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脱水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脱水

应用渗透性利尿剂配合降温处理,以减轻脑组织水肿和降低颅压,有助于大脑功能恢复。

在脱水治疗时,应注意防止过度脱水,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难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自主呼吸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心肺复苏持续半小时抢救仍无生命体征恢复迹象,医学上称为抢救无效,即可宣布临床死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近日成功抢救了一名高龄孕妇自主呼吸心跳停止50分钟后“起死回生”病例,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9日,该名患者返院接受全面身体评估,其各项数据正常。

几年前,5岁的孩子因车祸夭折,让来自湖南衡阳县的王女士一家悲痛不已。如今这位41岁“高龄”女士再次怀孕喜出望外时,却在怀孕33周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并伴有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重型急性胰腺炎,病情加重后在湘雅医院就诊时发现胎儿已死于腹中。

由于王女士无法承受连续两次的丧子之痛,还伴有较为严重的肺部感染,情绪极其低落,正当医护人员为其病情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时,王女士突然心跳骤停。

危急关头,医护人员立即抢救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这次抢救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却也是我们抢救成功最关键的一点。”湘雅医院胰胆外科孙维佳教授介绍,医护人员迅速实施胸外按压,终于在第6次除颤后,王女士持续停止了50分钟的自主心跳终于奇迹般地恢复了。

“心肺复苏30分钟没醒过来,按医学规定可视为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孙维佳教授说,该院过往最长时间的成功心肺复苏时间记录是46分钟,而根据检索相关文献,持续50分钟的成功心肺复苏病例是比较少见的。

心肺复苏成功之后,王女士仍面临着另一道难关——脑复苏,只有保证脑复苏成功,才不会使患者成为植物人。为此,湘雅医院组织全院专家大会诊,启动多科协作就诊,王女士最终成功苏醒。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防治急性肾衰竭

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则易发生急性肾衰竭。原有肾脏病变的老年患者尤为多见。心肺复苏早期出现的肾衰竭多为急性肾缺血所致,其恢复时间较肾毒性者长。由于通常已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临床可表现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

防治急性肾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有效的心脏和循环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若注射呋塞米后仍然无尿或少尿,则提示急性肾衰竭。此时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单人操作

按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一个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情况下,在每做完30组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进行两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双人操作

按15:1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两个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在每做完15组心肺复苏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

家庭自助急救的基本方法

一、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

面对国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技能导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极低的这一不争的事实,如何走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1%的窘境,需要人们清醒看到我国医务者人数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一强大的优势,如果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均能从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家庭入手,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对提高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具有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务者是普及心肺复苏的主力军,亦是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有194万名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5万名注册护士;如果每一位医务者能适时地教会家庭主要成员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仅以5-10人计算统计,即可有高达3,290万人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将使心肺复苏普及率增加0.25个百分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应该看到在心肺复苏普及方面,发达国家多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贯彻实施,比如美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上公民都要掌握心肺复苏,其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在80%以上;而在中国某市4160名居民中,其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率甚至低于0.82%,考虑我国心肺复苏普及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的现状,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心肺复苏的普及中来,从身边的家庭成员做起实乃为上策。

二、闲置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

掌握并实施心肺复苏是医务者的基本专业技能,医务者是接受历次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的第一培训对象,其中部分学者更是心肺复苏研究的领导者或指南的制定者;然而只有不到1%的的医务者将此救命之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闲置专业资源的问题。笔者我们致力于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坚持倡导医务者将基本的心肺复苏传授给身边的家庭成员,在向医务者讲授心肺复苏专业知识后,都对其是否传授心肺复苏给家庭成员做出现场调查,回访显示,听过其讲课的学员就会将心肺复苏技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故我们有理由认为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出现闲置的问题与心肺复苏普及的认知观念息息相关。在对医务者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医务者不仅是掌握心肺复苏的对象,更是执行心肺复苏普及的工作者”这一认知观念传递给所有医务者。

三、反馈心肺复苏普及的盲点误区

心肺复苏普及日益引起医务者的重视,针对高危人群、特殊人群(警察、消防员、司机等)以及高校学生的心肺复苏普及活动日渐增多;但是医务者传授其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务者忽视了对最亲密的家人和朋友普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与技术。有调查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发生4 min内给予心肺复苏,并于8 min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可达到43%。国外有30%的心脏骤停患者接受第一目击者提供的院前心肺复苏,而我国对心脏骤停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的比例为4.48%。当亲人或朋友发生心脏骤停时,79.0%的居民愿意对其实施心肺复苏进行抢救,而当陌生人发生心脏骤停时,仅有29.9%的居民愿意实施心肺复苏。由此可见,以家庭或以亲情为纽带,进行心肺复苏普及,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而且将极大的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实施率,切实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四、完善心肺复苏普及的制度建设

