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嗜铬细胞瘤会造成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会造成高血压

人体的肾脏是一个排泄器官,同时兼具生成激素的作用。肾上腺就是一个生成激素的内分泌器官,而在肾上腺髓质等部位存在“嗜铬细胞”,正常的嗜铬组织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激素,这些激素的主要功能就是参与调节人体血压、心律水平等。尤其在人体应急情况下,比如突然遇到危险,收到惊吓,会心律加快、出汗、哆嗦等,这些都是这些激素起的作用。所以一旦这种组织形成“嗜铬细胞瘤”后,产生这些激素的作用就会增强,其瘤体内就会储存大量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

平时不易被病人或别人察觉,可是一旦遇到某种刺激或者挤压时,瘤体会释放出大量的激素,病人就会突然血压升高、心律紊乱,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血压升高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但是随着激素在体内被正常代谢就会血压就会慢慢回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一般这种血压的异常升高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极少情况下持续时间会超过一小时。但这种血压的异常升高比起血压持续增高的危害还要大,因为突然升高很容易造成体内某些小血管破裂,后果非常严重。

如何正确诊断嗜铬细胞瘤

1.定性诊断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建立在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的基础上的但因为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并不高,不可能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筛查而且有些嗜铬细胞瘤患者没有高血压如有以下情况则应进行诊断性检查:有类似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的发作性症状而且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对常规降压药反应不好;恶性高血压或急进性高血压(视网膜渗出性改变或伴有视盘水肿);服用降压药引起高血压发作,尤其是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在运动、手术诱导麻醉插管牵拉腹部脏器分娩或应用造影剂时引起发作性高血压;家族成员有嗜铬细胞瘤或有家族性MEN;血压变化很大(如高血压-低血压交替);自发性的体位性低血压;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意外瘤。

2.定位诊断 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协助对嗜铬细胞瘤进行定位,来指导治疗。

(1)B超:具有价格便宜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以检出肾上腺内直径>2cm的肿瘤,一般瘤体有包膜边缘回声增强,内部为低回声均质如肿瘤较大,生长快时内部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但B超对于过小或是肾上腺外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颈部、胸腔内等)不能显示

(2)CT:是目前首选的定位检查手段。嗜铬细胞瘤在CT上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出血区或钙化灶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区无或略有强化CT诊断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达到93%~100%但特异性不高只有70%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如腹腔内小而分散的肿瘤不易与肠腔的断面相区分,因此有可能漏诊。

(3)MRI:在MRI的T1加权像实性肿瘤强度类似肝实质T2加权像信号较高。坏死、囊变区在T1像呈低信号,在T2像为高信号MRI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相似,其优势在于是三维成像有利于观察肿瘤与周围器官与血管的解剖关系

(4)同位素131Ⅰ标记MIBG扫描:MIBG(间碘苄胍)是NE的生理类似物可被摄取和贮存于嗜铬细胞瘤内,经同位素131Ⅰ标记后能显示瘤体此项检查可以提供全身性的信息,尤其是肾上腺外的肿瘤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MIBG的特异性高达95%~100%,但是敏感性只有77%~90%。近年来,用123Ⅰ显像质量更加清晰而且能结合SPECT进行断层扫描对于复发性或恶性嗜铬细胞瘤及肿瘤内有纤维化、解剖结构有变异、肿瘤位于少见部位的定位效果更好。在B超和CT未发现病变疑有异位肿瘤时MIBG显像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5)静脉插管:通过静脉插管分段取血测定CA来明确定位诊断。因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已逐渐被无创性检查所替代。

特别要注意的是,腔静脉分段取血定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定位,尤其对体积小的肿瘤、异位肿瘤或其他检查未能定位的肿瘤,有较高的价值,可给CT扫描提供一定的参考。

如何正确诊断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约占高血压病因的0.5~1%。90%以上的患者可经手术治愈。因为本病发作时有引起急症意外的危险,加之尚有一部分为恶性嗜铬细胞瘤,故应及早诊治。但由于患者常呈间歇性发作,给某些实验及检查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在检查方法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

