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正的作用 支正刺灸操作手法
支正的作用 支正刺灸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祛邪舒筋。主治颈项强痛,肘臂疼痛,手指挛痛,热病,癫病。
配穴:配曲池治疗肘臂痛;配天髎,天柱治疗颈项强痛;配间使治疗癫病。
陷谷准确位置作用 陷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足背,第2,3趾缝纹端直上2横指(中指及第4指),约1.5寸处,当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是穴。
进针深度:直刺0.3寸,斜刺0.5寸。可灸。
功能:清热解表,理气和胃。
主治:腹痛肠鸣,足背痛,面目浮肿,目赤肿痛,热病。
仆参的功效与作用 仆参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仰卧位。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消肿止痛,醒神清脑。
主治:眩晕,头痛,腰骶痛,外髁肿痛,足跟痛,腿痛转筋。
配伍:配太溪,昆仑,治疗头痛,眩晕;配申脉治疗足跟痛。
下脘的作用与好处 下脘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7-9壮,或温和灸15-20分钟。
功能:和胃健脾,消积化滞。
主治:腹痛肠鸣,食物不化,呕吐反胃。
中医璇玑位置 璇玑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缘与胸骨角连线的中点。
进针深度:平刺,针尖由上向下刺入,针0.3-0.5寸,在局部可有酸胀感,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主治咽喉肿痛,胸痛,咳嗽,气喘。
配穴:配紫宫,华盖治疗胸痛;配天突治疗咳嗽,气喘;配扶突治疗咽喉肿痛。
注意:由于本穴深部为胸骨柄,故不能直刺。
陶道位置怎么找 陶道刺灸操作手法
取俯伏或俯卧位,微斜向上直刺0.5-1寸,局部可有酸胀感,可向下或两肩扩散,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注意:本穴不宜深刺,有针感即可。针若刺过弓间韧带后,有针尖阻力突然消失的空松感,此时应立即停止进针,否则针可先后穿过硬脊膜,脊蛛网膜,软脊膜而伤及脊髓。脊髓被刺中后,病人有强烈的触电感,并有神志惊恐,惊跳现象,应立即退针,并注意观察病人变化,切勿再做提插捻转,同时忌用粗针。
筋缩的位置图作用 筋缩穴刺灸操作手法
取穴:俯卧,背正中线,第9与第10胸椎棘突之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周围。
功能:舒筋活络,醒脑安神。
主治: 癫痫,胃痛,脊强,胁痛,腰背肌劳损,胃炎,癔症,亦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胸部云门位置 云门穴刺灸操作手法
取穴法:仰卧,锁骨下缘,三角肌胸大肌间三焦外上交出。
进针方向:从腹侧向背侧与胸前壁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手指。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胸及腋下放散。
功能:疏调肺气,清热降逆。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热痛,肩背痛,热病。
注意:不可向内侧深刺,防止伤及肺脏。
清冷渊的位置 清冷渊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屈肘成直角,在臂外侧,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处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温经活络,散寒止痛。
主治:头痛,肩臂痛。配百会,上星,风府治疗头痛;配肩髎治疗肩臂痛。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足通谷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卧位取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疏通经气,安神益智。
主治:头像痛,目眩,鼻衄,癫病。
配伍:配攒竹,眉冲治疗目眩,头痛;配少商,隐白,申脉治疗癫病。
上髎疼痛怎么回事
上髎属足太阳膀胱经,有补益肾气,调经止带,强筋健骨之功。多用于治疗肾气亏虚,肾精不足之月经不调,阴挺,赤白带下,小便不利诸症;以及肝肾亏虚之腰脊痛诸症。上髎穴位处有疼痛感的时候,多有可能是受凉或劳损导致骶神经受到刺激,引起上述症状,具体原因应咨询医生,确切病因之后进行调理治疗。
上髎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俯卧,第1骶椎水平,背中线外侧1.1寸(第1骶后孔位首)。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0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周围。
功能:补益下焦,清热利湿。
主治:腰骶疼,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尿,尿潴留,痔疮,外阴湿疹以及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