心肺复苏普及一方面要求每位医务者要有主动进行心肺复苏普及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卫生急救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引导医务者的行动。目前我国急救届同仁为促进心肺复苏普及,降低心脏骤停致死率已提出有益倡议包括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起草类似"Good Samaritan Statutes”的法律,注重提高偏远农村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等。在对上万医务者进行了其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能的调查后,针对医务者传授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现状,笔者所在科室建立了“以一带五”的心肺复苏普及考核举措,即每一名医务者都是一个传授心肺复苏的执行者,要对其身边的至少五名家庭成员每隔一年就要进行一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科室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医务者普及心肺复苏的活动予以登记并记入科室评优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心肺复苏普及意识,为家庭成员危难之时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创造了条件,并逐步推广心肺复苏这一普及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新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以13亿人口推算,每年高达54.4万人,居全球之首;而我国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却低于1%,归结这一令人堪忧的比例,与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不无相关。通过对医务者传授心肺复苏<1%的反思,笔者倡导在心肺复苏的普及中,应建立“医务者是主教员、家庭成员是主对象、医院是主考官”的“三主”心肺复苏普及模式。通过医务者传授亲友心肺复苏这种以点带面乃至“滚雪球”的方式,籍以突破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的瓶颈,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普及之路,必将有力的促进我国心肺复苏的推广与普及。

心肺复苏后的主要护理措施 防治抽搐

通过应用冬眠药物控制缺氧性脑损害引起的四肢抽搐以及降温过程的寒战反应。但无需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物。

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及弥散,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有条件者应早期应用。

高锰酸钾中毒护理

①清除毒物,终止毒物继续吸收。

②保持呼吸道畅通: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分泌物和呕吐物引起窒息。必要时立即给予吸氧、吸痰、人工呼吸。有肺水肿者,用大剂量阿托品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呋塞米;并脑水肿者应用甘露醇;有休克、心力衰竭、心律紊乱者及时纠正;若出现呼吸肌麻痹,应进行人工呼吸并采用突击量氯磷定治疗。

④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控制感染、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以保证生命体征平稳。

⑤早期进行脑复苏:对于昏迷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应用200 g/L甘露醇进行脑复苏,减轻脑细胞水肿,保护脑组织,特别对心肺脑复苏后的病人,是抢救成功的必要措施之一。

⑥治疗过程中,采用“多盐少糖”的输液原则,减少反跳的发生。

心肺复苏后的主要护理措施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亦称脑复苏。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在缺氧状态下,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脑血流的维持主要依赖脑灌注压,任何导致颅内压升高或体循环平均动脉压降低的因素均可减低脑灌注压,从而进一步减少脑血流。对昏迷患者应维持正常的或轻微增高的平均动脉压,降低增高的颅内压,以保证良好的脑灌注。

心肺复苏后最重要的处理措施 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

在做完心肺复苏后还要予以抗凝治疗以疏通微循环,用钙拮抗剂解除脑血管痉挛。

呼吸心跳骤停的治疗方法

呼吸心跳骤停或其先兆一经确诊,立即现场实施心肺脑复苏措施,急救过程原则上分为三个阶段。

①基本生命支持:

通畅气道 是有效复苏的第一要素,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

建立呼吸 当呼吸道通畅后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维持气体交换。

循环支持 气道开放并提供两次人工呼吸后,摸不到颈动脉或肱动脉、股动脉搏动者,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使心脏内血液被动排出,流向心、脑等生命器官。

②高级生命支持:

为心肺复苏的第二阶段,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此时的抢救工作,并且常有明确的分工,协调处理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辅助药物应用、输液、监护及必要的记录。多数患儿,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心跳可恢复。如胸外心脏按压仍无效,可试用药物。在心跳骤停时,最好静脉内给药,但由于很难建立静脉通路,有些药物可在气管内给人,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儿童气管内用药最佳剂量尚不肯定,气管内用药剂量应比静脉内用量大,才能达到同样的疗效。药物从骨髓腔注入能很好地被吸收,骨髓腔内注射与静脉内注射效果相同。

③稳定及复苏后的监护:

患儿病情稳定及复苏后的监护,包括脑复苏和复苏后的治疗。经急救复苏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之后,需将患儿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严密监护,并解决相继发生的异常问题。