1.定性诊断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建立在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的基础上的但因为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并不高,不可能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筛查而且有些嗜铬细胞瘤患者没有高血压如有以下情况则应进行诊断性检查:有类似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的发作性症状而且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对常规降压药反应不好;恶性高血压或急进性高血压(视网膜渗出性改变或伴有视盘水肿);服用降压药引起高血压发作,尤其是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在运动、手术诱导麻醉插管牵拉腹部脏器分娩或应用造影剂时引起发作性高血压;家族成员有嗜铬细胞瘤或有家族性MEN;血压变化很大(如高血压-低血压交替);自发性的体位性低血压;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意外瘤。

2.定位诊断 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协助对嗜铬细胞瘤进行定位,来指导治疗。

(1)B超:具有价格便宜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以检出肾上腺内直径>2cm的肿瘤,一般瘤体有包膜边缘回声增强,内部为低回声均质如肿瘤较大,生长快时内部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但B超对于过小或是肾上腺外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颈部、胸腔内等)不能显示

(2)CT:是目前首选的定位检查手段。嗜铬细胞瘤在CT上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出血区或钙化灶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区无或略有强化CT诊断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达到93%~100%但特异性不高只有70%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如腹腔内小而分散的肿瘤不易与肠腔的断面相区分,因此有可能漏诊。

(3)MRI:在MRI的T1加权像实性肿瘤强度类似肝实质T2加权像信号较高。坏死、囊变区在T1像呈低信号,在T2像为高信号MRI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相似,其优势在于是三维成像有利于观察肿瘤与周围器官与血管的解剖关系

(4)同位素131Ⅰ标记MIBG扫描:MIBG(间碘苄胍)是NE的生理类似物可被摄取和贮存于嗜铬细胞瘤内,经同位素131Ⅰ标记后能显示瘤体此项检查可以提供全身性的信息,尤其是肾上腺外的肿瘤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MIBG的特异性高达95%~100%,但是敏感性只有77%~90%。近年来,用123Ⅰ显像质量更加清晰而且能结合SPECT进行断层扫描对于复发性或恶性嗜铬细胞瘤及肿瘤内有纤维化、解剖结构有变异、肿瘤位于少见部位的定位效果更好。在B超和CT未发现病变疑有异位肿瘤时MIBG显像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5)静脉插管:通过静脉插管分段取血测定CA来明确定位诊断。因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已逐渐被无创性检查所替代。

特别要注意的是,腔静脉分段取血定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定位,尤其对体积小的肿瘤、异位肿瘤或其他检查未能定位的肿瘤,有较高的价值,可给CT扫描提供一定的参考。

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许多疾病都有类似嗜铬细胞瘤表现,因此鉴别诊断很重要。

1.原发性高血压

某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呈现高交感神经兴奋性,表现为心悸、多汗、焦虑、心输出量增加。但患者的尿儿茶酚胺是正常的。尤其是在焦虑发作时留尿测定儿茶酚胺更有助于除外嗜铬细胞瘤。

2.颅内疾病

在颅内疾病合并有高颅压时,可以出现类似嗜铬细胞瘤的剧烈头痛等症状。患者通常会有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来支持原发病。但也应警惕嗜铬细胞瘤并发脑出血等情况。

3.神经精神障碍

在焦虑发作尤其是伴有过度通气时易与嗜铬细胞瘤发作相混淆。但是焦虑发作时通常血压是正常的。如果血压亦有上升,则有必要测定血、尿儿茶酚胺以助鉴别。

4.癫痫

癫痫发作时也类似嗜铬细胞瘤,有时血儿茶酚胺也可升高,但尿儿茶酚胺是正常的。癫痫发作前有先兆,脑电图异常,抗癫痫治疗有效等以助除外嗜铬细胞瘤。

5.绝经综合征

处于绝经过渡期的妇女会出现多种雌激素缺乏导致的症状,如潮热、出汗、急躁、情绪波动难以控制等,类似于嗜铬细胞瘤发作,通过了解月经史,进行性激素及儿茶酚胺的测定可有助于鉴别。

