睡醒时。青少年喜欢在晚上交流,因为他们的生物钟比成人后延。 2、“看着我的眼睛。”不要直视孩子的眼睛。用“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孩子比较容易打开心扉。 3、“今天下午不许去打球了,我们需要谈谈。”不要占用整块的娱乐时间和他们谈心,不妨在与孩子一起打球、看戏或者吃饭时交流一下。 4、“你摔谁呢!”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带有情绪性的字眼。 5、“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不要提过于笼统的问题,而应以正

巧用手语与宝宝搭建亲子沟通

一、手语好处 研究显示,越早让宝宝接触手语,越能让宝宝更快地学会说话,更能提高他们的智商。同时婴儿手语还有以下3点好处: 1、减少挫折感:手语有利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表达自己的需要,让父母明白,从而减轻父母和宝宝因沟通失败造成的挫折感。 2、明确需求:宝宝会因为无法表达而哭闹不止,父母往往通过猜测来寻求答案:是尿布湿了?还是肚子饿了?婴儿手语会帮助父母给宝宝最及时、最准确的帮助。 3、融洽亲子关系:在婴儿手语的“面对面”沟通过程中,父母会和宝宝有着身体、心理、眼神等多方面的交流,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二、手

亲子沟通应该少说多听

对此,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玛莎·史翠珊指出,很多亲子无法沟通,关键在于父母误把孩子当成年人,认为和他们沟通能又快又清楚。但孩子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自己的情绪,才能清楚地表达观点。近日,她在《孩子与青少年的不讲话疗法》一文中表示:“最好你什么都不说,但如果你想要他回答,你应该鼓励青少年说。”也就是,家长要学着当个倾听者。下面就是她提出的亲子沟通常见的误区。 亲子沟通10个误区 误区一 和青少年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还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或还没睡醒。 建议:孩子的生物钟比成人延后,他们在晚上较爱说话。应选择此时跟海子

亲子沟通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孩子必然产生反感。孩子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可以是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这比简单说教要好得多;可以是在游戏过程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时回家时,你应该说:“放学后你不按时回家,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即回

4种亲子沟通方式不可取

指责埋怨型沟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你玩不够啊!作业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 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教导都会让他听不进去。我们应该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和孩子们吵甚至打孩子,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好关系是父母实施一切教育方法的关键。 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的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会让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场合,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家长应牢记以下: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