看完上面的情况,这种呼吸心跳骤停应该了解的差不多了。为了身体更健康,所以对于饮食,我们一定不要走进误区哦。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按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一个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情况下,在每做完30组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进行两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按15:1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两个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在每做完15组心肺复苏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抢救黄金时间 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简称CPR,是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所采取的一系列规范的有序的抢救措施。主要措施包括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血液循环并激发患者心脏的跳动。

针对心脏骤停的患者可采用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主要是针对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得越早,复苏的成功率越高。

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梅雪表示,首先要检查病人的意识和呼吸状态。拍打双肩,大声询问。看是否有反应和呼吸,如果没有立刻复苏,同时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后,按照工作人员指示,实施抢救。最关键的复苏要点是胸外心脏按压: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中指放在一侧乳头上,两手重叠,十指交叉、相扣,两臂垂直,用身体重量向下压。最少下压5厘米或使胸部下陷1/3。每分钟至少按压100次,按压30次后进行口对口吹气。一手压前额,一手提下颌,抢救者嘴唇包住患者嘴唇,连续吹气两次。如此周而复始,一直等到有人接替。专家表示,徒手心肺复苏是一个体力活,施救者要用身体重量向下压,按压用力要垂直,压下去多深就要抬起来多高,形成有效按压。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维持呼吸

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一些患者可能仍然需要机械通气和吸氧治疗。

相关推荐

心肺复苏三个步骤 心肺复苏法三项基本措施

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是:1、通畅气道;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什么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借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等目的。

什么是新生儿心肺复苏

新生儿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这时候就需要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包括采用一组简单的技术,使生命得以维持的方法。 婴儿和儿童心脏病很少见,该年龄级的心搏骤停主要由于呼吸的原因而导致心肌缺乏氧供所致。呼吸问题可继发于哽噎、气道疾病、肺部疾病、气道或颅脑损伤。假如婴儿停止呼吸,即可在极短时间内停止心搏,如果能及时对这些患儿进行人工辅助呼吸,便可避免心搏停止。 在心肺复苏中,1岁以内的小儿称为婴儿,1-8岁为儿童。其心肺复苏处理基本同成年人。 基本生命支持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一系列

外伤的急救步骤是什么 心肺复苏

少数的外伤会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所以在外伤急救步骤中,我们要首先判断有无心跳呼吸骤停的现象。 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 1、心跳呼吸骤停的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眼球固定、脸色苍白、发绀等。 2、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先检查患(伤)者有无呼吸,同时应注意心脏是否停跳,大动脉搏动是否存在。一旦发现患(伤)者心跳停止,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切记不要等待医务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到来,也不要等待作什么检查,否则将丧失抢救时机。 如果存在心跳呼吸骤停的现象,我们应该首先采

心脏病急救措施有哪些

心脏病发几率高,致死率高,让人猝不及防,所以做好心脏病急救常识的储备就尤为重要。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脏病的急救措施。 根据不同的病情各种心脏病也有不同的急救措施。 1.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恶心、呕吐、出汗,有濒死感,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要 严重得多。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片或消心痛1至2片,同时马上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 2.心力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具体怎么做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有人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个、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必须马上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第二个、心肺复苏的时候,一定要将患者平躺置于硬板床或者是地面上,一定要把体位准确放好。 第三个、心肺复苏的时候按压的部位一定要准确,要防止肋骨骨折、肝脾破裂、血气胸等并发症的产生。

心脏病发作的家庭急救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如果出现心跳骤停,需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在国外十分普遍,在国内普及率则远远不够,医务人员以外的人群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少之又少。 那么,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施救? 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比老的心肺复苏术,提出了:“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将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其中的CAB就是指: 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

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

第1步 判断有无意识 看到有人倒地或沉睡不醒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其有无意识:轻拍病人双肩,并在他双侧耳边大声呼喊:“您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清醒的患者能准确地回答问题,回忆起发生过的事,认识熟悉的人;若无任何反应,没有正常呼吸,则为意识丧失。 检查有无脉搏时,通常可以通过触摸桡动脉判断,即腕关节以上2厘米处,靠拇指一侧搏动最明显。对不省人事的患者,应检查颈动脉5—10秒,判断心跳是否停止。若呼吸和脉搏都已停止,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注意事项: 1.由于检查颈动脉的搏动误差率较大,可能会影响快速判

溺水救援可用倒背控水

对溺水者急救时,应根据溺水者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 1.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 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 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 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