6.其他

甲亢时呈现高代谢症状,伴有高血压。但是舒张压正常,且儿茶酚胺不会增高。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等均需与嗜铬细胞瘤鉴别。一般根据发作时心电图改变、改善心肌供血治疗有效等可以与之区别。最关键的还是尿儿茶酚胺的测定。

如何避免患上嗜铬细胞瘤

由于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使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是在下述情况时应首先考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

1、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病人,伴有头痛,心悸,多汗,面色苍白,胸,腹部疼痛,紧张,焦虑,濒死感等症状及高代谢状态;

2、患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的儿童,青少年;

3、原因不明的休克;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阵发性心律失常;体位改变或排大,小便时诱使血压明显增高;

4、在手术,麻醉,妊娠,分娩过程中出现血压骤升或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者;按摩或挤压双侧肾区或腹部而诱发高血压症群者;

5、服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下降不满意,或仅用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所以无明确的相关预防,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可做相关遗传学方面的检查。

1.在对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中要高度警惕该病的可能性,应掌握其临床特点才可做到早期诊断,尽量减少漏诊和误诊。

2.一旦确诊该病首选手术治疗根治。

3.在对该病的治疗中注意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以免发生意外。

嗜铬细胞瘤治疗

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否则有肿瘤突然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危象的潜在危险。近年来,随着生化试验及显像技术的发展,嗜铬细胞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技术大为提高,因此术手术成功率得以提高。术前应采用α受体阻滞药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荷,并使原来缩减的血管容量扩大,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1.药物治疗

(1)嗜铬细胞瘤的定性及定位的 诊断一旦明确,应立即用药物控制,以防出现高血压急症。主要用药为长效α受体阻滞药,包括酚苄明和哌唑嗪。

(2)合并高血压急症时 可静脉给以酚妥拉明。如疗效不好可静脉输注硝普钠。

2.术前准备和药物治疗

(1)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①酚妥拉明:用于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治疗高血压危险发作或手术中控制血压。②酚苄明:常用于术前准备,术前口服,直至血压接近正常,服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卧、立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③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均为选择性突触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应用时易致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故应在睡前服用,尽量卧床。④乌拉地尔(压宁定):可阻断α1、α2受体,并可激活中枢5-羟色胺1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调节中枢的交感反馈作用,故在降压的同时不增加心率。

(2)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因使用α受体阻断剂后,β受体兴奋性增强而致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症状。

(3)钙通道阻断剂(CCB) CCB可用于术前联合治疗,尤适用于伴冠心病或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或与α、β受体阻断剂合用进行长期降压治疗。常用硝苯地平。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如卡托普利。

(5)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是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高血压危象发作或手术中血压持续升高者。严密监测血压,调整药物剂量,以防血压骤然下降,并监测氰化物的血药浓度。

(6)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 α-甲基对位酪氨酸为酪氨酸羟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阻断儿茶酚胺合成。根据血压及血、尿儿茶酚胺水平调整剂量,可逐渐增加。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抑郁、消化道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如帕金森病等。减量或停药后上述症状可很快消失。

3.131Ⅰ-MIBG治疗

主要用于恶性及手术不能切除的嗜铬细胞瘤。

4.嗜铬细胞瘤所致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应首先抬高床头,立即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密切观察血压,当血压降至160/100mmHg左右时,停止注射。继之缓慢滴注。

5.术后处理

在肿瘤切除后,患者血压很快下降。如术后仍存在持续性高血压,可能是肿瘤未切除干净或已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或肾性高血压。儿茶酚胺在手术后7~10天即可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在术后1周时要测定儿茶酚胺或其代谢物以明确肿瘤是否完全切除。

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或者恶性肿瘤扩散的患者,可以长期药物治疗。多数的肿瘤生长很慢。应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及a甲基酪氨酸长期治疗可有效抑制儿茶酚胺合成。

6.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

恶性嗜铬细胞瘤可以在腹膜后复发或是转移到骨、肺、肝脏等处。复发有可能在第1次术后的数年或数十年后才发生,需要长期随诊观察。放疗虽效果不是很好,但对控制骨转移有好处。可以联合应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达卡巴嗪(甲氮咪胺)化疗。

