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肝气犯胃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肝气犯胃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脘痞胀疼痛,嗳气频作,苔薄白。

艾灸取穴:内关,中皖,足三里,期门,太冲,阳辅,商丘,膈俞,脾俞,胃俞。

功效:疏肝理气。

艾灸可以治疗胃痛吗

艾灸可以治疗胃痛吗可以治疗胃痛,中医一般都是属于养生,治疗胃痛是一个长久的事情,而不是像西医那么明显一个疗程立马见效。

胃痛艾灸的好处中医认为,胃痛主要与脾,胃有关,病位在胃,而及于脾,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这些原因最终会引起脾胃之气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艾灸上述两个个穴位,可以疏通运行不畅的脾胃之气,而中脘穴是胃气于腹部的穴位,艾灸这个穴位更增强了疏通的力量,从而达到减轻胃痛的作用。

胃痛艾灸取穴脾俞穴

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

胃俞穴

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

中脘穴

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寒邪犯胃证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证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胃热炽盛证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暑湿犯胃证

取穴及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按艾炷灸法常规操作,每穴灸5-7壮,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胃痛注意事项1.如果是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并且伴随刀割样的疼痛,疼痛朝肋部或背部放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把急性胰腺炎当胃痛误诊。

2.治疗胃痛期间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3.如果胃痛发作时,身边没有艾条,艾炷,不妨让患者趴着,在其背部到太阳穴附近,找到一个压痛点,用拇指一下下的往下按压,坚持按压2-3分钟,疼痛能慢慢止住。

艾灸对胃炎有效果吗 胃热炽盛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嘈杂吐酸,心烦口苦,舌红苔黄。

艾灸取穴:足三里,内关,中皖,下脘,梁门,内庭。

功效:清胃泻热,和胃止痛。

急性乳腺炎艾灸哪里

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气血瘀滞,化热酿毒以致肉腐成脓,治疗以“通”为主,疏表邪以通营卫,通乳络以去积乳,和营卫以散瘀滞,疏肝气以消郁结,通腑实以泻胃热,通过合理的艾灸手法,有助于理气散结,活血通络,排脓通乳,对改善乳腺炎症状有良效。具体应该分型艾灸:

胃热壅滞型乳腺炎艾灸

症见:乳房结块疼痛,色焮红,全身关节酸痛,头痛,憎寒壮热,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脉弦数或洪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透脓。

艾灸取穴:主穴取下巨虚,温溜,膻中;配穴取丰隆,少泽。

艾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条隔蒜泥灸:用捣烂的大蒜铺于患处,上用艾条熏灸10-20分钟, 每日1-2次。

3.艾炷隔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多选用患部或邻经腧穴,每次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2次。

4.蒜泥敷灸:取去皮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敷于患处,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肝郁气滞型乳腺炎艾灸

症见:患乳肿痛结块,胀痛,皮色不红或微红,温度不高,伴随全身不适,胸闷,烦躁易怒,口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消肿。

艾灸取穴:主穴取期门,行间,天池,肩井;配穴取内关,手三里。

艾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条隔蒜泥灸:初起用捣烂的大蒜敷患处,上用艾条熏灸10-20分钟,每日1-2次。

3.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多选用患部或邻经腧穴,每次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2次。

4.艾炷隔豆豉饼灸:取豆豉适量,捣烂后用少量水调和,制成饼状,大小与艾灶相同,厚0.-0.6cm,将药饼放于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或黄豆大,每日灸1-2次。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外散胃腑热。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艾灸治胃炎的施灸方法

1.每穴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食指,中指放于所取穴位两旁,另一手持艾条垂直悬起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到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到10分钟。

2.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把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姜片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瘀阻胃络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或见吐血,黑便,舌紫暗。

艾灸取穴:足三里,内关,中皖,膈俞,三阴交。

功效:理气活血,和胃止痛。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怎么办 方法四: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相关推荐

艾灸有特别多的美容功效

艾灸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艾灸能美容,艾灸美容的功效有很多,比如,艾灸具有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功效,可以祛除皱纹,祛除色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艾灸美容的功效以及常用的穴位! 艾草被中医称为百草之王,拥有良好的治疗功效。《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中又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

胃疼拉肚子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胃痛大致可分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四种原因,而外邪主要指外感寒热湿三邪,其中寒邪犯胃导致阳气被遏、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又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因。除了一般的胃痛表现外,还伴有胃部怕冷、喝冷水疼痛加重、喝温水则缓解,以及随气候寒热变化等典型表现。所以,临床上一般采取温胃散寒、通经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艾灸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显著,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多用于少腹冷痛、行经腹痛、宫寒不孕等证。 具体做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左手食指中指置于施灸穴位两侧,右手拿起艾条后靠近腹部的中脘穴(腹部正

湿气重艾灸哪些部位

湿气重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

胃疼艾灸哪个部位 胃疼艾灸有用吗

胃疼艾灸有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胃疼主要与脾胃有关,病位在胃而及于脾,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血瘀凝滞等,这些原因最易引起脾胃气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艾灸特定穴位,可以疏通运行不畅的脾胃之气,增强了疏通的力量,从而达到缓解胃疼的作用。

胃痛艾灸哪个部位解 胃痛艾灸方法

1.用点燃的艾条对准中脘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2.用点燃的艾条对准足三里,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3.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内关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4.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公孙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艾灸对肠胃有好处吗

调理肠胃应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艾灸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取穴: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卧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艾灸丰隆-化痰湿除肥胖 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艾灸丰隆能调和胃气,使胃的通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1、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

艾灸脾胃的位置 艾灸足三里-健脾益胃

足三里取穴:在外袭眼下3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取穴。 功效主治: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改善免疫功能,对肠胃,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水肿等症。

简单艾灸化解胃痛

老中医提示:胃脘痛灸治当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肝气犯胃的加期门穴,脾胃虚寒的加胃俞穴,奇穴辅助。灸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足三里穴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期门穴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中华针灸学》说:“主治肋下积气,伤寒心痛,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

1.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2.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