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足通谷刺灸操作手法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足通谷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卧位取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疏通经气,安神益智。

主治:头像痛,目眩,鼻衄,癫病。

配伍:配攒竹,眉冲治疗目眩,头痛;配少商,隐白,申脉治疗癫病。

足通谷在什么位置图片

足通谷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足通谷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足通谷养生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足通谷,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缓解项强,目眩,改善阳虚,手脚冰冷等不适症状。

足通谷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足通谷穴位解析

通,通道,通行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中间的空旷之处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与至阴穴上传于此的天部湿热水气,二气交会后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缩合冷降,冷降之水循膀胱经回流至至阴穴,故名。

阳交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足通谷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趾跖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足通谷属膀胱经,位于足外侧,为膀胱经之荥穴,五行属性属水,水可制火,故本穴有疏风清热,清利头目的作用,用于治疗头痛,目眩,鼻衄;膀胱经循头入络于脑,故本穴可疏解头脑之风邪,而治疗癫狂。

按摩脚底治感冒吗 感冒按摩脚底反射区选取

1.病理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鼻,头颈淋巴结,支气管,肺,胸部淋巴腺,喉,脊柱各反射区等。

2.经穴:金门,申脉,足通谷,京骨,公孙,隐白,厉兑,八风穴等。

足通谷的准确位置图片 足通谷配伍治病方法

足通谷可清头目,利膀胱。配上星,内庭,清热凉血通窍,主治鼻鼽衄;配足三里,中极,健中宫,行水道,利膀胱,主治留饮。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足通谷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趾近节趾骨底的跖侧面。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背静脉弓的属支,趾足底固有动,静脉。

足通谷的意思是什么

1、足通谷穴: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通谷。《针灸大全》名足通谷。属足太阳膀胱经。荥(水)穴。

2、穴义:膀胱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

3、足通谷。通,通道、通行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中间的空旷之处也。足通谷名意指膀光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一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二为至阴穴上传于此的天部湿热水气,二气交会后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缩合冷降,冷降之水循膀胱经回流至阴穴,故名足通谷。

4、膀胱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冷降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故为膀胱经荥穴。

足通谷疼什么原因 足通谷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足外侧部,第5趾跖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处。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位,足着地,在足外侧部,足小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5趾跖关节)后方掌背交界线处即可出现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2.侧坐位,足着地,在第五趾跖关节的外侧前方赤白肉际处,按压有酸胀感。

足通谷的意思是什么 足通谷的治疗用法

1、治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

2、针刺方法:足通谷穴,直刺0.3—0.5寸。

3、艾灸方法:足通谷穴,艾条灸5—10分钟;艾柱灸3—5壮。

足通谷疼什么原因 足通谷常用配伍

1.配风池,天柱,头维,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头项痛,目眩等症。

2.配风池,上星,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散风,凉血通窍,治疗风热鼻衄。

3.配风池,风门,天柱,后溪,针刺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治疗风寒入络之项强痛。

4.配百会,劳宫,水沟,上脘,大钟,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5.配身柱,本神,章门,丰隆,太冲,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熄风安神,治疗风痰阻窍之痫证。

6.配中极,足三里,针补足三里,针泻中极,足通谷,健脾利水,治疗脾虚湿滞之留饮。

足通谷在什么位置图片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头痛、目眩、鼻出血、项强、癫狂等。

2、足通谷穴的功效:升清降浊;清热安神,清头明目。

丝竹空标准定位 丝竹空的的配伍疗法

1、丝竹空穴配瞳子髎穴、睛明穴、攒竹穴:主治目赤肿痛;

2、丝竹空穴配太阳穴、外关穴:主治偏头痛;

3、丝竹空穴配足通谷穴、太冲穴:主治癫痫。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该经荥穴。

功效:祛风通络,化痰安神,清头明目,疏通经气。

主治疾病:

1.风邪外袭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诸病症。

2.风痰阻络之癫痫诸症。

3.功能性子宫出血,哮喘,癫狂慢性胃炎诸症。

相关推荐

心俞的位置和功效 心俞刺灸操作手法

取俯卧位,可向上(后项方向)或向下(尾骶方向)横刺1.0-1.5寸,其针感向上可达项部,向下可走至背腰部,治疗胸段背肌疾患;或向内(脊柱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心胸,胸胁,上肢,对其所达之处的疼痛收效显著;向外(肩胛骨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胸胁,上肢,治胸胁,肋间,上肢疾患。 注意:由于该穴部位的胸后壁随厚,但因深面有肺,故直刺不宜超过1寸。向周围斜刺时,针尖向内最为安全。针尖向外斜刺伤及肺的可能性比直刺还大,应谨慎对待,以免引起气胸,忌进针过快,过猛。

仆参的功效作用 仆参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仰卧位。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消肿止痛,醒神清脑。 主治:眩晕,头痛,腰骶痛,外髁肿痛,足跟痛,腿痛转筋。 配伍:配太溪,昆仑,治疗头痛,眩晕;配申脉治疗足跟痛。

自己怎么打通膀胱经 膀胱经在哪里

膀胱经在人体身上一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其具体穴位如下: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

中风艾灸哪里 中风艾灸取穴治疗

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言语不利加廉泉,哑门。 操作方法:艾条直接灸疗3-5壮。病久者用平补平泻法,有滋阴熄风,化痰通络之功。 脱证取穴:关元,神阙。 操作方法:隔盐灸,艾条雀啄灸,回旋灸等手法, 急灸3-5壮。有扶正固脱,益气回阳之功。 闭证取穴:水沟(捏按),合谷,劳宫,太冲,涌泉,丰隆。 操作方法:用艾条雀啄灸,回旋灸等手法急灸3-5壮急救,可起清热化痰,熄风开窍之功。

中庭的作用 中庭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缘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北侧吗直刺,与腹前臂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胸部两侧。 功能主治:宽胸理气,降逆止呕,主治胸胁胀满,饮食不化,呕吐反胃,小儿吐乳。

气海的作用功效 气海刺灸操作手法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斜刺向下进针2-3寸,局部酸胀,并可向外生殖器放射。艾炷灸3-7壮,艾条温和灸15-30分钟。 注意:孕妇不宜针刺;膀胱充溢时,不宜向下斜刺过深。

支正的作用 支正刺灸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祛邪舒筋。主治颈项强痛,肘臂疼痛,手指挛痛,热病,癫病。 配穴:配曲池治疗肘臂痛;配天髎,天柱治疗颈项强痛;配间使治疗癫病。

足太阳膀胱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

箕门的作用 箕门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大腿内侧,血海上6寸,绷腿时,股内肌的尾端取穴。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通利下焦,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前谷的位置图片 前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仰掌,握拳,第5掌指关节前,有一皮肤褶皱突起,其尖端即是本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心明目,聪耳理气。 主治:耳聋,耳鸣,咽肿,热病,产后无乳,手指麻木,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