7.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处理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通常是多发的或是累及双侧肾上腺,而且复发率高。可供选择的方案有对小的、无功能的肿瘤进行随诊观察、肿瘤侧肾上腺切除、预防性双侧肾上腺切除等。在双侧肾上腺全切术后应注意长期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8.妊娠期嗜铬细胞瘤的处理

妊娠期嗜铬细胞瘤较难处理。在未经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经阴道自行分娩往往会给产妇及婴儿带来很大危害。肿瘤的定位适宜行MRI检查。一旦诊断明确,就应服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症状。如果是在妊娠的早期及中期,如术前准备充分后应立即手术。术后不需要终止妊娠,但手术有可能增加流产的概率。如果诊断时已处于妊娠晚期,在胎儿足月时可以随嗜铬细胞瘤手术而行剖宫产。如胎儿尚未成熟,应继续服用药物,并进行严密的监护,直到适宜手术。

如何预防嗜铬细胞瘤

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所以无明确的相关预防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可做相关遗传学方面的检查。由于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使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是在下述情况时应首先考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

1、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病人,伴有头痛,心悸,多汗,面色苍白,胸,腹部疼痛,紧张,焦虑,濒死感等症状及高代谢状态;

2、患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的儿童,青少年;

3、原因不明的休克;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阵发性心律失常;体位改变或排大,小便时诱使血压明显增高;

4、在手术,麻醉,妊娠,分娩过程中出现血压骤升或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者;按摩或挤压双侧肾区或腹部而诱发高血压症群者;

5、服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下降不满意,或仅用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预后】

1、如能早期诊断则预后可明显改善。

2、术前准备充分的情况之下手术的死亡率要低于2%~30%。良性嗜铬细胞瘤术后5年生存率在95%以上复发率低于10%。术后随诊要求在术后第6周时测定血、尿CA,然后是半年后再次测定。

3、因为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复发率高,建议每年复查1次若测定值异常,再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恶性嗜铬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低于50%。

4、完全切除肿瘤而高血压治愈的患者约70%其余者仍有持续性高血压或高血压复发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或肾性高血压通常降压药物可以良好控制血压。

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所以无明确的相关预防,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可做相关遗传学方面的检查。

1、在对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中要高度警惕该病的可能性,应掌握其临床特点才可做到早期诊断,尽量减少漏诊和误诊。

2、一旦确诊该病首选手术治疗根治。

3、在对该病的治疗中注意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以免发生意外。

针对已经患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要注意回病房后取平卧位,设专人病房,24h专人监护,尽量减少体位搬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护理中我们采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监控血压、脉搏,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嗜铬细胞瘤应该如何预防

由于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使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是在下述情况时应首先考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

1、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病人,伴有头痛、心悸、多汗、面色苍白、胸、腹部疼痛、紧张、焦虑、濒死感等症状及高代谢状态;

2、患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的儿童、青少年;

3、原因不明的休克; 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阵发性心律失常;体位改变或排大、小便时诱使血压明显增高;

4、在手术、麻醉、妊娠、分娩过程中出现血压骤升或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者;按摩或挤压双侧肾区或腹部而诱发高血压症群者;

5、服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下降不满意,或仅用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所以无明确的相关预防。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可做相关遗传学方面的检查。

1.在对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中要高度警惕该病的可能性,应掌握其临床特点才可做到早期诊断,尽量减少漏诊和误诊。

2.一旦确诊该病首选手术治疗根治。

3.在对该病的治疗中注意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以免发生意外。

嗜铬细胞瘤腹腔镜手术

手术切除是嗜铬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强调与麻醉科等多学科充分合作。推荐全麻,实时监测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必要时漂浮导管。积极扩容的同时注意防治心力衰竭。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肿瘤的大小、部位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术者的经验合理选择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1)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术中肾上腺素释放少、血压波动幅度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推荐首选的手术方式。其选择主要决定于肿瘤的大小和术者的经验。但肿瘤大小并非绝对限制,多数学者推荐肿瘤<6 cm。经腹和经腹膜后途径没有显著差异,但后者术后恢复更快。

(2)开放手术适用于肿瘤巨大、疑恶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多发需探查者。腹主动脉主干及肠系膜上动脉区有丰富的副神经节嗜铬体,为肿瘤的好发部位,是探查的主要区域;对来自胸腔、纵隔或膀胱的嗜铬细胞瘤,应根据肿瘤位置,选择相应手术径路。肿瘤分离有困难者可行包膜内剜除。膀胱嗜铬细胞瘤有恶性倾向,推荐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行膀胱部分或全膀胱切除术。

嗜铬细胞瘤术后,应在ICU监护24~48小时,持续的心电图、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血管和代谢相关并发症。术后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较常见,应常规适量扩容和5%葡萄糖液补充,维持正平衡。

儿童嗜铬细胞瘤的病因是什么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的肿瘤。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此病较少见,小儿更为罕见,此病多为良性。某些患儿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甚至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又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与大部分肿瘤一样,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小儿嗜铬细胞瘤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可为多发性或双侧性。有些嗜铬细胞瘤与遗传因素有关,且常伴其他疾病,如伴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节性硬化症、Sturge- Weber综合征等。嗜铬细胞瘤能自主分泌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如a受体和卩受体,影响相应的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嗜铬细胞瘤患儿的所有病理生理基础,均与肿瘤的分泌功能有直接关系。

嗜铬细胞瘤术后怎么处理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chromaffin cell)。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随着肥猪的发育成熟,绝大部分嗜铬细胞发生退化,其残余部分形成肾上腺髓质。因此绝大部分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但主要见于脊柱旁交感神经节(以纵隔后为主)和腹主要见于分叉处的主动脉旁器(Zuckerkandl organ)。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的肿瘤。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可导致血压异常(常表现为高血压)与代谢紊乱症候群。某些患者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又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

术后处理

在肿瘤切除后,患者血压很快下降。如术后仍存在持续性高血压,可能是肿瘤未切除干净或已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或肾性高血压儿茶酚胺在手术后7~10天即可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在术后1周时要测定ca或其代谢物以明确肿瘤是否完全切除

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或者恶性肿瘤扩散的患者,可以长期药物治疗。多数的肿瘤生长很慢应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及a甲基酪氨酸长期治疗可有效抑制儿茶酚胺合成。

需与一些伴交感神经亢进和(或)高代谢状态疾病相鉴别:1.冠心病心绞痛;2.其他原因所制焦虑状态;3.不稳定性原发性高血压;4.伴阵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如脑瘤等;5.绝经期综合征;6.甲状腺功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器整形嗜铬细胞能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引起显著高血压及其他症状的肿瘤。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起源于生殖器整形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大约20%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嗜铬细胞生长于生殖器整形之外。生长在生殖器整形内的嗜铬细胞瘤只有5%是恶性肿瘤,约30%的生殖器整形外嗜铬细胞瘤都是恶性的。其发病率近1/1000。嗜铬细胞瘤可见于男女任何年龄组,但最常见于30~60岁之间。

通常嗜铬细胞瘤很小,极少引起压迫或阻塞症状,常不能触及。但是,极小的肿瘤也能产生相当多的作用极强的儿茶酚胺,引起许多症状。儿茶酚胺包括生殖器整形素、去甲生殖器整形素、多巴胺或多巴,均可引起高血压。儿茶酚胺还诱发引起恐慌的某些危急症状。

一些嗜铬细胞瘤患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易患多种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甲状旁腺或生殖器整形。还有一部分病例伴发冯-林氏病,出现血管生长异常,形成良性肿瘤(血管瘤),还可伴发冯雷克林豪森病,肿瘤长在神经上。

由于几乎半数患者除持续性高血压外,无其他症状,所以容易漏诊。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发作或伴随其他嗜铬细胞瘤症状,可做某些实验室检查,例如检测尿中某些儿茶酚胺水平有一定价值。CT或MRI扫描有助于嗜铬细胞瘤定位。某些放射性化学物质可在嗜铬细胞瘤内集聚,注射后再进行扫描,确定放射性物质所在,有助于诊断。

症状,嗜铬细胞瘤最突出的症状是高血压,可能非常严重。约50%患者高血压为持续性,其余患者的高血压及其他症状为阵发性发作,有时按压或按摩肿瘤、药物(尤其是麻醉药及β-生殖器整形素能受体阻滞剂)、精神创伤及排尿(罕见)等,都可引起阵发性发作。其他症状尚有心动过速、出汗多、体位性低血压、呼吸急促、面颊潮红、皮肤湿冷、剧烈头痛、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感觉异常、便秘和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当以上症状突然剧烈发作时,患者出现恐惧感。

恶性的已发生转移的嗜铬细胞瘤可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达卡巴嗪等化疗,减缓肿瘤生长速度。持续服用苯氧苄胺和心得安可消除肿瘤分泌过量儿茶酚胺引起的危险。

嗜铬细胞瘤的首选疗法是手术切除。儿茶酚胺水平高,手术有危险,因此,往往手术要等到药物已将血儿茶酚胺控制在安全水平后才进行。一般采用苯氧苄胺和心得安联合使用。常需甲基酪氨酸或其他药物控制血压。

中青年高血压警惕嗜铬细胞瘤

说到高血压,大家都觉得这是老年人的才会患的病,实则不然,中青年也有发病。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社会心理因素等的变化,高血压青年患者日趋增加,医生将这类患者称为“青春型”高血压患者。但其实大部分患者的高血压只是一种表现,“真凶”另有他病。嗜铬细胞瘤就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可引起高血压的隐形杀手。

嗜铬细胞瘤多源于肾上腺,少部分可异位于腹膜后,甚至其他脏器。嗜铬细胞瘤多属于良性病变,恶性的比较罕见,但其临床行为具有“恶性”倾向,即其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可导致生命危险,例如心脑血管异位发生比率非常高。

嗜铬细胞瘤可长期分泌、释放儿茶酚胺类激素作用心血管系统,使血压升高、细小动脉硬化、主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脏增重、增大、心肌细胞肥大。诱因作用时,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快速释放入血导致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主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急性心肌缺血、心律紊乱及心功能衰竭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大汗、恶心、呕吐、心悸、乏力、烦躁,咯血、发热等。头痛、心悸和大汗三联征是嗜铬细胞瘤典型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并有血压显著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很大一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没有临床表现,但可以在创伤、应激、感染等诱因下出现,可能随时危机生命,这也是为什么嗜铬细胞瘤被称为隐形杀手的原因。

虽然某些患者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此,若中青年出现高血压一定要警惕。

相关推荐

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继发性高血压病由于其它症状不明显,容易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混淆而耽误治疗,所以一旦发现高血压,特别是年青人、儿童以及原来血压正常的老年人,要先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是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为多见的: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影响到肾功能时)、肾动脉狭窄、肾结石、肾肿瘤等。 血管疾病:主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颅脑病变使颅内压增高也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妊娠:妊娠高血压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鉴别比较困难。 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

肾上腺瘤的危害

一、皮质醇症多由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引起,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中心性肥胖,而四肢瘦,多血质和紫纹。疲倦、衰竭、腰背痛;高血压;多毛、脱发、痤疮;性功能障碍,闭经或月经减少。 二、非功能性肿瘤主要从皮质或髓质的间质细胞发生,主要有非功能性皮质腺瘤和腺癌、神经母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痛等症状。 三、性腺异常症由皮质肿瘤引起,分为生殖器增大早熟症、女性假两性畸形,女性男性化。 四、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和代谢的改变。发作性高血压增高,伴心悸、气促、头痛、出汗、精神紧张、四肢发凉震颤。 五、肾上腺皮质部位与髓

嗜铬细胞瘤发病率病因

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主要是嗜铬细胞瘤的发生与胚胎期神经嵴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可能有遗传因素;肾上腺内单发瘤,双侧肾上腺和多发性肿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易患多种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甲状旁腺或肾上腺。 【病因】 嗜铬细胞瘤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男女发病率无差别。肾上腺内单发瘤占60%~80%,双侧肾上腺和多发性肿瘤约各占10%左右。嗜铬细胞瘤的发生与胚胎期神经嵴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易患多种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甲状旁腺或肾上腺。还有一部分病例伴发冯-林氏病,出

嗜铬细胞瘤分泌的激素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它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射紊乱症候群。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约占90%。 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多见,男女无明显差别,有的有家族史。多数病例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单侧,单发。约有10%为双侧,10%为多发性,10%为肾上腺髓质之外。绝大多数位于腹腔之内,除肾上腺髓质之外,多见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特别是腹主动脉分叉处的巨型付神经节。其它如膀胱、子宫、心肌、卢内等任何有交感神经节的器官均有发生之可能。 高血

嗜铬细胞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嗜铬细胞瘤治疗方法有哪些?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嗜铬细胞瘤治疗方法有哪些?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否则有肿瘤突然分泌大量CA,引起高血压危象的潜在危险,在早期,诊断多依靠临床特点及腹膜后注气造影等不够准确的技术,手术也多以剖腹探查为主,因而诊断错误及手术失败者居多,近年来,随着生化试验及显像技术的发展,PHEO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技术大为提高,术前处理加强摘除PHEO的手术成功率得以提高。 术前应采用受体阻滞药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荷,

嗜铬细胞瘤是如何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肾上腺外的瘤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动脉旁(占10%~15%),少数位于肾门、肝门、膀胱、直肠后等特殊部位。多良性,恶性者占10%。与大部分肿瘤一样,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有报道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A,MEN-2B)中的嗜铬细胞瘤有1号染色体短臂的缺失,也有人发现以上两者均有10号染色体REI原癌基因的种系(germ-line)突变,MEN2A表现为RET10号外显子的突变,此突变可以编码

嗜铬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嗜铬细胞瘤90%以上为良性肿瘤。肿瘤切而呈棕黄色,血管丰富,间质很少,常有出血。肿瘤细胞较大,为不规则多角形,胞浆中颗粒较多;细胞可被铬盐染色,因此称为嗜铬为细胞瘤。据统计,80%~90%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嗜铬质细胞,其中90%左右为单侧单个病变。多发肿瘤,包括发生于双侧肾上腺者,约占10%。起源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10%;中国此项统计结果稍高一些。恶性嗜铬细胞瘤约占5%~10%,可造成淋巴结、肝、骨、肺等转移。少数嗜铬细胞瘤可同时有多发性皮下神经纤维瘤,其中大约25%与Hippel-Lin

肾上腺增生怎么样引起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已近3亿,居世界之首。其中,继发性高血压占10%以上,肾上腺疾病无疑是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激素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多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等特征。 临床上,对于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伴低血钾症状的患者,均应常规进行原醛方面的检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目标是降低高血压、低钾血症和心血管损害的发生率和死亡

长时间憋尿真能被憋死吗

由于憋尿太久突然排尿,从而导致神经变得过度兴奋,同时膀胱排空过快,血液往下走,导致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排尿性晕厥,进而诱发其他疾病,比如心脏或者血压疾病等,最终导致了猝死。 排尿性晕厥确实存在,但不至于让人猝死。可能是因为程女士的膀胱内存在有异位嗜铬细胞瘤,憋尿后挤压这个细胞瘤,继而引发某个病症,导致人出现排尿性晕厥的症状。在此过程中,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生命迹象就慢慢消失了。“这个细胞瘤本来存在于人的肾脏上,但是由于一些医学上的原因,该细胞瘤来到了人的膀胱内。”张建国说,所谓嗜铬

如何诊断老人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一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5%。由于其为原发疾病的一种症状,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鉴别其为原发性或是继发性,其重要性在于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以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得到根治或病情明显改善,及早明确诊断可以提高治愈率或防止病情发展。 继发性高血压相较原发病更为常见,这是大家不能忽视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如下:①肾:肾小球性肾炎、肾盂肾炎、胶原组织病、糖尿病、先天性病变多囊肾。②肾上腺: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